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六零年代之悲情女二做知青

作者:青舟梦海 | 分类:现言 | 字数:39.5万

第1章 毕业

书名:六零年代之悲情女二做知青 作者:青舟梦海 字数:2266 更新时间:2025-02-03 02:08:55

夏舟舟刚从学校出来,今天是高中毕业的日子。

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从今天起,自己再也没有任性的理由了。

毕竟,拿到毕业证,也意味着自己要下乡做知青了。

夏家是个大家庭,奶奶秋兰生了五子一女。

爷爷去世得早,据说是打仗那会,出门被流弹误伤了,一直身体不好。

奶奶以前是村里的接生婆,经常忙得不着家。家里都是大孩子带小孩子。

爷爷去世的时候大伯二伯已经结婚了,夏爱国排行老三,也是最出息的一个。

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却考上了钢铁厂学徒。

后面的弟弟妹妹还小。

爷爷临走之前,把这个家交给了夏爱国,让他好好照看着。

因为在爷爷眼里,夏爱国从小最聪明,喜欢读书。

虽然家里条件困难,但学校校长惜才,自费替他交了学费,还让他在自己家吃住,他才能继续学习。

可惜高考一次失利,而爷爷也不行了,这个家该怎么办?

夏爱国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继续复读一年的打算。

报考钢铁厂的招工,成为了一名学徒,扛起了家庭的责任。

夏家现在,只有父亲夏爱国一人在钢铁厂上班,母亲李云成了家庭主妇。

但她,没生男孩子之前,也在钢铁厂厨房做个临时工。

生完夏舟舟,就把她送回老家,让奶奶秋兰照顾。

等到弟弟夏雨出生了,奶奶带着夏舟舟一起从老家来到城里,李云也辞了临时工,专心在家带孩子。

住了一段时间,奶奶跟夏舟舟又回了老家,一直等到该上学了,才搬来城里住。

两个孩子从小的经历,有所不同。

弟弟夏雨虽然比夏舟舟小两岁,但从小是夏家的掌中宝。

不仅学习好,每次都考满分,连学校老师校长都喜欢得不行,每次见到家长都夸。

而夏舟舟呢,在农村里,因为是城里人,出门的头花、零食,经常被抢。

大家都是排挤和孤立她,不跟她玩。

夏家大伯二伯每家两个男孩,夏舟舟只能从小就跟堂哥玩。

但男孩子哪里喜欢带着一个小女孩。

即使父母要求,也经常捉弄她,又不喜欢她哭。

等到了城里上学,奶奶也喜欢弟弟,大家都喜欢弟弟,所有人都不关心一个女孩子的想法,更何况弟弟还学习好。

夏舟舟自己不知道多少次一个人哭着睡着,她的反抗,没有任何人在乎。

奶奶忙着哄弟弟睡觉,母亲重男轻女,每天操心着家务,父亲只在乎成绩。

夏舟舟对于城里生活是迷茫的,不安的。

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讨厌弟弟,不喜欢弟弟,而弟弟却总是缠着她,要跟她一起玩。

夏舟舟上学后,也没有什么朋友。

可能从小村里的孩子给她留下了阴影。

后来长大点,经历了学习成绩的打击,渐渐地发现,原来大家不喜欢我是对的,弟弟确实学习好,值得大家关注。

夏舟舟只是太缺爱,太在乎别人的关注了。

弟弟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有他在,在父亲的教育高压下,还有人一起。

夏父要求他们俩,每天放学回家就看书,放假看书,总之,不许出去玩。

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之外,其他时候,必须坐在桌子上学习。

小学毕业,考初中的时候,夏爱国专门跟夏舟舟谈过话。

那时,母亲李云坐在旁边沉默不语。

父亲夏爱国坐在主座上,看着夏舟舟说道:

“你已经小学毕业了,你这学习成绩一般,考不上名次,只能上个普通的初中。

我对你跟你弟弟一样要求,考到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

夏舟舟把所有招生的初中考了个遍,考中前几名的可以免学费,一百名以内也能半免学费。

夏舟舟虽然能入学,但好的初中离家近,学费贵。

还得花钱送礼找关系才能进好班。

夏舟舟既然已经跟父母说好了,那也没什么要求的。

最后父母选了一个离家特别远的普通初中,条件特别差,不能回家,得住学校寄宿,半个月回家一次。

因为远方亲戚在学校里,做过老师,后来调去了高中。

有关系,就意味着可以把夏舟舟,安排在最好的班学习。

弟弟虽然比夏舟舟小两岁,但夏舟舟上学晚一年,所以下一年就轮到弟弟毕业了。

最后弟弟也没能免除一点学杂费,但夏爱国还是花了钱送去了最好初中。

当时,夏爱国虚伪的询问夏舟舟:

“如果你不同意,我也可以同样把你弟弟送到你那个学校。”

夏舟舟既然已经吃过了苦,又怎么会选择让弟弟也来。

“没关系,我无所谓啊!”

毕竟夏雨也不欠我什么,我没有必要害他。

反正初中夏舟舟已经自暴自弃了,随便学,而弟弟依旧成绩那么好。

每次看家人一起庆祝的时候,夏舟舟都特别格格不入。

只能躲在房间里哭,而父母只会在门外劝两句,下次继续努力。

到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李云突然醒悟了。

可是是初中被老师欺负,回家后的痛苦哭诉;

可能是老师说,你家孩子总喜欢跟男生玩;

也可能是突然发现夏舟舟已经大了,还是个女孩。

即使夏舟舟成绩不好,父母还是费力,找了个离家近的高中。

虽然学校师资力量不怎么样,但学校条件好多了,而且母亲李云也每个星期会去看看,送些吃的,放假再接回家。

弟弟上的是最好的高中,校长跟父亲以前是同学。

1968年,高考之前,最后一次放假。

夏爱国回家说:

“今年厂里出了通知,每个家庭都必须安排一个孩子上山下乡,去做知青。”

母亲李云跟奶奶秋兰不由的着急起来。

“我们家还不是农村来的吗?这就舟舟跟小雨两个孩子,他们还小啊,去下乡,能干什么?”

奶奶说完,看了看夏舟舟,又说道:

“我们夏家就一个女孩,我可舍不得让她去农村吃苦。

小雨学习好,我还想他也考上钢铁厂呢!”

夏家我们这一辈,四叔生了一个儿子,比我弟小两岁,就住在我家附近。

五叔一直没有结婚。

夏爱国紧锁眉头,半晌才说道:

“行了,我再找人打听打听,你们先别出去乱说,要跟着党的政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