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之庶女长安

作者:半颗杨梅 | 分类: | 字数:75.9万

第188章 靖王造反

书名:重生之庶女长安 作者:半颗杨梅 字数:2257 更新时间:2024-11-13 02:33:40

“江东八百里加急,靖王在宣州起兵造反,江东府各州已被攻陷。”

长安街的热闹戛然而止。

驿兵声音犹在耳畔,马蹄卷起的尘土还未落定,一人一马的声音却早没了踪迹。

良久,街上才响起窸窣的议论声。

“方才……是我耳背了?怎么依稀听见‘靖王造反’了……”

“我隐约也听到了。”

百姓们过了最初的怔愣,三五围成一堆,激烈地讨论着。

“靖王造反了。”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就传遍了盛京的大街小巷。

王家前院来贺喜的官员们,本在窃窃私语,不知是谁惊呼了一声,引得众人纷纷看来。

“老爷?”

无为第一时间将消息报给王峥。

面对一众前来贺喜的官员,王峥也不知要如何开口。

然而,他们来不及多聊,宫里就来人了。

“圣上口谕,宣太师、六部尚书、大理寺卿……进宫议事。”

被点到的官员不敢耽搁,神色沉沉出了西府王家。

剩下的官员,也纷纷告辞。

方才高朋满座的前厅,顷刻间就变得空荡。

下人们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撤了吧!”

王峥语气平静,随手扯下桌上的红喜字,回了正院。

靖王造反早在他们预料之中,圣上召重臣进宫议事,相信很快就有了安排。

后院的夫人们,还陷在绿意带来的震惊中。

礼部请来的全福夫人是顺昌伯夫人。她本是盛京出了名的全福人,父母康健,儿孙满堂。

礼部来请,顺昌伯有意推拒。她想着日后少不得跟靖王妃打交道,不过是个小事,何必让人生出疙瘩,便做主应下了。

这遭,她真是后悔。现在,留也不是,走也不是。

若论在场,谁最激动,莫过于白氏。

她扬手就给绿意一巴掌。

“你这小贱蹄子,胡说什么!”

绿意捂着脸,小声反驳:奴婢不敢胡说,前院的大人们都被圣上召进宫了……”

涟漪止住她的话,将人拉到了一边。

王安妤来时,就见这幅定格的死寂画面。

王清芸穿着喜服,脚边是绣着鸾凤和鸣的盖头,如遭雷击般跌坐在地上。

白氏表情狰狞,口中不断念叨着“不是真的”。

王安妤向几位夫人行了礼。

“各位夫人,时事生变,乃是意料之外。然,王家虽重诺,但定不会与叛国乱党同流。若靖王叛乱为实,便是担上违抗懿旨的罪名,王家也要退了这门亲事。”

“劳烦夫人们辛苦一趟,王家不胜感激,铭感物内。府上突逢变故,招待步骤,请各位夫人见谅。前厅已备下薄茶,请各位移步。”

顺昌伯夫人是在场诸位夫人中地位最高的,她受了王安妤一礼,面色稍霁。

“喝茶就不必了。王家向来门风清正,世人皆知。事发突然,我等不便久留,日后再上门叨扰吧!”

“多谢夫人海涵,安妤送各位。”

白氏眼瞧着王安妤三言两语就将众人送走,她忙要伸手去拉扯。佩珠一早盯着她,见状三两步上前,将她制住。

众夫人对此视而不见,跟着伯爵夫人离开了明慧馆。

王安妤将她们送到门口,目送马车远去才转身往回走。

“姑娘,靖王为何要造反?”

佩兰想不明白。

造反可是诛九族的死罪。即便是龙子皇孙,也免不了。靖王已经是一品亲王,还不满足吗?

“人心不足。”

靖王此时造反,与他而言,未必是好的时机,但对于江东世家而言,是唯一的退路。

靖王与他们不同,除非旗帜鲜明地造反,否则有太后这层血缘在,圣上总会念着亲情,对他手下留情。

若是等靖王回京,再想将人捏在手里,就难了。

靖王与虎谋皮,是胆子太大,还是笃定了虎不噬主?

圣上又会做怎样的回应。

王安妤没有再去明慧馆,径直回了清扬小筑。

顾氏送走前来贺喜的夫人们,忽地记起还有王清芸这边的人没有安顿。这些事她向来周全,若不是事发突然,又牵扯甚大,让她忙昏了头,顾首不顾尾了。

然而,明慧馆内除了白氏和王清芸,再无其他主子。

得知是王安妤露面将人送走了,她可算松了口气。

看着颓废的母子二人,她叹了口气:“你们,好自为之吧!”

白氏回过神,缓缓站起了身。她理了理方才与佩珠拉扯时散开的头发,努力维持着高傲的姿态。

“你也配看我们的笑话?”

顾氏身心俱疲,让嬷嬷扶着出了院子,再未看她们一眼。

百姓们还未从靖王造反的震惊中回神,一篇出自大儒白笃行,用以讨伐兴正帝的檄文横空出世,转瞬就传遍了街头巷尾。

檄文中写道,兴正帝并非正宫所出,乃是妖妃纯贵妃之子。先帝临终前得知真相,写下密旨要废太子,并将帝位传给正宫嫡子靖王。得知消息的大长公主,联合太子,毒杀先帝。

宁王勤王救驾,被当场绞杀。太后为保下正统嫡出的靖王,只能屈服于兴正帝,被送往寺庙静修。

先帝临终前,将密旨交于赵家家主,与白家家主共同封藏,待时机成熟,再公布于世。

兴正帝为保住皇位,不仅在朝堂上针对靖王,还在江东设伏意欲刺杀靖王。赵白二家,承蒙高祖抬爱,又受先帝信任,决意扶持靖王登基,以正超纲。

天下百姓,自当顺应天命,维护正统。

王安妤看过檄文,不得不为白笃行的文采叹服。其情真意切,实在感人肺腑。

朝廷很快就做了回应。王崎亲自操刀,文华殿学士润笔,隔日就发往了大乾各州各县。

文中反驳了白笃行关于兴正帝并非正统的悖论。又搬出前朝重臣,证明先帝临终托孤的对象乃是太子,既现在的兴正帝,只字未提靖王即位之事。

最后,言辞恳切的劝告靖王回头是岸。兴正帝知道他年少无知,乃是被贼人蒙蔽才犯此大错,待他回京,会宽宥他的罪行,还会保住他亲王的封号。

文人骚客们亦是各执一词,各地争论纷纷。

你来我往之间,没人记得还有一个“靖王妃”。

王崎被留在宫中两日才回府。

“如何?”顾氏将温着的鸡汤端给他。

王崎神情算不得沉重。

这样的结果,是兴正帝预料之中,或者说是他亲自推动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