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来利往
作者:阻分修斗卷钻 | 分类: | 字数:56.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章 上小学前后
榆树镇一共有四所小学,分别坐落于小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且每所学校的名字里都带有各自坐落位置的方向。
镇东边的小学直接取名为东方小学,没有取名的缘由;镇南边的小学由于靠近南桥水库,因此叫做南桥小学;镇西边的小学也是随便起的名字,叫做西城小学;镇北边的小学是由一个名字里带“华”字的爱国侨胞出资赞助建成,所以被叫做北华小学。
其中,属东方小学的地理位置最为优势,它不像其他三所小学都处于小镇的角落里,它东边挨着粮库,南边挨着第六中学(以后简称六中),西边挨着镇政府,北边则靠着省道,最后一点非常便于学生们上下学,只因大马路好走。
马东的学前班和小学就是在这里上的。
学校面积很大,分前中后三个院子,由坐北朝南的两趟大瓦房相隔开来。
前院的最南面是一块菜地,学校把那里分给老师们种着玩,只不过在小学生里面存在太多数量的熊孩子,所以最后剩不下多少成果。
前院剩下的长方形地图是学校的主操场,主操场中间是由红砖镶嵌而成的跑道,平日里学校的课间操、集体大会,还有运动会都在这里进行。
前院的瓦房提供给低年级同学使用,按从东到西的顺序是一至四年级,在这趟瓦房东边的三分之一处,有一个门洞用于通行。
门洞东边紧挨着广播室,南边则正对着主席台,主席台前面是旗杆还有旗杆上面的五星红旗。
主操场的最西面有一排单双杠,还有很小的一个篮球场,这个篮球场其实就是一个摆设,学校的篮球从来就不借给学生玩,顶多是体育老师在上高年级体育课时短暂地拿来教学用一下。
中院的副操场相对较小,约有主操场的一半大,不过用来给五六年级的同学撒欢绰绰有余。
学校特意在中院东边隔出来一个小院子给学前班的同学使用,小院里还单独建有厕所,学前班一共有两个班,马东就混在二班。
后院东边是放自行车的地方,西边是一个小花园,小花园北边是一栋与省道相邻的二层楼,这里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办公室。
与在幼儿园时不同的是,学前班里不但老师管理得超级严格,而且这里还初步呈现出一个小社会的雏形。
马东班里有两名头头。
一个是班长沐晓丽,她妈妈是学校里的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她告状的能力远超唐舒,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她在班级里的地位。
另一个是人高马大的小男孩张旭,班级里谁也打不过他,只有沐晓丽能借老师之手收拾他。
然而他并不是班级里最调皮的同学,最皮的同学是一位叫赵春的鼻涕虫,他特别爱给别人起外号。比如,叫个子小的同学“豆杵子”,个子小又胖就叫人家“地缸”等等,而且他还精通各种骂人的顺口溜,在学校里传播了不少经典。
只是他跑得太快,脸皮又厚,大伙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所以集体都讨厌他,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在运动会时保准能给班级争光。
马东在学前班里没发生啥特殊的事,却在大伯家被一条新养不久的狗给咬了一小口。
狗是一条半大的深黄色土狗,它被人送给大伯时,就是一副骨瘦如柴的模样,想必曾经挨过不少饿。
刚开始的时候,大伯怕它咬人,特意拿铁链一直拴着它,后来大伯发现它对察言观色很有一套,谁是生人熟人完全能分得清,于是就给它恢复了自由之身,允许它满院乱跑。
负责喂狗的人是堂哥马新,喂的是苞米面糊糊兑剩菜汤,连剩菜剩饭都没有,不过这条狗显然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即便是这样,每次他见到堂哥时还是摇头摆尾,样子十分欢快。
大娘一点都不想养它,几次三番想要杀它吃肉,不过在堂哥的苦苦哀求之下,暂时还没有要它狗命。
不想养狗的缘由就是因为大伯家孩子太多,当然花销也会随之增多,为了这一点他家只能选择省吃俭用,同时再想点别的办法。
比如在吃水果这方面,大伯为了实现自给自足,就种了两棵樱桃树、一棵沙果树、一棵香水梨树,还有一架“小黑粒”葡萄。
这些水果本应该是马东堂哥堂姐们的零嘴,但马东当时不懂事,他性格有点贼皮子,家里有水果他不怎么吃,非喜欢“自己采摘丰衣足食”,主打就是一个叛逆。
只是马东吃到“劳动”果实以后,树上的果子就会相应变少,也就等同于堂哥堂姐们的零食变少,如此得罪当事人,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反应。
当然,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说一个小孩子,但是被夺食之后,那种不自然的眼神和表情肯定会流露出来。
从来没有挨过饿的马东没看懂当时的形势,这条饥一顿又饥一顿的土狗极有可能看懂了,所以它想对马东稍加惩戒,于是就偷偷跟在了马东身后,照着他的小腿就来了一小口,咬完后也没有撕扯,立马就跑开了。
以上便是马东替狗找出的最好咬人理由,至于它到底是不是想表达衷心,谁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低估了自己的地位。在此地,咬人的狗向来都是死路一条,因此大娘终于得到了十分合理的理由,立马给它判了死刑。
堂哥虽然对小伙伴的不幸遭遇感到有些伤心,但他依旧没有逃过真香定律,属他造的狗肉最多,反而是被害人马东,一口都没有碰,还养成了身后有狗就回头提防的好习惯。
马东在镇医院打狂犬疫苗的时候,邻居王护士长发现了马东患有其他疾病。
她发现马东右耳后隐藏着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其实东爸东妈早就知道,马东的堂哥曾经也有过,不过夫妻俩根本就没把这当一回事。
王护士长见多识广,她说,这个病不是皮下脂肪瘤,就是耳瘘孔,趁着孩子病小,赶快做手术切下去,手术越早做越容易好。
夫妻俩抽空带马东去了一趟市里的医院,是二伯帮忙找的一家军区医院,不过由于耳后连接的神经太多,这家医院的主刀医生水平又有限,再加上马东病灶处目前不疼不痒,于是这个病就被暂时搁浅了下来。
堂哥曾经得过此病,大娘有这方面的经验,她也劝说早做手术早好,但东爸东妈都是能凑合就凑合的性格,依旧没听进去,然后马东这病就被耽搁了整整三十年。
直到后来病变大发,病灶处连续鼓出三个包,都已经达到影响听力的地步,这才不得不去省会医院把手术给做了。
由此可见,一家人对于疾病都是这种处理态度,那对生活该是多么的安于现状啊!所以马东家后来混得越来越差,也就显得不那么奇怪了。
随后的时间里一直在上演“安于现状”。
马东家的物质生活已然变得充裕,他稀里糊涂地成为了一个小学生,东爸东妈也没有因为物质充裕而去寻找更高级的精神追求,而是在闲余时间迷上了打麻将这种娱乐活动。
打麻将这种事无论在哪,除非是实在缺人,否则一般不会允许两口子同上一张牌桌,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插伙子”。
在马东家,东爸当家做主说得算,所以几乎都是他在上场,对此东妈肯定是满肚子怨言,也就自然而然地积攒下了怨气。
因为这一点,两口子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干了一架,还因此而做了仇。
三十那天马东一家人刚吃过午饭,东爸就被大伯的徒弟给拉走凑局去了。
大伯的徒弟名叫尤立山,找人跑腿这种事向来都是他的活,打麻将地点也多是在他家炕上,当天除了东爸、大伯还有尤立山以外,剩下了那个人就是美少妇小仙亮。
时间到了傍晚六点左右,东妈开始一个人包起了饺子,她一边包,一边跟马东絮叨:“什么人呐!就行他玩,不让我玩,这也太霸道了!他在外边是玩高兴了,家里的破事都留给我鼓捣,这都几点了还不回来?一点心都没长……”
马东觉得妈妈说的在理,只是这种事并不是他一个小屁孩能管得了的,他嘴里“嗯啊”地附和应答着,实际上注意力一直都在小人书上面。
东妈包着包着饺子,突然就怒气爆发了,她把筷子狠狠地往桌子上一扣,发出了“啪”的一声响,顿时就把马东吓了一跳,他的目光随即从小人书上转移到了东妈身上。
东妈使劲地拿抹布擦了擦手,又把抹布摔在了炕上,紧接着套上外套就往外走,脚下的步伐特别快。
马东知道东妈这是等得不耐烦了,这才决定去找东爸,于是他就站在外屋门口隔着窗户玻璃往屋外张望。
果不其然,没过一会,胡同口就出现了他俩的身影。
东妈一边时不时地推东爸一把,一边怒气冲冲地骂道:“玩玩玩,就知道玩,大过年的不回家陪家人,陪人家玩得倒挺开心,你心咋那么大呢?”
赶巧杨连才的大儿媳妇从她家屋里出来,她隔着院墙看见了东爸两口子,随后她顺手拿起了门旁边的笤帚,装作是扫地的样子,其实就是想偷偷看热闹。
东爸笑嘻嘻地说:“我不就多玩了一会么?饺子晚点再包呗,能咋地!”
然而不知道东妈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她突然就情绪失控了,紧接着她照着东爸的屁股,就狠狠地连踢了好几脚。
东妈这几脚若是在家里偷偷踢的,东爸应该不会太在意,但他却是一个特别要面子的人,此时他的窘相已被外人看到,导致他瞬间就变了脸,他黑着脸恨声骂道:“我tm给你脸了?我可提醒你,我答应三姐不打你的前提条件是你不动手,你再碰我一下试试!”
东妈见东爸正在蓄势待发,接下来她并没有“试试”,而是冷哼一声后,闷着脸往家走来。
随后两人全程无声地把饺子给包完了,屋里的气氛十分压抑,马东同样没敢说话。
一家人闷头吃饺子时,已挂上酒buff的东爸终于打破了屋内许久的安静,他自言自语地骂街道:“mlgbd,以前大年初一让我去求大夫,今个大年三十还跟我动手动脚,老tm不让我过好年,咱走着瞧,以后谁也别想过好年!”
话是念叨给东妈听的,东妈随后狠狠地剜了东爸一眼。
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怨念的种子在夫妻二人的心里发了芽,此后马东家还真没过过几个安稳年,不是东爸在找茬,就是东妈在挑毛病,现场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