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作者:我是森哥 | 分类: | 字数:32.2万

第107章 隆重的北京受降仪式

书名: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作者:我是森哥 字数:2562 更新时间:2024-10-24 03:36:07

1945年8月16日中午11点30分,北平城西直门外东北抗日先遣军驻地操场,两万多名日军举着双手陆陆续续出城,几万名东北抗日先遣军官兵围在操场四周,两万多名日军站在操场上列队准备投降。

北京城内外的群众也纷纷赶来观看。仪式开始后,李云龙代表八路军讲话,赢得了群众一片欢呼声。

接着由日军在北平的最高长官“北平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根本博中将向接受投降的中国军队首长行军礼,掉转身去用日语对在场日军官兵喊了几句话。日军旗手将军旗摆了几下放在地上。

两万名日本兵将手中已退了子弹的枪支举过头顶,一起跪在地上。

李云龙拿起身边警卫员的冲锋枪,朝天直接搂完一梭子子弹,东北抗日先遣军的战士们纷纷效仿,声势震天,而日军队伍中发出了一片悲哀的哭泣。

北京鼓楼、钟楼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包含北京鼓楼、北京钟楼两幢古建筑。钟楼为灰色砖石建筑,共有二层,通高47.9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重檐、歇山顶、上覆黑琉璃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全砖石结构的古代建筑。

内有八角形木框钟架和铜钟等文物。鼓楼呈大红色,共有二层,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顶,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是一座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内有25面大更鼓。

李云龙决定在钟鼓楼广场举行受降仪式,对于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我党接受华北日军投降仪式就在钟鼓楼广场举行,钟鼓楼广场上人山人海、端门、午门、东西华门、南北池子、南北长街……到处都聚满了人。

此时北平人口约200万,有20多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到仪式现场,要亲眼见证日本向中国投降。

观礼的军民多达十万人,场面恢宏。

上午11时50分,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军乐开始响起,担任受降主官的李云龙和李云烨偕同赵刚等部队首长春风得意的步入钟鼓楼广场。

李云龙作为中方代表,站在台基下的受降台正中。司仪传达主官命令,高呼:“引导日本投降代表入场!”

在司仪的宣读声中,日军双手平举空枪列队跪地,随后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率领参谋长高桥坦以及21员日军将领入场,进场后一行人排好队,恭敬地向在场众人鞠躬。

这时,事先安排的记者纷纷前来拍照,根本博已经表情黯淡,杵在那里任人拍照,这群昔日的皇军失去了以往的气焰。

在众目睽睽之下,根本博光匆匆阅过《降书》,随即在两份《降书》上分别签字,再从上衣右口袋里,取出圆形水晶图章一枚,盖在其签名之下,然后恭恭敬敬地双手递交出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刀以及用黄布书写的投降书。

中国受降官李云龙对两份降书加以检视后,认认真真的签上自己的名字,旋以降书一份,命李云烨交付根本博,根本博起立接受。

北平市民纷纷前往现场观看日军投降。此次的受降典礼虽然只有短短30 分钟,但目睹这一场面的中国人无不欢欣鼓舞,掌声雷动。

乐队高奏欢歌,观众欢腾之情似火山爆发。全场军民高呼:“中国万岁”、“胜利万岁”。欢声雷动,声彻云霄。

围观的北平群众发出了一阵阵的欢呼声,场下的青年少壮欢颜尽展,老年人则多已痛哭失声,很多人激动地留下了泪水。

整个钟鼓楼广场被挤得水泄不通,民众含泪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接受日军投降,这是我党的胜利,是人民军队的骄傲。

它雄辩的证明,我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党领导的八路军和东北抗日先遣军等其他人民武装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8月16日,孔捷的第三兵团在顺义还接受平津等地日本空军投降。受降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古都北平正式光复。

1945年8月16日,千年古都北平宣告和平光复,中国东北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奉总部命令首批从西城区西直门、德胜门、复兴门、入城接管北京防务。

北平毕竟是几百年的首都,为了庆祝北平和平解放,为了展示我军的军威军容,东北抗日先遣军部队决定举行入城式。

经总部领导批准第一兵团筹划入城仪式,最终决议由东北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司令员李云龙担任入城总指挥。

而且总部的领导们专门召开会议,在会议上,总部领导专门强调:

“北平光复是我们党打出来的,入城式是我党领导的军队入城式。入城队伍一定要从东交民巷经过,旧中国这里是帝国主义的天地,中国的军警都不得进入。而今,北平解放了,中国人民的军队从这里昂首阔步通过,宣告那段耻辱的历史结束了。”

东北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第一纵队和狼牙特种大队在兵团政委赵刚的带领下,首批参加入城仪式。

在入城总指挥李云龙的指挥下,英姿飒爽的东北抗日先遣军穿着整齐,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城。

入城部队分两路,一路从南苑出发,从永定门入城,经永定门大街、前门大街,过前门,进入东交民巷,再经崇文门内大街、东单、东四、北新桥、太平仓。

与另一路从西直门入城的部队会合,再折向南行,经西四、西单、西长安街、和平门、骡马市大街,由广安门出城。

另一路则由西北面的西直门入城,会合之后向南走,由西长安街转和平门,向西出广安门。

还有一部分中国东北抗日先遣军士兵肩扛上着刺刀的步枪,重新回到了卢沟桥--八年前洒下热血之处。

整个入城式秩序井然,热闹非凡,没有发生任何事。

而且还有有外国媒体专门报道:“中国东北抗日先遣军部队入城,规模空前未有,士气十分高涨,装备异常精良,实为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部队……”

全城200多万群众自发地走上街头,高呼口号,庆祝胜利。

整个北平城像是沸腾的开水锅提灯的队伍,犹如一条条蜿蜒的长龙在山腰游动。

长期的战时灯火管制,人们似乎习惯在黑暗中生活,从来没有见到这样缤纷绚丽、多彩多姿的夜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幸福。

漫街遍巷的人,拥塞着,欢呼着。人全疯了——快乐啊!各个街口,张贴着报纸号外的墙前,人头攒动。连不识字的赤脚汉也挤在里面。

汗水把每个人的衣衫与周围人的衣衫黏在了一起。大家都咧开嘴笑。头上是一片欢乐的人海。

每个人对每个人,每群人对每群人,都打手招呼:‘啊!啊!’互相道贺。大家的感情在泛滥,升华!

熟朋友见面了,破例地张臂拥抱,起码也亲密地互相拍拍肩:‘要回家了!’

为了这场胜利,中华民族奋战了14年,中华民族遭受巨大的苦难,同时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军民的坚韧不拔的信念。

让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吾辈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