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天家阿鸾

作者:一颗粽子 | 分类:古言 | 字数:30.6万

第5章 筹谋

书名:天家阿鸾 作者:一颗粽子 字数:3342 更新时间:2025-02-08 02:04:48

皇后话音刚落,就从门口传来泰安帝的声音,语气中隐带几分笑意:“怪道方才朕打了个喷嚏,原是阿清在背后说朕呢。“阿清是皇后的乳名。

泰安帝一边进来一边挥手示意侍候的宫人退下,一众宫人行礼问安后便退出了殿内,留下帝后二人同重明说话。

重明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起身向泰安帝行礼:“父皇万福金安。“

泰安帝好笑:“今日请安有心情说万福了?”重明一时有些尴尬,摸了摸鼻子,行礼道:“父皇恕罪,昨天是儿臣太着急了。”泰安帝未曾想到重明会这样正经的请罪,失笑摇头。皇后则是笑道:“你这孩子,和你父皇母后这么客气做什么?”

重明两辈子加起来到底也已经活了三十多年,这一世又在蜀州待了七年,女儿家的娇态在母后面前倒还有几分,但是面对父皇,大多还是以臣自居。

泰安帝也不计较这个,一边叫人抱来刚出生的小皇子,一边坐在床边,握住皇后的手,入手略凉,叹道:“这次辛苦你了,七年前的事情,昨日的事情,朕都记在心里,早晚有一天会清算干净。”

皇后是泰安帝的发妻,十分了解泰安帝的心思:“臣妾都明白。”不是泰安帝不想动文家,而是文家手中另有底牌。

正巧小皇子被抱过来了,皇后接过小皇子,示意抱小皇子过来的宫人退下。

重明昨天到现在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自己的这个弟弟,便也凑过去看那静静窝在皇后怀里的小不点儿。

奶呼呼的小团子吮着手指正睡的香甜。

三个脑袋凑在一处将小团子看了半晌,泰安帝忽然小小声的问道:“阿清给皇子想名字了吗?“皇后也小小声的回话:”许之不是说已经男女各想了五十个名字吗?“泰安帝作苦恼状:“我昨晚上把那些名字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没一个能看的,不好不好。”许之是泰安帝的字,泰安帝名李嘉,字许之。

重明愕然,但受帝后二人的影响,也小小声的道:“那不是一共一百个名字?”

听得这句话,皇后一乐:“一百个哪里算多,我怀阿鸾你的时候啊,你父皇提前取了两百来个名字,最后一个都没有用,又苦思冥想了整整一个月,到最后就拿了重明两个字问我。“重明也觉得好玩,自己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麻烦,所以最后父皇这是化繁为简了?

泰安帝一噎,脑海里忽然灵光乍现,笑道:“有了,就叫珩。乳名就由阿清取,可好?“皇后口中念了两遍李珩二字,笑道:“这个名字不错,至于小名,麒麟儿,怎么样?”

麟儿麟儿,喜爱之心,溢于言表。

重明看着父皇母后的神色,鼻头不由一酸,心里只觉得暖暖的,十分安然。

如此待到了午膳时分,用过午膳后,皇后习惯午休,便带着麒麟儿去休息了。泰安帝跟着皇后去了内殿,低声耳语几句之后方才出来,见重明十分乖巧的坐在长案前饮茶,霎时间有些尴尬。

“阿鸾,陪父皇出去走走。”

重明应是,随即起身随泰安帝出了未央宫。

今日天气算不上好,从昨日就连绵的秋雨这会儿稍稍停歇,天空阴沉沉的,随时都可能继续下雨。

皇帝和公主一起,身后自然是跟了一长串的宫人,不过汪福十分有眼色的离父女二人远一些,让人听不到二人的谈话。

泰安帝沉默着走了许久,到了一处视野开阔的湖边,便示意身后跟着的宫人站在桥下,自己携重明踱着步子上了湖上的九曲长桥。

在九曲长桥上走了一会儿后,方才低声同重明交谈起来:“阿鸾,朕想封你为镇国公主。”重明眸光微闪,心中转过无数个念头。

本朝民风开放,男女皆可以入朝为官。镇国公主可入朝议政,可入六部观政,可监国理政,亦可……登基为帝。但大多数情况下,女帝为了防止自己的夫家掌控住自己的孩子从而掌控朝政,会在皇室中选择一个孩子册为太子。

于重明而言,成为镇国公主,自然好处很多。但是——麒麟儿才出生,为什么不是册封麒麟儿为太子,她为辅国公主?辅国公主虽然地位权柄不如镇国公主,但是亦可参与朝政。

泰安帝似是猜到重明心中所想,解释道:“现在盛京虽然看上去风平浪静,实际上确实暗流汹涌,阿鸾,麒麟儿太小,他若为太子,护不住自己。你若是镇国公主,若是有一天……你就可以接过朕手中的担子,护住阿清和麒麟儿。”

重明惊道:“父皇何出此言?”

泰安帝眉眼间幽暗难明,并不解释这话的意思,而是道:“你在蜀州,暗中自己培养了暗卫,是不是?”

重明一直以为自己做的滴水不漏,却没想到已然被人察觉,但是她做了便做了,同自己父皇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是,因儿臣回京,已经提前一年将人手安排回京了。”

这下轮到泰安帝惊讶了:“好啊,朕还以为是跟着你一起回来的,没成想你提前一年就安排了,这很好。朕原本还想着朕手中的人要怎么分给你才能不被人察觉,这下看来,也不必分了,你就用自己的就好。“

重明并不放心:“父皇是什么时候察觉到儿臣的人的?”

泰安帝一乐,也不卖关子:“是这次阿清的事情,不过放心,父皇察觉出来是你的人之后就掩盖了过去。不过,阿鸾。”泰安帝停下脚步,十分郑重的喊了一声重明。

重明停下脚步,抬头看向自己的父皇,不解的歪头:”父皇?“

她发间的流苏垂在耳侧,脸上满是疑惑,音容笑貌肖似皇后,令泰安帝神色越发柔和:“你一定要小心,最好将你的人手分成两部分,朕的人会帮你掩护,你的人一部分在明面上活动,一部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重明有些尴尬,摸了摸鼻尖:“儿臣回盛京之前没有想到父皇会发现,故而提前一年部署的人是暗线,这次随儿臣一同回京的是明线,蜀州还留有一部分。”蜀州留下一部分的决定,是重明知道母后再度怀孕之后做的。

也就是说,重明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即便是她失败了,跟着她来盛京的人就会护着母后和母后这次生下的孩子去蜀州。蜀州地势特殊,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有她留下的人手,有外祖父和舅舅他们,李庆王朝就不会亡。届时,她李重明的生死无足轻重,李庆王朝的存亡却尚还有一线生机,如此,她这重来一世,便也不算白来。

泰安帝并不知重明是重生一世,见重明如此安排,只道重明是思虑周全,心中大安,不由对重明更加看重了几分。

于是一时兴起道:”阿鸾安排的很好,朕原本只当阿鸾是寻常的闺阁女儿……这样,朕过几日就安排你入学南山阁,再安排严嬷嬷教你——阿鸾若是这几日若是有时间,去太乙道观看看母后吧。“

当今太后文氏出自汾阳文氏,是文贵妃的嫡亲姑姑。

而南山阁则是专门给太子学习的地方。

重明六岁前往蜀州,对外宣称的是前往蜀州为国祈福,实际上是当时汾阳文氏暗中操作,给重明定了天煞的命格,泰安帝大怒,亲自往太乙山请了太乙道观的明一道长给重明断命格。

明一道长并没有直接把重明的命格说出来,而是说重明的命格是“杀印相生【1】“。

七杀虽恶,然七杀为辅,印星正格,为正格的印星就压制了为辅的七杀命格,反而让七杀命格为正印命格所用。

而后重明执意前往蜀州为国祈福——大庆唯二的皇家道观,一个是太乙山的太乙道观,另一个就是蜀州两仪山的两仪道观。两仪道观的明无道长是明一道长的师弟,二人一北一南,实则同宗同门。

太后本就在文氏执意送文贵妃入宫的时候直言过绝不站在文家这一边,彼时眼见着文家将皇后唯一的孩子逼得远赴蜀州,心中知晓自己再留在宫中,只会让泰安帝难做,便在重明离开盛京后往太乙道观清修,只留了严嬷嬷在宫中看顾皇后——严嬷嬷是太后的奶嬷嬷。

重明自然应下,若非母后早产,她原本就计划在昌宁别业修整一晚后,去太乙道观看望太后,从昌宁别业到太乙道观来回大半天就足够,正好同秋祭结束的父皇一起回京。

泰安帝因严嬷嬷想起了太后,心中感伤片刻,而后道:“严嬷嬷昨日忽然病了,病情十分严重,这件事亦有蹊跷,朕已经命人去查了。”

若非病了,昨日严嬷嬷必然在场,陪着太后一路走过来的老嬷嬷。又怎么会看不出昨天的猫腻。

重明眸色冷了下来:“看来宫中要好好清洗一遍了。”

泰安帝听到这话笑道:“你母后这些年身体总是不大好,到底是让人钻了空子,阿鸾若是能让你皇祖母回宫,你母后也能安心养胎了。”重明一时哽住,心中却更加疑惑,即便汾阳文氏是百年望族,在宫中的布局也实在太深了些,深到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事情,难道真的只是文贵妃和汾阳文氏做下的?

她心中疑惑,恰好此时和泰安帝走到了九曲长桥中间的九曲亭,此处已经在湖中心,四周皆环水,湖面宽广,跟着的宫人还垂手立在湖畔,自然是什么都听不到。

但重明仍然将声音压的比方才还低了问泰安帝:“父皇觉得,只是汾阳文氏,能做到这般地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