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燕昭王篇(13)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字数:3214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6:50

燕昭王雪耻

乐毅作为战国时代中后期著名的战将、军事家,知道一个道理:战事一开,燕国和齐国没有缓和的余地。

一战定国运,这是他要做的。不把齐国打趴下,燕国就会遭到齐国的报复性打击,离亡国的命运,就不远了。

燕昭王卧薪尝胆三十年,总算引领残破的燕国,走向了新的高度。此战不胜,不仅是燕昭王的心血全毁了,他也对不起燕昭王的那份知遇之恩。

这一仗,乐毅要打,还要打赢。乐毅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实干家,善于谋定而后动。此时,他知道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凭借燕国的实力,是撼动不了齐国。

但,有诸侯助燕,乐毅有五成把握。毕竟,齐国的综合国力、战力、实力和战将,不是摆设。无论哪个诸侯与齐国单干,都没有获胜的机会。五打一,才有获胜的可能。而且,获胜的机会,也是五五开。

乐毅看着齐国主将的意图,是打消耗战、持久战,并不想与联军直接开打。如果战事拖下去,对联军极其不利。可,他率领的五国之师,又不能突破敌将触子,精心布置的阵地。

也许是齐国当亡,燕国当兴。

乐毅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五国联军和齐军开战,交战不久,齐军鸣锣收金。齐军因为主将指挥混乱,导致政令无法传达,齐国的阵营,一片大乱。

战将,不战,士兵也乱成一团。此时的齐国现状,用八个字形容最为贴切:将无战心,兵无战意。乐毅见状,把握战机,指挥联军发动攻击。齐军在联军的进攻下,纷纷逃离战场。

乐毅看着这滑稽的一幕,傻眼了,心想:齐军,怎么如此不经打。

那么,齐国这边发生了什么事?

话说,齐将触子,见联军势大,兵峰正盛,硬拼,不是上策。以守为攻,这是他制定的策略。触子的战略,阻截联军,守住阵地,与之打消耗战。他打算以持久战,消耗联军的士气。

触子的战略,是正确的。毕竟,联军势大,锐气正旺。齐军败了几阵,士气低沉,速战速决,是联军的作战方略。他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正面击退联军,难度系数是相当困难。

不能速战速决,那就固守阵地,打持久战、消耗战。

你攻不进来,我击不退你。时间久了,联军内部就会出现间隙。齐军就可以,扭转战场的局势。毕竟,五国伐秦,之所以不胜,就是因为秦国采用了这种战术:固守、疲敌、离间。

触子的战略部署,让一个人不高兴。这个人就是齐闵王。

齐闵王从继位至今,他的眼里,只有进攻。无论是伐楚,还是攻秦,甚至是破三晋、欺燕国,或者是亡宋。他的积极进攻,才奠定了齐国的地位。

此时,他也选择主动进攻,伐诸侯联军,收复疆土。

齐闵王击败五国联军,将会创建不世战功。此战若胜,天下诸侯,以齐国马首是瞻。他将会凌驾在诸侯之上,发号施令,成为真正的东帝。哪国诸侯,不听他话,将会灭之。

触子没有执行齐闵王下达进攻的命令,反而主张固守,与联军僵持。这一举动,惹得齐闵王心中不满。齐闵王没有出类拔萃的军事才华,却有一颗兼并天下的野心,性子还急躁。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千秋功业,不停地派使者催促触子主动进攻。

眼前的局势,不利于齐国。触子知道主动进攻,这就是亡国之举,拒不执行。

使者楞了,齐国上下,还有人敢拒绝齐闵王的命令,这不是自寻死路。这只能说触子的胆子也太大了。

触子明白,拒绝出战,意味着什么。但,身为将领,他要对身边的将士负责。他从临淄把这些人带出来,就有责任,把他们平安的带回去。他宁可死,也不想让将士,白白丢了性命。

触子也不想和齐闵王的关系闹得太僵,他是臣子,齐闵王是主君。触子打仗是个好手,表达能力、文字方面以及说话艺术,有点欠缺,更不懂政治。

触子思来想去,用了司马穰苴留下的一句话,告诉齐闵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触子是想用这句话,告诉齐闵王,不懂军事,不懂实际情况,不要瞎乱指挥。你把军政大权交给了我,如何打,怎样打,我说了算。

齐闵王听了这句话,没有反省自己,反而觉得触子,太过傲慢。你拒绝我的命令,就别怪我的手段残忍。齐闵王又派了一名使者拿着象征王权的诸侯之剑,前去传达进攻的命令,并出言威吓:你若不执行军令,我灭你三族。

齐闵王生气了,相当生气。竟然用诛灭三族来威胁触子。

触子见齐闵王刚愎自用,又太过残暴,为了逼他就范,以灭他三族作为威胁。可,触子清楚地知道,主动出战,战败,按照齐闵王的性格,会诛灭他三族。不出战,齐闵王也会诛灭他三族。

战,又不能胜。

不战,齐闵王逼得紧。

然,齐闵王的残暴、冷血性格是出了名。

平民劝谏,杀。

朝臣劝谏,斩。

宗室劝谏,诛。

朝臣中,没人敢说真话。齐闵王专横跋扈,穷兵黩武,拒听谏言,刚愎自用,致使君臣不和、百姓离心。君王昏聩,专横跋扈,还以诛杀三族作为威胁,辱没他的尊严。这样的君主,还值得他追随。

不打了,不效忠了。

纵使背负骂名,他不愿为这样的君主死战。哪怕要将齐国埋葬,也不能让齐闵王侮辱他的人格,他要守护自己将帅最后的尊严。他不能干弑君之事,那就让诸侯来收拾他。

触子击鼓,命令三军将士出战。开战不久,触子鸣锣收兵,告诉将士不打了。

诸将闻鼓声,不知,是战,还是退。再加上,信息不通畅,军阵乱成一团。触子为了表示对齐闵王的憎恨,还干了一件事:一骑绝尘。

触子骑着战车,消失在将士面前。他用自己的逃走,传达了一个信息:齐闵王这样昏聩的君主,不值得他们用性命去守护。

身为主帅的触子走了,齐军没了主帅,这场仗还怎么打。齐军也不打了,纷纷逃亡。副将达子,见主帅逃了,承担起了责任,收拢残兵,固守阵地。

达子见齐闵王言行,逼走了诸将,将士多怨,但,身为臣子的他又不敢指责。

齐闵王见触子不愿战,还跑了,愤怒的同时,将作战指挥权交给了达子。齐国的主将从触子,变成了达子。

齐闵王告诉其他将领:寡人可以用你,也可以抛弃你。

达子担任主将,本是一件庆贺的事情。但,他高兴不起来。眼下,五国联军士气高昂,势如破竹。齐国上下,士气低落,毫无战意。面对目前的状况,达子怎能高兴起来。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鼓舞、激烈将士,为齐国而战。达子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钱财鼓励。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达子没钱,只能向齐闵王提了这个意见。

触子逃了,达子要钱。

齐闵王听了,怒骂:你们作战不力也就算了,还敢威胁寡人要钱。寡人岂能如了你愿。

齐闵王本可给点钱,激励三军作战,以扭转局势,还不至于溃败。可,他又干了一件让人很难想象的事情。这件事,让他彻底葬送齐国的命运,导致天怒人怨:以挖掘祖坟威吓,逼迫将士用命。

达子不像触子有个性,他没选择一尘绝骑,选择效忠君王。

君王愿战,那就战。达子坚定不移地执行齐闵王的命令,说了一句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然,齐闵王之举失了民心。达子出战,被联军击败。达子用自己的生命报效了齐闵王,力战而亡。

齐闵王倒好,果断地逃回了国都临淄。

乐毅怎么也没想到,强大的齐国,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落败。齐国主力被联军击败,联军阵营也出现了变化。

秦、韩,不打了,提出撤兵。

魏国只想夺取齐国占领宋国富裕的地盘。

赵国的态度不明,不说打,也不说退。

燕国内部也发生了变化,有的人主张打,有的人主张不打。

以剧辛为首,主张不打。

他的理由:

1、齐国强大,地盘广,不能继续打。巩固战果,这才是他们要做的。

2、联军意志也出现了松动。

3、燕国孱弱,单干,打不赢齐国。

以乐毅为首,主张打。

他的理由:

1、攻破临淄雪耻,是燕昭王的夙愿。

2、乐毅分析局势,能够一战,破临淄。

3、齐国是惊弓之鸟,一战能定。

燕昭王支持乐毅的意见。

燕昭王忍了三十年,就是为了今天。有了燕昭王坚定地支持,乐毅重新部署战略。

让秦、韩撤军;让魏国去攻打宋境内的齐军;让赵国独率一军伐齐;乐毅本人亲率燕军,直逼临淄。此战,他要彻底把齐国打趴下,攻破临淄,才能报答燕昭王。

乐毅分工明确,重新调整战略,亲率燕军伐齐。

齐军两战皆败,又丧失了主力。齐国境内,人心惶惶。再加上,齐国国内,很多人都不满齐闵王。乐毅破齐,如入无人之境,连克七十城,攻占齐国的临淄。

燕昭王得知,泣告列祖列宗:三十年啦!齐国给燕国施加的亡国耻辱,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