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塘边浮叶 | 分类:历史 | 字数:190.9万

第349章 强援

书名:大汉之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塘边浮叶 字数:5177 更新时间:2025-01-24 02:12:26

刘辩在给手底下送钱,袁绍也在吴县封赏手下的人,不管内幕如何,对外面来说,袁绍这个吴州牧掌管着整个江南地区,绝对值得庆贺;可是仅仅过了一天,袁绍就感觉不大对,他这次也学刘辩的做派,问题是来领赏钱的人太少,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老部下,吴郡本地的官员,前来凑热闹的寥寥无几。

从留在袁家的那些细作传来的消息可以看到,刘辩对手下人给钱每次都送出去了,就是那个败家子袁术,每次都在得意地炫耀;可是自己……?残酷的现状,似乎印证了袁绍在江东的尴尬,下面官员对他这位州牧的拥护程度,并不如他自己想象的那么坚挺。

按理说,钱没花掉,对于急需编练军队的袁绍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留下的钱可以采购更多的盔甲更多的箭矢;但是在一群不入流的人面前失去面子,让袁绍有种日落西山的凄凉,自己现在已经这么不被人待见?

袁绍心里有火,眼神中多了一种让手下人心惊胆战的冷漠,盛宪晓得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笑了笑说:“主公,在这方面,你别置气;你在生意场上的信誉不及刘辩与六国盟,那才是正常的。只要你成为刘辩的生意伙伴,哪怕你后来变成了刘辩的对手,他也不会断你的财路,董卓、杨彪、蒯越,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主公,平心而论,在这方面,没有第二个人能比得上刘辩,就是六国盟也不行;不过在江东,拿六国盟的钱就是稳当,就像江东的这些豪门大户,与六国盟的交往都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那种信誉度,也可不是你能有的。主公,我们需要另外想辙。”

袁绍一喜:“你有办法?”

别人都不敢说,盛宪可是袁绍多年的朋友,几十年来是志同道合,现在又相互扶持,盛宪总不能胳膊肘往外拐不是?盛宪笑笑:“其实主公忽视了一个人,就是于吉;于吉在江东差不多有十万信徒,遍布朝野,你只要把这个人弄好了,就等于在江东有了强援。”

“可是,他是太平道……”袁绍愕然,他怎么会不知道于吉,可是这样一个人,谁知道会不会有背景?要是刘辩的人,自己不是自找麻烦!盛宪只好硬着头皮给袁绍解释:“主公,你听说过襄楷吧,他也是太平道的人,可他是六国盟里的大人物;所以不要怕,说句不该说的,我们都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就是啊!可要是于吉不睬我呢?”袁绍纠结万分,他可是一直反对太平道什么的,相信于吉那样半仙级别的人物,不会不知道这一点。现在,突然改变态度,要是于吉认为他袁绍穷途末路,凭什么给他面子?

盛宪只好继续解释:“主公,你看,我是这样想的,于吉在江东现在也是瓶颈期,毕竟他宣传的那些道理,对于豪门大户来说没什么用处,但是他十万信徒的传言,对于豪门大户来说,完完全全是一种威胁,于吉要是聪明的话,应该找一个可以理解他的人。

最合适的看上去是刘辩,但是刘辩现在被手下尊为大贤良师,连左慈的道义都不在乎,又怎么会在乎于吉的想法。于吉到现在都没有动作,分明是看到了这一点,可以说,于吉与我们就是庄子说的那两条鱼,相濡以沫的两条鱼,都无法离开江东去遨游四海。”

袁绍立即反驳:“是江东需要我们!”

盛宪心知肚明,袁绍用这样的口吻说话,基本上就是心虚了;刘辩在荆州就没说过这样的话,谁又敢说不需要刘辩,不需要去搭理他!盛宪的心里急得满头大汗,他知道袁绍表面儒雅,其实和高岱一样都不是好说话的人,执拗起来足以让人发疯。

盛宪只好继续圆话:“就拿茶叶来说,我们都见过,几百年来,有谁想着靠茶叶发财?但是刘辩想到了,那种茶叶我喝过,有点香,但是不如茶汤滋润,问题是,刘辩压根没准备做我们的生意,人家想的是一般老百姓,还有塞外的那些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

听说在并州的匈奴五部试用了一年多,很有效果,现在匈奴人是刘辩最大的客户,愿意用战马交换茶叶,就冲这个买卖,据说就能解决在荆州的四成军队开支。而主公,你的钱是赏赐,和生意是完全两码事。”

袁绍张了张嘴,很想说,茶叶漫山遍野都是野生的,刘辩这买卖跟无本买卖似的。就在时候,袁谭踩着点来了:“父亲!顾雍到了……”

袁绍心说,该来的还是来了,别看他是吴州牧,盛宪是吴郡太守,可是依旧左右不了吴郡的局势,朱治走了,敢作对的就是顾雍。顾雍在军队之中,看似没什么影响力,可是顾雍身份尊贵,吴郡的上上下下,都把顾雍当做主心骨看。

顾雍开门见山:“大将军,听说你要封赏官员,属下以为,最好不要用钱,免得被人说闲话。”

袁绍一摆手道:“这我知道!”

顾雍反而被袁绍的霸气给难住了,在顾雍看来,袁绍的封赏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今天拿出来多少,日后就会吞回去多少,最后还是江东的父老买单。只是,现在江东人士都和袁绍在同一条船上,太过纠结也不好。

第349章 强援

如今,江东的人士,其实对袁绍的执政颇有异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江东更像是六国盟的地盘,桃花源虽说覆灭了,但是六国盟在江东的实力还保留了一部分,只是目前还没有什么举动,一旦有机会,虞翻那些人也不会甘心一直成为袁绍的手下。

“大将军,无功不受禄,人都是需要一个理由。”顾雍还是说了一下自己的意思,顾雍和高岱不一样,不认为非要把袁绍怎样,至少目前在顾雍的心里,袁绍还是可以接受的。袁绍突然笑了起来:“我差点忘了这一层,顾雍,你讲究。”

顾雍正准备接受袁绍狂风暴雨般的怒火,但是让他吃惊的是,袁绍好像放下了,似乎一点也不觉得难堪;袁绍很反常,盛宪紧张问道:“主公打算算了?”

“多稀罕?不算了还能怎样,我不能砸了自己的场子!”袁绍笑道。

接二连三地输给了刘辩,袁绍很不爽,一心想着要拆台,可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袁绍在一瞬间拿定主意,不再顾及什么手段了,反而一下子轻松起来。毕竟在袁家还有那么多棋子,要是顾忌汝南袁氏日后的生死,袁绍不该用这些人,也不敢用这些人,可是就在刚才,袁绍想通了,汝南袁氏并没有给自己什么,改利用的时候,还是要利用。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除非击败刘辩,否则袁家就是那个败家子袁术的菜,袁绍是绝对无法忍受的,过去那么多年,袁绍是故意鞭策自己,看淡一点现实;结果被现实打了脸,有一个袁术整天给他心里添堵,现在更是显得袁绍的选择错误,孰可忍,孰不可忍。

“你们说那些拿了刘辩好处的人,要是知道日后会因此倒霉,他们会怎么办?”

“撇清自己!”袁谭反应很快道。

盛宪想得更多一点,他觉得刘辩不应该是这样没有预见性的一个人,袁绍的思路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路。果然,袁绍说出了一个点子:“让六国盟在全国范围去散布流言,就说刘辩快不行了;至于怎么不行,随便编。”

袁绍相信自己要是下点功夫,能编出一个理由来,只是现在袁绍不想这么做,能偷懒的时候,还是要偷偷懒的;盛宪摇摇头说:“这样时间太长,效果也未必好;况且,这和太平道的事情毫不相干。”

刘辩的地盘一天天在扩大,说刘辩快不行了,也要有人相信不是?盛宪有理由认为,袁绍的脑子坏掉了;袁绍不满地说道:“太平道,还是沉浸在种种虚幻的游戏中,完全是想再弄出一个张角来。”

大汉的人对于太平道这个词,一直有种神秘的敬畏感,就像是现在江东的道场,明白的人,不想参与;乐此不疲的都是一知半解的人。于吉的那些道义,在信徒的眼中仿佛拥有魔力一样,让旁观者不知所措。

袁绍反而是一小撮最冷静人中的一份子,于吉、张角,甚至刘辩种种被人津津乐道的神通,在袁绍眼里,和变戏法没有啥两样。只是说明,刘辩是一个变戏法的大师,每每能将简单的东西,制造出一种神奇,最主要的是钱;这恰恰印证了袁绍的猜测是对的,刘辩真正的能力不在神通,而在赚钱。

袁绍瞪着他那对神采奕奕的眸子,看着没有人影的大门方向,嘟哝道:“盛宪,就依你,说说于吉这个人,别故弄玄虚。”

盛宪哪还有心情和袁绍斗嘴皮子,开口道:“论辈分,于吉还比襄楷高一辈半辈,有一种说法,襄楷献给朝廷的《太平经》,就是于吉写的。这样的人物,要不然是六国盟的人,要不然是六国盟的对头,绝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不管于吉的身份是哪一种,只要在我们的掌控中,就自然而然地带来好处。”

顾雍扭头看了一眼盛宪,眼神中充满着不解,盛宪在江南的名望不亚于于吉,不应该这么推崇于吉,难道其中有什么猫腻?袁绍仿佛在思考于吉的人品,一惊一乍地问:“盛宪。你觉得刘辩靠谱吗?”

袁绍问完,见盛宪却根本不搭茬,反而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一般,眼神忽然间再度变得锐利起来:“盛宪,你不要误会……我……我只不过忽然想到这个人……”

“据我对你的了解,主公,你应该有了了不该有的心思;说实话,我觉得刘辩靠谱,你想想,刘辩打下这么多城池。什么时候缺过粮食。”盛宪压根就没有用试探的口吻,仿佛看到了袁绍的心窝;不过盛宪的理由无法反驳,就连袁绍军,也是多次缺粮。

袁绍支支吾吾了一阵,看看没有效果,这才一横心一跺脚,开口道:“其实我就是不服气。”

不过袁绍早过了不服气就干的年纪,把一件很简单的事弄得很复杂,也不是袁绍一个人如此,豪门都是如此;顾雍微笑道:“大将军,有的时候,十个指头都不一样长;每个人的能耐不一样,刘辩擅长的就是弄钱,不需要为此置气。”

袁绍反应过来:“是啊,我怎么早想不到,顾雍,来什么事?”

顾雍笑笑说:“孙策还活着。”

孙策养了十几天的伤,终于从鬼门关回到人间,周瑜在替好友孙策庆幸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刘辩这边的战争潜力。青铜司能在封君达到达之前,就给出一份对手的兵力调动图,得出江东豪门要对乌程下手,建议大军撤回江北。这在当时根本是没影子的事,要不是周瑜相信青铜司的情报,说服了严白虎和陈瑀,现在水军的形势不可想象。

还有,就是治疗孙策的郎中,靠的不仅仅是金疮药,那种消毒的技术才是关键,没有让箭毒发作,保住了孙策一命。就冲这两点,周瑜相信,六国盟想灭了刘辩,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周瑜回头看看还在呆坐的孙策:“你应该去一趟襄阳。”

孙策半天没有反应,突然冒出一句话:“皇上为什么不回许昌,西北告急,江东无望,皇上的抉择有点奇怪。”

听到这里,周瑜能断定好友孙策脑子没坏掉,无奈地笑道:“你的心真宽,你现在应该想象,你怎么和皇上交待虞翻的事,要不是我们这些人谋定在先,江北恐怕已经是袁绍军的地盘。你不想想,皇上为什么会提前安排?”

周瑜是在提醒孙策,在权谋上面,他孙策远不是刘辩的对手,要是再耍小聪明,很可能被刘辩嫌弃;孙策缓缓地说:“我也有这个感觉,我的一举一动,没有瞒过青铜司;只是我不在乎,被孙权他们出卖,让我晓得,我终究威望不够。你还是说说皇上的打算吧。”

周瑜笑笑说:“皇上没打算,皇上在等吕布和荆州豪门的动作,解决这件事以后,皇上就会回许昌,至于西北战场,我可以跟你这样说,皇上要是想灭了鲜卑,也只不过是几场大战的事。”

“你这么有信心?”孙策忽然间懂了,周瑜为什么没有跟随袁术和自己,因为在周瑜眼里,自己在刘辩面前,是无法取胜的。站在一旁的程普点点头说:“主公,你是没在意周将军这边的船只,船上装了床弩和投石机,就算和朱治的水军决战,朱治也赢不了。”

孙策盯着周瑜:“你的主意?”

周瑜笑笑:“你们也太看得起我了,床弩是杨彪的杰作,造船的时候就装上了;至于投石机,是皇上派了刘晔过来,专门给我们设计的。”

“杀了郑宝的那个刘晔?”

“没错。”周瑜有点寂寥地说:“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刘晔会造投石机,没告诉任何人;刘晔也不清楚皇上是怎么知道的。说实话,我很向往皇上手中的那个名单,对于南方的局势,以我看,荆州翻不了风浪,江东不足为惧。”

程普颔首道:“庐江郡几度争夺,就能看出,朝廷始终掌握着主动权,主公,我陪你去襄阳。”

“程将军,你别吓着孙策。”周瑜开着玩笑说:“孙策的部下还需要你掌控,再说,皇上要是想对孙策不利,还救他干嘛,直接让孙权他们杀了孙策,不是一了百了。”

程普反应过来,呵呵笑道:“我还不是担心主公吗?主公,让程咨陪你去,让他长长见识,不过留在徐州的人马怎么办?”

程普对孙策的忠心是没有问题的,即便那时候发现孙策有脱离刘辩的迹象,程普多一个字都没问,但是现在,韩当背叛了,黄盖已经表示不会离开庐江郡,程普就不得不为孙策剩下的这点本钱考虑。

孙策和周瑜同时默然,孙策最好的境遇应该是李术和黄盖哭着求着,请孙策回去庐江郡担任太守,但是现在看,这个可能性很小;毕竟庐江郡的人马都在荀攸调来的高览手中,之所以让李术、黄盖负责庐江郡,还是看在两人的声望上,但是也不排除,这样的安排,只是为了让李术和黄盖不成为众矢之的。

周瑜很清楚,屯田校尉雷绪的实力才是庐江郡最大的一个,雷绪、陈兰等人带着五万军民在庐江郡定居下来,实际上就等于控制了庐江郡北部,刘辩把刘勋和杨弘都调走,就是为了给雷绪腾出一个发展的空间。孙策要是在这个时候去庐江郡,只会引起方方面面的不满,甚至会让刘辩觉得孙策不懂事。

孙策抬头问周瑜:“我该怎么做?”

周瑜稳稳地说:“到了襄阳,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