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塘边浮叶 | 分类:历史 | 字数:190.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50章 诉求
再好的朋友,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孙策想的是天下争霸,而周瑜现在的心思多少有点飘,很大一部分兴趣在已经不知道去向的孙乾船队身上;作为知情人,周瑜很清楚孙乾是带着某种义无反顾的使命,就是徐盛,恐怕在出发前也是知道的。
加上刘辩在战场上的优势,周瑜根本不担心江东会有什么反扑的行为,等待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战船,和越来越多的水军加入自己的行列;等到某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度进攻江东建功立业。
而孙策,最大的失败不是这次进攻江东失利,而是孙策失去了对孙家军的话语权;就在孙策眼皮子底下,孙策竟然没有发现二弟孙权和吕范等一大批部下的反叛举动,在外人的眼里是不可思议的,对于孙策来说,信心上的打击才是真正的遍体鳞伤。
这样的分叉,就注定两人无法掏心掏肺,更何况孙策还有背叛刘辩的行为,周瑜只能是点到为止,至于孙策能听懂多少,周瑜就不好说了。不过周瑜很快就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刘辩还是一如既往地踩着钟点在刷自己的存在感,给孙策送来一批物资。
这次刘辩做得很到位,不仅一开始动用一切关系救了孙策,而且没有任何要追究的迹象,还派人给孙策送来了许多贵重药材和补品。同时来的还有一封刘辩的亲笔信,刘辩在信中告诉孙策,胜败都是兵家常事,江东迟早是自己碟子里的菜,要孙策伤势养好以后再重整旗鼓。
刘辩还提了一个建议,孙策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襄阳、宛城这些地方看看,看能不能学到点什么,顺便也给提提建议什么。刘辩的态度很客气,但是周瑜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提防,就是刘辩没有给孙策任何承诺;孙策现在挂着一个丹阳太守的名头,也注定无法再回庐江郡,没有一个富庶的地盘,孙策想要再次崛起,机会很小。
或许这就是刘辩的底线,在孙策没有明确态度之前,什么都不说。周瑜发挥了该起的作用,反复说了好几天,孙策终于决定启程前往襄阳;周瑜安排了一名郎中随行,以防止孙策的伤势复发,另外把孙策的行程通报给襄阳,算是通禀了一声。
刘辩接到信的时候,正在和刘表聊天,经过华佗的治理,刘表的病情稳定了许多,虽然还不能像一个正常人那样行走吃喝,但是坐在亭子里,和刘辩聊聊天,绝对没有问题。这个亭子,还是刘表让人修建的,亭子前有一个人工开凿的池塘,养着一些刘辩叫不上名字的小鱼。
刘表看着一条银白色的鱼躲进了水草里,直起腰说:“当初只是想弄得自己看着舒服一些,压根没想到其他人的感受;你说得没错,西南角的那个小楼,显得过于厚重,人路过的时候,有一种迎面而来的压迫感。”
刘表没有称呼刘辩为皇上,为了刘琦刘琮的未来,也不敢对刘辩直呼其名;只好仗着自己年长,直接省略了称呼;刘辩似乎也没在意,而是含笑说:“刘表,你应该给刘协写一封信,让他现在抓紧时间忏悔;等我军打到成都,任何人都保不住他。”
眼下,刘协的日子不好过,虽然仰仗皇甫嵩守住剑阁,但是李傕、士孙瑞、马腾、刘备几个家伙死活不撤兵,刘协绝对是活得战战兢兢。而益州的水军顺江而下,即便是轻易拿下秭归郡,却在夷陵被霍峻拦住,并没有对荆州形成大的威胁;随着扬州那边战事结束,蔡挣、张允在荆南,苏飞、蒯祺的水军已经在江陵集中,前去增援夷陵。
但刘辩的话,说得不是眼下,刘表听懂了,刘辩说的是将来;刘辩的意思就是,等大军打到成都的时候,刘辩是不会接受刘协投降的,那么刘协在益州悲情后,只能是走向末路,估计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刘表冷笑道:“你难道就不能放你弟弟一条活路?”
刘辩摇摇头说:“江山不是一家一姓的,我放了刘协一次,结果成千上万的人为了我这个虚伪付出了生命,估计到大战结束,中原各地死亡的人数会超过三百万。大汉付出了几百万生灵还不够,难道还要再来一次?我和刘协何德何能,敢如此对待百姓?”
听到这里,刘表晓得刘辩真的起了杀心;刘表依旧冷笑:“你还是虚伪,刘协有那么多人相助,不会如你所愿。”
“你是在说六国盟吗?”刘辩失笑:“六国盟在转型的阶段,自己也是在不断的试探中,所以需要不断的吞并其他力量,利用那些力量来验证每一个想法的对错,最终获取最大的利益。而刘协和他的益州集团,很不幸的成为六国盟非常感兴趣的对象。”
刘表晓得,刘协做梦都想要摆脱刘辩的阴影,原来刘辩这家伙确实是匪夷所思,竟然对六国盟和刘协有这样的看法;作为宗室中最支持刘协的人,刘协也给刘表很大的信任,甚至还给刘表写过两封私信,叙述自己的不安。刘协举目相望,却看不到几个有点实力的盟友能够站在身边,刘协最后只能采取迎合六国盟的做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第350章 诉求
怎奈,表面上看刘协是六国盟最大的盟友,但实际上呢?六国盟只是把刘协当做自己的一枚棋子,是六国盟壮大的食物。刘表的心中其实一直有这样的怀疑,只是刘表不能承认,承认了岂不就是在承认自己和刘协错了;刘表摇头说:“异想天开,六国盟只是习惯了幕后操控,一时间不适应走到前台罢了;等他们一切就绪,有你受的。”
刘辩满面笑容:“刘协到时候在哪里,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创下的产业便宜了别人,他再像反对我一样,反对六国盟?”
刘表沉默了,如果连刘辩都不是六国盟的对手,刘协就是小菜一碟,天下易主就是最后的结局;刘表毕竟是宗室,不希望天子这个姓换成其他姓氏,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
天空中传来大雁的叫声,几个人抬头看,一队大雁正在南飞,借助于西北风,飞翔的是那么的轻松;坐在一旁的鲁肃、太史慈、马何、许褚都非常默契地没有插嘴,只是许褚递给刘辩一个眼色,在问自己是不是可以离开了?许褚觉得自己不适合参与这样的行动,谁知道被刘辩狠狠地瞪了一眼。
鲁肃笑着拽拽许褚,刘表已经在迷茫中挣脱出来:“傅巽为什么被抓?”
马何抢着回答:“我们的人在武陵郡抓到了蒋狄玄,全琮已经投奔了朝廷,都指认傅巽是六国盟的人;同样理由被捕的,还有蒋狄玄的弟弟蒋琬。查抄到的证据已经表明,已经确定,傅巽是北方派来和你联系的人,而蒋琬,是庞德公的接替者。”
傅巽与全琮有过接触,这个是根本无法否认的事实;刘表虎目生光,紧紧盯着马何问:“你一直在襄阳,难道你只是一个幌子,在荆州青铜司,还有一个贾诩?”
贾诩的身份曝光,让刘协军在汉中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崩溃,给青铜司更增添了一份诡秘;刘表想当然地认为,青铜司还有一个厉害人物。马何看刘辩颔首,竖起大拇指说:“刘前辈真的是慧眼,可惜那个人不是我们荆州青铜司的人,他就是扬州青铜司的负责人,祢衡。”
祢衡,不要说刘表,就是太史慈、许褚都有些手忙脚乱,许褚不相信地说:“那个家伙不是天天自诩圣人吗?竟然,竟然还有这样一面,鲁肃,马何说的是不是真的?”
鲁肃微微一笑道:“真的,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会是青铜司的大人物,祢衡与贾诩真的是有一拼,六国盟袭击这座院子的计划,就是被祢衡发现的;这一次也是祢衡率领大批高手追踪到武陵郡,抓到了蒋狄玄,并且搜到了一个资料库。”
刘表扶住面前的石桌,深呼吸一次问:“傅巽招了没有?”
“进去不到一个时辰就招供了,没有用刑。”
刘表撑住身体问:“为什么?”
马何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干巴巴地说:“祢衡告诉傅巽,他要是不招供,就行文到凉州,说傅巽参加了反叛,请求凉州牧韩遂派人去北地郡傅家调查。傅巽听了,立即就招供了。”
反叛,最高可以灭三族,又是韩遂这个屠夫去处理这件事;谁知道韩遂会不会把事态扩大,趁机在傅家那边大肆抢掠?傅巽不敢赌,那就只能认栽,刘表叹了一口气:“恭喜你们,看样子你们压根不需要我任何情报,我写信给刘协。”
对于孙策的到来,刘辩安排调回襄阳的李严前去迎接,李严现在接替了廖立屯田校尉的职务,而廖立改任荆州从事,被刘辩派去了江陵。只是对于孙策来说,李严是个名不经传的人,派出这样的人来接待自己,这让孙策觉得刘辩是在看低自己;孙策问李严:“皇上忙吗?”
“当然。”李严并不惧怕孙策:“夷陵的战事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蜀将李异等人狂攻夷陵十日,在霍峻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得知高顺、苏飞的援军杀到,蜀将李异等人被击败,蜀军没有在巫县稳住阵脚,才退守秭归。”
孙策心中一动,高顺离开了江陵,岂不是说江陵空虚?等看了后面的公文才知道,沮授已经请到刘表刘琮父子前来襄阳,刘琦接手了义陵郡,沮授的大军开始撤退,邓济已经到了江陵。这说明刘辩的每一步都是早有预谋的,不会留给对手袭击江陵或者其他什么城池的机会。
这让孙策有些遗憾,麹义的人马始终盘踞在襄阳,让方方面面感受到了足够的压力,不过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陆战当中,真的没有什么人可以给刘辩造成威胁,除非,有人收买了麹义、曹操这样的主要将领,恐怕才会对刘辩构成威胁。
孙策笑了笑说:“我还是早点去觐见皇上吧。”
李严觉得很奇怪,孙策不是喜欢打仗的人吗?不是说孙策肆无忌惮,可是孙策为什么对秭归的战局没有评价;李严浑然不知道,习惯成为自然,孙策想的是出其不意给刘辩一个惊喜,完全没有在意秭归战斗的惨烈。
只是李严不会说出来,面无表情地做了好的的手势,带着孙策出了驿馆,就奔原先的荆州刺史府,现在刘辩住在那里;刘辩门外站着巡逻的岗哨,还有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李严上前通禀,很顺利地把孙策带到了刘辩面前。
孙策是第一次与刘辩见面,也是第一次参加刘辩的御前会议,让孙策惊讶的是,人还没有到齐,刘辩已经到了,正在跟两名官员谈论着什么;刘辩穿着龙袍,几乎不需要询问,就能确定身份,另外两个人,看上去都是一副昂首挺胸的样子。。
官员们在陆续到来,可是没有人打搅刘辩三人,一个个都是找到自己位置坐下,孙策轻声问李严:“和皇上谈话的两个人是谁?”
李严同样轻声地回答:“年长一点的是鲁肃,现在是军师祭酒,年轻一点的是马何,荆州青铜司的负责人。”
孙策点点头,嘟哝道:“鲁肃我听说过,真是混得如鱼得水,周瑜在我耳边天天唠叨,让我向他学,原来是这样,可我看着他好像也很平常!等会去打个招呼。”
刘辩看见了李严,立即猜到李严身边的那个英俊小生就是孙策,刘辩立即让随从去喊孙策过来。两人见面,刘辩确实有见到一头猛虎的感觉,孙策这家伙身上散发着王越说的那种杀气;只是从另一侧走过来的赵云,一步跨在孙策和刘辩之间,让孙策的杀气瞬间消于弥形。
赵云也不认识孙策,只是很奇怪这个年轻将领为什么不知道收敛,这可是见刘辩,一个误会就会死人的。李严的武功不弱,能清楚地感受到几个人的变化,欣赏了高手的气场后,还是有一些无奈;孙策可是自己接来的,这家伙要是不知道礼仪的话,很容易被人说是自己事先没有说好。
李严没心思和孙策计较,开口道:“赵将军,孙太守第一次来,不知道规矩。”
赵云扭头看了一眼李严,眼神中充满着不解。刘辩挥挥手,随意地说了一句:“都坐下吧,赵云,一起。”
刘辩倒不是在意对方的身份,而是有些纳闷,孙策真的是虎成这样,简直是不知进退,这样的员工,怎么带;孙策仿佛毫无察觉,只是一惊一乍的问:“皇上,江东的事,靠谱吗?”
刘辩却根本不搭茬,眼神忽然间变得锐利起来,这让孙策有些心虚:“皇上,你不要误会……我……我这是关心一下……”
“你还有打到江东去的心思?”刘辩压根就没有用试探的口吻,而是用肯定的论述,那架势就是在说孙策肤浅:“说吧,孙权的事,怎么想的?”
“这个事出突然,事出突然,其实要是孙权能和我谈一下,就不会发生这件事。”这话说得孙策自己都不相信,要是能商量的话,孙权也不会采取刺杀孙策的手段。
孙策也没客气,跟着刘辩坐下说:“皇上现在可有把握渡过长江?”
刘辩笑道:“一个人渡过长江很容易,要是大军的话,那就很难办到了;孙策你好像不是特意来提醒我这件事的。”
孙策点点头说:“皇上没说错,我来襄阳,就是想搞清楚一切问题;譬如说,皇上是只要江东,还是整个天下?”
刘辩望着孙策,自己现在在江东人生地不熟的,若是要一个郡,还不马上变成你们的共同敌人;刘辩相信现在的孙策,还没有完全把心思放到自己的事业里。刘辩诚恳地说:“江东我吃不下,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扬州不得不争,那是颜面问题。”
刘辩说的是实情,要是刘辩把扬州划分给别人,方方面面的唾沫,就能把刘辩给活埋了。孙策笑了笑问:“如果皇上击败袁绍,打算如何?”
这一点刘辩和鲁肃他们商议过,刘辩肯定地说:“只要袁绍愿意痛改前非,我就愿意休战,我愿意休兵;假如袁绍不答应,我也只能打下去,不接受任何人来调节战局。孙策你有雄心有头脑,在遇见你之前,我只看到过曹操是这样。”
孙策顿时动容:“皇上从何而知?”
刘辩心里得意,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这个无可奉告,孙策你还是说说,如何助我打败袁绍。”
孙策谦虚地说:“臣没这个本事,孙家在江东只是个小家族;就像这次,要是没有皇上,我早已是死人一个了。”
刘辩穿越以来,再次真切感受到了士族和名士的厉害,连小霸王孙策这样的人都不得不低调;江东的士族兴许一直忍着没动手,这次等到自己来搅局,不出一兵一卒,就通过谋划达成控制江东的这个目的,难怪孙策低沉。刘辩笑道:“那是你命好,我们只是凑巧猜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