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夜梦
作者:邵薪薪 | 分类:其他 | 字数:79.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八十一章 师徒
谁也不是天生的八面玲珑,当向东第一次见到大司马齐格的时候,他还很稚嫩,不擅恭维,但他完成了和大司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你就是那个几天没吃饭的学生?”向东是瘦了点,但也不像缺营养的人。齐格去过禹城和周边的山村,那里吃不上饭的人,骨骼奇特,脸色发青。
“是,我之前有吃。”向东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乞丐。
“说说你舅舅的情况,穆青给的线索很零散,不好找。”齐格又去了京郊的试验田,想在沿海城市找一块内陆的土地,太难了。为了能帮助禹城的农民们提高产量,齐格愣是叫人运了两亩地的土。种植的过程中,喜忧参半,靠天水源就太不稳定,但内陆的土地真是肥沃,长出的庄稼比沿海的穗大、味美。
“谢谢大司马,您日理万机,还是不打扰了,我自己找得到就找,找不到就算了,这么多年,母亲早就放弃希望,是我一意孤行想给她老人家一个惊喜。”向东撒谎越来越顺口,理由充足,不但能感动别人,连自己都很受感动。
“也好,随缘吧,不定什么时候就找到了。”说不上来为什么,向东身上某些东西,让齐格反感。“你是来考状元的?书读得怎么样?”最近很多学子,靠着家里的钱出门无所事事。书还没读明白,就匆忙考试,既浪费国家资源,更浪费父母辛苦赚来的钱。这些出身寒门的孩子,为了见世面用家里的钱,还不如在家老老实实干活赚钱。
“回大司马,我家里穷,三年前就可以来考试,听说筹够七个铜钱才能进京,所以我多学了三年,已苦读十三年。”向东也不想母亲辛苦,本来镇上的教书先生已经答应让他接班,但母亲还是坚持让他来考试。母亲希望考状元改变命运,让向东谋个好前程。
“读书不在时间长短,你最喜欢哪家的思想?”这孩子喜欢卖惨,听起来都是家里苦寒之事,不知道学习怎么样?这些年,守在大司马府外的人多了去,齐格什么人没见过,其中喜欢卖惨的人特别多,经调查后都是为了进大司马府编的借口。穆青已经去查向东的身世,相信很快就有消息。
“治世之道当属儒家,但我喜欢老子无为而治。修心修身,正人先正己。天地万物,皆有道法。”向东说了真心话,儒家的确出了很多名人,但里面讲究的约序良俗太复杂,可能适用于权贵,毕竟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完成这些礼俗。老百姓就不一样了,迫于生计东奔西走,尤其是母亲,天不亮就起床,夜满星辰才回家,如何讲究妇道?但村里的人不理解,还说三道四。如果母亲不出去卖货,就不能换吃的用的,他和妹妹也没法生活。
“为什么?”向东有点意思,有自己的见解。虽然齐格更喜欢儒家,但道家也不错,天人合一,才是最高的做人境界。
“儒家讲礼法,何为礼法?有理有据、有法有章,儒家讲妇道,但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妇道该怎么讲呢?我母亲像男人一样走街串巷卖货,经常遭人议论,这时候,我就觉得礼法不近人情。大司马大人,您可能不知道,我不喜欢学习,但是看到母亲那么努力的赚钱供我读书,为了她的辛苦,我一定要成为班中最好的学生。当别人议论我母亲的时候,正是看了诸子百家的论点,让我明白她的伟大和不容易。如果我只学儒家,那我可能也会看不起我母亲,惹她伤心。但我学道家的无为而治,依照我们的条件选择谋生的手段,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天人合一。我说的可能不对,但我在道家找到了安宁,找到了我可以继续爱母亲的方法。”
“你真是个好孩子,可是,你知道考状元主要还是儒家思想吗?”齐格有点喜欢向东,他一向主张要博览群书,不拘一格。
“儒家我懂,君臣关系,上下关系,治国之道。”讲到治国之道,向东是迷糊的,看了很多儒家圣者的言论,他不明白为什么大义要在小家之前,难道不应该是有了小家才有大义吗?
“哈哈,看来你学习不但认真,还有自己的想法,不错,那就给我讲讲这条鱼,你从这只鱼身上看到了什么?”齐格指着两人脚下的鱼塘,一条火红的凤凰鱼,正在绕着鱼塘努力地游。
“大司马,您家的鱼真好看,不知道能不能吃?靠海真是好,饿了出海打渔就能填饱肚子。但是在内陆不一样,只能种田,我们家没有男劳力,田被地主霸占了,为了生活,妈妈带我们进了镇子,她做面点,起早贪黑走街串巷,养活我和妹妹。”
“你为什么不去卖?”
“我就像这只鱼,眼前只有学习,眼界只有池塘。我被母亲的早早地关在考状元的池塘里,一天到晚不停地游。我母亲怎么能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个状元,全国有三千多学子来考。我的鱼塘很小,但我很努力。大司马,我敢打个赌,如果您将雨池中所有的鱼放回大海,这条鱼肯定是游得最好,且唯一能活着的鱼。”
“为什么?”
“即便在这小小的池塘中,这条鱼仍不放弃,每天都在为重回大海做准备。”向东一脸坚定。
“说的好,你能看到这一层很不容易。”
“我还看到一层,不知道我说了,大司马会不会降罪?”
“但说无妨。”
“大司马也是一条凤凰鱼,是忧国忧民的凤凰鱼,您正在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鞠躬尽瘁。我到京城的日子不长,听了很多关于大司马的故事,今日有幸得以一见,尤其听说您在培育可以在内陆生长的水稻,我仅代表禹城百姓一拜。”向东不是有意逢迎,从他第一眼见大司马,就猜到这人常常忧心劳碌,眉头不用紧蹙,川字印已在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