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人生
作者:理想瓜 | 分类: | 字数:7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4章 人物小传(倪安篇)
倪安是这个故事的灵魂,她的立场和视角其实是站在整个故事的中心,放眼望去,有代表她出身的权力视角,有代表她职业相关的商人视角,也有她对自己认知的“人”的视角。
也就是高建宇口中所说的,制定规则的人,利用规则的人,和在规则里挣扎的人。
这三类人,倪安都是。
以至于我在写简介的时候,在界定倪安身份的时候,特别纠结。
我没有办法把她单一地界定为出身宦海的高干子弟,也无法简单地把她定位成一个创业公司的主理人,同样也很难把她称之为普通人。
她就像是一个平衡点,或许不是最会玩弄权术的人,也或许不是最会做生意的人,甚至不是最聪明的普通人,但她一定是那个能在这三个世界里出现,都不突兀的人。
因为这样,她才能知道每个处在不同立场里的人的欲望和困境,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去动摇故事里的那个世界。
倪安姥爷安世,是主府建立前最早一批自我觉醒的人之一,在推翻“君权神授”下的帝制后建立主府。却在建府后发现,主府的民主并没有真正建立在“天赋人权”的思想之上。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退而求其次,伪装成父权制,残余的封建思想势力,在民众的脑海里根深蒂固。
所谓的“人人平等”,并没有真正地把“人”当做“人”。
所以安世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启蒙教育运动,但因为建府之初文盲率太高所以失败。后吸取教训,从根本上做出改变,推行《主府文书分级协议》,希望这份协议,能为主府人民的阅读指引方向,进而在思想上获得进步,从而实现真正的自我觉醒。
倪安在这样的人身边长大。
安世对她的教育理念很简单,核心就是——“人”。
无关性别,无关身份,也无关理念,只是在“人”的基础上,去认识世界的人和事,找到自己的处事方法和逻辑,从而找到真实的自我。
也就是我是谁(人),我从哪里来(世界的人和事),我要到哪里去(处事方法和逻辑)三大问题。
所以在姥爷和父母离世之前,倪安的世界就像是台风的风眼,明明身处权力风暴的中心,可是一片风平浪静。家人为她撑起了一片天,为她暂时拂去了所有的困扰。
然后在家人去世之后,真实世界里存在的所有复杂,都直冲她而来。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安世留下的人脉和金钱,成了倪安当时的护身符。
可倪安明白,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真正的护身符,是安世对她的教育。
她清楚地知道,在长大之前,在她能真正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之前,她都不算真正的安全。
在家族和姓氏包装下的权力和金钱,如果手握的人的能力无法匹配和掌控,所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如过眼云烟,烟消云散。
所以倪安是清醒的。
她清醒地知道,她无法打破人对年龄的刻板印象,没有人会认为一个12岁的小孩,心智能够和如此大的家业所匹配。
她选择隐藏自己,被普通人刘耀斌和戴月梅收养,但又和姜永延、赵律师等处于权力中心的人保持联系,让自己不至于被整个圈子遗忘的同时,等待时机。
所以倪安不是一个完全善良的人,她身上有她考量后所做出的算计。
刘耀斌和戴月梅就是被她算计在其中的人。
她需要利用他们,但不想伤害他们,所以会在保护他们的前提下,仍选择他们。
“传统的儒家文化里,阴诡之术不为人所齿。可是在我成长起来的那个世界里,这就是一种生存技能。”
因为安世非常清楚,所谓的高雅清流,是统治者为了约束被统治者所设下的思想圈套。
所以他不希望倪安变成那样被道德所束缚,到头来却把自己处于不利之地的人。
“只要最终要到达的地方值得,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适当地利用他人,事半功倍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是什么需要羞愧的事。”
所以倪安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她知道父母的死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也下了决心要找到真相,所以在被我略去的10年里,一直在为这件事努力。
包括成立公司,也包括接近邵他。
她是个有点理想主义的人。
在文书行业状况不明朗的情况下,虽说有寻求真相作为目的支撑,但她还是投入了所有的心力和财力去建立书汇这家公司,并且希望这家公司能长期运行下去。
只因为她真心喜欢“书”。
但她也是个对自己有着非常明确认知的人。
她不是什么商业奇才,也不是从小就在商业环境中长大,所以她没有选择在创立公司的时候去管理公司,而是另外聘请了职业经理人,自己则作为一个管培实习生,在每个部门轮转实习,努力做到全面了解和有能力管理公司业务后,才选择上手。
她小心谨慎,却也勇敢。
不仅仅是在12岁的时候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时仍勇敢地站在了阴谋对面选择了寻求真相,也是在成年后即便对经营管理一窍不通但还是为了梦想和真相勇敢地创立了公司,也是在公司遭到竞争对手攻击时明明没有还手之力可还是努力地挣扎不愿意妥协……
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安家人在倪安生命的前12年对她的“人”性教育。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爱的教育,但倪安确实是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所以在面对缺爱的邵他时,她“坦诚、无畏、聪明、开朗、松弛还善解人意”,和自认为自己“算计、犹疑、畏缩、阴沉、紧绷和孤傲”的他刚好处于两个极端。
邵他无法不被她吸引,尤其是在她的努力靠近之下。
她得到的是无条件的爱,所以在爱人这件事情上,她也是完全投入的。
作为陪伴十年的家人,她真心把刘耀斌和戴月梅当自己爸妈,也把刘漂当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疼爱。
而除了是家人以外,还是朋友、知己、闺蜜的奇欢欢,她把她视作一生的灵魂挚友。
对家人去世后里里外外护了她十年的赵律师,她即便生疑,最终也还是选择了信任。
哪怕是对书,没有生命的书,她也从始至终,爱得彻底。
但她的爱不是盲目的。
她最初对邵他的认识,只是通过他的文字和书。所以在认识他之前,对他的态度仅限于尊敬和欣赏。
只有在深入接触后,了解了这个人后,才把自己的真心投入进去。
但就算投入进去了,在涉及到父母的事件时,她仍然保持警惕。
所以即便她信任赵律师,在知晓他作为G&O的首席法律顾问时,还是起了戒备心。
她的爱没有偏见。
在她的世界里,只要没有伤害到别人,那么每个人都是值得被爱的。
不管这个人是否自信,是否乐观,是否开朗,是否勇敢,是否聪明,是否成功……
所以她会希望邵他是快乐的,是自由的。
或者说,她希望每个人都是。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倪安作为我脑海中第一个故事里的“人”,我是偏爱她的。
我希望她是完美的。
但没有人是完美的。
她身上有着她作为特权阶层骨子里所难以摆脱的傲慢,即便她有意识到,但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就让这种傲慢伤害到别人。
比如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和高中同学李彬冉之间,自己是绝对的强者。在表层的被霸凌现象之下,更为真实的是她在用自己的出身霸凌所有的人。所以她默默地接受了所有人的恶意,也清楚地知道这些恶意对她造成不了任何伤害。
这是她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傲慢的时候。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她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扛,把所有的人都当做是弱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人想要的不是和她一起并肩作战,而是被保护。
这是一种善意,但也是一种强者所难以时刻避免的傲慢。
这和安世所教给她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这种理念是相悖的。
这样的傲慢,在刘漂出事的时候再次上演。她没有将这件事情告知作为刘漂亲生父母的刘耀斌和戴月梅,而是选择自己去救人。
而这也是希望通过倪安去反映的统治阶层的通病之一:默认被统治的人是弱者,需要被保护,且不需要被告知真相。而忘了即便被统治,每个人也是独立的人,拥有独立意志,可以做出独立判断的人。
最后,即便如此偏爱,但我还是认为,倪安是有成长线的。
不仅仅是傲慢这个部分,还有底线这部分。
在整个故事里,从车祸事故发生开始,到书汇面临危机,还有主线Dora的处理,我都在给倪安设置诱惑。
来自权力、金钱和“自由”的诱惑。
在她的生活中,她其实有无数次机会放弃所有的努力,去接受这些诱惑,来换取她眼前生活的安逸。
但一定会涉及到“底线”——即“伤害他人”。
她在这过程中的谨慎和犹豫,到后期的通透和坚定,是我所希望她能获得的成长。
也是我想借由她,去解答的一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