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晋升三级技工开始
作者:风一样的作者 | 分类: | 字数:58.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3章 大领导来家访,意外突生
第133章 大领导来家访,意外突生
郭明刚从公安局出来,一位街坊刚好看到。
“郭明,你一大早的,来公安局干什么?”
熟人社会就是这样,整条街上都是熟人。
遇到热情的熟人,哪怕是条狗,他们都能够吠上半天,甚至称个兄弟出来。
郭明无无奈的对这位街坊笑笑,“不知道怎么回事,老鼠把我家祖坟给掀翻了,我想让公安同志去抓住这只老鼠。”
“老鼠翻了你家祖坟?这老鼠可有够厉害的。”
街坊明显愣了一下,不知道如何接话的他,硬着头皮硬接。
“我也这样认为,所以来找公安同志了,万一这老鼠跑到我们街道来,那岂不是要翻天。”郭明一本正经的说。
街坊一头雾水的听,很明显没有这么厉害的老鼠。
“那也是,后天就要除四害了,这样的老鼠到了我们街道,可是灾难呢。”
“可不是……”
话到这里,终于下不去。
郭明微笑着往红星轧钢厂反向走,街坊摸着脑袋回家。
路上,闫解成看到从公安局方向往回走的郭明,神情明显迟滞了一下。
两人谁也没有说话,错身而过。
红星轧钢厂。
郭明到达办公室的时候,他很神奇的发现,自己居然是最后一个到。
拉了胯的易中海,今天都早早的来了,岔开腿坐在椅子上,一副便秘了多年,从来没有通畅过的黑脸,就这么坐在椅子上。
刘海中还是上次郭明见到的那样,对郭明无比的随和。
办公桌上面的热水,想必还是他的杰作。
他依旧没有和郭明套近乎的意思,仿佛这就是同事之间的简单互动。
刘海中不开口,郭明也当做不知道,心安理得的就这么样接受了。
今天是质检组第一次正式上产线。
郭明在培训室里面给下面的小姑娘们简短的开了个会。
顺便给每个人分了组。
质检是质量的控制源头,他们作用尤为关键。
姑娘们原来来自哪条生产线,她就再回那条生产线。
因为她们熟悉这条产线的产品,可以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但是为了防止,长期在一条产线上,和产线上的生产员或者组长做人情交易。
郭明定下了每个月质检员互相轮换的制度。
同一条产线,每个质检员只能呆一个月,下个月就要到另外的产线去。
不断轮回,让人情交易的几率降到最低。
现在自然是在各自最熟悉的产线,先适应一个月。
秦淮如回了产线,正式易中海下面的产线。
以前她是一线的学徒工,现在她是质检员,两者地位天差地别。
以前天天被教育,现在她开始有机会教育下面的技术员,甚至连易中海都能够教训。
下午上班一个小时后,书记陪着那位大领导,准时来到厂区。
如郭明预料的一样,大领导只是简单的看了下员工门的操作和产品质检,便直接回到了办公楼。
郭明被书记叫到办公楼。
“去你家看看。”大领导直接说出目的地。
郭明没有废话,和厂长两人主动在前面带路。
四合院距离厂区并不远,没有坐车的必要,大家都走路。
距离四合院门口十多米的时候,大领导皱起眉头、
书记察颜辩色能力极强,瞬间明白了大领导的皱眉的意思。
他快两步走到郭明身边,“你们院子外面这些人,是怎么回事?”
大领导虽然很低调的出现在群众中间,但也不希望被更多的人看到。
郭明无奈的回答,“他们啊!他们以前是在杂货市场外面蹲着的。”
“最近突然换了地方,改到我们四合院外面蹲着了。”
书记和厂长同时好奇,“为什么?”
郭明解释,“他们在杂货市场外面蹲着,是听说那里能够吸收到龙气。”
“到四合院外面蹲着,好像也是这个原因。”
郭明说话的声音不大,却也足够让后面的大领导听到。
书记扭头看向大领导,想得到明确的请示。
“吸龙气?”皱眉的大领导,听到郭明的话后,难得的舒展开眉头,和蔼的笑了,“他们到是会选地方。”
书记小心的问,“要不要让他们先走开?”
大领导大手一挥,“没有这个必要,让他们在这里蹲着吧。”
一行人,由郭明带头,鱼贯来到大门前。
“你们这个四合院的门槛,有够高的啊!”厂长感慨。
他记得上次来的时候,门槛并没有这么高。
郭明只是笑笑,没有解释。
厂长表面是说门槛够高,实际是想提醒后面的大领导:小心,不要摔倒了。
也同时提醒书记,注意大领导,这里是要小心的地方。
顺利穿过前院,中院,钻过月亮门来到后院。
大领导站在院子中间,并没有立刻进入郭明家里,而是微微的眯起眼睛,像是在回味什么。
郭明等人静静的站着,谁也没有说话。
大领导眯着的眼睛在两分钟后,终于睁开。
他先是上下打量屋子,一点点的看过去,任何细节都不放过。
“你家的屋顶修过?”大领导问。
“修过!”郭明老实回答。
“我就说,瓦片的摆放的层次和密度不对。”大领导突然又问,“那房梁是不是也换过?”
“换过,断的还在屋子里面。”郭明再回答。
“进去看看!”大领导示意要进去。
郭明快步上前,把门上的插销拔下来,推开门。
大领导进入屋内之后,他先抬头看屋顶。
“瓦片也换过,是吧?”
郭明点点头。
“断掉的房梁呢?”
郭明指着靠着墙壁立着的那根长着四十九个耳朵状蘑菇的房梁。
看着上面长着密密麻麻的蘑菇样子的房梁,书记先没有忍住,“郭明,你家里水汽很大吗?”
“不大!很干燥!”
整个京城的冬天度很干燥,自己家里如何能够例外。
书记皱眉,“那就奇怪了,这根本就没有蘑菇生存的条件啊。”
大领导一言不发,径直走到房梁前,靠近仔细观察起上面耳朵状的蘑菇。
观察了两分钟,大领导才拍拍手,满足的回到屋子中间。
此时,大领导已经不在观察屋子,反而观察期郭明的生活环境了。
他先注意到不远处凳子上面的高高堆叠着的报纸,“你经常看报纸?”
这个问题,不需要郭明回答。
厂长抢先为他回答了,“我经常把报纸借给郭明,他天太都带了回家。”
大领导点点头,走到报纸堆前,随意的拿起一份,顺手翻开。
刚好就看到其中一个页面上,郭明做的笔记。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大领导指着报纸上面郭明写着的笔记中的其中一个字。
大领导自然是才识过人,读万卷书的存在。
怎么会有大领导不认识的字?
书记和厂长两人,急忙赶过去,他们好奇连大领导都不认识的字,到底是什么字。
看着上面自己的笔迹,郭明开始挠头。
他做笔记的本意并不是为了做笔记,纯粹就是有些字,看起来很熟悉,却又一时间想不起来。
于是,他就用简体字,在字下面注释。
他自己自然是能够看懂,可这个年代,简体字还没有发明推广。
大领导不认识也是自然。
郭明挠头走到大领导面前,“这个字,是我自己随意简化的字,这样比较好写,也容易读。”
简化的字?
郭明见三人还是一头雾水,他指着自己写的那个字,“这个字,就是车的意思。”
车是这个年代的车字。
“有点意思!”大领导看懂了,他对着空气中跟着比划了一下郭明的这个简体字。
“还真的比较容易写,写起来比较快。”
大领导不愧是大领导,很快就举一反三起来,“所以这个字就是厂字?”
厂在这个年代就是厂。
“对!”郭明点头。
“年轻人有意思,有意思!”大领导看着郭明,越看越像是捡到了宝贝。
“你的这个创意有意思。下次,到我家来,给我同事们也介绍介绍你这个简化字。”
郭明点点头。
书记和厂长则原地惊呆,嘴巴能够塞入鸡蛋。
这才见过两面,就被邀请去大领导家里面了。
要知道很多人,就是想见一面大领导都困难重重,苦求而不得。
郭明到底是什么来头?
两人甚至怀疑,郭明是大领导的某个远方亲戚。
两人震惊的之余,大领导的注意力又到了郭明桌子上面的收音机。
“你喜欢听收音机?”大领导问。
郭明依旧点头。
“都听些什么?”
“什么都听点,只要不是重复的。”郭明如实回答。
“不是重复的啊,这个有点难。现如今的电台内容还是有些匮乏。”大领导有所感的说道,突然她话锋一转,“不过,其他语言的倒是还行。”
“我给你推荐一个。”
大领导说到这里,兴趣也来了。
顺手打开桌上的收音机,还没有等他旋钮帮助找电台的时候,声音已经从里面传出来。
一连串富有韵味的弹舌音,从收音机喇叭里面熟练的跳了出来。
大领导扭头看着郭明,“你听这个?”
郭明只能老实的点头。
说老实话,这个年代听这个语言的电台,是有风险的。
两国刚刚交恶,正在打着嘴仗。
“你听得懂?”大领导又问。
郭明还是点头,只是他看到大领导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变得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