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之黄巾崛起

作者:杨四毛 | 分类:历史 | 字数:30.9万

第二十一章 活字印刷 规划机构

书名:三国之黄巾崛起 作者:杨四毛 字数:3418 更新时间:2024-12-19 02:03:45

听到张宁的难处,张淳说道:“抄书的问题我帮你解决!”

“哦?你有办法?”张宁表示怀疑。

“嗯,你让我了解了什么是气劲,我也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科学!”张淳笑道。

“哈哈,你们姐弟自去研究方法吧,我也累了,让我休息休息!”张角看到张淳和张宁相处融洽,心里也非常高兴。

张宁就住在府衙里,只不过是另外一个院子罢了,两人走了没多久,就来到了张宁的庭院。只见院子里有许多丫环,有的在搬书,有的在抄写,还有的在装订,明显一个出版厂啊。

“哇,你这院子还真是热闹啊!”张淳被这场景吓了一跳。

“热闹?《太平仙经》共一百七十卷,二十余万字,你知道一个人要抄多久能抄完吗?”张宁嫌张淳看热闹不嫌事大。

“二十多万字,哇,一天抄五千字,也要抄一个多月啊......”想想一本书要抄一个多月,张淳不禁感叹起来。

“快把你的好办法讲出来吧,免得累坏了这些小丫头。”张宁说道。

“嗯,很简单,就是用刻章的道理,把书里的字刻好,然后蘸墨,印在纸上就可以了!”张淳一句话就把印刷术讲完了。

张宁是聪明人,一点即通。“不错啊,你这的确是个好方法,只需刻一块和书页相同大小的木板,就可以印许多张纸,虽然制板的时间很长,但是如果要印许多遍的话,这不失为一个绝好的办法。”

“嗯,不错,你想到的是简单的基本印刷术,而我要教你的,是活字印刷术,哪怕只印一本书,一张纸,也可以很快完成。”张淳笑道。

“哦?还有这样的方法?”张宁疑惑地望着张淳。

“不错,但是你要找个大一点的地方,我们不但要印《太平仙经》,以后还要印很多书,不如就开个印刷厂吧!”张淳说道。

“印刷厂?”张宁不知道张淳说的什么。

“就是一个专门印书的工坊,以后我们发展起来了,所有的东西都要专业化,工业化。这样才能节约成本。”

“专业化?工业化?成本?......”张淳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张宁更不懂了。

“额,算了吧,我自己来弄,等弄好了,你再来看成果就好!”张淳也不想解释了,俗话说得好:“干就完了!”你只要把事情做出来,根本不用解释什么了。

“那好!这印刷厂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张宁也不想听张淳多解释。

说干就干,张淳让李大牛去城里找几个木匠,自己回家吃饭去了。刚吃完饭,李大牛就领了几个木匠来到张淳的院子里。

张淳把事先画好的图纸,拿给几个木匠看,因为画得有些潦草,张淳又现场讲解了一番。意思就是让木匠们做一个带底的木盒,和纸张差不多大小,再以木盒的大小做几十个刚好能填充完木盒的木块,每个木块反着刻上字。

虽然说出来很复杂,但是对于木匠们来说,制作工艺非常简单,没到半个时辰的时间,木盒和一盒字就做好了。

张淳拿到成品非常满意,先赏了几个木匠一些银子,又继续交代几个木匠,就按着手里的东西做模板,再做几百个木盒和无限多的木块,而且必须选硬质的木材,必须是不容易开裂和腐坏的。

几个木匠领了赏,欣然应允。

“哈哈,果然发明东西是真的很有乐趣啊!”张淳心里突然产生慢慢的成就感,虽然只是盗用了别人的发明,但是在这里,就是他自己发明出来的。

“想想看,还有些什么简单又实用的东西,是这个时代里还没有的......”张淳正在想的时候,院子外面走来一个小兵,通知他去府衙,说张角有要事叫他。

这自然是怠慢不了的,张淳马上起身,奔着府衙而去。

到了张角的房间,张淳发现彭济也在,还有另外两个人,张淳不认识。

“淳儿来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郭伦先生,这位是孔牧先生。”张角先给张淳介绍了两个他不认识的人。

张淳打量了一下,这两个人年纪应该相差不多,四五十岁的样子,都是文士穿着。

“见过两位先生,张淳有礼了!”张淳握拳行了个见面礼。

郭伦和孔牧也朝张淳躬了躬身。

“将军客气!”

“淳儿,再过三日便是大典之期,我们商议一番,如何设置朝廷上下的大小职权,即是新朝,自然不能全都沿用之前的官职。”张角把要商议的内容告诉了张淳。

“这......”张淳有些为难。“孩儿并不懂得这些,只怕......”

“唉,你莫要谦虚,裴元绍说你在军中改制之后,军纪严明,将士一心,颇有成效。而且我也听宁儿说了,你那什么民主之制,是太平之道,你就说说你的民主吧!”张淳没想到张角都知道他讲的“民主”了。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乱说咯?”张淳也不再推辞,关于新的政体,他还真在闲的没事的时候想过一些。

“我从上而下的讲吧,帝王之下设两个院,一个军务院,一个政务院,军政分开。各院设首脑一名,官职待定。”

“军务院就负责掌管军务和商议战策,下面直辖各个军队,不需要再增设机构,只需要任命参谋就行。”

“政务院就比较复杂了,按目前的需要,我们应设公安部,农业部,人事部,建设部和教育部这五个部门。随着以后的发展需要,还要剥离或者增设一些部门。”

“公安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户籍管理和刑事侦办;农业部负责管理土地分配和农业种植......”张淳仔细讲解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听得彭济连连点头。

这前前后后大概讲了有十多分钟,张淳总算把现代政务机构差不离的描述了一遍。

“三位觉得如何?”张角看了看彭济三人,问道。

“张将军所说的相比三公九卿之制,更为细致,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孔牧开口道。

“天师,将军讲的虽然细致,但是我觉得还是繁杂了一些,时下人才紧缺,根本找不到那么多人来填补职位空缺,应适当精简一点。”郭伦说道。

“彭先生觉得如何?”张角还是想听彭济的意见。

“我觉得张将军所说的机制很好,只要稍加修改,便可实用。帝王之下,设一议事内阁。从百官里选取德才兼备之士入阁,辅佐天子决断军政大事。内阁之下设六个部:兵部,户部,工部,刑部,吏部,礼部。”

“兵部主军事,户部统赋税,工部主土木,刑部察典狱,吏部监百官,礼部置祭礼。每部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各郡各县均设各部分所,由上级主管并由太守与县丞兼管。”

“如此一来,上传下达,可畅通无阻,各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可保天下太平!”

张淳知道彭济说的就是最有名的“三省六部制”,只是他没有设置三省而已。

“彭先生想的这个好,他肯定是想了很久的,我刚才的是临时说的,没有他的好!”张淳这话倒是说的直白。

彭济说的时候有条有理,自然是早就想好的东西,不过和张淳想的,其实出入并不大。毕竟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政体制。

“嗯,就按彭先生所想,设一阁六部吧。至于人选的问题,还要劳三位费心了......咳咳咳.......我已效仿幽州,在冀州施行了新政,希望过些天会有才俊前来投奔。”张角现在说话,开始咳嗽起来了。

“好了,对于大典的事,还有问题吗?”张角看向彭济。

彭济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天师,大典的筹备,已一切妥当,但是我还有一个事情放心不下。”

“什么事?你说。”张角问道。

彭济说:“汉室颓败,但还不至亡,如果天师称帝,必将面临汉室更强大的进攻。所以要早做迎敌的打算。”

张淳听了彭济这番话,不得不佩服彭济的思虑周全。现在官军虽然在镇压黄巾军,但是明显还没有用尽全力。如果张角称帝,无疑是逼他们放大招,所以一定要准备好抵住官军的下一波进攻。

“那该如何部署?”张角问道。

“如今也不知道官军会从西部还是从东部发起进攻,广宗在西,是进入巨鹿和安平的必经之地,所以广宗不可失!而济南在东,是青州门户,也是官军绕道北上的必取之地,济南也不能丢。”

“但是我们手里兵力不足,如果分散防守两地,势必会被官军各个击破......”彭济也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官军的进攻。

张淳看了看地图,对彭济说道:“不如我们从广宗和济南分别抽调一些兵力,部署在平原郡,到时候无论官军进攻哪里,我们都可以驰援。”

“这个办法虽然好,但是平原距离东西两地约有两百来里路程,少说需要行军三天,只怕救援不及时啊。”在一边的孔牧也开了口。

“唉,若是有一支精骑就好了!”彭济叹道。

“彭先生,我们的确有一支骑兵啊。”张淳想起了赵宝在幽州训练的骑兵。

“是吗?有多少?”

“大概有五千吧。”张淳也不知道具体的人数。

“五千!?”彭济和张角都表示不敢相信。广宗城对战的时候,黄巾军可只有五百骑兵,现在居然变成了十倍。五千骑兵在战场上冲杀,可以敌过几万步兵了。

“在哪里?”张角又问。

“就在城外大营,是刚从幽州来的,一直在训练,这些天我也没去看,不知道练成什么样了。”张淳答道。

“哈哈,那你抓紧练兵,有了这支骑兵,我就有了应对之法啊!”彭济大笑。

“嗯,彭先生放心,明天我亲自去看看,一定用最短的时间把他们练好!”张淳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