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 分类:历史 | 字数:136.9万

第113章 新征幕僚

书名:重生周隋之际 作者:采莲的何田田 字数:2204 更新时间:2024-11-01 08:17:24

第114章 新征幕僚

时辰一到,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行刑者手起刀落,鲜血飞溅,燕荣身首异处,并未遭受太多痛苦,哪像崔澈手下的骑卒王庆,总要在犯官的脖子上多补几刀,才能把脑袋斩下。

崔澈挤出了欢呼的人群,与裴秀暂时分别。

今日杨素休沐,邀他过府一聚。

“崔郎何时启程赴任。”

凉亭中,杨素拨弄着炭火,问道。

崔澈将青梅酒倒入炭火上的红泥小炉,回答道:

“明日入宫向二圣请辞,后日一早出发。”

“崔郎能解国家之急,圣人可是赞誉有加,私底下常与老夫夸耀,道是为长公主觅得一位佳婿。”

杨素收回了手,笑道。

“小侄与长公主的婚事,也是多亏了叔父。”

崔澈倒完了酒,将盖子盖上,微笑道。

时至今日,他早就弄清楚自己婚事的原委,起初杨坚是要为他赐婚杨阿五,是杨素目睹了崔澈与杨丽华在桂树下的一幕,这才进言,使杨坚改变了心意。

“老夫还担心崔郎怨我多管闲事。”

“长公主柔婉不忌,持家有方,能得如此贤妻,澈又何怨。”

二人闲聊了许久,杨素这才进入正题:

“李纲此人,迂腐不堪,我与苏公虽举他为崔郎长史,却也不是当真想让崔郎与他亲近。”

显然杨素已经听说了崔澈昨日与李纲出城之事。

酒已温好,崔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为自己与杨素各自倒了一杯青梅酒,他举起酒盏,这才说道:

“小侄蒙叔父举荐,才能东出赈灾,偶得制盐之法。

“如今官拜青州总管,亦是叔父与苏尚书为小侄进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又怎会忘了叔父的恩义。”

杨素闻言大笑,举盏与崔澈对饮一杯,才道:

“崔郎与玄感亲近,便是老夫子侄,举手之劳,哪需要你挂怀于心。”

四十岁的杨素与十四岁的崔澈在后院凉亭欢饮。

酒过三巡,崔澈远远望见杨素夫人郑氏向凉亭走来,赶紧向他请辞。

杨素也瞧见了自己夫人,他长叹一声,面上浮现一丝愁容。

崔澈离席之后,与郑氏见过一礼,便要匆匆离府,可还没走出多远,就听见了郑氏与杨素的争吵声。

对比杨素的悍妻郑氏,崔澈越发觉得自家的杨丽华温婉可爱。

开皇三年(583年)十二月初三,晨曦初现,报晓的鼓声便一如既往的荡漾开来。

武城公府忙碌喧哗,众人忙着收拾行囊,等用过早膳,崔澈便要启程,前往青州赴任。

隋朝地方官员允许携带家眷上任,但约定俗成,总管、刺史这类封疆大吏,其父母以及年满十五岁的子嗣不能随行,自然是要留在京中为质。

崔澈父母早亡,更无子嗣,自然是要阖家随他搬去青州居住。

裴秀被征为总管府记室参军,这是他在并州总管府的老本行,实在是长史之位被李纲占了,剩下司马一职,裴秀又不通军事。

总管、刺史的父母不能随行,但幕僚不在此列,故而崔昭容也能同行。

崔澈昨日已经带了杨丽华入宫向杨坚夫妇辞行,独孤伽罗固然难舍爱女,却也知道崔澈此行任务重大,并未横加阻拦。

而杨坚也是对崔澈千叮万嘱,让他用心民政的同时,也不要疏忽了开田制盐。

用过早膳,家眷纷纷出门乘上马车,崔澈留了部分奴仆看护武城公府,先与李纲汇合。

又接了昨日征辟入幕的青州总管府录事参军房彦谦及其家眷,这才离京,往关东而去。

房彦谦祖籍河北冀州清河,出自清河房氏,但先祖迁居齐郡,便在青齐之地扎下根来,也是青州当地的名门望族。

北齐时,房彦谦为高澄次子,广宁王高孝珩主簿。北齐灭亡后,曾与亲朋故旧奔走,试图光复北齐,却未能成功。

杨坚篡周以后,房彦谦这才出仕,先任吏部承奉郎,又迁监察御史。

别看监察御史听起来显赫,其实也才正八品下的官职,没有出入朝堂正门的资格,只能由侧门进出,若非奏事不得至殿廷。

不过崔澈将房彦谦征辟入府着实费了一番力,先是登门拜访,搬出祖父崔季舒,才把房彦谦说动,又向杨坚请求,调房彦谦为幕府录事参军,这才成行。

崔季舒与房彦谦也确实有渊源,众所周知,崔季舒与高澄关系极为密切,房彦谦又是高澄之子的幕僚,双方能够扯得上关系也实属正常。

毕竟崔季舒被冤杀前,没少提拔士人,总而言之,这一次崔澈是沾了崔季舒的光,才把房彦谦请动。

杨坚以为崔澈要求征调房彦谦,是看重其家族在青州的声望,在北齐时,房彦谦十八岁就被辟为齐郡主薄,其家族实力在当地可见一斑。

可崔澈实际上却不是冲着房彦谦。

诚然,房彦谦能力出众,若无崔澈干涉,他将来要被外放为长葛县令,在全国县令的考核中,被评为天下第一。

但崔澈显然更在乎房彦谦的独子,年仅五岁的房玄龄。

在昨日拜访房彦谦之前,崔澈就觉得他那儿子与自己有缘,此番房玄龄也随父归乡,往青州上任。

这一次,崔澈并没有调动自己在博陵的部曲,那三千人马,说是乡团,其实已经有了精兵的模子,崔澈让张武好生操训,若将来青州出了乱子,再调这三千骑卒南下。

如今不如让他们与家人多聚聚。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崔澈想要借着开田制盐的机会,发展第二支嫡系部队。

离京之前,崔澈向杨坚请求招纳盐工的同时,组建一支盐兵团,专门看护盐场。

杨坚看在一年千万斛食盐的份上,当即应允下来,他也担心那些私盐贩子搞破坏。

崔澈打定主意,要亲手组建起这支三千人的盐兵团,不敢说把他们化作私兵,但也得深深烙印上他崔澈的印迹。

不同于过去官员六年一任,杨坚为了避免地方官员与豪强勾结,改任期为三年,崔澈自然不可能久镇青州。

感谢大家提醒,确实是两个李纲弄混了,但既然已经发了,也不好再改,以后会在查资料时更细致一点,也会淡化李纲与李充的关系,不会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