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我是孙少平
作者:签歌茗 | 分类: | 字数:69.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零九章 不同
第208章 不同
自从一开放后,双水村的心思就活泛了起来。
从责任制开始到现在的几年里,双水村仍然还是个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但农业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和商品性生产却也在缓慢地发展起来。
最早和规模最大的还是大哥的砖厂。
甚至在全县都有些名气。
村里人都在想着孙家到底赚了多少钱。有人估计肯定超过了四五万,甚至还要更多。
除少安之外,在金家湾那面,金俊山既养奶羊,还喂了两头大奶牛。金光亮养了蜂。光亮的弟媳妇马来花天天在公路上卖茶饭。而全村的“粮食大王”金俊武也和县林业站签订了合同,开始育树苗。金家户族里还有一些木匠石匠常年在外做活——有的人还跑到原西和黄原搞了营业执照,卖起了有利可图的风味小吃。还有金富,走上了歪路赚了不少,只不过被抓了。
金家的人在十年间都是被打压的,这一开放,马上就蹦跶了起来。
田家圪的人就不太行了,种庄稼的人居多。
做生意搞买卖就比不上金家湾那面的人了。田姓人家中,眼下只有田海民夫妇办了个养鱼场。
孙少平从黄原回去,先是到了原西县。看到了二爸。
“欠钱就要还帐呢,欠钱就要还。还钱。”
“我不欠你们钱。你们不讲理。”
“咋不讲理了。”
“欠账还钱。”
“我不欠。”
二爸被很多人围起来了。
田家的人可能二爸脑子是最活的,但是这个人不靠谱,通常干不成太大的事情。
毕竟还是自家人,孙少平走了过去。
“二爸,咋了。”
“他欠我们钱。”
“我不欠。”
孙少平:“二爸,你到底欠他们多少钱?”
孙少平看了下周边的人有着十来个。
不知道二爸欠了多少,就算是一个几十块钱,也有好几百。
当然几百块对现在的孙少平来说是九牛一毛的。
“我不欠,我是给咱们县上的食品公司承包修窑洞,他们都是工程上的匠人,嫌我给他们开的钱少了。说不加钱就要锤我。”
“就锤伱咋了。”
准备打二爸。
孙少平把他们拉开来。
“我是他侄儿,要真是欠了钱,我给补上,大家伙都先停一停。”
“你是他侄儿,又不是他儿子。能还这么多钱?”
“二爸,你到底欠人多少钱?”
“我没欠。”
“跟我还说谎,我能不了解你。”
“少平,我这一回确实是亏了,连饭钱都没有挣回来。”
“二爸,你没有金刚钻就别去揽瓷器活了,在大哥的砖厂干着不也挺好的。这次的钱我给你补上,打个欠条,就当是你欠我的。”
“在叨咕什么呢,今天必须还钱,还不上钱别想走。”
孙玉亭:“还想吃人了你。你去问问我孙玉亭什么时候亏过人。”
“二爸,你闭嘴。你欠人家钱嘴还硬呢。”
“欠你们多少钱?我还了。”
大多在四五十块钱的样子。
一起回到了双水村去。
还有三天就要过年了。
这几天孙少平都在琢磨着怎么搞三体。
基本上天天呆在家里日写三万。
有几个村民到了孙家来。
“少平在吗?”
“在家里呢。”
几个人都走进了家中。
“少平,我们还想拜托你件事情。写一幅春联。”
过年,贴春联是相对最重要的一个活动。
特有的文学形式,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过来了好几个人。
其中还有着个小孩,现在读初中了。
当初孙少平教过他小学。
孙少平:“你知道春联应该怎么写吗?”
“春联上下联的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且两边要互相对应,中间的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
孙少平:“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去年就写过一次。
孙少平知道这几个人可能拿着自个的对联去卖钱的。
但是想着都是乡邻也就算了。
当即给过来的人又写了几张。
田家圪还有一个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这人就是神汉刘玉升。刘玉升那一套装神弄鬼的把戏越来越吃香,全家人不愁吃不愁穿,光景过得很好。
自从两年前,很多东西拨乱反正了,这种求神拜佛又可以开始起来。
不管什么时候,哪怕是后世,求神拜佛刻在了骨子里,只求一个心安。
就在今年,这位神汉竟然买回来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是全村第一台电视机。
厉害的很,在现在这个年头能搞到个电视机。
第二百零九章 不同
不得不说,他那个坑骗人的把戏玩的很好。只不过本村没有电。刘玉升这才不得不又把这台电视机转卖了。
前不久,他还带了一个徒弟。这徒弟是原一队会计田平娃。田平娃小学毕业,有点文化,因此学起来相当快,已经跟着师傅出马治病了。据有人说,在看麻衣相方面,平娃比他的“教父”都要高出一筹。在双水村又是一个能人。
他和金富不同。
金富那个是骗,他这个虽然有骗的性质,但是别人都是心甘情愿给钱的。
要是去了大地方说不准也能开宗立派成为一个气功大师。
除过大哥的砖厂,双水村眼下最瞩目的赚钱生意就是田海民夫妇的养鱼场了。精明的小两口按书上说的养鱼,事业发展极快,从去年夏天就开始大量向原西县城卖鱼。一斤鱼七八毛钱,那收入也够叫人眼红的。
他们又按书上说的,在鱼池里搞了增氧机,每亩水平均增加了一千多尾鱼。
入夏以来,这家人进入了黄金季节。每过几天,海民就把大量的鲜鱼运到了原西县城还有黄原地区。有时候,县上甚至黄原的一些单位,都亲自开着车来村里买鱼。
海民夫妇除过捞鱼临时雇几个人外,平时就他们俩自己经管。
他们给鱼池撒麦麸,撒草叶,撒大粪,撒煮熟的玉米瓣,活路相当紧张。再紧张他们也不雇人。
即使捞鱼临时雇几个人,也尽量不用本村的。
因为他们连父亲和四爸都拒绝入伙,也就不可能再让村里其他人沾他们的光。
正因为如此,双水村的人虽然眼红他们的收入,也佩服他们的本事,但在他们的人缘方面却颇有微词。
村民们认为他们夫妇既自私,又缺乏同情心。是呀,两旁世人的死活可以睁眼装个看不见,怎能连自己的老人都不管。
可真正做生意就需要这样。
亲戚朋友不能在一起合伙。
请人也最好是请别人的好,虽然看着有些不近人情。
虽说都是年轻人,村里人普遍认为海民夫妇和大哥两口子差远了。这两家现在都发了财,但村里有些穷家薄业的人想借几个急用钱,谁也不会找海民,而都跑到大哥那去借,只要开了口,大哥就不会让任何一个求他的人失望。
现在的人还算好。
只要是借了钱,都会想方设法的给还上。
甚至能还个几十年。
不会向后世一样,老赖的太多了。
特别是后世,一个人如果经常借钱,而且还是那种不大不小的,一次借个几百,一次借个几千这种,那一定要远离他。因为这种人很危险,要么他想占你的便宜,要么他就是个骗子骗钱的。
不要相信所说的,什么没钱吃饭了,或者没钱交房租了,等等之类的话,这不可信。除非负债,他钱了很多钱,那这样更要远离了。因为帮不了他,最多就是帮小忙。
真的欠债了,或者家里出事了,那可以找他的亲戚他的家人借吧,或者找银行借啊。而不是一个外人,外人最多的帮助就是一顿饭,或者一点小钱,这是最合理最恰当的帮忙。
借钱太麻烦了。
最好打借条,写清楚借钱的时间和原因,以后还钱的具体时间和承诺。由中间人进行公正和证明。再怎么预防,都不如不借钱,更不说一大笔钱。钱时还要一点要注意,大额借款最好写利息。写利息了,对方才会着急还钱。不写利息,对方觉得是无息,很可能有钱也不急着还钱。
对方要是找各种理由,不想让父母知道,找不到承担人或者没抵押物,千万不要心软。借出一大笔钱,要是对方不还你,你并没有太多办法,去法院起诉对方需要知道对方的身份信息,还要有借条以及身份证复印件才能起诉。要是同事或朋友,借完钱就消失,没有这些具体信息,想起诉都起诉不了。
海民和银花也知道村里人对他们有看法。银花根本不管这些外人的指责。她生性就是如此。在她看来,谁有本事,吃香的喝辣的和外人屁不相干!谁没本事,谁受穷受恓惶,也和他们屁不相干。连她的公公也不例外。
她甚至对村民们的攻击很不理解。他们有钱,是我们自己用劳动和本事赚的,又不是偷的抢的,外人有什么权利说三道四?为什么有些人自己不为自己想办法,光想沾别人的光呢?
这个想法到了后世是不错,各家过好各家的就行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自私一点能过的更好。
至少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其实无论是做好人做善人做恶人,都是有目地的,做善人的大自私在于希望更多的人认同他,尊重他,得道多助,寻求安全感和精神价值,以及某些现实利益价值知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也有另外一种。有的人很自私,但却好像更被别人接纳和喜欢,而有的人掏心掏肺,最后却落的吃力不讨好。
太直太刚的东西容易被折断,没有棱角的小球却可以滚的更远。人性其实本质上都是自私的,而且社会这个大染缸是非常复杂的,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人性的恶有些时候会在社会行为中被无限放大。
有钱人都是真正心狠自私的人,反而善良做事不够果断的人却不会有什么大成就,很多是这样。
只要还有底线就很好了。
失去底线的,以每件事比别人得到更多作为权衡维度,活的未必就能很好。评价有很多维度,或许这些人在世俗的方面看似得利,得失总体是相对守恒的,过于贪心、时刻斤斤计较的人,丢掉的是能够体会到的另一种美好。因为没有体会过,不知道拥有一些美好品质的人内心充盈的快乐,也会是一种缺失。
人活的好不好,不该由他人界定,应该是由自己决定。无法客观的去评判他到底过的好不好?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他所过的生活。每个人对生活的预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身边的人,先让自己过的好一点。
只有自己保持一个好的状态,才有余力去帮别人。
田海民他们没什么错,可以不管乡亲们,但是连自己的父亲都不想管了这点就错了。
那种人已经自私到一定程度,觉得他不孝敬父母是应该的,父母就应该一生操劳为了他奉献一辈子,自己在自己心里形成了观念。自然就不会良心不安。
田海民倒是没有如此,主要是他娶的那个老婆。
后世的观念就会有转变。
子女到这个世界上来,并不是他们主动要求要来然后父母去成全他,反而是他们成全了我们为人父母的心愿。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照料自己的能力,所以父母要竭尽所能地照料他们,帮助他们认知社会、学习知识,直至能够离开我们而独立生活。等我们老了的时候,能够不拖累他,就是成功的父母。
等到了成年了就各过各的去。
但是现在不一样。也能各过各的,不过要先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