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来大唐
作者:农家一锅出 | 分类:历史 | 字数:641.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百八十章 河边忽遇原来客(第四更)
“喝碗茶水再走啊,路远着呢,不如乘船,顺流。”
蓝田县的河边,长孙昕招呼着过往的人。
距离伯讹倒下有九天了,天是一天比一天热。
去年种的冬小麦收获后,长孙昕购买了不少,雇着在脱壳和磨粉,顺便制作黑面包以一钱的价格卖。
他根本不想着回朝堂了,朝堂有什么意思,又不赚钱。
他的巡察使官职别人拿不走,他在蓝田县买了邻近的三个套院,给打通了,后面又跟官府买的地。
继续向后修房子和庭院,这样面积大了,在家中有假山、小湖与亭廊。
家里开了好几个买卖,有纺织的、有刺绣的、有织毛衣的、有种地的。
他的妻子把一些荒地给买了,按照报纸上教的方法进行处理。
这不有了试纸,知道地是碱性的还是酸性的,适合种什么。
京兆府的盐碱地少,买来的有几百亩盐碱地,盐碱程度不高,用水泡完了种蒲公英。
蒲公英的根是药材,蒲公英的叶子能吃。
叶子多了用来制作免费汤,比茶叶和绿豆水还清热去火。
当地的百姓都说了,这个汤好喝,里面有肉骨头。
肉骨头是长孙昕妻子跟县里的屠户们商量好的,只要大骨头,带一点点肉,价钱便宜。
熬完了给别人喝的免费汤,骨头都熬酥了,压一压成粉末,喂给养的大量家禽。
整个长孙家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现在百姓过来脱壳,额外给他留下一些麸子。
他的巡察使根本管不了人,他不在乎,守着位置与路人说话。
路人一看就是外来的,精气神跟京兆府的人不同。
“多少钱?”对方一共三个人其中一个年长的问。
“不要钱,你们从那边过来,路上没喝到免费的汤或水?”长孙昕诧异不已。
自己这个位置是蓝田县的北面,对方从南边过来,经过村子又穿县城,不喝水?
听口音,似乎是……岭南那边的?张九龄的老乡?
不,张九龄的老乡怎么会不知道京兆府的规矩。
“真的不要钱?”二十多岁的一个青年问,他的嘴唇有点干裂,显然缺水。
长孙昕点下头,再仔细打量,笑了:“是父亲带着儿女到京兆府?要去长安?喝汤吧,送你们一个黑面包。”
“是,从陆州来。”女子见对方认出来,也不意外。
哪怕她觉得自己装得很像,实际上一路走来,总被别人给认出。
“那么远,吃了不少苦吧,坐,别怕,本官乃巡察使长孙昕。大家都知道,对不对?”
长孙昕邀请三个人坐下,他怕三人渴死、饿死。
说好了的,京兆府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李易的意志。
甚至等十里一驿修完,只要走在驿站的一条线上,就不会饥渴而死。
至于不按照驿站的路来走,那为什么呢?官路不走,自己去开山路?
三碗汤先送上来,三人吹着慢慢喝,知道不能喝急了。
“去跟夫人说一声,家里有包好的馄饨没,拿一百个过来。”
长孙昕一听是从陆州来的,不想给黑面包了。
他的小厮撒腿就跑,三人刚喝了半碗汤,小厮骑匹跑回来。
“前天包的冻起来了,一百个大馅馄饨,拆骨肉大葱馅。”小厮说一下。
长孙昕摇摇头:“负责总喜欢用冬天储存的冰来冻东西,浪费,下锅里吧。”
他知道拆骨肉是什么,买来的大骨头上有点肉,又给剃下一些,应该叫小碎肉。
家中挖了一个专门用来冰镇东西的冰窖,与其他冰窖不同,这个冰窖能放东西。
他妻子总是把一些东西放进去冻,说是一次多包点,大家吃的时候不用再包,冻个十天半个月的没事儿。
算账是节省时间,除非是卖冰,不然不如冻东西。
一百个馄饨扔到锅里,长孙昕让三人把没喝完的汤倒掉。
“你们千里迢迢到京兆府是找活儿干?那里的租子交不上当逃户了?”长孙昕打听一下情况。
“才不是呢,我们过来想找朝廷开个市舶司,广州那里开了,大家都去那边,我们陆州没有人去。”
女子不高兴了,我们不是逃户,我们也不交租。
“你知道找谁吗?你不会是想见陛下吧?不容易呀!”长孙昕笑了,你们说过来找朝廷就能找?
你们只能找到衙门,比如万年县,朝中大臣会见你们?
“你见过?”女子不服气。
长孙昕颔首:“看出来了?本官除了巡察使,还兼着尚衣奉御,可在皇城行走。”
“我不信!”女子一万个怀疑,在路边遇到一个人就是巡察使,还是尚衣奉御,尚衣奉御是干啥的?能见到皇帝?
“有何不信的,大家说个话呀。”长孙昕对着旁边的百姓们说。
众人笑起来,相继点头,表示长孙昕没说错。
“姑娘,长孙巡察使确实是尚衣奉御,尚衣奉御管陛下衣服了、案几的事情。”
“长孙巡察使现在回不去,不过官没有被下,依旧当着。”
“想见陛下,现在能帮你们的只有长孙巡察使。”
百姓们帮着说了,没错,大家都知道,还知道长孙巡察使想用千工拔步床回去,没成功。
“馄饨煮好了,拿大碗。”小厮那边喊。
大的海碗端过去,小厮盛,大馅馄饨,个头大,一个碗里装三十三个。
多出来一个用碟子盛好放在长孙昕面前,长孙昕拿筷子,夹起来吹吹,咬一口,又吹吹,这才吃掉半个。
他送馄饨给别人,担心别人害怕,所以自己先吃一个。
“巡察使不必如此。”年岁大的人看懂了,抱拳。
“吃吧,知道你们赶路能吃。”长孙昕点点头,把另外半个也吃掉。
这么大的馄饨,换成李易那时的普通人,十个就饱了,工地干活的除外。
三个人也不客气,就着汤吃起来,基本上是一口一个。
没用多上时间,他们连汤都给喝干净了,瞧那样子,似乎还能再来一碗。
“一次不能吃太多,我不差几个馄饨。”
长孙昕对女子说,因为女子的眼中有没吃够的意思。
“比煮米好吃。”女子称赞一句。
她说的煮米是稻子的米,煮好了晒,晒得干干的可以放很长时间。
他们出来的时候就带着这样的米,饿了找到河水窑半碗水,把米放在里面泡,再放点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