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我来见证真实历史
作者:东琴轩主 | 分类: | 字数:58.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0章 元世祖,忽必烈
听完陆晨的描述,偷国人算是明白了,洪俊奇虽然是半岛政权高丽人,但他父亲就已经是蒙古将军沈阳侯了。
而且他一生都在蒙古和元朝任职,所以算他是龙国英杰,似乎也说得过去。
但是听完陆晨的描述,东瀛国民的心中可就不是滋味了。
这个洪俊奇……似乎在元朝的指挥下,痛揍过东瀛,还攻占了东瀛不少岛屿啊!
英杰战场这是故意找了一个和东瀛有仇的人吗?
“刚才龙国的那家伙是说洪俊奇是忽必烈的臣子吧?”
“孛儿只斤……这是姓?你要不和我说这是龙国人,我都以为这是欧罗巴联盟的姓氏!”
“两个孛儿只斤啊,那另外的一个是谁?”
“你是不是忘了,上次陆晨在介绍赤老温的时候,龙国的选手简单说过这个人,好像是……征服了西方的?”
“能不能别提这个名字,头疼。”在东瀛人困惑的言论之中,欧罗巴联盟国民显得很是无奈。
而突厥却很兴奋:“终于能够见到成吉思汗本人吗?那可是我们草原的英雄,长生天的化身啊!”
回想起铁木真为何许人也的东瀛国民一个个内心翻腾着。
怎么……龙国还要不要脸啊!好好的英杰战场,他们选了一个推平突厥、波斯国土,差点把欧罗巴联盟大门打开的狂人!
陆晨笑着继续说道:“虽然洪俊奇平定高丽内乱,征服东瀛功不可没,但我有更佳的选择,所以……抱歉了。”
洪俊奇点点头:“理解,在那二位面前,我的确不够格来对付东瀛!但我很好奇剩下的那个人选你会选谁?
是成吉思汗?还是圣上?”
陆晨笑道:“如果没有成吉思汗这个选择,我肯定会选择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可……有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我当然会选择他了。而且这次英杰战场,合战场景是草原,这不是为他老人家量身定制!”
既然陆晨已经表明了他会选择孛儿只斤铁木真,那么他接下来自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没有被他选中的忽必烈了。
这位可是开创了元朝的开国皇帝,本应在英杰战场获得更大的排面。
可惜……他爷爷在呢。
陆晨深思熟虑,决定言简意赅一些,毕竟只是顺便提及,忽必烈又不出战个人战。
“孛儿只斤忽必烈,为成吉思汗第四子托雷的第四子。出生于公元1215年,卒于公元1294年。
在他长大后,忽必烈被认为英明睿智,侍奉母亲以孝闻名。
他热衷于访求前代帝王的功业逸事,尤其是喜欢听唐太宗李世民作为秦王时广延四方文学之士,讲论治道,终成大业的事迹,而且由衷钦佩,锐意模仿。
公元1251年,忽必烈的长兄蒙哥成为蒙古大汗,蒙哥命令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军事。
次年,忽必烈奉命率军十万出征西南的大理国,这是忽必烈总领漠南后承担的第一项重大军事征伐。
经过两年的时间,忽必烈班师北还,留兀良合台戍守云南,又以刘时中为宣抚使,抚治云南。同年秋天,大理国王段兴智投降蒙古,大理灭亡。
公元1258年,蒙哥开始兴兵南下攻打南宋,初期忽必烈因为足疾家居休养,后因负责东路的诸王塔察儿进攻襄、郢地区无功受谴,蒙哥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
次年,蒙哥在久攻钓鱼山不下,转而南攻重庆的过程中死于金剑山温汤峡。
蒙哥死后,忽必烈并没有第一时间返回,而是继续攻宋。而后方蒙古诸位大臣有立忽必烈之幼弟阿里不哥的意图。
不久之后忽必烈同意了南宋鄂州守臣贾似道的求和要求,轻骑北返燕京,在公元1260年成为蒙古大汗。
但是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也在驻夏据地阿勒泰山中宣布自己是蒙古大汗,这样,蒙古帝国就出现了两大汗相抗衡的局面。
公元1264年,阿里不哥战败,忽必烈夺得蒙古汗国的最高统治权,
忽必烈击败阿里不哥而夺得汗位后,积极谋划新一轮的对宋战争公元1268年,他用宋降将刘整之策,改变主攻四川的方略,命阿术、刘整等率大军围困南宋重镇襄阳、樊城。
自此,南宋政权岌岌可危,而蒙古国南下脚步更加迅速。
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
公元1279年,宋元双方在崖山外海进行了大海战,史称‘崖山之战’,宋军战败,南宋至此灭亡。
全国统一以后,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都有了发展。
他对内采取敛财政策,任命阿合马为理财大臣,增加盐、茶、商、酒醋等课税收入,令百姓生活艰难。
对外,忽必烈多次征伐东瀛、安南、爪哇等国,败多胜少,引得国内民怨沸腾。
与此同时,元朝国内宗王昔里吉、海都、乃颜等先后叛乱,历时35年,忽必烈针对诸王各怀异志、互不联合的弱点,分割突袭,征抚兼施,逐个破敌,巩固了统一的元朝政权。
可是常年征战,也令国内财政紧张,国民生活水深火热。
忽必烈中年以后因患足疾,经常卧榻办公,对朝政逐渐力不从心。
公元1294年,忽必烈病重,托付皇孙铁穆耳于知枢密院事伯颜,不久后病逝。”
忽必烈听完陆晨的描述,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早年他确立正统,采用汉法,加强中央集权,选用贤能,惩治贪污,算得上是贤君。
而且他鼓励农业发展,重视水利建设,发展商业,推广钞币,也算是爱民如子。
但是他名为重儒,实是好武,因用兵而敛财,因敛财而任佞,以至于国内蛀虫横生。
虽然他算得上是清明的皇帝,也可以说他是元朝最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把元朝境内的老百姓分为四等人等行为,也为元朝的短命埋下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