重生之庶女长安
作者:半颗杨梅 | 分类: | 字数:75.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70章 淑宁婚事
“表哥青海之行,收获良多。”
少年单薄的身子已有了坚挺之象,眼底的锐气和锋芒沉淀得稳重内敛。
回想青海之行,陈俊霖感慨良多。
“我从前只知百姓艰难,庄稼如何,多凭天意,从未如此深切体会到粮食的重要。”
他跟着司农监的官员到达青海,得了消息的百姓自发迎接,挤满了县城。官员殷殷切切,绞尽脑汁地讨好,只为自己治下的州县能被选中,率先种植番薯。
他以为百姓愚昧,要推广番薯并不容易。
到了示范田,他们被层层包围,就连树上都扒着壮汉。在他讲解如何种植番薯的时候,密密麻麻的人群却安静如死。
一双双饱含渴望的眼睛,死死盯着他手中的番薯。
到那时他才明白,表妹献上的番薯是怎样的存在。
带来的番薯种子仅有七千斤,再精打细算也不够各州县分。
每每拒绝前来求种的百姓,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他都忍不住想向表妹写信多求些种子。
司农监的官员遏止了他的心思。
“一旦开了口,叫百姓知道种子取之不尽,我等唯有横着离开青海。”
他便明白了,步入官场前的头一个道理。
“日后若是有机会,我还想去青海看看,去大乾更多的地方走走。”
“会的。”
王安妤肯定点头。
陈俊霖缓了脚步,王安妤并未察觉。
他盯着王安妤的背影,像是要将其深深印入脑中。
往后半生,他果然践行了当初的誓言,将脚步踏遍大乾半壁江山,见识了玉门关外漫天黄沙,触摸过长白山巅皑皑白雪,当年陪他立下志向的少女,依旧在记忆中明媚。
陈俊霖要搬出府的事情自然要老夫人知晓,只是她为此情绪低落了许多。
家宴上,唯有东府一家人俱在,人丁疏落了许多。
老夫人胃口不佳,全程没动几回筷子。
顾氏心情倒是不错。
“宁宁的婚事定了。”
王安妤闻言,掀起眼帘,瞥了眼沉默低头的王淑宁。
显然,她对这门亲事并不欢喜。
再看王清许,他亦是神色淡淡。
“你们也是知道的,金州段大人之子,段劭。”
王安妤看顾氏提起段劭眉眼皆是满意,不由侧目。
若她没记错,段劭就是当初与王淑宁初见,就要哄着她去百花园的那位纨绔。
顾氏后来也知道了这事,若不是顾着王峥与段毅的关系,就要闹开了。
怎么,这就转了看法。
陈俊霖低声为她解释:“段公子中了今年恩科,一甲榜眼。”
这个成绩,很是厉害了。
段家离京已久,在盛京能信得过的好友只有王家。
段劭拿着父亲的信登门拜访,在府上住了半月。
期间进退有理,言之有物,还解释了当初作弄王淑宁的玩笑。短短几日就获得了王崎夫妻的好感。
段家也有意给段劭结一门盛京的亲事,帮扶仕途。
两厢合意,换了庚帖,这亲事就算是定下了。
“宁宁的亲事定下了,安安的也该着手相看了。”顾氏想到杨家,难掩惋惜。
王安妤搁下筷子,净了手口,才慢条斯理道:“怎么?大伯没有同伯母说吗?”
顾氏疑惑看向丈夫。
王崎眸色沉沉盯着王安妤。
半晌,道:“此事,往后不必再提。”
“为何?”顾氏被丈夫冷眼以对,委屈不满,“自古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安安这都十六了,待行过六礼,少说也要一年。十七,正是时候。”
“听话便是。”王崎不欲多言。
但疑惑的不仅有顾氏,还有老夫人。
“安安,这到底是为何?”
“原来大伯也不曾跟老夫人说。”王安妤唇角挑了下,“倒也不是多复杂的事情。大伯有意为了说亲,我不愿,便求了圣旨。往后婚嫁,只有圣上能叫我低头了。”
三言两语,老夫人却听了明白。
“你要将安安许给谁家。”她质问王崎。
顾氏替丈夫抱屈。
“是杨家,平昌杨氏的杨家。”四大家族分崩离析,但平昌杨氏始终只有一家。
一听,老夫人也疑惑了。
这杨家是顶顶好的人家,大儿并未委屈安安,怎么叫她生气了。
“杨家很好,只是并非我愿。”
“谦泽你瞧不上,一个穷小子反倒稀罕得很。”顾氏用足以老夫人听见的声音嘟囔。
这又扯到什么“穷小子”了?
王安妤冷声道:“伯母便是不满,也只能憋着了。除非您有本事叫圣上收回成命。”
顾氏自然没有这个本事。
为了婚嫁不听命于家族,就向圣上求旨,这样的行径也足以叫顾氏惊讶。
更叫她无法接受的是,圣上居然真的给她了。
“要求旨,也简单。”王安妤接过丫鬟端来的消食茶轻啜一口,“二十万斤粮草而已。只是青州收复,朝廷怕是不缺粮草了。伯母要立功,只有说服宣州投降了。”
“你去江东买粮是为了此事?”
老夫人心疼道:“你这孩子,未免太要强。你若是不愿嫁杨家,自有祖母为你做主,谁也不能逼迫了去。”
“那我呢,我不愿嫁给段劭,祖母能为我做主吗?”沉默的王淑宁突然开口问。
顾氏一愣,抬手就打了她一下。
“这个孩子,胡说什么呢?”
亲事都已定下了,哪里还由得她不愿。
老夫人沉了脸,询问地看过王崎夫妻二人:“此事是真的?宁宁不愿嫁入段家,是你们逼迫她了?”
顾氏讪笑。
“怎么会?这孩子许是紧张了。定亲前,你亲自点头了的。”
王淑宁承受不住顾氏逼迫的目光,缓缓低头。
“是。”
老夫人摔了筷子。
“我是老了,不是瞎了。她是紧张,还是不情愿,我难道看不清楚?”
顾氏忙起身,屈膝认错。
“婆婆息怒。”
好好的庆宴,不欢而散。
老夫人留了王崎夫妇与王峥训话,王清许与陈俊霖送王安妤出来。
“你太大胆了。”王清许说的是王安妤去江东买粮的事情。
王安妤笑了下:“不大胆就该像二姐姐一样,任由摆布了。”
王清许沉默了片刻,才低声道:“于宁宁而言,段劭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与段劭相处了半月,一改从前的印象。
比起京中的贵公子,段劭从前虽斗鸡惹狗,品行并不差,且学识扎实,颇有见底。
段大人家教极严,段劭房中无人,除非宁宁无所出,否则段夫人也不会塞人。
“宁宁只是因着先前的事,对段劭有偏见。”
王安妤无意指点旁人的事情,闻言只是应了。
陈俊霖回想与段劭相处的半个月,皱眉道:“段劭此人,不同于段大人,他……颇擅伪装。”
“不过是自保手段。”王安妤道,“据我所知,白笃行曾数次拜访段家,有意收段劭为学生。”
附近的知州都归顺了江东,唯有金州得以保全。
这其中,段劭只怕有不小的功劳。
兴正帝点他为榜眼,未必没有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