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
作者:京海第一深情 | 分类: | 字数:124.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1章 恐怖的商业税额,朱元璋:这么多钱该怎么花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是半年的时间又过去了。
这半年的时间里。
朱棣和徐妙云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这让徐达暗地里咬碎了牙。
自己那么精明的女儿,怎么就看上了朱棣这个不靠谱的。
只是当初已经答应了皇帝和皇后娘娘。
孩子们的事自己不插手。
徐达也只能眼看着老徐家的这颗白菜被朱棣给拱了。
不过徐达也发现了。
朱棣是真的对自己的女儿好。
所以最终还是默认了他们的关系。
朱元璋和马皇后当然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自家老四居然真的拿下了徐家的大女儿。
这下两家更是亲上加亲。
他老徐家只能老老实实的给老朱家卖命。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只是朱棣和徐妙云的关系。
还有整个大明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着新商业税和考成法的推广。
整个大明的商税税收也是节节攀高。
半年的时间里收上来了四五亿两白银。
朱元璋和朱标看着充盈的府库。
心中也是万分激动。
并且打算把这些钱全都攒起来慢慢花。
只有自己当家才知道这日子多难过。
这钱来的不容易。
所以两个人都不想铺张浪费,并且打算把这些钱尽可能多的留给朱雄英。
但是朱雄英的一番心声,却让朱元璋和朱标改变了主意。
如今朱元璋和朱标爷俩但凡有什么重要的决定。
都会带着朱雄英在现场。
为的就是能够听听这个孙子有什么想法。
当朱元璋和朱棣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
朱雄英的心声也果然在两人的心底响起:
【果然还是封建时代的小农思想在作祟。】
【人们有钱之后的第一个想法 就是把钱攒起来。】
【父王和爷爷也不例外,跟乡下的地主老财一样。】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朱雄英的心声后脸上也是露出一丝尴尬之色。
没想到自己堂堂皇帝,在孙子的心中居然跟乡下的地主老财差不多。
【只是地主老财只管自己一家人的吃喝拉撒。】
【这钱攒着也就攒着了。】
【爷爷身为大明皇帝,可是万万不能这么做的。】
朱元璋和朱标闻言互相对视一眼。
眼里都充满了疑惑。
为什么不能攒起来。
这些钱攒起来无论是将来征战天下,还是传给你这个臭小子。
不都是一大笔的财富?
【银子都是死物。】
【存在那里就跟没有一样。】
【因为不流通出去的白银跟路边的石头没有什么区别。】
【只有把这些银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大明的百姓才会变得更加富足。】
【否则大明就是趴在百姓身上的吸血鬼。】
【早晚有一天会吸干百姓的血。】
【国富民弱,朝廷和百姓就是仇寇的关系。】
【只有民强国富,才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再说了,这些钱花出去,才能更好的刺激民生。】
【朝廷也会因此收上来更多的税。】
【使国家进入一个正循环。】
朱元璋和朱标 听不懂什么叫正循环。
但是朱雄英话里的意思倒是听明白了。
那些钱存在国库里。
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只有花出去,带动经济,使民生富足。
百姓才会过得更好。
百姓过得好,朝廷的统治也就更加的稳固。
这不就是自已一直追求的东西吗?
想到这里,两个人顿时激动了起来。
没想到 自己一直追求的东西,居然可以这么轻而易举的做到。
于是朱标便开口说道:
“可是儿臣觉得这些钱存到户部库房里着实有点浪费。”
“不知道父皇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朱元璋当然知道朱标话里的意思。
漫不经心的说道:
“钱存到 库房里还能浪费了?”
“难不成还有人敢私自挪用?”
朱标笑着说道:
“父皇这话说的,就算是您借给他们几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挪用 库房里的钱啊。”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
“最近朝廷也没有什么战事。”
“想要把这些钱用出去,除非去放高利贷。”
朱元璋的话顿时让朱雄英愣住了:
【放高利贷?爷爷的脑洞 还真是够大的!】
【怎么会没有地方用呢?】
【黄河几乎每年都有 汛情。】
【完全可以拿着这些钱去修葺河道。】
【省得黄河泛滥,危害沿岸的百姓。】
【或者拿去修路也是不错的 。】
【要想富,先修路。】
【这个年代的路况确实是让人糟心。】
【到时候 朝廷出钱,招募流民干活。】
【流民有了钱,就会置业,就会消费。】
【最终拉动经济。】
【变成税收再次 收上来。】
【更 何况基础建设这种东西,又不是置下了就没用了。】
【将来向外扩张,还需要这些道路来运兵运粮。】
【兵贵神速啊!】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朱雄英的这番话。
彻底的心服口服了。
没想到朱雄英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够想到这么多的东西。
于是朱元璋立刻下旨。
让朱标拨付银两。
开始在大明兴修水利,修建道路。
大量的进行基础建设。
结果也确实像朱雄英说的那样。
虽然钱确实如流水一样的花出去了。
但是带来的正向反馈也是十分令人惊喜的。
不仅朝廷的税收进一步的增加。
大明也在一点点的变好。
百姓也越来越富足。
民间财富也开始慢慢积累。
朱元璋每次看到这些奏报的时候。
都高兴的合不拢嘴。
雄英没出生之前,自己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
但是大明的经济却没有什么明显的起色。
现在有了雄英,大明的经济几乎是一天一个样的飞速增长。
然而高兴的不止是有 朱元璋和朱标。
朱镜静和朱棣两个人这段时间同样也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原因同样也来自于朱雄英提出来的基础建设。
随着基础建设的推进。
大明百姓也越来越富足。
腰包也慢慢的鼓了起来。
糖霜已经开始慢慢的走进了寻常人家。
即使普通老百姓,也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买上一些。
所以糖霜的销量如雨后春笋一样,蹭蹭的往上涨。
连带着琉璃器的销量都在稳中向好的提高。
朱镜静和朱棣得到这个消息后,嘴都要笑歪了。
纷纷跑到太子府向朱雄英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