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塘边浮叶 | 分类:历史 | 字数:190.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51章 竞争对手
刘辩这么随意,还是让孙策在心里点了无数个赞,一般人的想法肯定是步步为营;刘辩很显然从一开始就没这个打算,所以刘辩说江东的时候,刘辩身边的人都是面不改色,聚精会神地听着,仿佛就是在听一个八卦。
最先说话的反而是赵云:“孙策,不要说什么虚的,要不是你在江夏开始一次次乱出手,怎么会被韩当、孙权他们坑了?你真的不想袁绍他们失败?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把自己故意贬得太低,其实也是一种炫耀。”
说得好,刘辩在心中叫好;刘辩对孙策还是抱有猜忌之意的,也就是说,在刘辩心目中,孙策和袁绍一样,也是真正的竞争对手,一样有可能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网上说什么孙策不死三国不在,说白了就是很多人的一个情怀,对英年早逝的孙策惋惜。
而现在,因为刘辩的穿越,孙策看样子没有死掉,不知道后面会变得如何?历史上很多兵变其实都没有道理,只是那么一点点火花,结果是一点就着。刘辩不由得叹息,目光望向了前面的墙壁。
毕竟只是一座普通的民宅,刘辩搬进去之前没有装修什么,虽然比不得皇宫的高达雄伟,但是在襄阳城内想要找出能够宴请千人的大场地,至少不下于三处。孔融出现在门口:正好引起刘辩的视线,刘辩扬手说:“孔融,这里!”
孔融定睛一看,心说:“难得,连孙策这么孤傲的人都在,等会是宴无好宴。”
孔融很想介绍一个身后的蔡瑁,但是转念一想,蔡瑁,一个风云人物中的小角色,还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来的事?世人对蔡瑁的关注,会随着蔡家的兴衰来调整,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也就那么一回事。结果孔融的介绍变成了蒯越:“皇上,蒯大人路上说了不少真知灼见。”
蒯越迎着一道道眼神,唯有苦笑,自己和蔡瑁、曹德一路上其实什么都没有说;但是蒯越明白,孔融的话不能拆穿。可是蔡瑁心里头憋屈啊!扪心自问,蔡家的崛起多半是靠着运气,但除了运气之外,多少还有点本事,比如与刘表联姻,排挤那些不听话的人,等等……只是运气总是要用完的,可蔡瑁不愿意相信啊!
刘辩瞧出一些门道,笑着说:“你们别坑我,现在我真的是忙不过来,鲁肃、马何刚才还在和我说,要在茶叶坊保密的事。”
孔融感慨地说道:“皇上还是挺给我们这些人面子的。”
茶叶坊的事,其实跟孔融无关,与蔡瑁有关系,谁都没想到刘辩会给蔡家这么大面子,只有少数人知道,在对付六国盟的关键性问题上,蔡瑁还是出过死力气的,况且现在,只要刘辩不说出来,蔡瑁就是一流的隐藏者,继续做刘辩与六国盟之间的桥梁。
刘辩真要是说出来了,估计没几个人会相信。这段时间,刘辩在荆州的控制很快渗透到了地方政权之中,蔡瑁也不敢确定,发现的有多少。当然,蔡瑁当官的目的并非钱财,也非权力;对于蔡瑁来说,出风头就是当官最大的好处。好在如今荆州的政坛要比江东简单很多,江东的地方势力中,就以顾家和朱家为首;目前荆州的前几位豪门,没有任何两家是意见一致的。
听到孔融的话,蔡瑁调侃道:“孔大人,你不会还有什么花头精吧?”
蔡瑁这是对自己有意见,刘辩正要找蔡瑁理论,却没想到被蒯越拉住了,紧张的在他耳边喊道:“皇上,冷静些,蔡瑁什么水平,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跟他较什么真?”
蒯越其实是喊,比说话的声音要大多了,蔡瑁怎么会听不见;蔡瑁听了心中不高兴,摆出一副光棍的样子说:“可能我在襄阳已经呆不了几天了,这个地方总是出现稀奇古怪的事,而皇上你却是一个例外,所有人似乎很希望你留下来,
曹德,你的岁数已经不小了,难道你还以为你大哥想到一个鬼点子,就一定能干成?乌桓人已经是一条死鱼,鲜卑人也分裂成几块,他们想和曹操搞好关系,是因为曹操是云中都督。”
不得不说,蔡瑁的见解还是很独到的,要不是曹操的官职,那些人怎么会对曹操屈意奉承。只是因为刘辩手中握有榷场,还有交换马匹的大量资源。要是没这些资源,榷场谁都维持不下去,曹操即便获得了看顾榷场的权力,要是刘辩等人的货物不去云中,曹操就是一场空欢喜。
蔡瑁的分析,让曹德心中暗暗吃惊,明明知道对方是在胡说八道,但是他却有几分信了,如果事情真的如蔡瑁说的那样,云中就是曹操给自己挖的一个坑。曹德很难决定,蔡瑁的话可信吗?不得不说;刘辩看到曹德犹豫,确实非常失望,这个人太容易轻信别人了。
尤其是,对方还是一个竞争对手,难道曹德听不出蔡瑁是故意这么说的,就是要杀人诛心,让曹德受到煎熬;而曹德毫不在意地跳下去,让刘辩看到了曹德心态中不成熟的一面,刘辩顿时有种想要换人的想法,曹德不值得收买,即便曹德的心思向着朝廷,也会被曹操轻而易举地欺骗。
第351章 竞争对手
刘辩的思绪有那么一会儿走神,是实实在在担心燕山那边的局势;张燕走后,黑山军没有再出现一个灵魂人物,田畴等人在能力和经验上,还是比曹操差了一筹,如果张温和卢植默许曹操乱来,田畴等人基本上是没有还手之力的。这一刻,刘辩心里有点后悔,当初或许太想当然了。
正当刘辩内心天人交战的时候,曹德却突然朗声道:“蔡瑁,我大哥不会背叛朝廷,榷场实在是利润太大了,让边关的将士看了眼红;大家伙都明白的,谁不想自己家过得好一点。”
蔡瑁眨巴的眼珠子,看着曹德,心说这家伙快要完蛋了吗?刘辩瞪了曹德一眼:“胡说什么,这些事是你一个商人能管的吗?别听着风就是雨,其实对于曹操的那个提议,我们已经有了答案。”
对于刘辩的心思,蔡瑁心里有些没底。他的用意根本就不是打击曹德,而是能有机会让刘辩难受一下,蔡瑁可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正当蔡瑁暗暗吃惊,刘辩已经朗声道:“曹操的事有些麻烦,朝廷不可能允许权力过于集中,榷场属于转运司管辖,这是一件不可更改的事。”
曹德满脸惊讶,心里暗自庆幸,差点又中了大哥的奸计,好在刘辩没心思在生意上斤斤计较,否则到时候互相干扰个一地鸡毛,麻烦全在曹德这边。只是曹德也清楚,这段时间为了替曹操奔走,自己在很多场合都说了一些比较强硬的话,要是曹操不愿背书,曹德自己可是抗不下来。
蔡瑁原本是想趁机打击一下曹德,可是话到嘴边却犹豫了起来,刘辩可不是曹德,不好糊弄,万一听出玄机怎么办?蔡瑁把话憋在心里,一直憋到大家散场,跟着蒯越来到蒯家。
可是没等蔡瑁开口,就被蒯越的一句话吓坏了:“六国盟在调查皇上的过去,这次来找了我,他们的意思,我们几家就像过去一样,帮助他们搜集一部分情报,他们也给我们一些资料,甚至是六国盟的暗桩。”
调查刘辩?六国盟?暗桩?
蒯越的话一下子让蔡瑁蔫了下去,气势顿时弱了下去,再也无法强势起来,压根就顾不上谈什么曹德的事。蒯越说的,正是原来几家士族经常干的事,说白了,就是干干脏活,毕竟六国盟不方便处理自己人,蔡家等几个家族帮着动动手,趁机查一些需要的资料。
原先六国盟只是一个庞大的松散组织,兴许能因为某种共同的利益,外面的人可以查一查某方面的信息,可是现在的六国盟已经改变了模式,内部的争斗都是惊心动魄,外面的人插手,绝对会死掉很难看。
六国盟的触角伸入到了大汉的各个角落,牵动着各州各郡的走向,可谓是一个神秘的怪兽。但蔡瑁不明白的是,六国盟调查刘辩那么久,为什么没有一丝一毫的情报,六国盟那些所谓的高人都在干什么?为什么把这个难题交给自己这些人?
“我们做不了这件事!”
在心里仔细地思量之后,蔡瑁抬起头,有些厌恶的盯着蒯越,眼前的这个家伙非常难缠,明明他和刘辩的关系更近,却把整个荆州的豪门拖下了水,蔡瑁有理由相信,蒯越不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弄不好在刘辩那边是另外一个说法。
本想吓唬一下蔡瑁的蒯越,见蔡瑁不上当,脸不变色心不跳的耸了耸肩,玩味说道:“反正皇上也在查六国盟,态度都差不多。”
差不多?蔡瑁心中暗骂,你懂什么差不多,双方调查对方,只是为了把对方干掉,这样的调查,最关键的不是态度,而是目的。蔡瑁心情沉重了一些,老实说,蔡瑁现在无法忍受这样的无聊和恶作剧,但他还是耐着性子问道:“你知道传话人的身份吗?”
“身份?”蒯越爽朗地笑了起来,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声,听上去很悦耳:“我要是知道那个人身份,还不赶紧去青铜司报告……”蒯越夸张地张开双臂,双手摊开说:“是通过别人假手的,只是木盒外面的封印标记和木盒内的信物是真的,说实话,这种方式还是在我年轻的时候见过,说明六国盟的人,也不清楚我们到底站在哪边。让我意外的是信件的级别,楚大。”
蔡瑁冷冰冰的看着蒯越:“你这是打算出乱子啊。”
“哎,别用这种眼神看我。”蒯越装作惊恐地后退了一步,可一转眼却笑着跟一个疯子似的:“事情很简单,六国盟认为皇上值得他们奢侈一把。我说的你明白吧?”
蔡瑁点点头,说:“这不难理解,六国盟像桃花源这样的基地不会多,要是再被皇上破坏几次,六国盟就会元气大伤。”
蒯越冷笑道:“不仅仅是这个原因,而是其他人开始插手南方的事务,楚大无法一手遮天,楚大在心中怀疑,帮助刘辩的有可能是赵、齐两处的六国盟人。楚大给了点提示,说赵地很多六国盟的人忽然变得有钱人,而在齐地,主要是人事安排得不满意。”
“楚大怎么可能?”蔡瑁正要质疑,忽然反应过来:“你和楚大的关系不一般?”
“当然。”蒯越嚣张道:“家兄和我,一度以为皇上就是六国盟的人,当时还和庞德公谈过,没想到庞德公竟然是楚二,我们的想法恐怕全部被庞德公告诉了楚大。作为皇上的合伙人,我必须弄清楚这件事情。”
蔡瑁不奇怪了,蒯越为什么会突然关注刘辩,还一口一个合伙人,实际上,蒯越在刘辩的面前还排不上号,远不如袁术、曹德拉风,就算曹德天天出丑,有时候会惹出一些麻烦,但刘辩似乎没在乎过,蔡愚就说过,刘辩因为精力太分散,自己又强,所以最不喜欢的就是野心。这一点,蒯越就做不到,与自己说话时,野心丝毫没有遮掩。
“或许,六国盟的人一直在调查,找到了你,只能说他们的情况很不妙。”说道这里,蔡瑁忽然间有了灵感:“六国盟有没有说调查的结果?”
这次蔡瑁猜中了,要是六国盟的人一点线索也不给蒯越,蒯越怎么会去参与这样的事,毕竟被刘辩知道,跟谋反没有差别,像蒯越这么精明的人,绝对是不会去做那样的无用功。蒯越微笑道:“有长进,六国盟为此调动了在北方的所有力量,从何进的老家南阳查起,一直到洛阳、长安、晋阳、邺城。皇上与何家的每一段经历都是清清楚楚,就连那个收养皇上的史道人一家都给查了个底朝天。可是很奇怪,没有查到任何异常,只不过书籍方面倒是有点进展,蔡伦当年收藏的大批非经史书籍被收回皇宫,但是一直是单独存放,最后被吕强建了一个藏书间,吕强被诛杀后,这批书籍就散了。”
说到这里,蒯越的脸竟然变得扭曲起来,难道是当初蒯越在洛阳,也是有机会接触这批书籍的?
“不会吧?”蔡瑁不信道:“不会搞错了吧?吕强可是一个书痴,难道他没有发现书中的秘密,更何况,皇上会的那些,怎么看都不是自学成才的那一种,最起码是有人教的。皇上也说过两个老师的名字,应该不会有诈。”
蒯越有气无力的看了一眼蔡瑁,心说你也知道可能有诈啊,蒯越郁闷道:“皇上的防范意识太强了,真相绝对不会像你看到的那样简单,皇上也可能杜撰出几个名字,让我们晕头转向。我敢肯定的是,荀彧等人知道的,要比你我知道的多得多。”
“废话,荀彧那可是妥妥的心腹啊!”蔡瑁表情怪异地看着蒯越,心说:这家伙忽然说起荀彧,肯定是不会那么简单,难道许昌那边出了事了?蒯越没有继续这个话题,没来由的问了一句:“你知道刘子敬吗?”
“当然。”蔡瑁笑道:“听说白马义从使用的三连弩,就是出自刘子敬的手。”
蒯越没好气道:“那是因为皇上,找到了一把青铜做的连弩,刘子敬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了三连弩。为此,皇上专门成立了一家工坊,这家工坊的几个股东是皇上、刘子敬、沮授、刘备、荀彧、郭嘉、杨亮;这家工坊做着独门生意,报给并州商号,一年的利润是二十六万足金。”
“二十六万足金!”蔡瑁在生意上的反应要比蒯越快得多:“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一把三连弩的利润在十五两足金,一年要生产接近两万副连弩才行;可是没听说过大规模配装部队,难道……”
“想到了吧,在某个地方,有一支骑兵正在配装。”蒯越双眼放光,似乎在对刘辩安排赞叹:“但要是没有这支骑兵,那么刘子敬那边就在试装新的弓弩,六国盟花费了很大的力量,才发现晋阳、邺城有一部分工匠被荀彧转移到了许昌,而刘子敬等人已经开始往许昌搬迁了。
显然,谜底快要揭开了,楚大认为,刘辩那么在乎黄承彦父女,应该是看重了他们的技术;你和黄承彦的关系,应该说服黄承彦弄些有价值的情报出来,哦……不是让黄承彦做卧底……只需要说出一些秘密,哪怕是民用的也可以。”
其中有一点更要命的蒯越没有说,就是刘辩对那些工坊看紧的程度,这是连王越都要退避三舍的。蔡瑁倒吸一口冷气,他对蒯越的这个判断完全赞同,黄承彦那个书呆子的价值也就在这里;此刻,蔡瑁想的可不是为六国盟窃取更多的情报,而是想到,如果他能够抱住刘辩的大腿,蔡家的再次崛起或许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