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委书记走向官场巅峰
作者:虹玲 | 分类: | 字数:32.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章 穷的问题
20.穷的问题
父母分给他的两间老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墙壁裂开几条很宽的缝,摇摇欲坠的样子。
前年一场大暴雨,房子就“哗啦啦”地垮了。
2014年村里识别贫困户的时候,胡月明没在家里,村里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情况如何,因为他是个劳动力,又是一个独人,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便没把他纳到贫困户中来。
2015年年底回头看重新识别时,他还没有回来,村里人也就忘记了他。
可是今天,一切都尘埃落定,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已经结束了,他却突然像从地下冒出似的,出现在乡亲们面前。
更要命的是,这次胡月明不是一个人回来的,他还带了一个大肚子女人回来。
那女人很年轻,才20来岁。
胡月明因为常年打工,看上去很是苍老,感觉都可以做她的父亲了。
村里人都以为胡月明这几年在外面挣了什么大钱,或交了什么桃花运,娶了一个年纪很小的老婆。
大家都怀着好奇的心情跑去一睹究竟。
起初,人们说说笑笑,这个女人看上去也是一切正常,跟着他们笑。
可是,刚过了一全,她突然变了一副嘴脸,见人就上去扯人家的衣服,说是要翻糖吃,吓得胆小的女人立即撒腿就往外面跑去。
这下大家明白了,胡月明娶的这个“娇妻”原来是个傻子。
是呀,像胡月明这样的人,又能娶到什么像样的女人呢?还能指望他取个正常的女人?
看看他吧,脸色蜡黄,满脸皱纹,勾腰驼背,双手全是老茧,人还不到40岁,看起来已经是一个沧桑无比的老人。
胡正明和他是堂兄弟,胡正明忍不住过去问他:“月明,怎么才两年时间,你就变成这样了?”
胡月明哼哼一阵,这才说:“我得了劳伤病,这几年在外面打工,干的全是体力活,把腰扭伤了。现在干不起活,只好回来了。”
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医院的检查单和药发票,递到胡正明的手里。
胡正明一看,眉毛胡子马上皱到一起了,又对胡月明说:“你怎么就得了这种病?要不是得了这种病,你怕还不会回来是不是?”
说完又问:“你挣的钱呢?”
胡月明说:“没挣到钱,挣的钱吃药都吃完了,她又怀了娃娃!”说着嘴唇朝身边的女人努了努。
胡正明这才问:“她是哪里人?你们打结婚证了吗?”
胡月明苦笑了一下,才说:“打什么结婚证?我连她爹妈在哪里也不知道,只见她一个人在街上流浪,也没人管她。她也有病,我把她收留着,只图她给我生一个娃娃,也好有个人帮我养老……”
胡正明一下明白了,胡月明这个女人是捡来的,他们属于非法同居。
但他十分理解胡月明的心情,都快40多岁的人了,再不有个后人,以后死了连个端灵牌的人都没有!
可眼下怎么办?一个病怏怏的病人,一个身怀六甲的女人,住哪儿?吃什么?都摆在他这个村党总支书记的面前。
他想了半天,决定还是去找胡月明的哥哥胡光明,让他给他腾间房子,暂时先住一下。
谁知道他哥哥倒是同意,可是嫂嫂却说:“我们早就分家了,已经是两家人了。我的儿子今年也二十岁了,不过几年也要结婚,家里不宽敞,他们一家三口来住的话,我们就住不下了。”
胡月明求道:“嫂子,你就让我们住一段时间吧,等我病好点了,媳妇也生了,我就回我的老屋基去重新盖间房子,不给你们添麻烦。”
嫂子却答道:“不行,住进来容易,搬出去就难了。你这个劳伤病,是一天两天能治好的?说不定一辈子也治不好。还有你这拖家带口的,又没种粮,拿什么养活?难不成我还得看着你们饿死不管?我看啊,还是村委会管他们更好一些。”
说完就要关门,胡正明拦住了她:“嫂子,有话好好说嘛,村委会要是有条件让他们住,我就不把他们带到这儿来了。都是自家兄弟,现在遇到了困难,你们行个善心,让他们住上一段日子,有困难了村委会再想想办法。”
“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嫂子的思想工作怎么也做不通。
正吵闹得紧,苏元贞他们进村子来了,村子里的狗全都跑到村口“汪汪”乱叫,吓了苏元贞一跳。
马玉友和程开明赶紧找了根棍子,把狗赶跑了。
听到狗叫声,胡正明知道是县委书记到了,也顾不上管胡家两兄弟了,赶紧跑到村口接人。
马玉友见到他的面,生气地道:“胡书记,怎么也安排大家不拴下狗,要是咬到人可咋整?”
胡正明陪着笑脸道:“乡里人出门早,我到的时候大多没在家,刚把他们叫回来,还没来得及拴呢。”
村子里全是泥泞的小路,铺着零星的石头,路上不是猪屎,就是牛屎,一股恶臭扑鼻而来,苏元贞不禁皱了皱眉。
第20章 穷的问题
果然是十分贫困呀,这么恶劣的生存条件,坡头村祖祖辈辈竟然能够繁衍生息,其生命力也算是顽强呀。
这样的村子,该如何脱贫呢?她举头看着这荒坡野岭一样的地方,心里竟然没了主意。
他们走到胡家兄弟门前,见到好几个村民还围在那里看热闹,胡正明赶紧挥挥手,道:“大家都散了吧,别添乱了。”
村民见到有生人,转身要走,苏元贞却喊住了他们:“哎,老乡,别忙着走,我们一起聊聊吧。”
马玉友和程开明赶紧招呼人从家里抬出凳子,摆在胡月明哥哥家的院子里。
那是什么样的凳子呢?与其说是凳子,不如说是一截截木头,只是随便用斧子修平,丢在地上就是凳子了。
这凳子实在太矮了,可是乡里人一屁股就坐下去了,苏元贞是一个女人,坐下去四脚叉开,她做不出这有失风范的事情,只好把凳子抬到石阶上坐下。
坐下后,苏元贞问:“马书记,这个村有几户人家呀?”
还没等马玉友回答,胡正明赶紧说:“苏书记,一共十七户三十八人。”
“有几户贫困户?”
“全部都是。”胡正明答道。
“全部都是?”苏元贞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不,还差一户,就是他。”说完指了指胡月明。
苏元贞打量着胡月明,见他样子猥琐,也不像个脱贫的人,赶紧问道:“他家已经脱贫啦?”
胡正明说:“不是。他是今天才从外地回到村里的,因为他几年没回来了,我们也不知道他的生死,所以没有纳入贫困户中去。”
苏元贞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么说,现在是十八户了?”
胡正明道:“是的,要是加上他们俩,就是十八户四十人,不,还要加上她肚子里的这个,四十一个。”
苏元贞问:“那,他们的扶贫措施是哪些?能如期脱贫吗?”
胡正明道:“具体还没有制定出措施来。苏书记,这个村太穷了,要脱贫简直是不可能的。”
苏元贞骂道:“谁说不可能?脱贫攻坚,一个都不少!再难,也要帮助他们在三年内脱贫。”
“三年?”村民们傻笑起来:“我们三辈子都是这个鬼样子,三年哪能脱贫哦。”
苏元贞问道:“乡亲们,你们日常都种些什么作物?”
村民们傻笑着不回答,胡正明替他们答道:“苏书记,主要是一些玉米和土豆。这里山高坡陡,没有什么经济作物,一些年轻人基本上都是外出务工。”
苏元贞道:“那常住在村里的有多少?”
胡正明答道:“村里平常只有五六个老人和七八个孩子,中年人基本上都出门挣钱去了。”
苏元贞问:“出门务工的人,一年能有多少收入?”
胡正明道:“这个,我们也没统计过。我估算,外出务工的人员,每个月至少应该有两千左右的收入。”
胡月明突然把话接过去说:“没有,没有那么多。我在工地上打工,东边干一天活,西边干一天活,有活干的时候六十来块钱一天,没活干的时候一分钱也没有,一个月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苏元贞听了,心情异常沉重。没有知识文化的山里人,在外务工只能挣点苦力钱,有时候挣到的血汗钱还拿不到手,当年她在执行局的时候,经常要找老板执行农民工的工钱,她清楚这里面的情况。
苏元贞站了起来,说道:“我们再到屋里看看吧。”
她走进了那间黑暗的土屋,胡月明的哥哥从墙缝里摸出一把手电筒,打开昏黄的灯光,带着她参观屋子。
苏元贞问:“没有电灯吗?”
“还没通电呢。”胡月明的哥哥苍老的声音回答道。
“什么?还没通电?”苏元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都已经二十一世纪了,中国这块土地上还有没有通电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竟然在她的辖区内。
苏元贞就着昏黄的灯光转了这间农舍,屋子分为三间,正中间是堂屋,也是煮饭吃饭的地方,什么家具也没有,只有一张小小的方桌摆着碗筷,火塘里还燃着火,给这间屋子带来一丝生气,其他地方都十分潮湿阴冷,散发出一股霉烂的气味。
左边的房间有一张床,看上去是主人夫妻的床,这张床还没有一米宽,不知道能不挤下两个人。床上的被子很薄,盖在身上肯定不热乎。
右边是间仓库,里面堆放着一些农具和从地里挖回来的土豆,堂屋顶上挂着两排玉米,那应该就是他们的口粮了。
她见桌子上有一个蒸饭的甑子,打开草编的盖子看了看,见里面有几个土豆。
她看了看别的坛坛罐罐,发现有一只油罐,里面只有一点点猪油。
她心情沉重地走出屋子,对其他干部说:“我们再走走几家看看吧。”
见他们要走了,胡月明一把拉住了胡正明的手臂,问道:“书记,今天晚上我们往哪住?”
胡正明说:“我一会再过来找你解决。”
胡月明却不让他走:“不行,你不帮我解决,我可不能放你走。”
苏元贞见他们俩拉拉扯扯的,便问道:“胡书记,怎么回事?”
胡正明只好把胡月明回来没有地方住的情况和她说了。
苏元贞叹了一口气,对胡月明的嫂嫂道:“大嫂,你就先让他们住几天吧,等我们回去研究研究,要怎么给他们盖间房子,到时再让他们搬出去。”
胡月明的嫂嫂见领导发话了,不好说什么,只好同意道:“那就把柴房搬出来,让他们先住吧。不过我有个条件,这个女人生孩子,可不能在我家里生。”
苏元贞知道农村的风俗,生孩子不能在别人家里生,因为会给房屋主人带来晦气。
她只图胡月明两个有个临时安身的地方,就替他们答应道:“放心,现在国家有政策了,生孩子一律去医院生,大人小孩都安全。”
那个大嫂才张落人搬柴房,让他们住。
胡正明对村民小组长说:“你去发动村民,有菜的给他送点菜,有粮的给他捐点粮,有油的给他倒半壶油来。他才回来,又是一身病,不看别的,就看到女人肚子里的娃儿上,大家做一回好事吧!”
组长一听胡正明这话,首先带头,马上叫老婆从家里舀出半袋玉米给胡月明送来。
村里人见了,也送菜的送菜,送粮的送粮,算是把两个人的生活暂时安顿下来了。
苏元贞又带着人走了十来户人家,见到他们家里几乎差不多,都是一贫如洗,不禁可怜起这些村民来。
就在苏元贞准备带着干部们离开一个小院的时候,人群忽然引起了一阵小小骚动,有村民小声说:“胡浪子来了!胡浪子来了!”
苏元贞一听,心想:“这来的是谁呀,怎么大家都这么关注呢?”
正这么想着,从外面果然大步走进一个汉子,穿着十分邋遢。
他,脸上现出皮笑肉不笑的神情,一进院子两只眼睛就滴溜溜地四处探。
看完了,见没有什么,眼睛又落到苏元贞一行人面前的地上。
苏元贞奇怪了:“他在找什么呢?”
但还没等她问,胡浪子便先开了口,对身边一个男人小声问道:“送了些什么来?”
苏元贞一听明白了,原来他以为他们是来扶贫送东西的。
今天苏元贞什么也没有准备,她只是来调查民情的,先了解了解情况,看看以后要怎么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