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长平
作者:楚秦一鹤 | 分类:历史 | 字数:260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8章 支援前线
廉颇在长平的行动开始引起高都的注意。本来长平那边是一片荒芜之地,少有人迹,现在忽然尘土四起,大凡有点警惕的都会注意到。
白起在这年秋收时就得到这一消息,立即引起警惕:将韩断为三截固然方便了秦的收割,但同时也方便了其他诸侯收割;上党和平原分别与赵国的邯郸和太原接境,要说收割,赵国比秦国方便多了!但这时秦国又发生一起重大人事变动,泾阳君于年初改封于叶,不再担任陶守,但在从陶至叶的路上病故。泾阳君曾经是秦国重要的决策者,对秦国政坛有很大影响。秦王为他举行了盛大葬礼。白起得到赵军进入长平的消息时,正在泾阳君的葬礼期间,白起只能一面密切观察长平赵军的动静,一面应付泾阳君的葬礼。
过了年,五大夫王龁率军顺利攻占了缑氏和蔺,洛阳和郑国都被置于打击之下。王龁积功升为左庶长。这是自胡阳之后,又一个因战功而升为九卿爵位的军官,在众多五大夫中,第一个晋升成功。
白起这时报告了长平有赵军行动的情况。几乎同时,张禄从典客那里得知了冯亭的通报,原来准备献给秦国的上党郡,被赵国夺走。张禄对此十分重视。他在遣走了冯亭后,调动了几乎所有的间谍网,查清此事。他让河东停止其他行动,集中力量应付上党方向;让刚刚晋升为左庶长的王龁全力准备对上党作战。
几个月后,情况已经完全摸清:赵军不战而得上党,上党的赵军达三万人,守将就是大名鼎鼎的廉颇。廉颇已经在长平加紧构筑防线。他首先加固了长平城池;在得到邯郸的补给和兵力加强后,又在丹水下游构筑了亭障,沿丹水构筑了壁垒,长达三十里;好像还要在丹朱岭上再构筑一道长城。
几年前,王龁和陈四在征伐阏与时,曾经路过长平。当时大家没有太在意,不过陈四还是留下了一幅标注有长平邑的地图。这极大地方便了对赵军布置的了解。在得到初步情报后,王龁要求前往长平亲自观察。张禄也就派了陈四跟随前往,以便获得更加清晰的地势图。
一行人在安邑只找到皮绾,得知白起已经驻于高都数月,全力准备长平的战事,河东的政事全都交给皮绾处理。于是一行人直接赶往高都,面见白起。
在路上,两人就感觉情况不对。以白起的性格,虽然倦于政事,但绝不会几个月完全放下政事不管。这说明他在长平那里遇到了麻烦!
由于轵道已经完全控制在秦人手中,皮绾安排王龁一行乘车出轵道;在轵城休息一夜后,再出野王,经太行道抵达高都。虽然比走山路绕远,但速度更快,时间上要省出一两天来。不便之处是,他们的卫队不能跟随前进。王龁想尽早与白起见面,观察赵军形势,决定就按皮绾的路线出发,卫队晚一两天再到也不碍事。
白起对王龁的到来感到有些意外。王龁道:“张相恐赵军势大,命臣佐君!”
白起道:“廉颇自守之贼,无足虑也!”
王龁道:“韩献上党于秦,而为赵所取。秦若不取,恐为天下笑。且上党通于邯郸,得上党是得赵也!”
白起道:“自赵之入也,高都本无大军,而彼无所动也。今吾以少偏师临之,亦不出战。彼畏战若此,而壁之,如之奈何?”
王龁道:“臣愿一观敌阵,以窥虚实。”
白起道:“旦日与君同观!”
第二天吃过早饭,白起亲自驾车,王龁和陈四一左一右,共乘一车。白起的卫队包括两乘革车和百名骑兵,高都还调集了一千人以为后援。白起绕过北边的小山包,沿丹水北上,由于都是车骑,速度很快,只半个时辰,赵军的壁垒就出现在视野中。
出于谨慎,白起放慢的车速,与身后的卫队保持一定的阵型,以快步前进。渐渐前出到亭障外一两里的地方。白起指示道:“此则壁垒之南尽也。有二亭障。”转车向西北而行,道:“依水设垒,绵绵而至三十里!其内不可窥也。”复指示山上道:“彼复于山上筑垒,是无战意也。但守上党无恙,则可矣!”
王龁道:“彼坚壁三十里,复筑垒于山上,是欲吾攻也。吾若不攻,其当奈何?”
白起道:“空耗粮草而已!是故自守之贼,无能为也!”
王龁道:“彼壁垒三十里,其守备乎?”
白起道:“夫守之备也,一步一卒,三十里合九千卒乃备。城广三里,戍卒四千。亭障各百人。山城亦如之。三万卒可备也。余之老弱妇孺,不在内也。”
王龁道:“三万卒日斗食,当三千石。年耗粮百万石。”
白起道:“赵王虽幼,其事则精,乃于秋后运粮数百万石。赵卒六月乃更,士力不劳。”
王龁道:“若上党之粮,一赖邯郸,何如?”
白起道:“上党十七城,二十万众,日得粮二万石,年终则七百万石!”
王龁道:“奈何必使上党食于邯郸,则邯郸必疲,而上党可得也。”
白起道:“汝计当行。秦但以大力临之,彼春无所耕,则秋无所收。其败必也。”
王龁道:“大军持之数月,则破赵必也。”
白起道:“何以持之?”
王龁道:“亦以壁垒应之可也。”
白起道:“且归议之!”缰绳一抖,让马跑起来,自南往北沿着赵军壁垒飞驶。卫队跟在后面也是一阵急驶。驶到长平城下,白起指着高出壁垒的城墙道:“是则长平城也。本小邑也,赵人扩之三里之广,以屯兵也。”这时,听到城上鼓声,白起道:“赵兵将出也。吾等且归!”调转车头,急驰而去。赵军都是步兵,追之不及。
两人回到高都,仔细计议,并做了详细计算。最终决定以三万秦军,吸引赵军二三十万,相持数月。三万秦卒月需炒粟三十万斤,以六月为期,河东需备炒粟一百八十万斤。待赵军粮尽自退,秦人则可以追踪捡便宜,并夺取上党。
两天后,王龁的卫队赶到,王龁就从高都西去,走端氏进入翼城,又熟悉了西边的山路。王龁十分认真地查看着这里的地形,思考行军的方略。
回到咸阳,王龁向张禄报告了与白起的议定的计策。计策成功的关键,在于要吸引尽可能多的赵军于上党,大量消耗邯郸的粮食,赶到邯郸无力支持!
过了几天,咸阳城中传出这样的计划:赵军在上党集中了五万士卒,加之上党民众,秦军必集二十万众,乃得上党!
要集中二十万刑徒并非易事。张禄把征发的通知下达各郡,连遥远的蜀郡、南郡都被动员起来。内史部和河东郡是开始全力炒粟,一定要在年底前炒出二十万人三个月的口粮。
巨大的声势也传到邯郸,赵王也开始调集精壮,准备向上党增兵。年青的赵王丹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决心以优势兵力,坚决抗击秦人的进攻。
这时,赵奢因病辞世,赵括回家服丧。
六月,上党的士卒服役期满,邯郸调集了十万大军开进上党,替回第二批五万士卒。
有了充足的兵力,廉颇将防线继续向南、向西延伸,在丹水下游和对岸,又构筑了多处亭障,形成一个立体防御体系。为此,上党动员了更多的民夫,把远处各城邑,如轑、涅城等地的民夫也抽调过来。廉颇坚信,秦军就算派来二十万人,也绝对不可能在三个月内打破这一体系!
而这时,由于兵员的增长和民夫数量增加,长平的存粮开始见底……
廉颇报告邯郸,让再送一批粮食上山。赵王也不含糊,把邯郸存粮的一大半都运上山去。竭尽全力,也要打赢这一仗。堂堂正正地在战场上打败白起率领的秦军,将极大提高赵国的威望,那时赵国号召合纵,谁敢不从?而有充足的粮草,充足的兵力,还有经验丰富、英勇善战的将军,赵军没有理由打不赢这一仗。
赵王打算,秋收后,再送一批粮食上山,同时调集更多的兵力,一定要让廉颇充分发挥,绝不能因为自己而输掉。
由于频繁调兵,秋天邯郸粮食的收成不能令人满意。由于两批先后动员了十五万户,这十五万户年终是不能收税,这使得一年的税收减少了二百多万石,加之事务干扰,今年的税收已经不足千万石。但赵王还是决定,再运五百万石粮食进山。同时,将轮替的士卒数增加到二十万!——决不能比秦军人数少!
秋收以后,赵国工作的重心就是支援上党作战。秦军将于十月派二十万大军攻占上党的消息早已在邯郸家喻户晓,无论是王室还是乡邑,大家都怀着既忐忑又自信的心情,决定拼尽全力,死也要打赢上党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