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情来利往

作者:阻分修斗卷钻 | 分类: | 字数:56.2万

第6章 忙中出错

书名:情来利往 作者:阻分修斗卷钻 字数:3995 更新时间:2024-11-07 04:46:18

大年初一的早上,东妈把昨晚剩下的水饺用电饭锅馏了一下,馏得肉香味都变淡了,一家人简单地吃好后,就准备一起去婆家过年。

这天是东爷家一年之中最热闹的一天,到场的聚会人员最齐,不像平时过节时总凑不齐人,不过有时也有缺席的选手,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种现象十分常见,差不多谁家都有。

因为聚会的人口众多,需要提前一些时间置办饭菜,而东妈又是老马家聚会时的掌勺大厨,所以每到大年初一时,她都必须要比别人早过去一个多小时,好对此做出一些准备。

可人一着急,就非常容易出事,事情就出在了还不知道着急为何物的马东身上。

他吃完饭后,就一直在炕上跟玩具小汽车比谁爬得更快,他之所以没站起来跑,是因为他觉得只有“四轮对四爪”才公平,这才选择了用爬的方式与小汽车进行速度比赛。

他玩得正嗨时,东妈刷完碗进屋了,他见东爸正在看书,埋怨道:“这家伙,合着你不忙了,啥活都指望我,一会去老爷子家不道?你就不行给东东衣服先套上,这事还非点等我来?”

东爸说:“你给他们揍饭,你有啥好着急的?他们自己不动手,饿着就得擎着,谁还能催你咋地?你就自个瞎着急!”

“谁家到正点不吃饭?好看吗?”东妈反驳完东爸,又召唤马东说:“东东快过来!穿衣服走!”

马东刚给小汽车拉紧发条,于是他回道:“我跑完这把地。”

其实也就能耽搁十几秒的时间,但东妈却等不及了,她上炕一把挒过马东,然后拿起旁边的棉袄就准备往马东身上套,随后她一个力道没使对,就把马东的右手小臂给拉脱臼了,当时就把马东疼得哇哇大哭起来,眼泪怎么止也止不住。

东妈见状顿时不知所措地愣住了。

东爸见马东的手臂悬空耷拉着抬不起来,气得他冲东妈埋怨道:“告诉你万事别着急别着急,可你每次都跟催命的似的,成天有啥好着急的?啥都干不好!”

他又上炕抱起马东,随后一边快步往门外走,一边吩咐东妈说:“你在家看家,我带孩子上医院去。”

小镇不大,一路上伴随着马东的哭嚎,父子俩来到了镇医院。

然而过年期间镇医院里除了有几个年轻的医生和护士在值班以外,根本就没有骨科大夫坐诊,好在有一个热心的护士小姐姐领着东爸直接去了骨科大夫他家。

随着护士小姐姐在院门口呼喊,大夫从屋里走了出来,他看上去有六十岁左右,地中海头型,两侧鬓角黑白相间。

此时马东已经由哭嚎转成了抽泣,他泪眼婆娑地看向这个大夫时,只见他正眉头紧锁,有不愿意接手的意思,他面色不愉地叨咕道:“大过年的,真不吉利。”

他又呵斥护士说:“谁让你领人过来的?你领导是怎么教育你的?还能不能让人过个消停年?”

护士小姐姐低下了头,不敢出言分辨。

就这一会功夫,东爸的脸色几经变幻,先由急不可耐变成了充满希望,又由充满希望变成了无声的愤怒,最后他的表情扭曲抽动了几下,又转变成了不自然的谄媚之笑。

同时,他从兜里摸出两张大团结,压在手心里,又迅速用握手状按到了大夫的手里,说:“确实打扰您了,但我这真没招,您看在孩子的份上帮帮忙吧,您好人有好报!”

大夫默不作声地顺手把钱揣进了兜里,然后便把目光转向了马东的胳膊。

他抓起马东的胳膊肘摸了几下,瞬间就把马东疼得大叫起来:“疼啊!啊——哈——!”

“小朋友,你几岁啦?”大夫突然满脸慈祥地问道。

“五……哎呀呀呀呀呀!”瞬间,马东就被一股急切的疼痛弄得再次大叫了起来。

不过随着大夫一拉一扭一推,肘关节的疼痛居然立马被神奇地消失了,真的没剩一点痛感,只稍微还有点酸麻感,但这种感觉并不是疼。

见儿子脱臼的胳膊被接上,东爸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冲大夫露出了感谢的笑容,说:“太谢谢您了,大过年的还麻烦您一趟,真不好意思,那我就不打扰您过年了,祝您新年愉快!”

大夫得了外快,也因此变得好说话了,他叫住想要走的东爸,说:“小伙你等等,我去给孩子拿几贴膏药来,我自己调的,比医院劲大。”说完他就转身进了屋。

东爸面带歉意地对旁边的小护士说:“今个真谢谢你了,还连累你挨骂,反正你都出来了,去我家吃点饺子吧!”

说完他看了马东一眼,马东心领神会,冲小护士感谢道:“谢谢阿姨!”

小护士正在微笑着的嘴角瞬间凝滞了,她愁眉苦脸地拒绝了东爸的邀请,匆匆走了。

东爸接过大夫取来的膏药谢过大夫,又回家与东妈汇合后,一家人这才往东爷家赶去。

到东爷家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上午十点半,比往年晚了一个多小时,这不符合东妈平日里“来也匆匆”的行事风格,为此大伙自然要问怎么回事。

东妈闷头没说话,转身去外屋做菜去了,东爸则把刚才发生的事简要地叙述了一遍。

聚众八卦是大多数人的天性,紧接着屋里的一堆人就顺着这个话题聊了起来。

东奶和东妈不对付,她首先发言说:“成天毛了三光的,一点样子都没有,以前看小东那会,就给小东整出过肺炎,完还住一年的院,好好大胖小子现在折腾个瘦猴子样,今个又整这一出,也不知道总急个什么劲,忙死去?”

东爷脸色一黑,狠狠瞪了东奶一眼,呵斥道:“你不会说话就把你那屁眼子闭上,大过年的,什么死不死的?你又皮痒了是不?”

“嘴长我身上,我愿意说啥就说啥,你管不着!今个我仨儿子都在这尼,你还敢动手打我咋地?”东奶有气管炎,虽然她尽量拔高了音量,但实际上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是显得喉了气喘。

大伯先跳了出来,跟东奶说:“妈,没事,你大儿子支持你!”

大娘接茬说:“爸就是嘴上说说,不能真动手。”

二伯不动声色地挪了挪屁股,稍微往远坐了一些,而东爸则是冷眼旁观。

其他人都是小辈,都没敢说话。

东爷看屋里有些冷场,面色又恢复了平静,他用手指点哒几下东奶,说:“今个过年,我懒得搭理你!”

见当家人东爷怒气已消,屋里的气氛这才有所缓解,众人又开始七嘴八舌地聊了起来。

东妈是每次家庭聚会的主厨,这已经成为了老马家约定俗成的习惯,倒不是因为她的厨艺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她的家庭地位和性格决定了如此结果。

具体老马家的人文原因如下:

东爷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下一辈三个儿子大都如此,他们四个不会下厨。

大娘是东奶亲姐姐的大女儿,她与大伯的结合属于近亲结婚,所以东奶很偏向她,再加上她作为大妯娌,要有大妯娌的架势,她顶多顺手帮忙摘个菜啥的。

二大娘是位官小姐,其父是宁北市某区工商所副所长,她和二伯是在下乡插队时搞在了一起,后来她回城后,利用家里关系在市里给二伯找了一个文化宫的工作,最后俩人修成正果,组成了一家人。

她有点看不起老马家这家子人,说话做事时总是带着一股上等人的优越感,不过明面上还过得去,客套话还是会说的,她肯定不会下厨,别人也不敢让她下厨。

大伯家有四个孩子。

大堂姐虽然算不上是傻子,但她却有点智力障碍,她是近亲结婚的恶果,她经常帮忙打下手。

二堂姐是大伯家四个孩子中最聪明的一个,看不惯父母重男轻女,因此她一心学习只为逃出家门,所以她不会管任何闲事。

三堂姐智力普通,性格非常泼辣,是个典型的东北小辣椒,但她却是东妈的常驻帮手。

老四,也就是马东的大堂哥,他是由父母教育出来的工具人,几乎没啥自主思想,父母指哪打哪,他偶尔会打下手。

二伯家儿女双全,都在上小学,他俩能来就已经很给面了,后来二伯家产生家庭矛盾后,他俩就再没来过。

而东妈在与东爸搞对象的时候,用深深的劳模人设把东爷给征服了,那个时候还没跟东妈起矛盾的东奶同样对她的能干劲赞不绝口,正好东爸也老大不小了,于是两位老人就拍板定下了小儿子的婚事,然后就蹦出了马东。

因此,舍不得劳模人设的东妈一直辛辛苦苦地干了许多年老马家的大厨工作,这天便又是如此。

屋里的话题还在继续。

大娘说:“淑娟脾气太倔,不会来事,学柔和点就好了。”

大伯家大娘主事,她把大伯管的服服帖帖,东爷对此那是相当不满,他说:“淑娟就是再倔,他们家也是玉山说得算。”

大娘被东爷拿话怼,不敢反驳,她很会察言观色,装傻充愣是她的拿手好戏,因此她低头装作没听着东爷刚才说啥。

东爸还记得刚才那个大夫开始时的刁难,他抱怨道:“md,果然老师和大夫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当初斗他们就对了,里面就没几个好人,就是欠收拾。”

大伯附和说:“是恁个事!”

二伯教育东爸说:“老三你咋总镇偏激?人都有长处短处,你多瞧瞧人家优点,老挑人家毛病干啥?人家大夫一年忙得够呛,抱怨几句挺正常,再说人家又不该你欠你的,没好处凭啥给你办事?稀罕你呀?”

东爸说:“我就看不惯他们说话总藏着掖着,有话直说不行?非点拐着弯拿话磕打谁,我最烦他们这点,墨墨迹迹的!”

二伯清楚自己老弟啥脾气,没再继续与之辩论,他见马东的眼角还有泪痕,于是从兜里摸出来五块钱塞给马东说:“这个不算给你的压岁钱,你去买几瓶汽水给你们小孩喝,剩下钱你愿意买啥就买点啥吧!”

他又吩咐马东大堂哥说:“小新你带他去。”

大堂哥领着马东,来到了外屋地,他刚拿起挂在墙上的菜筐,大娘就跟了出来,她伏在大堂哥的耳边小声地耳语了几句,然后就转身回了屋。

路上,大堂哥说:“东东,钱给我拿着,省得你不小心弄丢了,丢了咱们就没汽水喝了。”

马东不疑有他,把钱递了出去。

买汽水,又返回,一气呵成,他只记得小卖部老板说,六王寺两毛五一瓶,押金五分,退瓶时归还押金。

屋里,大伙仍在你一言我一语地继续闲聊着,有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有与老百姓无关的国家大事,好不热闹,时间很快就混到了饭菜上桌。

菜做的是双份。

炕桌上一份,坐的是老马家第三代;地桌上一份,坐的都是老马家的重要人物。

东爷首先动了筷子后,饥肠辘辘的一家人这才跟着开动,东妈作为主厨,又是最后一个上桌。

孩子辈开始跪在炕上给长辈们挨个磕头,然后长辈就满脸笑容地发压岁钱,当然最后这些钱也留不到小孩手里,二伯家除外。

这顿饭一直吃到傍晚时分才结束,最后的打扫工作仍由东妈操持,随着酒足饭饱各回各家,这个大年初一就又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