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燕昭王篇(8)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字数:3607 更新时间:2024-10-11 11:16:50

高筑黄金台

燕昭王响应赵武灵王的号召,以大义为旗帜,护送秦昭襄王归国,再一次巩固秦、赵、燕,三国之盟。令燕昭王没想到的是欺凌诸侯的秦国,竟然答应了赵国提的条件,以秦质子为新的秦王。

公元前316年,秦国伐赵,占领中都、西阳,又拿下蔺城、离石(斩杀赵国将军庄)。短短的十年时间不到,秦国欺负赵国,转变成了赵国欺压秦国?

这是秦国太弱,还是赵国变强。

燕昭王想不明白,秦国怎会接受赵国的条件?

这是赵国干涉秦国的内政,秦国君臣竟然视若无睹?

按理说芈八子扶持次子公子芾与秦惠后扶持的公子壮,打了三年。眼见内乱即将结束,胜利的果实,却被赵武灵王摘走。按照秦国的性格,一定会与赵国打到底。

这一次,秦国为啥服软,迎立秦质子稷为秦王?

燕昭王想起了这几年,秦、赵之间的变化,得出了一个结论:秦国的三年内乱,大病了一场。赵国的胡服骑射,国力变强。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如今,天下局势,又变了。

秦国内乱结束,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赵国推行胡服骑射,敲打中山,也要一个安稳的环境。

齐国、楚国、越国,三国混战。

楚国亡了越国,雄心大增,欲饮马黄河,兼并天下。中原诸侯为了自身安危,联合起来,兵伐楚国。齐、韩、魏三伐楚国的第一次,正是开始。

中原诸侯在混战,燕昭王又能安静了一段时间,继续搞国内经济建设。

赵武灵王数伐中山,燕昭王不管。

齐、韩、魏伐楚国,燕昭王也不管。

秦、楚对战齐、韩、魏,燕昭王还是不管。

可,令燕昭王没想到的事,有两件。

1、齐、韩、魏、秦合纵攻楚。

庞大的楚国,垂沙输给了齐、韩、魏,重丘输给了秦国。

楚国国内,四分五裂。

楚人的大国梦、强国梦破碎。

楚国亡越,到诸侯伐楚,强国梦破碎,短短就几年的时间,这变化太大了。

2、赵国屹立于强国之林。

中原诸侯混战,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北方的赵国,推行胡服骑射之后,以新的姿态,成为北方霸主。

这几年,赵国数伐中山,打得对方毫无还手之力。中山王姿,跑去齐国避难。赵国占领了中山国三分之二的土地。

中山国联合三胡,攻代,却被赵国击败。赵国击胡,还开拓了数千里山河,赵国的足迹踏上了河套地区。败中山、击三胡、拓胡疆、赵国五使入诸侯、干涉秦国内政等等,赵武灵王的武功也太显赫了吧!

燕昭王也是以史为鉴的人,赵武灵王继位的时候,被诸侯欺负。

继位之初到三十岁以前,插手中原,胜少败多。若论战力,赵国与韩、魏不分伯仲,远不及齐、秦、楚,略胜燕国。那个被诸侯打,只能算中等强国的赵国。短短几年间,就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赵国变强,让燕昭王陷入沉思。

燕昭王也对赵武灵王,进行了重新认识。

胡服骑射、叛逆之君、祸乱之人,取得了举世的成就。这样的男儿,才是他追逐的对象。胡服骑射,开拓了燕昭王的眼界、格局。赵武灵王能够推行胡服骑射,开拓北疆。那么,他为什么不能学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开拓燕国的北疆。

要知道,燕国的北疆,那可是相当辽阔。但,燕昭王要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他没有赵武灵王的魄力,也不敢背负一世的骂名,更重要的是他没有人才,为他效力。

如何才能富国强兵!

怎样才能富国强兵!

他要招纳贤才,振兴燕国。

看着赵武灵王短短几年取得功绩,燕昭王也决定博一下。赵武灵王能够击三胡,开拓胡疆。燕昭王相信,他也可以击胡开疆。燕昭王的激情,瞬间被点燃。

但,激情过后,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他身边没有将帅之才,也没有治国安邦之人。

都说,爱学习的人,总会找到方法。用他人的成功,来激烈自己,抒写不一样的人生。

魏文侯是如何带领魏氏,走出四战之地,建立诸侯国,打得邻近的诸侯,没有脾气,最终建立首霸。

楚宣王、楚威王,又是如何励精图治,让楚国称雄与中原。

齐威王、齐宣王,父子二人,又是如何让齐国成为山东第一强国。

赵武灵王被诸侯欺负,又是如何击胡开疆,诸侯不敢欺。

根据这些成功人士的经历,燕昭王得出了一个结论:国家要强,必须改革。

改,则强。

不改,则弱,则亡。

要想在乱世中存活,就必须打破常规,突破自我,大力改革。

燕昭王继位已经有十年,此时,他刚过三十岁。

三十岁,是人生新的开始。

他要三十而立,走向新的人生。

如今,燕国在他的治理下,井然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国力也蒸蒸日上日上。

三十已过,人生去了一半。

上天,还会给他多少日子。

时不我待,毅然前行。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带领燕国,开创出一条强盛之路。

改革纳贤、复国强兵、伐齐雪耻,这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领导想到了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就要找人解决问题。

很多人知道燕昭王雄心壮志,也想要燕国的事业,在向前进一大步。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才,更没有高人指路。幸运的是燕昭王身边的人,知道自己能力不行。但,他们却积极推荐身边有才华的人。

其中有名近臣,举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郭隗。

现在就来讲解,帮助燕昭王中兴的第一个人:郭隗。

郭隗活动的时间:公元前351年---前297年。

至于,郭隗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留下的材料也不多。但,可以推敲一下。

在燕昭王拜访郭隗的时候,有人说他是有见识的老臣、办法多。能够用‘老’这个字,说明燕昭王和他见面的时候,对方的年龄不小了。

还有一个字‘臣’,也说明他在燕国混了很久。

这个老人,有可能历经了燕易王、燕王哙、子之之乱、齐国之祸、燕昭王复国,这些阶段。这个老人也有可能,在动荡的燕国中,屹立不倒。

郭隗有能力、有想法、有威望、见识深远、博学、善辩,因此,才被人推到了燕昭王的面前。

总之:这个老人,很不简单。

燕昭王听说身边有这样的人,当然高兴了。按照情节发展,燕昭王会派人召见郭隗,面试他,问几个问题。这样的情节,不能说明燕昭王爱贤。

燕昭王干了君主不该干的事:亲自去拜访。

燕昭王屈尊拜访臣子,这样做会不会折损君主的身份?

答案:看你怎么想。

至少,燕昭王认为应该尊重老人,要亲自拜访。

燕昭王这样做,也体现出了:爱才若渴、尊老传统。

燕昭王和郭隗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

脑洞大的人,可以自行填补。但,有一点是要明确的。

第一印象、面试、交谈,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毕竟,从仪表,可以看出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印象过关,才有接下来的面试。面试过关,才会有深入的交谈。

很显然,郭隗不仅合格,还深得燕昭王的喜爱。

燕昭王:这个老人很不错。

郭隗:这个年轻人很有上进心。

燕昭王说起燕国历经的苦难,然后表明自己中兴燕国、伐齐雪耻的决心,最后抛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天下人才来燕国。

简单说:燕昭王该怎么做,才能汇聚天下人才,替他振兴燕国,揍齐国雪耻。

燕昭王怕这个老人跟他玩文字游戏,不跟他掏心掏肺。

于是,很直白的说话,表达自己对齐国的亡国之恨,对人才的渴望,以及寻问报仇的方法。

“齐国趁著我国混乱,乘人不备而进攻,亡我社稷,掠我神器。齐国和燕国之仇,不共戴天。”

燕昭王又说出了,燕国目前的现状:

“燕国势单力薄,国力孱弱,齐国强大,国力强盛,不够报仇。”

燕昭王没有被齐国的强大吓住,又抛出了自己的决心:

“若能得贤臣,替我治理国家,以洗齐国亡燕之耻辱,是我的愿望。”

为了体现自己爱才之心,燕昭王放下身姿,问:“敢问先生,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凭借一国之力,报齐国亡我之仇。我该怎么办?”

郭隗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了一句话: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他说的话,概括起来:与人相处。

简单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是怎样的人,想要做怎样的事,就该与怎么样的人相处。

郭隗又说了一句话,解决燕昭王求得人才的方法:真诚善待、虚心求教、国士之礼、远播爱贤的名声。

燕昭王似懂非懂,这样做,天下贤能的人就会来?毕竟,燕国是苦寒之地。中原之士,会来燕国?

再说了,燕国历代先祖,也有贤明之君。可也没有遇见管仲、范蠡、翟璜等这样的人,辅佐君王,建立旷世伟业。燕昭王,总感觉自己被老人忽悠了。

燕国不能让天下贤能的人前来,是因为地理问题,这是燕昭王所想。

燕昭王问:我该怎么做,才能有爱贤的名声。

爱贤的名声,如何做,才能传播。毕竟,有时候,你做了。有的人会认为你故作姿态,太假了.有时候啊!你做的明明是好事,却容易弄巧成拙。

郭隗看出了燕昭王的心思,举了一个魏文侯求段干木的案例,又说了一句:登门亲自拜访那些贤者。

燕昭王问:我该拜访谁?

郭隗讲了一个千金买马的故事,又见燕昭王没有慧眼识珠,自嘲地同时,也不觉尴尬地推荐了自己: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燕昭王恍然醒悟,原来我面前的这个老人就是千里马啊!

燕昭王修了一座宫殿,让郭隗居住,还当着朝臣的面,拜他为师。这座大殿以黄金铺路,叫‘金台’。燕昭王给这个‘金台’取名为尊贤。

燕昭王让有能力的人居住在金台,来表示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纳天下贤士的名声,流传诸侯。那么,燕昭王又会如何做,让燕国走向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