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阿鸾
作者:一颗粽子 | 分类:古言 | 字数:30.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血崩!皇后娘娘血崩了!!!”
这一声带着几分尖利的声音仿若一道惊雷砸在耳边,重明和泰安帝几乎同时冲到内殿门前,却被里面秋水的声音阻拦住:“别进来!殿下,速速着人煎独参汤!“【1】
重明闻言压下心中慌乱,从袖袋中拿出几个药包,取出其中一个来。泰安帝忙示意跟着自己的内侍汪海。汪海会意,上前接过,正准备寻人拿去长乐宫的小厨房里煎,重明却道:“汪大监,就在殿内煎。”
汪海哪里敢说一个不字,应下后很快就带着人拿着炉子到未央殿,安排好人就在外殿的一个视线好的角落里煎药。
灵犀见状,有些怕烟火气熏到刚出生的小皇子,便就着另一炉烧的正旺的银丝碳离远了些——也离泰安帝和重明远了些。
泰安帝听得在内殿开药的人竟然是一个年轻女子,不由问道:“阿鸾,里面诊治的人是?”
重明这才有功夫冲泰安帝行礼:“父皇金安,里面侍候的是昭阳身边的宫女,秋水。秋水是一念先生的关门弟子。”
重明身边的这四个侍女,落霞管家理财乃是一把好手,打理重明明面上的事务,秋水擅长医术,孤鹜武功高强,长天明里掌管重明身边人事,暗里管理重明暗中的事务。至于秋水的师父一念先生,则是闻名大庆的女大夫,专攻妇科。
泰安帝自然也是知道一念先生的,一念先生十年前曾在太医署任教【2】,彼时教授的科目就是妇科,一度被誉为妇科圣手。妇科圣手的关门弟子,想来应当也不差吧?
然而泰安帝心中还是担忧皇后,只是他虽然担忧皇后,可他又不是御医,心中焦急担忧而又无计可施的时候,身为万人之上的帝王,自然是要找人泄泄气。
“是文家做的?”泰安帝这话虽然是一个问句,语气却是笃定。
重明不料泰安帝竟然如此肯定:“父皇查过了?”
泰安帝闻言摇头,却是压低了声音以只有他和重明二人才能听清的声音道:“没有查,但是不用查也知道,你从蜀州返回盛京,路上大大小小三十余次刺杀,皇后这边生产,怎么会没有动静?这次秋祭之前朕就知道文家要动手,一边派人盯着贵妃和文家,一边留了人手在皇后身边,未曾想……“
可是,其他暗卫先不说,护在皇后身边的这个暗卫很明显是没有起到作用的,甚至这个暗卫可能已经死于非命了,不然也不可能泰安帝已经到了这个暗卫还不出现。
重明忽然想到之前她觉得母后身边的四位姑姑都那么轻易被支开不太可能,再加上父皇安排好的暗卫也不知所踪,心中的那个猜想越发肯定了,便也低声回道:“父皇,之前儿臣赶到的时候,母后身边的四位姑姑都被支开了……儿臣猜测,母后身边的这四位姑姑,可能其中有一个是文家的钉子。”
泰安帝有些惊讶的看了眼重明,十分好奇自己这个在蜀州长大的女儿是谁教的——这小丫头不是才十三岁吗?
重明正在思考四个人里哪个人最有可能是文家的人,并没有发现泰安帝看她的眼神。
泰安帝心中也是这样想的,看了眼抱着刚出生的小皇子在哄的灵犀,她哄的十分认真专注,看上去并没有注意到这边。
重明见状,解释道:“父皇,应当不是灵犀姑姑。”前世母后去世的情况与这次的情况差不多,因为母后去世的时候身边只有灵犀姑姑在,父皇盛怒之下将灵犀姑姑罚去了掖庭。
灵犀姑姑在掖庭吃尽苦头,却还是暗中查到了一些关于皇后难产而死的线索。最后找到机会将这些事情告诉了自己,才令自己从母后离世的事情中走出来。到最最后,赵禹攻破盛京的那晚,盛京城门未破,就有赵禹派来的人先闯进了皇宫来带自己走。
是灵犀姑姑护着自己出了皇宫。
重明至今还记得灵犀姑姑最后说的话。
出宫之后,灵犀姑姑自己服了毒,跪伏在地上:“殿下走吧,奴婢死了,就没人能知道殿下的行踪了。”
当时的情况,重明注定是逃不掉的,所以重明没准备逃走苟且偷生。只是重明也绝不想落在赵禹手中,故而灵犀姑姑才带着她冒险出宫。
彼时她穿着一身华贵的红色嫁衣,外面则罩着一个灰扑扑十分不起眼的斗篷。她站在夜色里,睁着已经没有泪水的双眸看着被火光照亮的夜空,只道:“姑姑先去,阿鸾稍后就到。”
她要去城墙上,和那些护大庆到最后一刻的将士们死在一起!
只是后来……
……
故此,若说此时此刻,四位姑姑里,重明最信任的是谁,大概也只有灵犀姑姑了。
泰安帝想了想,仍旧持怀疑态度:“这件事需要仔细查探才能下定论,但是幕后主使不会错,既然如此……来而不往非礼也,文氏这次,太过了。”
若是阿鸾没有及时赶到,后果会怎么样……泰安帝光想想,就觉得是在做噩梦。
说话间,独参汤已经煎好,时间紧促,为了药效,人参放的多切的碎,一会儿功夫就将药煎的浓了,用装着凉水的盆凉到刚刚好入口的温度,汪海就亲手端着送进去了。
汪海送进去后很快就出来了,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向泰安帝和重明行礼:“回圣上,回昭阳殿下,幸而娘娘还有几分意识,药已经喝下去了,秋水说接下来准备针灸。”听到这话父女俩提着的一口气总算是略松了一点儿。
灵犀在一旁听到,也眼睛亮晶晶的看过来。
泰安帝是个记仇的皇帝,文氏如今的当家人是文贵妃的爷爷,也是朝中老臣了,门生众多,其势力盘根错节,在泰安帝登基之前就牢不可破了。
泰安帝这些年多有打压,可是文氏也只是看起来在朝堂上后继无人而已。
这次,文家送了泰安帝这么大一个礼来……泰安帝眯着眼睛,心中无数个想法掠过,最终下定了决心。虽然一时无法将文氏连根拔起,但却并不妨碍先回一份礼给文氏。
次日早朝,大理寺卿闻正宁,京畿守备都尉张昌明和御史令杨峥共同上本弹劾怀化将军魏武,骠骑将军云景路挪用军饷,私藏军备,贩卖私盐等罪状。
且物证人证齐全,无从抵赖。
而提供了物证人证的张昌明,和魏武、云景路二人,此前正是文氏在军中最主要的势力。
——也就是说,张昌明公然反水文氏,一举端掉了文氏在军中的主要势力。
这原本是泰安帝埋下的暗棋,留着日后用的。
……
重明收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喂皇后吃粥。
皇后从昨天中午一觉睡到快用午膳,此刻昏昏沉沉的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便由着重明给她喂完药又喂吃的,满眼柔和慈爱。
听到这事的时候,皇后也只是微微一笑:“你父皇啊,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和小孩子一样沉不住气。”眼里却像是盛满了光一般,星星点点的,满是幸福。
重明被母后眼里的光填满了心,她一重生就不得已离开盛京去了蜀州,从前世国破家亡时就飘飘荡荡的心终于落到了实处。
也是直到这一刻,她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