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作者:冰镇豆腐脑 | 分类: | 字数:58.4万

第177章 我蒯铭又回来啦!

书名:三国:蜀汉军师,长坂坡七进七出 作者:冰镇豆腐脑 字数:2307 更新时间:2025-02-22 01:57:52

木炭、树脂有何用?

准确的说,此“木炭”应该称松烟,是松树烧成的炭。

松烟可制成墨。

树脂可作为胶的替代物。

墨与胶以一定比例混合,可制成最简单的油墨。

油墨可作印刷之用。

如此,答案显而易见。

秦操准备摸索印刷术。

没错,就是摸索。

“印刷术”是一门技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即便知道个大概,也不能说复刻就复刻。

和造纸术一样需要实践。

而造纸术与印刷术相结合,才能短时间内制造大量书籍。

“学生领命。”

费祎不明真相,也没有废话,很快适应新身份,以“学生”自称。

秦操呵呵一笑,“就这样吧,带他们回去休息。”

“是。”

费祎组织队伍退场。

邓艾、杨颙对视一眼。

“先生,你的手炉。”邓艾把手炉递过来。

“送你了,”秦操微微一笑,“出身贫寒并非耻辱,相信自己。”

邓艾捧着手炉,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度,眼眶渐渐湿润。

深深躬身行礼,“谨遵先生教诲。”

行完礼小跑着离开。

杨颙赶紧跟上去。

“快让我摸摸。”

“小心点。”

“羡慕,先生送的手炉啊……”

远远的,传来两人嬉笑声。

嬉笑声渐渐远去。

广场重归寂静。

“军师,他们如何处理?”关平指着角落中的一群人。

全是秦操的“亲戚”。

马良递过来一份名单,,“这些人信息记录在册,请军师过目。”

秦操扫了一眼。

嘴角忍不住抽了一下。

“亲戚”数量过百。

有侄子,有外甥,有远房表弟,甚至有七舅姥爷。

随手丢掉名单,秦操淡淡道:“谁是蒯铭?”

“我是!我是!”

蒯铭举手激动大喊。

不等秦操吩咐,一溜烟跑到台前,一招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

以头磕地,行晚辈礼,“小侄蒯铭拜见秦叔。”

马良、关平齐齐皱眉。

这厮好厚的脸皮!

突然多了个大龄侄子,秦操倒是觉得有趣。

于是问道:“孔明可有交代?”

“有!”

蒯铭小鸡啄米般点头,“是舅舅我来新野的,来时交代我听秦叔吩咐,不能以身份欺人。”

“能吃苦吗?”秦操又问。

“能。”

蒯铭大声保证,“秦叔有所不知,小侄在家乡,人称玉琢之才,也曾头悬梁锥刺股,绝对能吃苦。”

熟悉感扑面而来。

秦操挑眉,“有何擅长之处?”

蒯铭想也不想回答,“小侄和舅舅学过机关之术,舅舅说,只要透露这一点,就能受到秦叔赏识。”

言外之意,他的机关之术,是经过舅舅诸葛孔明验证的。

听出潜台词,秦操淡淡道:“既如此,你就留在教学区,发挥你的长处。”

“多谢秦叔。”

蒯铭连连道谢。

“好好干。”

秦操扶起蒯铭,温声勉励,“新野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别给你舅舅丢脸,费祎还没走远,去吧。”

“小侄告退。”

蒯铭起身拍拍膝上灰尘,颇为得意得看了眼众“亲戚”。

随即快步离去。

“亲戚”们纷纷燃起希望。

不求得到一官半职,只要能像蒯铭一样,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事与愿违。

回应他们的,是冰冷的目光,以及森然的语气:

“想死还是想活?”

下一刻。

“铮”的一声。

关平拔剑出鞘。

南镇抚司士兵纷纷拔刀。

一拥而上,将“亲戚”们包围。

明晃晃的刀剑,差点闪瞎他们眼球。

蒯铭好歹是孔明先生外甥,算得上是军师的亲戚。

你们算什么臭鱼烂螃蟹?

也敢冒充军师亲戚!

南镇抚司士兵目露凶光,扫视“亲戚”们,似乎在找下刀的地方。

“想活!”

“我们想活!”

有人扛不住失声大喊。

其他人纷纷附和。

“很好,”秦操扶剑淡笑,“既然诸位自愿,在下便成人之美,西山信徒需要儒学教化,诸位走一趟吧。”

不等他们反应,大手一挥,“通通带走。”

在刀剑的逼迫下,“亲戚”们自愿前往西山煤场,教化五斗米道信徒。

“这些人交给季常了。”秦操对马良说道。

“诺。”

马良拱手领命。

忍不住感叹,“军师高见,这些人不乏世家子弟,熟读儒家经典。以儒学教化信徒,再适合不过,”

秦操笑而不语。

儒家的缺点先不谈,论教化百姓,将逆民变顺民的效率,“独尊儒术”后的儒家当属百家之最。

……

另一边。

青蛟大街。

蒯铭一路狂奔。

终于看到队伍影子。

心中畅快无比,大声呼唤:“哈哈,杨老弟、邓老弟,我蒯铭回来啦!”

街上回荡着欢快笑声。

少顷。

三人重聚。

杨颙关心道:“你没事吧?”

“没事,”蒯铭大气摆手,“我能有何事?我可是诸葛孔明外甥,秦子御之侄,注定要干一番大事。”

邓艾两颊微醺,小声提醒蒯铭,“艾……艾听先生说,出生富贵非骄傲,蒯兄应……应该小心谨慎。”

蒯铭不以为意,“放心,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咱们是知心朋友,岂能有所隐瞒?合该以诚相待。”

杨颙深以为然,“言之有理。”

邓艾捧着手炉憨笑。

为又交到一个朋友感到高兴。

三人边走边聊。

费祎与三人并肩而行,面带淡笑听着他们交谈。

半个时辰后。

回到教学区住所。

教学区年幼者以家庭为单位,每家有单独的小院。

成年者则单门独户。

邓艾与杨颙住在一起。

古人成家虽早,可两人年纪尚幼,未到法定成婚年龄,严格的说还算孩子,与邓母同住没影响。

蒯铭已加冠成年。

有心与兄弟同住,可邓母年纪也不大,兄弟之母也要避嫌。

又不想一个人住。

于是,蒯铭找到费祎。

经过软磨硬泡,两人同住一个小院。

是夜。

蒯铭拉着费祎,到邓艾家蹭饭。

吃完饭,邓母在外收拾。

四人围坐在案桌旁。

油灯火光摇曳。

墙壁上黑影漂浮不定。

一份作息表摆在四人面前。

蒯铭轻敲案桌,说道:“据我所知,木炭、树脂可制作墨,所以教学区的任务是制墨。”

一语惊醒梦中人。

费祎眼前一亮。

先有纸后有墨,答案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