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大秦,秦始皇令我封神

作者:梧桐知蕙 | 分类: | 字数:56.2万

第30章 是优秀的秀儿

书名:穿越大秦,秦始皇令我封神 作者:梧桐知蕙 字数:2158 更新时间:2025-02-12 04:07:10

【“李秀,一名杨娘,字淑贤。

她是南夷校尉、宁州刺史李毅之女,西晋时期女将领。”

太安元年,李秀的父亲李毅担任南夷校尉,持节统兵镇守南中,统领夷族五十八个部落。

当时世家大族纷纷响应李特的起义,各自拥有数万人。李毅率军讨伐并诛杀领头的毛诜、李猛之人。

同年十一月十一日,朝廷重新设置宁州,以李毅担任宁州刺史。

太安二年,李猛的儿子李睿投奔五苓夷人的统帅于陵丞,于陵丞便到李毅那里替李睿说情请命,李毅表面同意。

不久,李毅诱杀李睿,从而激化民族矛盾,埋下战争隐患。

于陵丞对此非常恼怒,于是带领各夷人部落造反,攻打李毅。

当时宁州连续数年发生灾荒,爆发流行性传染病,死亡人数多达十万。

五苓夷人强盛,宁州军队屡次失败。

官吏百姓很多都流亡到交州,夷人趁机包围宁州城。

当时李毅身患疾病不能督战,救援的道路已断绝,李毅给朝廷上书求援,但朝廷没有答复。

光熙元年,李毅的儿子、李秀的兄弟李钊从洛阳前来探视李毅,李钊还没有到,李毅便因病情加重去世。】

『不是说李秀,怎么开始介绍起她爹来了』

『肯定要给你介绍一下背景故事,才好承前启后啊』

『由此可以得知,李秀的爹挺厉害的,从小受他教育,李秀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啊这啊这,为什么出尔反尔啊』

『谁知道呢,你问李毅去』

『情况这么危急,该主角出场了』

『朝廷在干嘛啊我的天』

『友情提醒,现在的皇帝是着名的“何不食肉糜”』

『这就不奇怪了,这就不奇怪了』

『这种情况再加上皇帝是司马衷,秀儿这是地狱开局啊』

突然被cue的司马衷眨巴眨巴眼,可怜兮兮地看向了嵇绍。

几年过去,他的智力随着回缩的年龄一起增长,现在已是一名正常的少年。

直到现在,他才明白自己当时说的那句:“何不食肉糜”,有多荒谬可笑。

嵇绍也一如既往地拍拍他的头,告诉他当时只是因为年纪小不懂事罢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并不是刻意而为。

就像司马衷这种情况,想让一个七岁孩童完全明白家国大事和人间疾苦,完全是痴人说梦。

还好,这次他有机会长大,能够自己意识到错误。

可惜他已不能回报自己的子民,只能努力在大秦做出一些事情。

天幕之下,李毅刚想对李睿动手,就被天幕阻止了行动。

要是知道杀了他会引起那么大的动乱,李毅万万不会如此。

这么一看,应该是女儿帮他处理的烂摊子。

对于女儿的能力,李毅自是深信不疑。

他只是有些羞愧,自己引发了这么大乱子直接撒手人寰,让女儿承担接下来的一切。

至于其他人,则是在担忧宁州的情况。

叛乱、灾荒、疫病,再加上一个似有若无的朝廷。

很多单拉出来都能葬送一城,更别提全都叠在了一座城上。

【李毅死后,晋军节节败退,于陵丞军直逼宁州城下,将州城团团围困,此时宁州城中,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也无主帅,形势万分危急。

宁州官员们认为李秀精明通达,具有其父李毅的风范,于是推举李秀来管理宁州事务,并指挥守城作战。

李秀受任于危难之中,但仍能镇定自若。

她悉心军事,奖励将士,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率领军民环城固守等待援军,齐心合力共渡难关。

城中粮食吃光,她就烧鼠拔草作为食物。

即便如此,但李秀防务仍不懈怠,她亲自披甲上阵,瞅准机会带兵出击以忧乱敌阵。

他们从围城敌人那里,多次获取军需物品及粮草,改善城内军民生活,稳定军心民心。

由于李秀身先士卒亲自督战,大大鼓舞城中士气。

经两军反复较量,李秀终于扭转败局,使于陵丞兵败逃走,宁州城转危为安。

晋惠帝司马衷闻知此事,下诏任命李秀为宁州刺史、南夷校尉,佩有其亲的虎符,统领五十八部夷族。

她任职三年,使境内“州民安肃,海内清晏”。

所统五十八部夷族皆慑服,深得百姓拥戴。”】

『这个时候被推出来,换别人估计都是被捧杀』

『可以看出来,李秀是大家都承认优秀』

『这种情况还能坚持下去,李秀真的好强』

『对面屯粮我屯枪,对面就是我粮仓』

『不愧是秀儿,真的很秀』

『这个时候司马衷还能掌权呐?贾南风那婆娘呢』

『那个时候都八王之乱后了,可能是司马衷临死不久前的命令』

已经明白死为何物,司马衷只是有些叹息。

不知这位女子在他死后怎样,为何只任职了三年?

窥探到他内心的疑问,天幕中的弹幕突兀地多了几段关于宁州的后续。

接手宁州之人正是之前被阻断在路上的李毅之子李钊。

他一到,宁州官员便又先后推举他接替李秀掌管宁州事务。

三年后,李钊升迁太守,王逊为宁州刺史。

当时宁州外受成汉逼迫,内有夷人强盗,城邑荒丘废墟。

于是王逊召集流民,予以安抚,数年之间,宁州辖境重新安定。

王逊作风像极了李秀,他诛杀不守法律的十多家豪族大户,并消灭五苓夷人,宁州内外都受到震慑而归服。

看到这个结局,天幕之下的李毅和李秀都很是开心。

最后谁是刺史无所谓,只要宁州安定,他们别无他求。

经此一事,李毅也彻底放下对李睿的杀心,将重心都放到培养女儿上。

李瑞之死只是其中一条线的导火索,没这个导火索并不代表宁州就天下太平了。

其余朝代众人中也有人的目光放到三年上,她们觉得有些不忿。

明明李秀已经如此优异,可李钊一回来,宁州官员便纷纷倒戈。

好似李秀没有将宁州打理好,他们急着找下家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