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洞房被下绝嗣药,渣男你喝我改嫁

作者:木木杨 | 分类: | 字数:64万

第270章 国不可一日无君

书名:洞房被下绝嗣药,渣男你喝我改嫁 作者:木木杨 字数:2069 更新时间:2024-11-05 02:35:09

对上各位风光显赫的权贵们殷殷期盼的目光,章院判冷汗淋漓,嗓音直打哆嗦。

“陛下惊喜交加,情绪起伏太大,突发中风。经太医院全力救治,如今人虽然醒了,但——”

他缓了口气,眼一闭,牙一咬,绝望地等待宣判。

“陛下口歪眼斜,不能言语,整个右侧肢体无法动弹。”

!!!

众人大惊失色,面面相觑。

镇国公第一个回过神来,疾步闯入内寝,跪在龙榻前大叫。

“陛下!陛下!老臣向陛下请安!陛下您看看老臣!”

其声悲怆,如丧考妣。

熙和帝抬起颤巍巍的左手,竭尽全力抓住镇国公的手,喉中呃呃作响。

憋得一脑门汗,却连半个字都没憋出来。

镇国公胆战心惊,唯恐他一口气上不来,就此龙驭宾天。

“陛下放宽心,老臣这就去请袁神医来。袁神医妙手回春,定能治愈龙体,不留隐患。”

熙和帝浑浊的眸子眨了眨,喉咙里发出一声长而虚弱的叹息。

镇国公朝守在一旁的王福全说道:“王公公,立即派人去请袁神医。陛下这是中风之症,最要紧的便是时间,越快越好。”

“哎!咱家这就去!”

他转脸吩咐徒弟,赶紧去请袁神医入宫,卧云庄和镇北大将军府都要派人去,以免扑空。

两位皇子、左右丞相、六部尚书紧跟着镇国公的脚步闯入内寝,跪在龙榻前。

见镇国公哭得老泪纵横,心下既鄙夷,又懊恼自己失了先机。

太后听得消息,整个人如遭雷击,木愣愣的,半晌没回神。

等清醒过后,一声长叹,去小佛堂上了三炷香,之后便急匆匆赶去养心殿。

孙德妃带着八岁的四皇子,容嫔带着六岁的五皇子相继赶到。

每个人都拿出了生平最快的速度,唯恐落后一时半刻,便会对大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就连最混不吝的三皇子,也风风火火进了宫,跪在龙榻前尽孝心。

反倒是申皇后,竟然是最后一个赶来的。

她只觉得无比讽刺。

她月事刚恢复,做足了高龄拼儿子的准备,结果男人快不行了。

?!

一群人守在养心殿,从中午等到天黑,又从天黑等到天明。

王福全派出去的人过来回话,说袁神医既不在将军府,也不在卧云庄。

两边都说,自从送嫁使团离京后,就再没见过袁神医,不知道是不是回了南疆药王谷。

这倒不是夏澜的安排,而是袁无疾的意思。

他长留上京本就是为了治愈黎晏州的顽疾,如今黎晏州痊愈,宝贝女儿南下,他一个孤零零的老头子,留在上京实在无趣得很。

拿到《临证指南医案》,钻研了一段时间之后,袁无疾感觉自己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地方豁然开朗。

使团走后没几天,袁无疾收到药王谷弟子的来信,说谷中来了个俊俏小姑娘,之后花大姑和唐照峰就不见了。

前几天他才刚收到信,说唐照峰醒了。

那时夏澜人在上京,他也没多想,只当是二十年坚持不懈的治疗见效了。

收到第二封信才回过神来,原来是夏澜把人给救醒了。

不过这丫头前一天还陪自己用膳,第二天怎么就跑南疆去了?

袁无疾想不明白,可夏澜走了,他问都找不到人问。

左右一合计,脑门一拍,带着两个药童直奔蜀地。

唐照峰的人品,袁无疾是信得过的。既然他醒了,必然要向自家闺女报救命之恩。

他是前任唐门少主,背弃宗门二十年,一旦重出江湖,唐门定要找他算账。

还有花大姑,躲在药王谷中时,五毒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她若行走江湖,五毒教不会放过她。

袁无疾得去替他闺女解决后顾之忧,把唐照峰和花大姑的烂摊子收拾干净。

他打算先去蜀地,再去苗疆,一路行医,多见识见识各种疑难杂症。

唐门和五毒教的人听说他出山了,定会前来邀请。

江湖门派谁家没几个痼疾缠身的长老,随便救活一两个,都是天大的恩情,足以换得两派不再追究唐照峰和花大姑。

这俩人洗白之后就可以正式加入药王谷,成为他闺女的好大徒,将来闺女继任谷主之后,也有人保驾护航。

殊不知,袁无疾这一走,上京彻底乱了套。

众皇子在养心殿侍疾三日,眼睁睁看着熙和帝从偏瘫变成全瘫,除了眼皮子能眨,嘴唇能动,全身上下没一处当家的。

就连便溺都无法自主,富丽堂皇的寝殿骚臭熏天。

第四天,镇国公跪在太后面前,抹着眼泪泣不成声。

“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臣恭请太后为江山计,早立新君,以安社稷、定民心。”

龙榻前,众皇子低着头,时不时揩眼泪,装得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

实则一个个暗地里不知道搞了多少小动作。

大皇子把禁卫军统领换成了自己人,二皇子拿下了皇城司。

镇国公大手笔送上两个孙女,一个爬了骁骑营统领的床,一个爬了禁卫军副统领的床。

那叫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只有三皇子、四皇子老实巴交,啥也没干,乖乖地跪在龙榻前尽孝心。

整个太医院合力治了好几天,越治熙和帝病得越厉害。

太后心里隐隐有不祥的预感,但眼下局势危急,一触即发,她根本顾不上担心熙和帝的生死。

江山安定才是最要紧的。

望着几个孙儿,太后内心无比纠结。

储君未立,庶长嫡幼,外戚强大。

她又一次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太后仰着头,闭上双眸,苍老的脸庞灰败如土。

这一刻,她无比希望黎晏州能从天而降,主持大局。

正如十年前,她跪在先帝灵前,磕破了头祈求黎晏州能及时从北境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