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港口开始寻海
作者:屿蓝 | 分类: | 字数:59.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9章 植树
林乐洋笑着对小人参精说着,“你说的对,那麻烦三三帮忙。”
于是三三就坐在林乐洋肩头,帮忙看着周围的树木跟灌丛之类的。
不过蒲苇岛上虽然植物很多,但大部分都是野草,林乐洋还是想种一些好看的。
不久,三三开口让林乐洋往前面的大树绕一下。
“林乐洋,前面有株夜来香,很好看的。”三三晃着根须,催促着。
林乐洋知道这玩意,就是村里的婶子年轻那会往指甲上涂的嘛,林乐洋小时候也被儿时的玩伴涂在指甲上过。
不过青年到现在也没觉得有多好看,对于三三来说,可能红色系是好看的?
林乐洋只好上前,走到大树后面,在地上捡着这株夜来香的种子。
“林乐洋,里面有棵龙眼树哎,不过这里的环境不适合它,都没结多少果实。”
青年继续往里面走着,看到了三三说的那棵龙眼树。
有想法种一棵在白沙岛上,虽然白沙岛现在的土质有点不适合这种树,但又万能水啊,林乐洋有信心。
便直接在树根底下,挖走了一棵小苗。
又带走一些其他的树种,林乐洋开船去了白沙岛,反正船上有工具,现在天也不算很热,不如现在就种下。
在中央的位置划了几个圈,将坑挖了出来,那是给椰树留的位置,龙眼树随便种在了一处靠外的地方。
其他的随意,林乐洋感觉自己就像在一处椭圆形的大地图上跑酷,在上面画上了角芒星的几个点。
时间渐晚,天色挂了许多橙色的云彩,其他的渔民早都回去了,老爷子在家做好了饭,只等林乐洋回家。
但送树来的工人,有点慢,林乐洋跟王胖子卖完鱼才看见对方过来。
两辆中等的面包车后面,拆了座椅,好几棵树被包了稻草结,上面的树叶被剪了许多,这样有利于树换坑。
林乐洋连忙带着人往渔船上走去,帮着一起抬着树。
十几棵树,加上王胖子,四个人搬了五六趟。
最后王胖子还是看现在没什么卖鱼的渔民,跟隔壁的朋友交待了一下,跟着林乐洋一起去了岛上。
众人趁着天还没完全黑,赶紧帮着一起将树种下。
这些,都是白沙岛的希望。
忙到快八点,林乐洋送走了三人。
又自己开着船往岛上去,刚刚没浇水,这里只有海水,不合适。
林乐洋赶紧上去,将贰枝泡过的那箱水用水桶舀着浇在了各个植物上。
擦掉头上的汗,林乐洋手机响了起来。
“洋子,你忙完了吗,该回家吃饭啦。”是老爷子,见天都黑了,有点担心对方。
“我马上,马上就回来。”林乐洋应了一句,赶紧上到船上,回了家。
岛上的植物在萎靡一段时间后,又在无人知晓的时候变得充满生机。
月亮很大,照在了回家的路上。
一到家,老爷子就赶紧让林乐洋去洗手吃饭。
“饿不饿?”老爷子盛了温热着的饭。
林乐洋点点头,甩干手上的水,“饿了。”
“岛上怎么样了?”两人都坐下后,老爷子关心道。
“树都种下去了,我想往上面撒点什么花种子,一来是避免杂草太多,二来,说不定以后也能成为一道风景。”
反正还没完全确定好,有时间想。
“都行,那你看看在网上买点花种。”
最近事情好像很多但又不多,林乐洋陷入了怪圈。
隔天,中午吃完饭,林乐洋在家里休息,顾永诚来了电话。
“我跟卖椰子树苗的老板说好了,下午可以送过去,你要几棵来着?”
林乐洋想了一下,白沙岛上还挺大的,要个十几棵应该不算过分。
“先来十五棵看看吧。”
于是等到下午三点,顾永诚带着三辆小货车到了港口。
两点半的时候,顾永诚在路上就给林乐洋打了电话,让他去港口。
瞧,又要出门。
林师傅继续自己的职责,要对白沙岛负责。
便开着三轮车去了港口。
太阳刚过去最热的那一阵,林乐洋感觉自己又被晒黑了。
在港口的阴凉处,林乐洋看见了自己的椰子树。
“这么大?”
三辆小货车后面都是敞开的,里面有着三米多高的椰子树,其实林乐洋想的是,如果没有那种大的,就搞十几棵小苗也行,等他们慢慢长。
结果顾永诚真行。
“现在还有点热,歇会再弄?”林乐洋觉得现在种下去也不行,会把树晒死吧。
顾永诚却笑了一下,“你没看天气预报吗?等会要下雨。”
今天林乐洋没想出海捕鱼,便没有看,哪里会想到上午艳阳高照的天,下午就会下雨。
不过今天的渔民确实比往常少了一点。
这样的话,就要赶紧先将树种下去,免得等雨落下,泥土都被冲开。
几人忙活着,跟天气争时间。
之前林乐洋稍微挖了一点坑,大概半米深,但送树来的工人看到后,觉得不够,于是几人只好先将树全放在岛上,又继续挖着坑。
还好工人带了工具,这下几人一人一把,顾永诚也加入到了其中。
天空中慢慢出现了乌云,太阳的热度也被掩藏。
起风了,众人加快手里的活,终于赶在雨下下来之前,十几棵树全都种好。
林乐洋在踩实树周围的土,免得被雨水冲虚了。
雨渐渐下大,林乐洋让师傅赶紧上船。
众人拿着工具都往小船上小跑去,又被林乐洋开船带到岸上,付清款项之后,师傅们开着自己的车回去。
而顾永诚在跟林乐洋一起等雨停,林乐洋开的是三轮车,今天出来不知道会下雨还没安顶棚。
两人站在王胖子店门边。
“你那个兄弟,他伤好点了吗?”林乐洋想起之前救下的那个年轻人。
“好了,现在在我爷爷家里,躲他父母的清闲。”
顾永诚也头疼,一个好好的小伙子,不继承家里的产业,一直在外面游荡干什么。
殊不知,赵玉升跟顾喜宝是一样的想法,整天困在一个办公室,不是这个会要开就是那个会要开,人都要烦死了。
既然家里有钱,还有专门管理的经理,那还不及时享乐干什么。
顾永诚却还是被禁锢,长期以来的老板思维,虽然之前有一段时间是有及时享乐的想法,但最近,工厂的产业在上升阶段,顾永诚只想好好干事业。
这就是两种人的不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