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
作者:想要一只狸花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14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五十章 司马懿的选择
第251章 司马懿的选择
雁门郡,白登山
白登山,一座位于平城东十里的小山,山脚下有浑水(御河)蜿蜒流淌,然后汇入贯穿大同盆地的治水(桑干河)中。
其实严格来讲,白登山千余米的海拔不能算一座小山,但奈何周围的阴山山脉、吕梁山脉、太行山脉大型山脉,或者恒山、洪涛山等山岭,白登山和这些比起来的确显得太过渺小,甚至用不值一提来形容也不为过。
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白登山和众多华夏山川河流一样,都有独属于它的历史记忆——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一场耻辱之战,一场让刘邦恨之欲狂的一战,一场让大汉公主和亲,一场让大汉向匈奴朝贡的一战,是一场让大汉蒙羞百年的一战。
不过往事已越千年,曾经拥有四十万控弦之士,威压漠北,打得大汉和亲纳贡的匈奴,如今早就衰落到极致,就连圣山狼居胥山都被鲜卑占据,他们现在只能在天山一带求存。
但大哥莫说二哥,匈奴衰落至极不假,但人家好歹还能远遁欧洲去欺负欺负小朋友,未来还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匈奴帝国。
再回头看看如今的大汉,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广袤的中原地区都被曹魏占据,要不是有魏延这个变数横空出世加入刘备阵营,恐怕大汉早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说,时间才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不管是人或物,都经不起时间的侵蚀,十年、百年、千年、万年、百万年、亿万年,就没有它磨灭不了的。
……
“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啊!”
白登山上,魏延弯腰捡起一枚锈迹斑斑箭簇,很明显这不是曹军撤离时留下的,而是四百多年前大战遗留下来的,随后直起腰俯瞰眼前的河山,情不自禁的感叹道。
白登山,半个月前还是由曹魏控制,并在此驻军同平城形成掎角之势,威胁汉军侧翼,让汉军不敢全力专心攻城。
不过就在魏延逼**城时,司马懿突然下令收缩防线,放弃一切外围据点,打算利用平城完备的城防工事来抵挡汉军,作为平城外围最重要的防御据点白登山,自然也在曹军的放弃范围之内。
司马懿放弃白登山的行为,其实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汉军大兵压境是不假,但白登山和其他的据点不一样,有河流、高山等地势可依,可谓易守难攻。
当年四十万匈奴都拿白登山毫无办法,更何况区区七万汉军,如今未见汉军一兵一卒就从白登山撤退,恐怕无法对数万将士交代。
再一个,一旦平城被汉军攻破了,本就得不到信任的司马懿恐怕会因此事而被问罪,所以众将多次向司马懿陈情厉害,希望他能收回成命,向白登山增兵维持住掎角之势。
不过司马懿是曹叡钦定的北线统帅,持节钺节制并州兵事,在他没有更改命令之前,众将心虽多有多不忿,但还是得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毕竟军法严苛他们可不想脑袋搬家。
当魏延领军抵达平城,在得知曹军放弃白登山后,直接称赞司马懿不愧曹操、曹丕两代君主所忌惮的人,然后他同样不顾劝阻在白登山上结营,丝毫不怕再来一次白登之围。
魏延选择白登山扎营,理由有三:
第一,别看汉军来势汹汹,但实际只有七万兵马,而曹军在平城就有六万余兵马,在代郡以及幽州其他州郡还有曹军的数万兵马正枕戈待旦,从整体局势上看,几乎和当年刘邦的轻兵冒进如出一辙。
因此,找到一个易守难攻的落脚点来稳定大军军心,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虽然魏延有把握在野战中正面击败兵力优势的曹军,相信三万汉军将士也同样有信心,但奈何归义军没有啊。
第二,白登山是方圆十里的制高点,从此处俯瞰下去,整个平城战场将尽收眼底,可以更好的指挥汉军作战,所以指挥中枢摆在这里最合适不过。
唯一可惜的是没有望远镜,不然曹军城中的任何调动,他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制造望远镜太难太难了。
魏延原本打算用水晶手工打磨出两块凸透镜,但实际效果十分不理想,不知道弄坏了多少价值连城的水晶都没得到成品,索性魏延就放弃使用水晶,他有钱是不假,但也不是这么花的啊。
至于玻璃那玩意儿倒是有,但都是五颜六色的,根本无法烧制出透明玻璃,之后魏延就绝了制造望远镜的想法,打算采用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肉眼。
第三,魏延在白登山结营,其实是在回应司马懿的示弱,因为就像曹军将校所说的那样,若司马懿真打算同魏延做过一场,那他非但不会放弃白登山,还会向白登山增兵防守,随后再调动幽州之兵对汉军展开围歼战。
如今司马懿主动退了,魏延下意识想起空城计,当时的司马懿大概率知道西城是空城,而在城头镇定自若弹琴的诸葛亮,他也知道司马懿是知道的。
第二百五十章 司马懿的选择
也正是司马懿知道,所以他才不敢轻举妄动。
因为没有诸葛亮,司马懿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以曹家几代君主对司马懿的防备来看,诸葛亮陨落之日,是他身首异处之时。
所以司马懿选择了撤退,他不是他怕城头的诸葛亮,而是怕魏国朝堂之上的刀光剑影,养寇自保实属无奈啊!。
如今司马懿的处境相较未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夏侯荣的骤然崛起,以及在曹营沉默了十几年的徐庶突然加入,让曹叡手中可打的牌逐渐多了起来。
自然,曹丕的临终之言又回荡在曹叡脑海中。
作为老阴比的司马懿,他对自己如今的处境很清晰,他知道自己不能在平城取得大胜,因为一旦他在平城大破魏延,洛阳的曹叡必定心生忌惮,届时运气好点还能明升暗降保住性命,运气差点直接被病死也不是没可能。
而在平城遭遇失败后,他或许会被朝臣们弹劾,或许会被曹叡训斥、革职,但最后还是会得到重用的,一个有弱点、有缺点、有污点的司马懿,更能让曹叡信任。
也不要觉得这事离谱,纵观华夏几千年历史,在外寇入侵时都会有人在背后捅刀子,更何况是中原的诸侯争霸呢。
这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无关乎胜负,无关乎正义。
不过对于失败,司马懿自己不能接受,因为他今年已经五十好几了,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下一次被启用,所以他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利用守城来拖延时间,等到冬天来临魏延自会撤退。
届时,让魏延无功而返的曹叡和朝臣只会更倚重他,让他继续在并州构建防御工事,来抵挡魏延的进攻,毕竟一个守成之将曹叡和曹氏宗族都放心。
除了上述原因外,魏延还有自己的小心思,既然刘邦在此被匈奴围困签下了耻辱的条约,那他作为大汉臣子,自然有义务让刘邦好好看看,胡人是怎么被他磨灭在平城的。
想起这些,魏延情不自禁的说道:
“这里是个埋骨的好地方啊!”
魏延的话让一众将校感到莫名其妙。
埋骨的好地方?
“休元,你立刻让将士们在平城东门外修筑营垒,然后多造攻城器械,于明日正午对平城发起尝试性进攻,后日正午发起总攻。
另外,派出骑兵前往代郡监视幽州曹军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西进并州的迹象,无须抵抗,立即撤回至中军听命,我自有安排。
至于你所献的计策,自己施为即可,无需向我禀报。”
魏延感叹片刻后,头也不回的命令道。
“诺”
冯习爽快的答应一声,随后向魏延拜别,下去协调各路兵马准备攻城事宜。
“司马懿,希望伱能争点气,别让我失望啊!”
待周遭无人后,魏延盯着平城默默的说道,他为何会说出这种让人误会的感叹呢,其原因还要归咎到十天前收到的情报。
魏国,终于展现出让人畏惧的一面。
今年三月初
曹叡有感季汉、东吴发起猛烈的攻势,已经让有着上万里防线的曹军应接不暇,尤其是西线,多处战略要地被汉军夺取,已经在动摇曹魏统治的地位。
鉴于此,魏明帝曹叡从平静的东线召回徐庶,然后让他和陈群在魏国境内征兵二十万,用于补充各条战线出现的损耗,弥补防线上因兵力不足出现的漏洞,并利用局部的优势兵力,寻找战机向季汉和东吴发起反击。
经过三个多月的征召,曹魏已经募齐了二十万大军,目前集中在冀州、豫州、徐州、兖州等地日夜操练,相信明年初他们就能奔赴战场。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叡能从容扩军,而不是像曹操、曹丕那样,空有一千多万人口兵力只能常年维持在六十万左右,其根本原因还是后勤不支持他们这么做。
但时过境迁,随着魏延带来的全新的农业生产理念,再加上水泥运用在水利工程上,提高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让大汉整体粮食产量连年攀升。
尤其是北方,随着这几年天象好转,除了受灾的部分地区外,其他地区均出现了丰收,就连粮价也恢复到中平元年的水平。
而且在魏文帝曹丕主政的六年里,天下安定,除了濡须之战外没有大的战事,再加上曹丕借鉴了季汉的人口政策,此举措让曹魏人口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另外,在他着手处理臧霸的同时,也在恢复青、徐、豫、兖等四州的民生。
他先是收取了大量被荒废、无主的土地,然后又派遣德才兼备之人担任地方长官,并带领百姓们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使得逐渐荒凉的中原再一次热闹起来。
在曹丕去世后,他主政六年的成果自然被曹叡继承,加上近几年季汉步步紧逼,不想失去家产的士族们只能尽心辅佐曹叡,这让魏国在经济上、工业上、农业上等方面都取得让人欣喜的成果。
自然而然,连年的大丰收让魏国没了粮草之忧,而当没了粮食的制约后,曹魏的人口优势就得到体现,算上这二十万大军,魏国总兵力已经高达百万了。
而且魏延认为这还不是魏国的极限,气候宜人的华北平原非常适合粮食生长,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土地被开垦,每一年粮食产量都会创出新高,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在秋收后,曹魏很可能会根据局势再次扩军,届时总兵力会达到一百三十万左右,是季汉和东吴兵力总和的两倍,对季汉和东吴形成兵力碾压,而当兵力形成碾压之势后,曹魏的反击自然会接踵而至。
对于魏国的反击,季汉有山川险固,有独步天下的甲胄兵戈,有正在扩大生产规模的汉阳工业,有紧锣密鼓筹备的枪械师,有他们在自然不怕魏国的百余万大军。
但东吴就不一样了,在地利上它被两者战略包围,在经济上它被两者制裁,再加上东进倭国岛的战略已经失败,东吴现在没任何发展潜力了。
所以,尽管江东在粮食总产量上连年攀升,能供应二十万大军还绰绰有余,但总人口不足导致兵力只能维持在十万左右。
可想而知,面对即将到来的反攻,孙权现在该有多着急。
不过这和季汉没多大关系,反而以季汉如今的实力,曹魏在攻灭东吴时他们能拿下江夏、豫章、会稽等地,所以,季汉是乐意见到曹魏攻灭东吴的。
毕竟两强相争,总比三足鼎立来得简单。
言归正传
魏国正在挖掘战争潜力,季汉在短时间内又突入不了中原,肯定无法阻止魏国这一行为,于是魏延灵机一动,既然硬得不行,那他来软的总行了吧。
而让曹家历代君主都忌惮不已的司马懿来掌权,让他来搅乱魏国朝堂,从而将魏国拖入政治斗争的深渊,就像未来的南宋那样,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魏延是乐意将功劳送给司马懿,并希望司马懿能凭借此功青云直上,拳打司空长文陈,脚踢大将军曹真,掌握曹魏大权,行篡夺谋逆之事,届时大汉可兴,大汉可兴呐!。
司马懿,你可要努点力啊!
……
翌日
魏延派汉军步卒三千人并两百火枪手,在器械营的掩护下发起突然袭击,他们先利用渡壕器具填平一段壕沟,为云梯车,箭楼、冲车等器械打开通道。
然后再利用步坦协同战术,规避从激射来的箭矢、弩枪等远程攻击,让负责东门防务的陈泰束手无策,直到现在他才反应过来,自己在武成取得的傲人战果,不是自己和王双有多么的优秀,而是魏延在故意放水。
最后在云梯车抵近城墙后,汉军将士迅速将其固定好,并放下高高扬起的挡板搭在城墙上,在两者间形成一个30度左右的夹角。
采用这种大仰角,是汉军在无数次攻城战中总结的经验,因为在这种角度下,曹军弩手是无法躲在垛口后射击的,他们想要射杀汉军只能先探出身子来,否则只能等着汉军踏上城墙,可那时候再射击已经太晚了。
而城下的汉军弩手,以及箭楼上的火枪手,就等着射杀那些敢于探出身子射击的曹军,只有将这些敢死之士杀伤殆尽后,那汉军的冲锋将再无阻碍,进入他们最擅长的贴身肉搏阶段。
很快,在汉军将士们密切的配合下,第一次面对汉军主力的曹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汉军猛烈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很快就让汉军控制了一段城墙。
不过也到此为止了,因在陈泰组织军中将校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向汉军冲击,试图堵住这一段被打开的缺口,而汉军将士则利用坚固的板甲,锋利的横刀,短小精悍的诸葛连弩将曹军一一射杀,双方一时间竟陷入僵持。
但就在这时,突然从城墙外传来一阵鸣金声,这是魏延下达的撤退命令。
在得到撤退的命令后,汉军将士们有序的向后方退去,但曹军却得理不饶人,誓要将这些汉军留在城墙上,于是他们得到了两个大号的炸药包……。
在两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后,汉军趁着曹军混乱带着袍泽的尸体撤退,并在离开时将无法回收的云梯车一同焚毁,防止一些技术落入曹军手中。
就这样,一场持续不过半个时辰的攻城战结束了,双方伤亡其实都不大,汉军两百多人,曹军也不过六七百人,这还是曹军吃了没准备的亏,要是有准备的话不会这么快结束,伤亡比也不会这么离谱。
但此战对曹军的士气打击是极大的,仅三千人就能突破城防,倘若三万汉军主力一同进攻,他们能挡得住么。
现在,已经没人再提魏延轻兵冒进这件事了,就算人家人少,但架不住人家全是精锐啊。
与之相反的则是在后方观战的归义军,他们见汉军如此轻描淡写就登上了城头,除了惊叹汉军战斗力之外,也对平城内外强中干的曹军不屑一顾。
于是他们纷纷向请战,魏延自然是欣然应允,他为什么今日要发起试探性进攻,不就是勾引归义军上钩么。
如今鱼儿已经上钩,是时候该考虑撤退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