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训龙师

作者:笔下照丹青 | 分类: | 字数:39.4万

第154章 迁都一事

书名:大明训龙师 作者:笔下照丹青 字数:2235 更新时间:2024-11-06 14:31:04

朱棣跟着老朱一起回到了乾清宫。

老朱大发雷霆道:“他方孝孺真当自己是魏征了?”

“父皇息怒,方孝孺虽然迂腐,但却是公正体国之人,而且他在士林中的威望甚高,有“书胆”之称。”朱棣细声安慰道。

“哼,“书胆”是读书人的胆量么?他倒确实大胆。”老朱冷哼一声道。

“儿臣倒是觉着,若遇明主,方孝孺未必不能成为下一个魏征。”虽说二人处于不同阵营,但朱棣对方孝孺还是很欣赏的。

老朱摆了摆手道:“魏征虽然以直言纳谏着称,但他所提出的谏言要不是贴合国家实际,有利百姓?要不就是劝谏君王保持良好品德?利国利己,但你要是听方孝孺的话,那可就是误国了,其人品德、学识、胆识方面都与魏征相似,但要是论政治才能与治世之能,他是万万不如的,这样的人只适合当一个修书匠,万万不可依靠其治国。”

“儿臣谨受教。”朱棣拱手回道。

就在这时,马越悄悄的走了进来回道:“启禀皇上,魏国公求见。”

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朱棣不禁苦笑一声道:“父皇,儿臣还是先告退吧。”

老朱叹了口气道:“不必了,你先去后殿吧,辉祖和你一样,也是朕从小看着长大的,你们现在都大了,有隔阂朕不管,但切记不可手足相残。”

“父皇放心,儿臣绝不会做这种人神共愤之事的。”朱棣不敢怠慢连忙回道……

“哎,辉祖,你现在都有了白头发啦,真是时光易逝啊。”看着眼前略显憔悴的徐辉祖,老朱不禁长叹一声道。

“皇上,臣现在也年过三旬了,有些许白发也是应有之理,倒是皇上您定要保重龙体啊。”徐辉祖颇为感慨的回道。

“哈哈,朕比尔父还要大四岁,现在你父亲去世都有十三年了,怎么算朕都是赚了,到了黄泉见到你父亲,朕也可以笑话他们了。”老朱大笑着回道。

提起亡父,徐辉祖也有些伤感,自从父亲去世后,身为长兄的徐辉祖便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了,现在都长大了,弟弟妹妹却都有了自己的主意,和自己再也不是一条心了。

“对了,朕记着小时候,有一次你和老四一起在御花园玩闹,老四那臭小子不小心掉进了湖里,还是你舍命救了他,怎么到了现在,你们兄弟二人却走到了这一步了呢?”

“启禀皇上,也许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徐辉祖小心翼翼的回道。

“是么?若朕执意立老四为太子,你会尽力辅佐他么?”老朱继续问道。

徐辉祖有些迷茫的回道:“说实话,臣也不知该怎么办?只是现在皇太孙已经是储君了,而且懿文太子的遗泽也在,臣只是觉着不该贸然更换储君,这样未免有伤国本。”

“是啊,你和老四都是标儿看着长大的,但你也要搞清楚,允炆毕竟不是标儿,标儿是个合格的储君,但允炆现在还不是,朕老了,耽误不起了,所以其中厉害关系,你要想清楚,朕不想老四上位以后第一个要对付的便是你,明白么?”

“臣明白了。”徐辉祖拱手拜道。

老朱的这番话更像是对徐辉祖最后的警告,徐达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大明,都是有大功的,老朱不忍心徐家二代而亡。

徐辉祖离开后,朱棣从后殿走了出来。

老朱笑道:“刚才的话都听到了吧?”

“父皇放心,大哥在儿臣心里一直都是储君,若蒙父皇不弃,儿臣甘愿现在就返回北平,为大明戍边。”朱棣哽咽的回道。

“老四,咱们父子俩之间就不要再装了,你要是真的没有野心,那么当初就不该进京,你以为那封圣旨朕只给了你们兄弟二人啊,你十二弟也收到了,你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此话一出,朱棣悚然一惊,怪不得湘王突然病了呢?自己与他关系如此亲近,竟然也没能探出口风来?

朱棣连忙跪下回道:“儿臣有罪,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老朱摆了摆手道:“这天下自古便是有德者居之,你是皇子有这个心思并不奇怪,朕也不会怪你,但现在还有最后一件事需要你来证明自己,不知你敢不敢接下这个差事?”

“父皇请说,儿臣责无旁贷。”此时的朱棣也豁出去了。

“很好,你还记着你大哥临终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嘛?”

“父皇,您是说迁都一事?”朱棣震惊的问道。

老朱点了点头道:“正是,当初你大哥的选择是西安,朕想听听你的选择。”

“儿臣觉着还是迁都北平为好,其一北平之前便是元都,有帝王之气;其二关中自从前唐之后已经破败,土地贫瘠,恐怕担负不起朝廷日常开支所用,北平周遭虽说也比较贫瘠,但有运河在,只要漕运通,那自然便可南粮北用;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若定都在北平,可做到天子守国门,不怕子孙后代没了勇武之气。”朱棣侃侃而谈道。

听罢老朱不禁赞道:“哈哈,此事倒是和另一个人想到一起去了,只不过有一点不同。”

“哪里不同?”朱棣好奇的问道。

“自然是漕运之事,你们所说都是南粮北用,但那个人选择的却是海路。”

“从海上运粮?那岂不是就要开海禁了?”

老朱笑道:“正是,这是唐锵那个胆大包天的家伙给朕的奏折,他竟然在奏折里说什么“堵不如疏”,要想对付张士诚的余孽,必须要开海,要不然这海防会永远不宁的。”

朱棣拿过来认真看完,然后拱手拜道:“父皇,儿臣觉着唐锵所言颇为可行,两宋就是靠着海上贸易才硬撑了这么多年,现在咱们大明农税较低,而用钱的地方又比较多,国库经常入不敷出,开了海禁也可以缓解一下国库的压力。”

“此事千头万绪,不是一时之间可以理清的,朕这次准备先派你回北平,勘探迁都一事,你意下如何?”

“儿臣遵旨。”朱棣大喜过望道。

老朱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朕会派兵部、户部、工部三部尚书陪同你一起前往。”

“儿臣多谢父皇。”

“对了,这次你从北平回来后,把儿媳、高炽他们一起带来吧,朕听说高炽都有儿子了,朕还没见过呢。”

“诺,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