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海扬明
作者:且看昨日风华 | 分类:历史 | 字数:469.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7章 七十 裁决朝鲜
朝鲜实在是太穷了!
这是李明勋在汉京收到各处军管会、裁决组递上来的报告之后得出的结论,经过三个月的系统的清算,总共只得到了三百五十万两的白银以及价值不会超过两百万两的铜钱!
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这是老百姓对于兵祸的评价,实际上,这也昭示着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那就是在‘抢劫’这方面,军队比任何组织都更为有效率。
军队是有严格纪律的组织,掌握着强大的武力乃至合法的外衣,因此军队抢劫是效率最高也是最彻底的,但军队同样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不是合众国军抄不到钱,而是朝鲜本就没有多少钱。
朝鲜是一个典型的封建主义国家,而且是一个落后的国家,与拥有精美的丝绸、瓷器等手工艺品的中国和拥有大量金银矿的日本相比,朝鲜几乎不为世界市场所需要,这个国家拿不出什么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商品,处于温带的朝鲜没有热带地区的香料,也没有什么上佳的金银矿,更没有什么高品质的手工艺品,朝鲜唯一在东方有竞争力的,也不过是人参、毛皮和高丽纸这三样,其中人参最有竞争力,因为这个国家拥有人工培育人参的传统。
而朝鲜又是一个极度缺乏贵金属的国家,它本身没有什么金银矿,又没有竞争力的商品获取来自日本、美洲的金银,所以这个国家一直到‘大同法’颁布以来,都是使用布匹、粮食作为实物交换货比,这个国家流通的铜钱也多是万历钱和一些日本钱。
虽然朝鲜贫困而愚昧,却对合众国来说意义重大,这是合众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实际占领一个国家,也是第一次系统性的清算一个国家,而朝鲜对合众国最有价值的不是金银,而是人力资源。
作为一个封建国家,而且是一个以小中华自居的国家,朝鲜深受中华文化和文明的影响,所以在中国大陆能找到的技术工种在这里都能找到,而且,朝鲜的手工业匠人是最适合移民的,这比大陆和日本都更为适合。
朝鲜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种,一种是杂科,这是朝鲜科举制度中考试的一个学科,包括易学、医药学、阴阳学和法律学科,大量的朝鲜中人阶层以此为生,而中人作为朝鲜的低阶贵族,也在合众国清算的范围内,所以完全通过劳改、流放等合法手段将其带走。
而另外一个层级则是贱民,这是朝鲜的奴隶阶层,朝鲜的皮革、屠宰、木工、石匠等匠人阶层大规模属于这个阶层,对于那些朝鲜官奴和两班、中人的私奴,自然作为‘违法财产’处置,而对于那些普通的贱民,在朝鲜其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生活来源,面对合众国开出的土地、法律平等等权力,贱民很容易跟随合众国军离开。
自合众国军登陆朝鲜之后,各类移民的情况不断发生,李明勋以最高元首的名义签订了多项移民或者更为精确的说是流放令。
“告北洋战区占领军司令部,中澳船队起航在即,精选朝鲜犯官女眷,年龄十六至二十四岁,适龄适婚,身强体健者,需一千三百名,限二十日内赶赴济州港,至中澳船队军官评议会交接。”
“告济州军管会占领军司令部,严选朝鲜船匠、木工、铁匠四百口,及其家眷送往北大年行政长官区,交由海军修船厂使用,接令之日起,十五日内凑齐,交由北大年商人协会贸易船队交接,务求身体康健,务求家庭完整。”
“告统帅部下辖军管会,严选二十五岁左右轻罪犯官四十人,以官话娴熟、术算精专者优先,配往虾夷地钏路港,精选铁匠十户、木匠十五户、皮革匠人十五户,每户丁口限定五人,余者拣出,不足者以聪慧之少年补足,另选年轻体健犯官女眷五十人,一并送往钏路港,交由安全局管制,待蓝鲸号再次出航,配往美洲,交由赵君肃选用。”
“从主动投效之平民、贱民阶层中,遴选体健聪慧之少年八百人,年龄不逾十二,入台北归化学校入学,其家人一并归属台北安置,另选能书写汉字、言官话之青年,年龄十四至十六之间,人数不限,阶层不限,可以两班、中人中妓生子、次子和贱生子为主,严选之后递送济州统战学堂,三七分比,三成入军政系,七成政法系列,统战学堂需进行严格政治之审查、忠诚之测试,方可入学。”
统帅部不断在朝鲜挑选技术人才发往合众国各行政长官区使用,在技术人才的使用上,统帅部尽可能保证其家庭完整,而对待犯官阶层上,就极为宽松了,其最大规模的移民选定了犯官群体中的女眷,以适婚适龄女眷充入流放营之中,多为犯官女儿、妾室和丫鬟,这些女子则配往美洲、金城和澳洲等地,因为这些地方距离合众国过于遥远,在初始的拓殖阶段,限于船舶不足,只能是拣选必要之人前往,大部分是男子,而本地的土着多为矮人、黑人,其相貌与中国迥异,文明又落后,不为拓殖之官民所喜,而李明勋是绝对不会亏待那些在偏远、凶恶之地为合众国开疆拓土的勇士,因此遴选犯官女眷,送往边疆,配给有功之臣,实际上,就是给开拓之勇士发老婆。
当然,无论是技术匠人还是适婚女子都属于特殊案例,实际上,在持续十四个月的朝鲜占领军管制时代,合众国一共从朝鲜转移走人口达四十五万,其中六成属于犯官及其亲属、宗族和私奴,几乎把朝鲜的贵族和士绅地主阶层一网打尽,而其余多是朝鲜贫贱的平民和贱民阶层,这些人移民被永宁、吕宋、济州和北大年瓜分,其中永宁得人最多,二十万人分配到了永宁,其次是吕宋和济州。
按照合众国移民局的官方文件,朝鲜之移民不允许其以村镇之形势聚居,需与国民团体杂居,在地方不许拥有朝鲜村落镇甸,在城市不许拥有朝鲜街道和聚落,在村镇一级,朝鲜人不得超过汉人人口三分之一,在三级及以上行政城市,朝鲜人不许超过城市人口百分之十,且不许垄断某个行业。
因此,想要接受普通的朝鲜移民,需要拥有一个巨大的人口基数,永宁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吕宋则有些差强人意。
当然,移民局也并非完全不近人情,在吕宋和北大年提出丁壮需求之后,移民局也调整了政策,那就是把大量的壮丁,特别是俘虏自朝鲜军队、衙署的丁壮充入劳改营,输送至吕宋和北大年,作为种植园劳动力、工矿劳动力和建筑劳工使用,一时间让两地的劳动力达到了饱和。
对于朝鲜的军事占领和系统性清算一直持续到了永历五年初,那个时候的清廷解决了陕西和陕甘叛乱,而在西南战场也取得了突破,解放了大量的兵力加入到了山东和朝鲜战场,在山东战场告急,朝鲜战场又面临五万规模的满清军队,而联军中不和或缺的战力,鲁监国系统的明军有急于赶赴舟山回援,外有强敌内有纷争,李明勋才下达了总撤退令。
实际上,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李明勋的预料,原本李明勋以为,对朝鲜的事实占领不会超过四个月,毕竟朝鲜有那么多的人口,满清军队加上临时武装起来的朝鲜仆从军就可以把朝鲜战场变成一个赔本买卖,但乌穆的超常发挥,让合众国军在短期内就把朝鲜最富庶人口最多的区域占据,让朝鲜不具备动员的基础,才最终让占领持续了十四个月。
正是因为判断的失误,让清算行动也变的朝令夕改,一开始占领军先抄走人和贵金属及贵重的财货,后来发现局势稳定又开始搬空粮仓,再后来发现占领是持续的,连人带牲畜的开始往济州搬运,到了末期,索性把朝鲜那些经过几次‘洗劫’的官衙、官邸甚至于某个城市直接承包给合众国的商人,这群人又彻彻底底的舔了一遍,把一些建材、花草、石雕等重量大不好运输的艺术品全部带走,甚至与一些砖块、条石乃至于佛像也被统统拆走。
而在这个过程中,一股思潮在占领军中涌动,那就是——既然朝鲜这么弱,满清的反击也不强,不如索性彻底占领了朝鲜,一个八百万人口的国家,怎么也相当于大陆两省之地,只要把犯官和国有土地租借给朝鲜百姓,并且大兴贸易,那所获定然是丰厚的。
然而,李明勋却拒绝了这个计划,坚决要求进行总撤退,原因很简单,合众国吞下朝鲜,那就是蛇吞象,要知道合众国也不过堪堪拥有四百万人口罢了,如何吞并两倍于己的文明国度呢?八百万人口的国家,就需要两万人规模的官僚队伍,这是合众国不可能拿的出来的,而占领这样一个国家,且要挡住来自辽东地区那越来越强的满清军队,又需要多少军队呢,朝鲜战场的开销肯定是超过了山东战场,这是合众国支应不起来的。
如果朝鲜和山东两个战场只能选一个,合众国自然是选择山东战场了。
而反过来说,朝鲜被满清占据又有有什么损失呢,这个国家的重要财富已经被清算一空,官僚队伍也近乎消失,统治这个国家的基础已经不存在了,满清需要多少人才能恢复这个国家的统治和生产呢,又需要多少时间,又需要投入多少呢?
更何况合众国在撤离之前做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支持本地的农民义军——明火贼,把朝鲜府库中被明军挑选剩下的军火甲械统统扔给了明火贼,二是给朝鲜老百姓分地,把原先两班贵族和地主阶层的土地、房产(假如没被拆的话)全部分给朝鲜百姓。
前者是支持明火贼对朝鲜官府的反叛,而后者则是为满清和朝鲜旧有贵族的统治埋下一个炸弹,把土地分给百姓可能不会得到拥戴,但把土地从百姓手里抢回来,肯定会遭遇叛乱。
朝鲜已经不是满清的力量源泉反而需要满清的资源投入,这对于力量弱小的合众国来说,也是不错的局面了,更何况,盘踞在咸镜道一带的沈藩和李淏也无时无刻不再挑战着满清,前有纷争,背有芒刺,朝鲜,这个古老的封建国家,很长时间内都会处于混乱之中了。
在朝鲜乱成一锅粥的时候,遥远的大陆战场上,满清军队正快速的占据上风。
从永历三年秋天开始,满清军队就开始了对西南战场的进攻,两广仍然是主战场,济尔哈朗这位满清辅政叔王在武昌坐镇全局,把麾下满洲军队大部送往前线,交由三汉藩指挥,也为监军之用,孔有德负责进攻广西,而尚可喜和刚刚从因‘逃奴案’自杀的耿仲明手中接过藩权的耿继茂联手进攻广东,满清军队在西南战场汇聚了十五万的兵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藩和精挑细选的绿营,可谓全国精锐汇聚了,仅仅是前线的兵马便有七万人之多。
孔有德作为三汉藩之首,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湖广全部,但是其战果是高开低走,在进军桂林的途中,在全州、灵渠、岩关一线碰的是头破血流,南明首辅瞿式耜率军严防死守,在严酷的峡谷地形中,兵力多寡并非关键,孔有德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尚可喜进攻广东一开始便遇到了困难,李成栋先死守赣州,拖延了两个月,然后坚守梅关。
瞿式耜利用地形优势把战斗拖延到了永历四年的冬季,广东的坚守同样取得了如此成果,可以说,让两部坚守的信心来源是云南的大西军的那十万雄兵,可惜的是,两广同样失望了,孙可望与李定国并未有出援两广的计划,因为这两个人都很明白,出援两广也只能是救一时之急,于抗清大业并无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