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伐清1719

作者:晴空一度 | 分类:历史 | 字数:190万

第五百四十二章 党争要公开

书名:伐清1719 作者:晴空一度 字数:4130 更新时间:2025-01-24 01:41:13

党争的问题,并不是皇帝下令就能够解决的,即便是像嘉靖这种手腕过人的皇帝,在对付臣子们的时候,也会选择在臣子中间制造矛盾,来实现分化制衡。

所谓的‘阉党’从来都是文人们故意制造的污水,因为它更应该被叫做保皇党,他们唯一的使命就是保障君权不被压缩,而大臣们则下意识地希望将君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也也会有意识打压保皇党。

宁渝作为开国君王,他有枪杆子在手,所以不需要内廷太监来作为帮手,光凭借自身的手段就可以将大臣们压制住,但是这并不是常态,像士林派对勋贵派的打压,就是一次尝试,而宁渝要做的不能仅仅只有制衡,还需要保障君主的超然立场。

在这一方面,日本的天皇制度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像天皇之所以能够保持那么久的传承,并不是因为天皇有多么强大,而是天皇根本没有权力,所以才会被人所容忍,才能保持足够超然的地位。

宁渝当然不会甘心去做那样的有名无实的皇帝,因此像这种自我削弱的方法,从一开始就被彻底否决,而能否找到一条新的道路,则是对现状的一种思索。

“崔卿,朕以为党争无法避免,限制党争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反倒会使得这种党争演变成为更加隐蔽化和残酷化,于国家不利。”

崔万采轻轻叹口气道:“陛下,历代君王无不思索这一难题,可是至今未得良法。”

实际上,并不是完全没有法子,只不过崔万采并没有明说。

法子也很简单,即明朝的厂卫制度和清朝的密折制度。

作为一个天子而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要对事物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可是因为皇帝地位太高,无法时时接触底层,也就被人天然形成了一层信息的隔绝,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消息,都是被臣子们给粉饰过一遍的,导致皇帝没办法了解真实情况。

就好比赈灾,对于皇帝来说,这件事好像很简单,无非就是出现灾情的时候,底下的大臣们呈奏灾情,然后一级一级转达到皇帝这边,然后皇帝一看不得了,得赶紧赈灾啊,然后就根据奏折呈奏的情况拨付赈灾款,然后一级一级下发,灾情缓解,一切似乎都是那么完美。

在这个过程中,皇帝能够接受到的信息很少,表面看他能够拥有很大的处置权,可是处置是否得当,是否应该这么处置,下次有没有改进的地步,这些他都不会知道,皇帝能够知道的就是底下人呈递上来的歌功颂德的文章。

可实际上,当大臣们串通在一起的时候,这件事就会变得很可怕。

因为国家非常大,每个月甚至是每天都会有人汇报灾情,有人为了贪腐,会故意夸大赈济规模,好从朝廷多拨付银两,如果朝廷每场灾情都完全听信下面的汇报,足额拨付赈灾款,就会导致国库钱财迅速流失,等到真正遇事情以后,反倒就没钱可以拨付了。

因此,当党争变得逐渐恶化的时候,皇帝就只能听到两边大臣对彼此的无底线攻击,很难分清双方谁说的对谁说的错,也没办法进行有效的处理,怎么干都是错,怎么干都是昏君。

怎么办呢?靠皇帝自己掌控的厂卫吧,靠底下忠心的大臣们的密折吧,虽然这些办法也不能彻底控制,可是好歹能够让皇帝听到一些真实的声音。

但是,这些好制度对于大臣们可不一定了,特别是那些平日里喜欢胡作非为的官员们,谁也不愿意在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时候,被一封密折给告到了诏狱里面去,因此所有的大臣们,都会下意识联合起来打压厂卫,打压密折制度。

崔万采之所以不说这两个法子,并不是因为他对皇帝不忠,而是因为他不能说,尽管皇帝心里很清楚,可是一旦由他主动说出来,那么所有的官员都会视他为敌,这个首辅自然也就干不下去了。

不过恰巧的是,宁渝知道这两个法子,可是他并不会把希望单纯寄托在这个上面,因为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其实都说明了问题,那就是厂卫和密折,到了后期作用就基本无效了,再难发挥出他们应该有的效果。

宁渝微微沉吟了一番,“崔卿,眼下我大楚正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若是以过往常理去看待党争,只怕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你明白吗?”

“工商大兴......臣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崔万采微微叹了口气,在面前这位皇帝的扶持下,工商大兴已经不再只是一句空话,在南京、上海、武汉乃至于其他的许多地方,都已经有许多工业开始拔地而起,而蒸汽机、织布机的运用,也几乎改变了过往的一切生产方式。

像传统的男耕女织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许多无地农民都选择走进了城里,走进了工厂中开始日复一日进行劳作,虽然相比起过去要劳累许多,可是赚取的钱财也不是种地能够比拟的,甚至还有许多半大小子都进了工厂讨饭吃。

至于传统的农家土布,也开始在蒸汽机和织布机面前溃败,大量质量优质且价格便宜的机制布开始挤占市场,而传统农家土布的价格则飞速下降,很多家庭式的织布作坊也纷纷倒闭,大量女工走进了大型织布工厂........、

工商界逐渐在扩大自己的影响,也会对朝廷的政局造成一定的改变,其背后的勋贵们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也开始大规模投入资金和关系进入工商界,这一点虽然是皇帝的授意,可也是工商大兴的体现。

工商大兴对传统士绅阶层造成的威胁,要远远比宁渝当初对士绅的打击要大,而新出的田税政策则是在这个趋势上狠狠推动了一把,使得不少士绅也开始往商绅进行转变。

“工商大兴,百姓就不能再继续束缚在土地上面,就需要打破士绅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朝廷的士林一派虽然知道这是大势所趋,可是他们还是想争,争是却是对朝廷政局的掌控,想要让朕慢下来.......”

宁渝轻轻叹口气,这一次士林派和勋贵派围绕直隶知府和上海知府的争夺,并不是一个偶然,因为这两个地方便是目前工商大兴的关键地区。

崔万采苦笑道:“陛下,正因为如此,眼下的党争才会演变成为这么复杂的局面......或许,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能会更好一些。”

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这一切何尝不是皇帝想要看到的局面?

倘若勋贵派和工商界发展过快,第一个感觉到不安的绝对是皇帝本人,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一方面扶持工商,另一方面又要大力提拔士林派的李绂和薛海云等人了。

宁渝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些许明悟之色,轻声道:“既然党争无法避免,与其让他们私下串联造成不可控的危险,何不让他们堂堂正正地进行党争呢?”

.......

南京城,软翠楼。

初春的天气里,气候还算是非常宜人的,在阵阵丝竹声中,数人正团团围坐在一起,桌面上摆着一桌精致的酒宴,都是江南正当时的菜肴,还有一壶美酒放在旁边。

只是相对于酒宴之美,坐着的数人脸色却显得不是那么好看,为首一人正是当今工商部尚书宁忠海,其次便是组织部尚书程望,另外还有数人陪坐,其中一人正是陷入京察风波中心之人——应天知府董成玉。

宁忠海作为当今王叔,又执掌工商部尚书之职位,堪称位高权重,亦是勋臣派领袖,因此他平日里也经常会宴请一些好友和看重的大臣们,只是往日里众人都是谈笑风生,倒不似今日这般气氛凝重。

当然大家心里都明白为何会如此,还是因为京察一事中,给发展得顺风顺水的勋臣派一记闷头棍,虽然应天知府董成玉和上海知府盛奇被保了下来,可是其他中低阶层的官吏们,却被罢免了许多位,甚至还有一些人直接进了大牢中等待候审。

根据目前宁楚的官制,一旦被罢免官位,那么想要继续当官就只能选择重新参加考试,然后重新等待着组织部分配,可以说新任官吏需要走的路,他们也是一步都不能少的,而且由于底子不够干净,想要东山再起更是难上加难。

毕竟在目前的宁楚,每年都会举办科举考试,每年也都有大批的新任官员需要等待安排,这个时候一个被罢免过的官员,想要重新有合适的位置,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许多人丢了官以后,也就没了继续当官的心思了。

“京察一事,实在是一个惨重的教训......”

宁忠海脸上倒没有太多的失落之色,毕竟他也在风风雨雨里摸爬滚打过,眼下这些损失还没有放在他的心里,关键是他现在有些不太明白皇帝的心思,因此脸上也浮现出几分凝重。

程望很显然也跟他想到了一处,苦笑道:“士林先前被陛下打压,再加上战事未定,才使得我勋臣派逐渐坐大,可是眼下却有些过犹不及,陛下自然也会松一松士林派的笼子了。”

“哼,这帮子摇唇鼓舌的小人之辈,凭空攀咬一口,却也是极为麻烦。”

另外一名行政院的官员摇了摇头,他是行政院办公司司长苏烈,此人脸上浮现出些许怒意,在这一次的京察系统中,行政院方面被罢落的好几个官员,都是他的亲信。

应天知府董成玉虽然知道对方说的不是他自己,可是眼下这关口多多少少也是在给他张目,便举起了酒杯道:“苏大人,眼下还是要多多慎言,最近乌台多为陛下看重,真要是被他们听了去,再参奏个几本,多有不美。”所谓的乌台,便是指都察院的别称。

宁忠海笑了笑,轻声道:“几位心里有些不适,这也是正常的,可是陛下并不会真正让都察院一手遮天,他们迟早会有苦头吃的。”

“还请王爷赐教。”众人心中微微有些不解,眼下这都察院堪称喧嚣一时,实在是看不出要衰落的迹象啊,只不过程望心中一动,似有所解。

“让柏公说一说吧。”宁忠海望向了程望,意有所指,而柏公正是程望的号。

程望微微抚须一笑,道:“关键还是在于工商一事,就凭这一点,陛下就绝不会放任都察院四处攀咬我等。”

“工商大兴!”董成玉轻轻吐出一个词,前面他着实有些被都察院给吓到了,眼下回过神来,心里多多少少也就明白了些许。

简单来说,都察院可以涤荡吏治腐败问题,这是皇帝需要他们去做的事情,但是这不代表皇帝只要吏治清廉,这一切终归都是为了朝廷这个整体而去考虑的,特别是在眼下工商业茁壮成长的时期,勋臣派的作用将会体现得更加重要,而这些是士林派无法取代的。

“用勋臣派去发展经济,重用工商力量,而士林派去控制平衡,去肃清腐败,这是陛下心中的谋算。”

程望轻轻叹口气,说起来他们也只是皇帝的棋子罢了,只是做棋子并不可悲,可悲的是连自己的棋子身份都不清楚。

宁忠海点了点头,他并不想为这一次京察大动干戈,否则除了引起皇帝的警惕和打压,不会有其他的好处,因此这些道理必须要跟程望他们说明白才行,眼下既然程望他们已经明白了过来,自己当然也就不需要多费口舌了。

“陛下的谋算并不只是谋一时一地,更不是只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陛下心中所想的,乃是大楚江山的未来。”

宁忠海脸色有些凝重,“因此,本王以为,即便是引导工商发展,也不可肆无忌惮,否则士林派就成了陛下布置的后手了。至于陛下为何要发展工商,又忌惮工商,恐怕还有很多我们眼下还不知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