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魏延不一样
作者:想要一只狸花猫 | 分类:历史 | 字数:14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九十九章 士族处理办法
第200章 士族处理办法
“主公,您认为曹丕是否会同曹操一样,虽然有能力篡汉,但他坚持初心,恪守汉臣之礼,直到死也是大汉丞相的身份,而不是魏国的皇帝。”
曹操至死也没篡汉,无疑完成了他的诺言,尽管权利很大,但遍历大汉四百年历史,权利大的大臣多了去了,曹操也只是其中一个罢了。
魏延的问题,让刘备和法正陷入沉思,不过很快他们就得到肯定的答案,不管曹丕想不想篡汉,背后的士族一定会推动他进行篡汉。
就像当年的王莽一样,重新创造出一种制度,建立一个全新的士族王朝,让陷入发展瓶颈的世家大族再一次迎来发展契机。
“曹丕一定会篡汉!”
刘备咬牙切齿的说道,他乃堂堂汉室宗亲,如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汉被人篡夺,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他恨之欲狂。
“没错主公,曹丕一定会篡汉称帝,就算他百般不愿,扶持他登临魏王之位的士族也不会给他拒绝的机会,而这一点已经初显端倪。”
曹丕篡汉已经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毕竟曹操已经死了,他的教诲再有用,也抵不过士族的威逼利诱啊,再加上曹魏宗室力量还尚未返回,现在朝中可是陈群、司马懿等士族掌握话语权。
“孝直,可知九品中正制?”
“略有耳闻,不过只知其名,不知其意。”
法正沉默一会儿说道,季汉安插的探子传回消息,曹魏内部的颍川士族和河北士族正在密谋推动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出现,名字就叫做九品中正制,不过此事还处于引而不发的状态,具体情况他也不太清楚。
“九品中正制,是由以陈群为首的士族,专门制定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据在下了解的情况,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的官员推选出大中正一名,而所推举大中正必须在朝堂中担任要职,同时在品德与名望方面必须要高,再由大中正产生小中正,而中正一职位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
在大、小中正产生后,朝堂就会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根据此人在乡里的名望大小,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魏延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九品中正制,说白了就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至于乡里间的名望,对于士族来说这不是举手之劳么。
所以九品中正制的推出,几乎将是普通百姓的仕途之路锁死,从此以后天下将会进入一个上品无寒士,下品无世族的时代,这一点比已经腐蚀的察举制都严重。
毕竟在察举制下,只要你能力够出众总会遇到欣赏你的人,慢慢的从书佐小吏做起,一步一步走到大汉最高的政治舞台一展抱负,最终名垂千古,青史留名。
可在九品中正制的规则下,完全不管你能力如何,只看伱出身如何,倘若出身好再有点能力,三公九卿之位唾手可得,倘若出身寒门或者是一介布衣,不好意思,出门左拐。
“尽管九品中正制在某些方面的确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比如建立了更加合理的人才选拔体系,方便中央自上而下的管理人才,但是瑜不掩瑕,九品中正制对天下百姓带的危害是巨大的。”
凡事有利有弊,运行四百年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可取之处,但这是站在士族的角度考虑,若站在百姓的角度考虑,恐怕九品中正制就是一道挣脱不了的枷锁。
“主公,一个新制度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巨大的争端,而运转四百年的察举制,无疑是它最大的对手。
若陈群等人在现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习惯了察举制的士族肯定会激烈反抗,对于求稳的士族而言改革就是最大的变数,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接受的。
既然如此,以篡汉称帝为借口来推行九品中正制,将是最完美的方法,一个新王朝的诞生,再辅以一个全新的制度,或许阻力会小得多。
因此依在下之见,曹丕篡汉恐怕就在今年。”
其实一开始魏延以为在刘备崛起的情况下,曹丕除非脑子有问题不然不会篡汉的,因为这会让刘备成为唯一的继承人,虽然曹丕能得到刘协的禅让,但谁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呢。
而刘备一旦成了名正言顺的大汉继承人,天下向汉之士恐怕会蜂拥而至,会让季汉的实力暴增,从而让魏国一统天下之路变得无比艰难。
不过当曹魏出现九品中正制的苗头后,魏延就推翻了他之前的推断,九品中正制几乎是为士族量身定做的,曹丕为了对抗日益壮大的季汉政权,已经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自此以后曹魏将代表大汉士族力量。
“既然曹丕要篡汉,那我大汉的头号拥护者南阳士族自然就成了第一打击目标,这一点从曹操占领南阳后就从未停下过,相信南阳士族对于这一点也看得十分透彻,这才有了后来的南阳起义。
既然如此,曹丕或者说颍川士族会放过他们吗?。
第一百九十九章 士族处理办法
显然是不可能的。
以邓氏为首的士族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举家迁移到我国境内落地生根,要么抱着祖宗之法不放,最后死在曹丕的屠刀下,而再无其他的第三选项。”
这应该是曹仁屠宛背后的政治因素,为曹魏代汉扫清最后一点障碍,因为南阳士族和颍川士族、河北士族不一样,他们是依附于大汉的察举制而发展壮大的,大汉存则他们存,大汉亡则他们亡。
举个栗子
若邓氏投降曹魏并接受了九品中正制,那他们会被大、小中正评选成上上呢,还是中上呢,更或者是下下呢,这些都是十分现实的问题。
更何况邓氏已经衰弱百年,没有拿得出手的人物可以进入曹魏权利中心,根本无法和其他士族竞争中正一职。
而士族斗争是残酷的,其他士族不可能大发慈悲的让出自身利益来帮助邓氏发展,长此以往,邓氏恐怕会被泯灭在历史尘埃中,而这一点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
南阳士族的生存方式,就注定和曹魏走不到一起去,所以在曹魏代汉一事上,利益受到损害的士族会团结在南阳士族身边,同颍川士族、河北士族产生激烈的对抗,可这样一来会导致曹魏内部动荡,而这一点是曹丕、陈群、司马懿等人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本次南阳起义,将是解决麻烦的最好时机,所以最迎接南阳士族的必定是屠刀,相信南阳邓氏不会看不明白的。
“届时只需我等遣一能言善辩之士入新野向邓氏陈明厉害,再加上伯苗(邓芝)在我国效命,以他们的智慧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过像邓氏这种向汉之士,纵观整个天下恐怕都不多了,所以我等不能让他们受委屈,为弥补邓氏迁离南阳而造成的损失,主公可在某些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这样既能彰显主公之仁德,又能让天下向汉之士皆入主公彀中。”
什么故土难离,什么祖宗之地不可弃,不就是利益原因嘛,说句不好听的,只要钱给够,就没有拆不了的房子。
“文长此言有理,稍后孤会修书一封,让国山同曹仁在协商完交换事宜后去一趟宛城,寻找邓氏族长邓举劝说他来此处定居。
不过在补偿上,不知文长有什么建议呢。”
能让邓氏加入季汉,刘备自然是举手欢迎,试问这种失去依靠的士族哪个主公不爱,毕竟他们的兴衰是与自己连在一起的,再加上邓氏特殊的政治地位,他们的到来无疑是为刘禅找了个坚实的臂膀。
本着一事不烦二主的心思,刘备示意魏延继续,若补偿条件合适的话直接同意,不合适的话再商量商量。
“邓氏虽然没落了,但其家族传承完整,拥有完整的教育体系,邓氏子弟虽无济世之才,但为一县主官,或太守、州牧的佐官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人才征用方面,可先聘用邓氏德行高尚之人,入童学、少学等学府为我荆州学子启蒙,传授治国安邦的道理。
至于其他邓氏子弟,主公可先暂且不予任用,毕竟曹丕推出九品中正制,若我等不在选官制度上进行改革,恐怕会让曹丕后来居上。
所以,吏治改革势在必行。
不过主公不要担心,在选官制度上臣早有腹稿,稍后会为您和孝直解答的。”
首先是政治上的补偿,虽然没能进入朝中参政,但教育体系也不可小觑,更何况在教育问题上魏延还会做出重大改革,这事留在以后再说。
“邓氏传承已久,虽然在百余年前逢遭大难,致使家中子弟已经十不存一,但百年时光荏苒,其家中家眷、亲族、部曲、奴仆等有上千人,再加上蒙受邓氏恩德的百姓也会相随,对失去经济来源的邓氏来讲,这无疑是重大的经济负担。
淮南王刘安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季汉的每一分钱,都有每一分钱的用处,不可能使用国家财政来供养他们,就连主公不也是使用自己的内库么,所以为邓氏找到能解决经济问题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重要。
主公,臣手中尚有三策,倘若有不足之处,还请主公、孝直不吝赐教。”
魏延略微停顿了一下,他对邓氏的安排,可不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
“第一,将邓氏迁移到荆南长沙郡,在迁移到长沙郡后,我们可以在新开垦的土地上,以每人十亩的最低要求划分给他们,倘若想要得到更多土地,必须为我国立下汗马功劳才行。
至于生财之道,我想我们可以将一部分粮食运输的工作委托给他们,让他们从是运输行业,一来可解决邓氏的生存问题,二来也可让我们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开发百废待兴的凉州、交州等地。”
运输行业,对邓氏这种急需经济来源的士族来说,无疑是最快捷的,时间成本最低的,毕竟来回跑一趟也就一两个月,各种粮食比起来快多就。
也不用担心没在运输工具,邓氏有得是钱,就算没有荆州州牧府也会免费借给他们的,甚至连楼船都可以,毕竟季汉水师正全面换装新式战船,俘获的楼船已经无用武之地。
“第二,可将邓氏迁到毗邻南中的犍为郡,除了在划分的土地上翻倍外,还可将一部分甘蔗种植、制取蔗糖的划给他们,不过只能销售给府衙,不得私自售卖。
至于像蜀锦之类的,只要他们有本事可自行探索,我等不会加以限制。”
犍为郡的地理环境比长沙郡恶劣,若想让他们心甘情愿迁移到这里,必须以重利诱之,所以除了土地外,十几倍暴利的蔗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随着南中被逐渐开发,大量蛮人被马良剿灭、归化,让规整出来的大片土地被闲置,而作为长在地里的民族,让它空着一天都浑身难受。
不过现在季汉人口太少,加上南中地理、气候条件恶劣,种植粮食收益不高,而种植是个在山地生长的甘蔗、桑树等就非常合适,因此,扩大甘蔗、桑树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
给其他人也是给,给孤立无援的邓氏自然也可以。
“第三,可将邓氏迁到新得的凉州,除了划分的土地再翻倍外,可以允许他们有部曲,来对抗四处解决的羌胡,以保卫族中老弱的人身安全。
同时,在研究出如何使用高粱酿造白酒后,臣会将部分酿造份额作为赏赐交给他们,奖励他们对开发凉州付出的努力。”
凉州百废待兴,正需要中原士族参与进来,而邓氏将作为一个表率,只要能获取足够的利益,相信其他人会心动的。
而且迁移到凉州还能拥有季汉所承认的部曲,这一点是季汉其他州郡比拟不了的。
不过这也实属正常,凉州的羌胡之乱日益严重,倘若不给他们点武装力量用于防御,就算利益再丰厚也没有士族愿意去的,毕竟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赚,但命没了就真的没了。
“可”
刘备左思右想,又和法正对视一眼,发现没什么纰漏后就点头同意道。
其实刘备和法正清楚,魏延所提出来的安置策略,并不是针对邓氏一家,而是对未来如何处理士族安置问题的标准答案,毕竟士族是杀不完的,最终还是会回到安抚问题上。
解决完邓氏问题后,魏延清了清嗓子开始提出他筹谋近十年的选官制度——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