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唐天下

作者:太子姑娘 | 分类:历史 | 字数:114.3万

第三十二章 指点明路

书名:大唐天下 作者:太子姑娘 字数:2343 更新时间:2025-01-20 12:09:49

李白晚景凄凉,生活窘迫,不得不依人为生,重病而亡,令无数后人为之叹息。

诗仙最后一首诗,便是他的《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中充满悲愤与不甘,长歌当哭,让人掩卷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诗仙壮志难酬,空负报国之心,报国无门。

更在于晚景凄凉,无以为生,不得不依靠友人,投靠族叔,四处谋生。

要想让李白晚景不再凄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当然,李昌国此番前来长安,高仙芝为李昌国准备了很多厚礼,用来活动,为安西都护府争取更多的援军,李昌国完全可以赠送李白一笔厚礼。

问题是,这是李白,视金钱如粪土,豪掷万金的李白。对于李白来说,就是金山银山也不当一回事,说不定哪天就花得精光了。

因而,稳定的收入来源犹为重要!

对李白的性子,焦遂、崔宗之、苏晋三个酒友再了解不过了,对李昌国的提议大是赞同,齐声问道:“将军,你有何妙策?”

三个酒友也是热心之人,若是能让李白有稳定的财源,他们乐见其成。

“这个……”自家事自家清,李白几度腰缠万贯,又几度一贫如洗,连喝酒的酒资都没有,若是能有稳定的收入,他也愿意。

“李白只会吟诗作赋,不会商贾之事……”李白沉吟起来。

他也曾经为了吃饭穿衣而犯过愁,伤过脑筋,却是不得其门而入。

“李翰林大可放心,这事不用行那商贾之事,正是李翰林所长。”李昌国念头转动间,就有了主意,道:“我们坐下来细谈。摆酒!”

高妙丽指挥下人把酒菜送上,李昌国邀请李白、苏晋、焦遂、崔宗之入座。

苏晋、焦遂、崔宗之三人不愧是“饮中八仙”中人,一闻到酒香,眼睛就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李昌国给他们斟上酒,崔宗之端杯在手,动作潇洒飘逸,再加上人又俊俏,真的是说不出的潇脱。

就是有一样不好,老是翻着眼睛朝上望,怪不得诗圣笔下“举觞白眼望青天”,真是太传神了。

焦遂本是一布衣,因嗜酒与李白相交甚欢。一开始,此人没甚出奇之处,不过,数杯酒下肚,调门就上来了,声音很大,真个是“惊四筵”。

至于苏晋,行止中规中矩,没甚出奇之处。

“爱逃禅”这事,在这里无法验证,让李昌国有点小遗憾。

“李将军,可以说说你的妙策了。”苏晋放下酒杯,打量着李昌国。

“是呀!”焦遂和崔宗之二人停杯不饮,盯着李昌国。

李白早就在盼望了,他才名满天下,诗名满天下,却是不善营生,并非他不想过上稳定的生活。

“这事,只需要……”李昌国为他们解说。

一通解说,李白、苏晋、焦遂、崔宗之四人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要大,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也能赚钱?”

李白第一个提出异议。

“这能成么?”苏晋有些艰难的问道。

这不废话么?后世早就验证过了的事,怎能不成呢?

“你们莫要不信。”李昌国信心十足,道:“这事由李翰林牵头,还能不成?以李翰林的名声才气,还有什么不成?”

四人一阵沉吟,思索起来。

“我看成!”苏晋第一个赞成,道:“若是别的事,未必成,这事正是李翰林所长。先不说李翰林的诗名才名,光是李翰林游遍天下名山大川,这些游历就足以引起轰动了。”

李白一生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不知道有多少,可以说踏遍大唐的山山水水,其见闻极为广博,不要说在唐朝,就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能与之相比者,也没几人。

这些游历见闻,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若是曝光,再加上李白的名气,必然是引起轰动。

“不敢说十成十,至少也有个七八成!”焦遂和崔宗之先后赞成。

“我李白一生好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名山大川皆至,所见所闻自是不少。”李白捋着胡须沉吟,道:“这也能赚钱,我还真是没想到。”

“既然如此的话,我就试试!”李白的游历见闻无异于一座宝藏,只是没有人来发掘,一旦给发掘出来,必然是收入极丰。

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李白就不用为没有酒钱而犯愁了,他也是满心欢喜。

这事就这么说定了。

接下来,就是商议一些细节问题。

苏晋、焦遂、崔宗之三人真是热心人,忙着为李白出主意,更是愿意分担很多琐事,这让李白省了不少事。

商议一完,四人再也按捺不住了,自去忙活,反倒没有李昌国什么事了。

不过,李昌国乐见其成。

在李白四人的忙碌下,事情进展很顺利,要不了多久,李白就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他的晚景应该会不错,李昌国很是期待。

XXXXXXXX

四镇节度使,王忠嗣进京了。

兴庆宫,本是李隆基的潜邸,在李隆基当上皇帝后,把这里改成兴庆宫。

王忠嗣骑着骏马,在随从的簇拥下,来到兴庆宫,只见李隆基在陈玄礼和高力士这两位东宫旧人的陪同下,站在宫门口等他,不由得心头一热,飞身下马,快步上前,冲李隆基见礼:“见过陛下!”

“嗯!”李隆基脸一沉,颇有几分不悦,道:“忠嗣,叫父皇。”

“父皇!”王忠嗣是李隆基的养子,虽然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是李隆基的心头肉,李隆基没少疼他,在他心目中,李隆基就是亲生父亲,这声父皇叫得特别自然,特别真诚。

“呵呵!”李隆基大是欢喜,满面春风,执着王忠嗣的手,轻轻在手背上拍着,极是亲热:“忠嗣,今天父皇不在大明宫见你,而是在这里见你,就是要与你一起重温旧时情形。你父王海滨战死时,你年仅九岁,朕把你接到东宫,那时的你,聪明玲俐,人所难及。小小年纪,竟然与朕论兵法,应对纵横,出乎意表,真是少年奇才。”

李隆基一边走,一边用回忆的口吻道。

在王忠嗣眼里,李隆基既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又是关心他,呵护他,爱护他的父亲,一听这话,儿时情形涌将上来,不由得哽咽起来。

李隆基用手为他擦掉眼泪,道:“忠嗣,那时朕就夸你日后必成名将,果然如是!你不负朕之望,是朕的打虎英雄!”

父子两人极为亲热,陈玄礼和高力士对望一眼,发现对方眼中深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