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姑娘不好惹
作者:锅包肉玩家 | 分类: | 字数:41.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4章 成长
暑去秋来,在忙忙碌碌中两年过去了,祁素渐渐抽了条、长了个,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她终于从一个一米一的小豆芽,长成了一个一米四的大豆芽菜。
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掬一把辛酸泪,为了增高,她一天三杯牛奶养着,天天早起拉伸,“早睡”早起,投入超级多的精力,才长这么点个。
遥想当年,她也是个一米七五的靓妹,立足当下,她想长高一点怎么这么费劲?
祁素搞不懂,她也懒得想了。她需要去手工作坊走一圈,将新品发饰安排下去,进行批量生产,争取在夏季来临之前,为“寻簪记”备好货。
祁素家已经扒了重建了,在原来的基础上往外扩了一圈,由原来的三居室变为了五居室,又设了两个书房,院子也好好的捯饬了一下,种上了花花草草。
旁边两侧是卫清歌和柳玖的新房,她们正式在安平村落了户,划了地,安了家。
但是她们俩大部分时候,都是和祁素住在一起,一方面是因为喜欢热热闹闹的场景,一方面是因为加班方便。
是的,通过她们的不懈努力,寻簪记可算在长平县站稳了脚跟,成为饰品界一霸。
每个季度,寻簪记都会推出新产品,引得名门贵族的夫人小姐排着队来买。绒花和缠绒由于工艺复杂,精美绝伦,更成为她们追捧的“奢侈品”。
尤其是随着“寻簪记”系列凤冠的推出,更是将其推上了风口,长平县的姑娘们谁不以出嫁戴着“寻簪记”凤冠为荣?一时间,凤冠的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明年下半年。
由于价格低廉,定期搞活动,普通百姓也人手几个印着“寻簪记”印章的发饰。
五彩缤纷的发饰改变她们的容貌的同时,也让气象焕然一新,大街小巷里穿彩色衣服的人员明显变多。
祁素三人陆陆续续招揽了一些人才,现如今,寻簪记可谓是五脏俱全,既有穿戴侍女,又有私人定制画师,也有现场改款簪娘,还有化妆师。
是的,就是化妆师。
祁素敏感的发现这个世界化妆品的匮乏,通过她的不断研制,终于研发出粉底液、粉饼、眉笔、眼影、高光等化妆品,刚开始只是在寻簪记替客人化妆师使用,渐渐的询问如何购买的顾客越来越多。
祁素索性开了个化妆品店,取名“ 念奴娇”,里面分为彩妆区和护肤品区两个区域。
其中化妆品有粉底、遮瑕膏、眉笔、眉粉、眼线笔、眼影、腮红、口红等等。
护肤品包括洁肤、乳液、面霜等等。
她找来江茉儿给“念奴娇”产品代言,又雇了一波水军大力宣传,一时间人人都以获得江茉儿同款妆容为潮流,部分彩妆产品更是热销到断货。
两年前,江茉儿找祁素为她私人定制妆造,又细细询问了她的看法和意见,终于在花魁大选中一举夺魁,身价倍增,成为众多女子艳羡对象,更是成为无数文人雅士追逐的对象。
祁素“磨刀霍霍”就向她下了手,完美的蹭了一波热度。
她又从奴市购入了几个丫鬟,手把手教她们学化妆,学成后直接在“念奴娇”就业。
入职当天,她与她们签订合同,约定入职满十年后,就归还奴契,还其良籍。又详细地向她们介绍了工资构成,依旧是底薪加提成的模式,所有的收入归她们自己。
这几个丫鬟干劲十足,恨不得二十四小时营业,对待顾客也是极其耐心,一个个温声细语,化妆时又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让顾客含笑而来、满意而归。
打开市场不是那么简单的,祁素为此专门派了化妆师去寻簪记“蹭热度”,不,应该是支援学习。
自从寻簪记打出“购物满一百两大掌柜给化妆”的名头后,效果极其显着,发饰品卖的也是极好。
祁素念奴娇开业后,索性直接派化妆师轮流去“寻簪记”化妆,一方面能提高“念奴娇”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推进发饰销售,还能让化妆师练练手,提高一下熟练度。简直是一举多得。
祁素这边干得热火朝天的,柳玖她们两人也不甘落后。
卫清歌开了一家茶室,每日文人雅客在这里弹琴写诗、喝酒作画,渐渐成为文人聚集地。
每到时令季节,她在茶馆举行茶话会,邀请长平县中的名门贵女、富家夫人一起赏花吃茶,渐渐也打响了名声。
而柳玖则开了甜品铺子,当她扭扭捏捏告诉祁素她的想法时,祁素不合时宜的想起半遮面老鸨评价柳玖的话,“她一个力能扛鼎的女汉子”,不由失笑。
柳玖臊得满脸通红,跺了跺脚。
祁素强忍着笑意拍拍她的肩膀,“你去吧,我支持你。”
为了支持她的事业,祁素将寻簪记陈婶送了过去,又另外雇了一个人妇人做饭。
柳玖沉迷于各种点心不可自拔,再加上祁素助攻,甜品铺子开得像模像样,很快就成为长平县“甜品一姐”。
当然,她产出的所有的新品优先供应“寻簪记”。为了最先品尝到新鲜的甜品,很多贵夫人都时不时来“寻簪记”逛一逛、买一买,间接推动了发饰品的销售。
刘三那边也有了好消息,通过他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各个掌柜之间互相推荐,他把握了长平县百分之八十的酒楼的菜品供应。
随着供货量的上升,张洪开始直接面向整个安平村进行收购蔬菜,现在安平村几乎所有的人家都在开荒种地,附近十公里内的野菜更是采得精光。有些脑袋灵活的,直接种起了野菜,也赚得盆满钵满,安平村一齐正走向美好的未来。
为了更好的供货,刘三在长平县和安平村中间路段建了果蔬仓储中心,每日里由张洪将果蔬送到中间路段,再由他统一配送人员,发往各大酒楼。
通过几年的历练,刘三愈发沉稳下来,手下也有了几个帮忙的好手。
畅婶在集散点旁边设了一个豆制品作坊,雇了三个婆子打下手,将磨豆子、过滤等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分下去,畅婶把握着点豆腐的核心工作,也干得风生水起。
总而言之,所有人都信心十足的朝着一个目标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