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因果从聊斋诡异开始
作者:欧鳇十三 | 分类: | 字数:46.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1章 见师父
第117章 见师父
道观中的梁明目睹了一切。
“阴司果然出问题了……这都有孤魂野鬼游荡至此。”
他联想到此前自己借助燕赤霞因果所洞见的场景,深吸一口气。
阴司,究竟出了什么事?
想到这里,他才发现,至今都没见过城隍。
虽然城隍能司阳间之事,但其也是阴司的一部分。
城隍完全不见踪影,说明阴司肯定出了大事!
“这地方的阴司,到底还存不存在……”
他眉头微皱,决定等宁浩离开后去仔细探究一番。
……
宁浩看着寅山君叼出来的孤魂野鬼,先是一愣。
随后马上反应过来,是这野鬼冒充自己的师父,意图误导自己的修行道路!
宁浩先是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没有被骗,但很快,惊讶和失望的情绪便淹没了他。
他不禁自问,师父究竟在何方?
师父,真的在这山上吗?
自己这一路的努力,是否都白费了?
宁浩心中五味杂陈。
他跪坐在原地,低着头,一时间不知所措。
寅山君见状,轻轻碰了碰他,示意他别难过,可宁浩却仿佛失聪一般,毫无反应。
寂寞和无助在宁浩心中蔓延。
他茫然地抬头望向天空,只是这一会儿的功夫,天空中乌云密布,隐隐有雷声轰鸣。
宁浩觉得,这阴郁的天气,竟如此贴合自己此刻的心境。
寅山君见状,拿爪子在地上扒拉两下,又写出一行字,示意宁浩来看。
宁浩无神的眼睛望向寅山君写出的那行字,轻声念了出来:
“山上的确有道观,但藏着。”
“的确有,藏着……”
他喃喃着,眼神逐渐变亮。
“他娘的,我就不信我找不到师父了!”
宁浩本就并非悲观之人,此刻得寅山君的鼓励,马上振作起来。
只是……似乎要下雨了。
是的,在山上,就要下雨了。
他皱着眉头望向天空,不知是否要坚持。
老人家都知道,下大雨的时候,决不能待在山腰和山下,要么待在山顶,要么远远地离开这座山。
这会儿只是有了征兆,若让寅山君驮自己下山,应该还来得及。
但宁浩咬了咬牙。
他不甘心。
自己好不容易到了师父跟前,就要放弃?
他不允许自己这么软弱!
更何况,他内心还存着一丝希望:
即使因为下大雨,自己在山上遭了灾,师父也会出手相助的。
“拼了!”
宁浩目光坚定,继续朝着山上走着。
似乎是因为他心境的变化,亦或者他明悟了什么,总之,这会他能明显感觉出来,自己并没有如之前一般来回打转,原地踏步。
他切实地在前进。
不一会儿,滂沱大雨自天穹倾泻而下。
宁浩抬头望向山顶,只见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座古朴的道观隐约可见。
浓密的大雨帘幕一般将山顶遮蔽,雨点如针尖般刺痛了宁浩的脸。
他抹去覆盖在眼皮上的雨水,紧了紧衣襟,迈开步伐冲进风雨中。
“轰”,雨声夹杂着雷鸣,山洪暴涨,没过宁浩的脚踝。
他艰难跋涉,湿透的衣衫紧贴在身上。寒意透骨,令他瑟瑟发抖。
一记惊雷劈向树木,树木应声倒塌,阻碍了去路。
宁浩绕过障碍,狂风卷起砂石击打他的身体,令他感到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
然而每前进一步,道观的轮廓就更加清晰。
他明白,只要进了道观,这一切都将结束
那灰瓦飞檐下散发的淡淡灯火,犹如希望的灯塔,引导着宁浩向前。
他知道,只要自己不放弃,就一定能见到师父!
这座道观,就是师父留给他的希望啊。
忽然,一道亮光自道观中浮现,劈开乌云,直射而出。
宁浩心中一喜,加快脚步冲刺。
转瞬间,道观大门就在眼前,他毫不客气地一把推门而入。
道观内似乎与外界天地隔绝,外界的狂风暴雨,没有带起道观内的丝毫涟漪。
他终于逃离了狂风暴雨,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师父!”宁浩大声呼唤着,声音里满是对师父的思念与对希望的坚持。
梁明自远处缓缓走来,一如往昔。
望着走来的师父,宁浩惊喜地笑着。
这场风雨,没有击垮他。
他终究凭借自己的努力,见到了师父。
忽然,宁浩一愣,转头看向身后,有些惊慌。
梁明走到他跟前,关心地询问道:
“你怎么这么慌张的模样?”
宁浩眉头皱起,脸上尽显焦急:
“不好了,那只老虎不见了!它去哪了?!它该不会被冲走了吧!”
梁明听了,欣慰地拍了拍宁浩的肩膀,笑道:
“长大啦,都知道关心别人了。”
顿了顿,梁明又说:
“寅山君,就是那头猛虎,你不用担心它,我已对其略微点化,虽然还未正式开始修行,但它凭借猛虎的身体素质,绝对安然无恙,放心吧。”
宁浩红着眼,点了点头。
接着,激动地道:
“师父,终于见到您了!”
梁明也微微笑了笑:
“走吧,找个地方坐下,换身衣服,咱们慢慢说……”
……
半晌后,大殿中,两人在草席上对坐着。
“所以,是聂小倩建议你来找我的?”
宁浩重重地点了点头:
“嗯,我听了她的建议,也觉得修行道路一事,马虎不得。”
“没有师父建议,弟子万般不敢胡乱修行!”
梁明哑然失笑,深沉地摇了摇头道:
“不,你和她的想法有对的,也有错的。”
梁明缓缓起身,为自己和宁浩都倒了杯茶,品了一口,接着悠悠道:
“修行,无外乎一件事,‘顺应本心’。”
“那么,可能就要问了,何谓本心?”
梁明又抿了一口茶,看向宁浩:
“本心,就是你内在最真实的声音。”
“有人说修仙要舍弃七情六欲,才能飞升成仙,这其实是误传。”
“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放弃了就丧失了人性,修成的又岂是真正的仙?仙者,人山也,失了人仅见山,何来仙?”
“修行的真谛,不是要舍弃人性,而是要找到人性本源,顺应自己内心的本音。世俗的名利情感纠葛,要能看开放下,不要被它们牵绊、左右本心。”
“但同时也不可全然听信他人将其一概舍弃,要保有一颗赤子之心,该有便有,无时便无,如此才能感知人间疾苦,体悟天地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