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 分类:历史 | 字数:13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70章 士族来投
第371章 士族来投
崔澈清楚,光有大义还不够,他又一次散尽了家中余财。
当然了,单凭家中浮财,根本就不够这十一万步骑来分,崔澈又私自打开蓟县大仓,取出其中物资,自己分文不取,尽数分给了麾下将士。
过去,杨坚为了支持崔澈讨伐高句丽,特意在幽州开设大仓。
在夺取辽东后,崔澈也几乎将蓟县大仓的物资消耗殆尽。
偏偏在收复辽东后,杨坚不愿激起崔澈叛乱,选择将其诱骗入朝的做法,于是假装支持他继续征讨高句丽,又往幽州调运来了大量的物资,再度填满了蓟县大仓。
今日,崔澈才能够慷他人之慨。
反正秋收已过,马上就是征税的时候,哪怕是天塌下来,该缴的税,一分也不能少。
崔澈掌控燕地这么多年,如今他响应杨谅为杨坚复仇的旗号而举兵,并不会破坏当地的秩序。
毕竟在此之前,燕地就已经处于半独立的状态。
官吏之中,真正忠于朝廷的,早就在崔澈与朝廷关系恶劣以后,要么主动辞官走人,要么也被迫被崔澈驱逐。
如今幽、易、平、玄、燕、恒六州官吏,尽为崔澈爪牙。
将士们受了重赏,得到实利,全场欢声雷动,都在感激崔澈的恩义。
也就是杨坚未死,若还活着,只怕众人也会跟着崔澈提刀上洛,与他痛陈利害。
而在同一天,并州总管兼刺史,汉王杨谅打起了为杨坚复仇的旗号,发布檄文,公布杨广罪恶,在晋阳起兵。
定州总管兼刺史刘方立即举定、冀、瀛三州之地响应杨谅、崔澈。
冀、瀛二州原本忠于朝廷的刺史,一如幽州官吏,早就在察觉时局不对的情况下逃之夭夭。
冀州如今由裴秀主政,瀛洲由房彦谦主持,都没有朝廷的任命,但二人的政令却在当地通行无阻。
崔澈在举兵以后,立即调兵遣将,他先派程咬金率领三千骑兵,护卫房玄龄前往范阳,争取范阳卢氏的支持。
路途上,程咬金问房玄龄道:
“房长史,若是范阳卢氏执迷不悟,不愿顺从燕公,又该如何?”
房玄龄笑道:
“范阳卢氏曾与清河崔氏并尊,为天下甲门,但自从卢贲被除名为民,终先帝一朝,族人始终不能得志,全族上下,对朝廷怨恨已久。
“况且燕公出自山东名门,手握重兵,这般领袖人物举起义旗,其实无需你我费力跑这一趟,卢氏自会来投。”
程咬金闻言恍然大悟,难怪房玄龄一路上神态轻松。
房玄龄辅佐崔澈治理幽州多年,自然清楚在其治下的范阳卢氏对待朝廷的态度。
实际上,这些年范阳卢氏确实落魄了,要不是崔澈提前除掉燕荣,又当了幽州总管,只怕卢氏子弟还得被燕荣捉去充当小兵小吏,作为羞辱。
事实也正如房玄龄的预料,大军抵达范阳县城,无需房玄龄劝说,范阳卢氏、范阳祖氏不仅捐献物资,更是派遣族内杰出子弟参与其中。
其中,范阳卢氏之人以卢明月为首,而范阳祖氏之人则以祖君彦马首是瞻。
要论起对朝廷的怨恨,祖君彦远胜在场众人。
他出身士族,博闻强记,才思敏捷,但年过四旬,却在北齐灭亡后,隐于乡里。
倒不是祖君彦心怀故国,不愿出仕,而是杨坚不肯用他。
曾有好友向杨坚举荐祖君彦,但杨坚听说他是北齐尚书左仆射祖珽之子,厌恶道:
‘他就是杀害斛律明月之人的儿子?这种人,朕不会用!’
北齐名将斛律光就是被祖君彦的父亲祖珽构陷,而被高纬灭了满门。
祖君彦受父亲的牵连,仕途无望,不仅如此,也许子子孙孙,在隋朝都难以出头,毕竟杨坚都放出了话,他不会去用祖珽的后人。
其实祖珽在关东的名声并不差,在他当政期间,官人称职,内外称美。
他唯一做错的事情,就只是为了争权,而构陷斛律光。
基于旧怨,祖君彦最为积极响应,他甚至将家中余财尽数捐作军用。
崔澈名义上打着为杨坚复仇的旗号,但也就只能愚弄百姓,真正的聪明人,谁又不知道他内心的盘算。
但恰好,向范阳卢氏、范阳祖氏这些怀念过往在北魏、东魏、北齐三代的光辉,对比如今的落魄,他们也纷纷摩拳擦掌,参与其中。
当房玄龄率领着卢氏、祖氏一众人返回蓟县,崔澈大悦,他当即命祖君彦为自己起草檄文。
这位兄台他可太清楚了,《为李密与袁子干书》、《为李密与李渊书》都是出自他手,另有一篇《为李密檄洛州文》,更是千古名篇。
祖君彦也没有推辞,他应下此事,只是一晚上的时间,第二天就带了一篇《为崔澈讨杨广檄》呈给崔澈。
崔澈读罢,大为满意,看来祖君彦是将多年来的不得志,全都发泄在了这篇檄文之中,完全是一篇不输《为李密檄洛州文》的骈文。
他将檄文递给房玄龄看,笑道:
“有如此人才不用,这是朝廷的过失。”
房玄龄看罢,同样为之叹服。
崔澈于是征召祖君彦为记室参军,替他代笔书信。
随即派人向各地发布檄文,这篇《为崔澈讨杨广檄》与此前汉王杨谅所传播的檄文,无疑引得天下震动,舆论哗然。
只是舆论还未发酵,早已做好了战争准备的崔澈,当然不会沉浸在嘴炮之中。
崔澈在获取范阳卢氏、祖氏的支持之后,亲领五万汉军与三万契丹军,共计八万人南下定州。
留十三岁的嫡次子崔彦卿领三万汉军守卫燕地,但崔彦卿只是名义上的留守,军政大事尽数交由房玄龄代为处置。
临别之时,崔澈又一次与房玄龄两手相握:
“留守后方,非玄龄,无人能当此重任,此去,诸事便都托付给玄龄了。”
随即又将崔彦卿唤到跟前,叮嘱道:
“你需事事请示房长史,万不可自作主张,侍奉房长史,要像侍奉为父一般。”
还有三章,写完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