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 分类:历史 | 字数:136.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31章 心怀忧虑
第332章 心怀忧虑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十四,崔弃疾听从其父崔澈的命令,先行抵达库莫奚。
前来迎接的阿会哥耶朗声道:
“与贤弟久不相见,今日再会,仍是光彩依旧。”
崔弃疾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了随从,对着阿会哥耶,也是笑容满面:
“有劳义兄久候。”
阿会哥耶问道:
“不知燕公如今走到了何处。”
崔弃疾答道:
“阿爷领兵在后,按行程,再有两日也能到达。”
这两位香火兄弟又寒暄了几句,在前往王帐的路上,崔弃疾问道:
“阿爷大军将至,敢问义兄,不知奚王如今准备得怎样了?”
阿会哥耶笑道:
“贤弟尽管放心,大隋天子的诏书送达后,父王就在征召各部兵马,如今老哈河以西,集结了奚族步骑不下十二万。”
崔弃疾闻言,稍稍安心,又问道:
“契丹如今又是什么情况?”
阿会哥耶如实道:
“契丹五部都已经尽数迁徙到了老哈河以东,也在等着燕公莅临。”
崔弃疾暗自点头,果然,阿爷这几年苦心经营北疆,如今这些草原部族,一个个都乖顺得很。
二人边说边走,阿会哥耶突然感慨道:
“要我说,燕公是我们奚族的大恩人,听从差遣,是我们的本分。
“哪需要向契丹、突厥一般,向我们奚人许诺将来共同瓜分高句丽。
“难道没有利益驱使,我们奚人就会违逆燕公的命令么。”
崔弃疾知道这是阿会哥耶故意在自己面前讲的。
这仅仅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崔澈虽然豪言夺取辽东城以后,三年灭亡高句丽,但也就是瞅准了杨坚活不到那一天。
为了让自己能够留在燕地,找的一个借口而已。
库莫奚、契丹这些胡人这么积极出兵,甚至自备牲畜,图的还是杨坚在战后的赏赐。
辽东城,就是杨坚心里的一根刺,若是能为他拔掉这根刺,赏赐又怎么会少得了。
至于崔澈向库莫奚、契丹甚至都速六许诺将来共分高句丽,也是盘算着真要对高句丽发起灭国战争的那一天,驱使这些胡人充当马前卒。
不过在崔弃疾看来,有此前高颎惨败的例子在,这些胡人居然还是笃定阿爷能够夺取辽东城,这般踊跃,多少也有点离谱。
‘看来我还是低估了阿爷在漠南部族之间的威信。’
心中稍作思量,崔弃疾正色道:
“阿爷曾教导过我,挟恩图报,非君子所为。
“奚王与义兄,有感于阿爷过去的恩义,报以拳拳之心,弃疾也是深受感动。
“但奚王为此劳师动众,又怎能无利以慰劳将士。
“阿爷向奚王许以重利,并不是与奚王生分了关系,而是在为奚王着想,为了两家长久的情谊考虑。”
阿会哥耶惭愧道:
“是我愚钝,没能理解燕公的良苦用心。”
说着,他代替其父阿会鲁苏,向崔弃疾表态,肃容道:
“贤弟尽管放心,我奚族将士,必将为燕公拼死奋战,夺下辽东城!”
崔弃疾笑道:
“义兄所言,弃疾定然是信的。”
虽然隋军之中,多有猜测,认为崔澈此次征召的胡汉将士不会比当年的辽东大战少太多。
但实际上,崔澈此次东征,都速六、库莫奚、契丹五部都可以说是倾巢出动。
其中,有燕地骑卒八万人,博陵骑卒五千人,都速六麾下步骑三万人,库莫奚步骑十二万人,以及契丹五部步骑十万人,合计共有胡汉步骑三十三万五千人。
比五年前的辽东大战甚至还要多出了三万五千人。
当然,相比较于杨广在原时空的征讨高句丽的手笔,还是不够看。
只是这支庞大的汉胡联军,战斗力实在是良莠不齐,尤其是契丹五部拼凑起来的十万大军,早在西辽河畔,崔澈就已经领教过。
库莫奚十二万步骑,也只有三万骑卒可堪驱使,至少在这一时期,库莫奚与契丹的步卒,只能说是乌合之众。
但也实在是没有办法,还非得有这些炮灰帮忙,崔澈可舍不得自己苦心培育出来的精锐骑卒去下马攻城。
这些隋军骑卒,除了压阵以外,崔澈另有用处。
仁寿二年(公元302年)正月十六,黄昏中,八万五千隋军骑卒,与都速六部三万步骑联袂抵达老哈河流域,身后更是跟着茫茫的牲畜群。
崔澈沿河下寨,连营五里。
契丹八部酋长闻讯渡河而来,奚王阿会鲁苏也与其子阿会哥耶跟随崔弃疾前来拜谒。
帅帐之中,众人齐聚一堂。
崔澈命随军的四名侧室穆邪利、王妙容、尉迟炽繁、张丽华现身,为众人斟酒。
这些胡人酋长们无不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唯恐崔澈误会,那模样,像极了崔澈面对小陈时的正经。
酒过三巡,崔澈借着醉意说道:
“崔某奉圣人之令征讨高句丽,才能与诸位欢聚,但喜悦的同时,实在是忐忑不安。”
由于在场的既有汉人,也有突厥人、契丹人、库莫奚人,崔澈索性说的是汉话。
大贺摩会这两年苦学汉人语言,别的人还在听陪坐的译者翻译的时候,他已经当先做了捧哏,疑惑道:
“燕公乃当世之名将,麾下兵强马壮,又能有什么能让燕公忧虑。”
众人纷纷附和。
崔澈叹息道:
“诸位心向大隋,才能应诏而来,崔某不胜感激。
“但自古联军,大多难以成事,究其缘由,还是令出多门,难以协调。
“如今却是四族同聚,崔某又怎能不为此忧心忡忡。
“今日诸位既然都在场,不如我们就推举一人,号令联军,如何?”
精通汉话的可不止是大贺摩会一人,阿会鲁苏起身道:
“燕公!我阿会鲁苏与你关系不睦,但有句话,实在是不吐不快。
“我等劳师远征,为的是报效朝廷,替大隋天子洗刷当年的耻辱,并非是要争权夺利。
“若是有谁用兵之妙,能更胜燕公,阿会鲁苏定然拥护,我实在是不愿对你俯首听命。
“但实情却是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都难望燕公项背,除却燕公,谁又能当此重任!
“三十余万大军的生死,实在不可儿戏。
“既然燕公担忧令出多门,我阿会鲁苏今日就放下旧怨,在此立誓。
“此战,奚族定当遵从燕公军令,若有违背,让我死于乱刀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