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河
作者:夏天的冰 | 分类: | 字数:43.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6章 争论
马大志噔噔跑上来,冲春来说:“老支书来了,不吃饭,只骂人,春来,麻烦你把他请走。”
嗯,这老头怎么了?春来吃了一惊。他迅速镇定下来,对刘大同和孟晓红说:“实在抱歉,不能陪着了,往后有机会,咱们再聚。”
刘大同也知道再喝下去,只能在春来面前出丑,赶紧就坡下驴:“好,宋主任,你去忙,我们也该走了。”
“再见。”春来说着,匆匆来到院子。
老支书还在院子里骂骂咧咧,谁也劝不了。春来二话不说,拉着他离开了院子。
走在路上,春来才问:“您怎么了?”
“不是东西,老牛吃嫩草。”老支书很生气地说。
老支书在骂王二麻娶了年轻的媳妇,春来哭笑不得,只能顺着他说:“您骂的对,走,回家喝口水,然后再骂。”
“嗯。”老支书很听话地点点头。走了两步,老支书忽然又拉住春来的手:“看到了,我都看到了。”
春来吓了一跳:“您看到什么了。”
“你媳妇小翠,还有你儿子宋兵。”老支书说完,颤巍巍往前走。
“您记得这么清楚啊。”春来很是吃惊,赶紧追了上去。
“我老了,只记得这点事了。”老支书脸色变得灰暗,此后再没说话。
老支书仿佛用尽了毕生所有的记忆,从那以后,变得沉默寡言。以后的日子,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像是秋天的树叶,一天天枯黄。
和老支书截然相反的,是村里的热闹。
因为向阳面粉厂一天产能达到六十吨,而处理小麦每天要在八十吨以上。春来不仅联系劳改农场,附近产粮大户,而剩下一半来源是村民开车外出收购。
已有十二户村民买了拖拉机或者是载重汽车,外出收购小麦,每天面粉厂进进出出,十分热闹。
老支书也喜欢坐在面粉厂前,一待就是大半天。
小炉山水库投入建设后,需要大量石子,这不仅给石料厂提供了机会,也给村民赚钱的路子。村里也有五家买了汽车和拖拉机,去石料厂运送石子。
春来繁忙之余,尽心尽力陪着老支书,也竭尽所能,想让老支书说话。但老支书已经变成了寺庙里的佛像,不再开尊口,像是失去了语言功能。。
日子一天天过去,出去秋来,两年之后,又是一个春暖花开时节。这一天,春来开车出去,在家里躺了好几天的老支书,下午忽然来了精神头,走出家门,来到面粉厂。
他突然开了口,问王宝奇:“春来呢,我有事找他。”
“春来去送货了,下午才回来。”王宝奇又吃惊地看着老支书:“嘿,老头,今天精神不错啊。”
老支书没说话,拄着拐杖,不急不慌地来到村北头,坐在马路牙子上,怀里抱着拐杖,如雕塑一般,又不说话了。
人们已经习惯了他的沉默,也没去打扰他。
傍晚,春来回来时,看到老支书仍坐在路边,停下车,走到他身边,大声喊了一声:“老头!”
老支书闭着双眼,一言不发。
“回家了,看我给你买了啥好吃的?”春来指了指车上。是一箱沃柑,老支书尝过一次,感觉好极了,此后春来经常给他买。
老支书仍一动不动。
“睡着了?”春来晃晃老支书肩膀。老支书僵硬地向后躺了下去。
“哎——”春来弯腰保住了老支书:“老头,别吓唬我!”
他已感觉不到任何温度,他彻底慌了,大声喊着,拿出手机,要拨打120。附近村民跑过来,伸手探探老支书鼻息,惊得跳起来:“老支书死了!”
春来不信,抬手摸着老支书手腕上脉搏,已经完全没有了——
老支书在等他回来。他也没什么事,就是想找春来说说话。他知道自己大限已至。
春来抱住了老支书,泪水迷糊了双眼。他知道老支书眷恋着这个世界,他说过,宋王阁的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家家都吃着白面馒头,不是逢年过节,也能吃上肉。孩子们都上的学,大学生越来越多,而老人们也越来越高寿。
他不想死,以前清醒的时候,他说过,还想看着宋王阁继续富下去。他还告诉春来,务必让村民团结,要防着王二麻子这样的老鼠屎。
但是他再也抵挡不住岁月,他七十三了,这是人们传说中的一道坎。可又能怎样呢?即便迈过了这道坎,但人还是慢慢走向终点。
春来觉得老支书看开了,也想开了,他走的时候很安静,像睡着了一样。可是,听说老支书找过他,肯定是村头等着他,也就有话要跟他说。老支书走的时候,又是清醒的。
老支书想说什么呢?已无人再知晓。
给老支书儿子打过电话,春来和村民一起,将老支书抬回了家。按照村里风俗,春来亲自给老支书换上了寿衣。
老支书儿子一家人从市里赶回来,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春来爹、吉庆爹等老一辈的人,给他们穿上白色孝服,等他们哭了好一会,才劝说着他们。
老人已经走了,入土为安,该商量下葬事宜了。
老支书儿子止住眼泪,却先让儿子给春来磕头。这几年老支书最信赖的是春来,哪怕不开口说话的时候,只要看到春来,眼角也会露出丝丝微笑。而春来把老支书当成亲爷爷,老头老头喊得亲切。
老支书不在了,感念之心不敢忘。春来慌忙搀扶起老支书孙子,对他来说,力所能及照顾老支书,都是应该的。
随后,大家伙商量老支书葬礼事宜。
王二麻得到消息,带着宋远柱过来吊唁。两人进门进放声大哭,但只是干打雷不下雨。老支书生前最看不上王二麻,即便他盖小洋楼,买捷达轿车,一样把他当成坏种。
来的都是客,众人也只能劝说。王二麻没走,留在屋里和大家一起商量。
除了春来,所有人都想给老支书办像样的葬礼,让老支书走的风风光光。春来很犹豫,凭老支书在村里威望,怎么着都不为过,但乡里已下发通知,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全乡要兴起移风易俗之风,婚丧嫁娶尽量不要大操大办,尤其是党员,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而且还是延续而来。
比如娶媳妇,就和“三”有着密切联系。八十年代初,结婚必备“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前两年换成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今年开始有了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再加上彩礼,娶一个儿媳妇,能让老两口撅腚干大半辈子。
葬礼也是越来越奢侈,摆席、唢呐班子,各种纸楼,有钱人家讲排场,没钱人家也不示弱,积极跟进,却留下一屁股债。
此风不可长。春来说了自己想法,老支书一辈子节俭,除了烟袋杆,几乎没有其他花销,应该简单为好。
王二麻带头反对:“老支书为村里服务一辈子,哪能就这么走了?咱们也对不起他老人家。”
春来解释说:“这是乡里通知,而且,大操大办也过于铺张浪费,给村民带来负担,我想,咱就从老支书开始,移风易俗。”
“那你要考虑民意吧?”王二麻不屑地说:“老支书在咱村里,那可是德高望重。”
几位老人也点头赞同:“其他人可以,但老支书不行。”
春来不想和王二麻再争论,扭头看着老支书家人。至于怎么做,还是老支书家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