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之悲情女二做知青
作者:青舟梦海 | 分类:现言 | 字数:39.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1章 代表发言
大队长说到这里,下面的村民就听不下去了,高呼抗议,知青都是高中毕业,他们都是城里人,肯定比农村孩子成绩好啊!
大队长怒吼一声,
“安静,听我说完!”
众人被气势震慑住,想起平时大队长的严厉,都被吓得闭嘴不敢说话,大队长才继续说道:
“但是,镇里领导表示,扫盲班开得最好的大队,由县政府出资建小学!
你们是想要一个短暂的扫盲班工作?
还是想要一个赵家村的小学,以后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学?
知青学历高,有本事,我们大家全力配合扫盲。
等学校建成了,我保证,选老师,村民跟知青分开选,各选一半人数。
毕竟,知青早晚会离开的,而学校却永远属于赵家大队!
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
众人看大队长的眼神往下看过来,都赶紧低头,不敢说话。
有些头铁的大婶大娘,想起自己亲手想得好好的任务猪,就这样拱手让给下放的人,心里非常不甘心,几次跃跃欲试,想举手发言,都被自家男人拦住。
最后,大队长看大家没问题,就把喇叭交给会计,让他上来开解开解村民。
会计在下面,听见村民的小声议论,所以,一上台就解释道:
“任务猪交公这件事,我知道大家都担心,怕上交的任务猪体重不达标。
这样,我们中午几位干部讨论过,每家上交任务猪的时候,都一一称体重,记录下来,然后任务猪就跟各家没有关系了。
大队会把每头猪编号,每个月测一次体重。
任务猪要是没长胖,那就是下放人员的问题。
猪圈跟牛棚增添一名有经验的负责人,下放人员不仅要重新学习养殖经验,还要被罚去挑粪半个月。
要是任务猪每个月体重达标,那下放人员就每天八工分计算。
大家觉得怎么样?”
会计左看右看,最后点妇女主任上台讲话:
“大家好!我是夏菊花,我家也想了任务猪,我就想问问,那明年,我们还能养猪吗?”
夏菊花替台下的村民,问出来心中担心的主要问题,大家也眼神紧紧盯着台上的会计,希望他说出自己所希望的回答。
会计也没让夏菊花下去,和蔼可亲地看着台下的村民笑了笑,才回答道:
“放心,大队长还能不让大家养猪吗?我们全村可都指望每年养猪挣点钱了。
明年,大家还是按照以前一样,养得最好的猪,统一送去猪圈配种,等猪仔差不多大了,再分配给大家。
不过,各家只能领自己的猪,任务猪由大队养,之后就跟你们没关系了。
意思就是说,大家以后养猪,没有任务了。
不过养大的猪,还是老要求,至少卖给大队一半。
夏主任,还有什么问题吗?”
夏菊花配合的冲着大队长鞠躬,连声感谢道:
“没问题了,谢谢大队长给我们减轻负担!也谢谢赵会计解惑!那我先下去了!”
会计点点头,目送夏菊花下去。
赵兴昌最佩服大队长,本来这次下放人员,都是吃不了苦,还年纪比较大的人。
听说之前下放的干部,不是都通知分配到农场,林场这些苦寒之地,统一管理吗?
为什么今年却分配到农村,还要求村里把他们分配到最脏最破的地方住,每天干最累最辛苦的活,还要每天晚上自我检讨,赵兴昌确实不理解。
听大队长说完要求,几个人一番讨论后,得出结论,估计是城里下放人员太多了,苦寒之地也塞满了,只能往农村塞。
赵家村人是做不出批斗,虐待别人的事情。
大队长的原话是说,他们都是有本事的人,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不管国家怎么想的,他赵胜利作为一个退伍军人,以前都是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鬼子一样,有虐待人的习惯。
但大家又怕革委会来检查,最后大队长就提议让他们住在牛棚猪圈旁边,替村民养牛养猪。
这样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很累很脏,但能挣工分换粮养活自己,年纪大的人也能去割猪草,煮猪食,打扫卫生,总比让他们下地干活强。
赵兴昌暗自感叹,大队长真是用心良苦。
这样安排,下放人员虽然不下地,还分薄村民的粮食,但是村民减免养猪任务,占大队便宜,就肯定不会闹事。
大队承包了各家的任务猪,大家之后就可以专心养自家猪,肯定能养得比之前肥。
赵兴昌回过神来,又点仓库管理赵得栓上台,让他代表老一辈讲话:
“咳咳……额,我没什么意见,我都听大队长的。
大队长这么些年,为我们赵家村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
你们要懂得尊敬大队长,老老实实按国家安排来。
国家带领我们过上如今这样好的日子,不用被鬼子欺负,你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做人要知足。
大队长尽心尽力为大家考虑,大家服从命令就行了,我代表老一辈,支持大队长的一切决定。
我说完了,可以下去了吧!”
赵兴昌连忙上前,想扶赵大爷下去,没想到赵大爷一挥手,制止道:
“我自己能走,我走了!”
赵大爷说完,手脚利索的走下了台。
赵兴昌抬头擦了擦头上的汗水,最后点了知青点的聂楼出来讲话:
“各位赵家大队的村民们,我代表知青们,讲两句。
国家让我们知青下乡接受再教育,现在也开展扫盲活动,就是想让大家共同进步。
知青下乡学到了种地的知识,扫盲活动也能让村民摆脱目不识丁的困境。
大家学会了基本的文字和数字,能让大家外出买东西不被人骗钱,能让大家更了解国家政策,能让孩子走出农村,在镇上找到好工作。
扫盲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我听说赵家大队每年都被评为先进,今年能落后于其他大队吗?”
“不能!”
村民被聂楼的发言带动起情绪,纷纷大喊道。
“今年是个好机会,往年评先进,虽然有些好处,但差别不大,但今年被评上,却能换来一座小学!
你们知道赵家大队拥有一座小学滋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以后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大家努努力,孩子还能去镇上上初中,去县里上高中,等高中毕业,就能在镇上、县里找工作,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来了!
即使找不到镇上的工作,以后也可以回大队学校教书,同样有工资,还离家里近。
还有,其他村会把孩子送来大队上学,每年能收取学费,也为大队带来了一份收益。
我们知青刚刚讨论过了,要是我们知青以后能选上小学老师,我们自愿不要工资和编制,还是按工分计算,每年工分给我们换粮就行。
最后一点是,周围都知道我们大队有学校,出去跟人唠嗑,都能让别人羡慕不已!
我想说的说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