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踏着浪前行

作者:修正断惑 | 分类: | 字数:69万

第157章 祭奠岳父岳母

书名:踏着浪前行 作者:修正断惑 字数:4511 更新时间:2024-10-25 02:28:40

中午她要点外卖。我说头已经不痛了,我来坐。我问她吃什么?她说吃面条比较省事。“是西红柿面,肉丝面,炸酱面,阳春面,随便点,都是哥的拿手好戏。”

她想想笑着说“我吃随便面,会做嘛?”

“只要妹妹敢点,我就会做,你休息一会儿。保证让你吃上随便面。”

她半信半疑地看着我,摇了摇头,上书房去了。

至少要做三样臊子。让她随便挑选,才叫随便面。鸡蛋炒西红柿,只要一个西红柿,两个鸡蛋就行了。当臊子用的做法,与当菜的做法是有区别的。要将西红柿炒烂,炒成泥最好。不要丁丁块块的。拌在面里颜色好看,与面能充分的裹在一起。盐味比平常稍重一点;

榨菜炒肉丝,榨菜有现成的,从冰箱拿出一小块瘦肉,在微波炉里一解冻,留三分之一作炸酱,三分之二切成丝,关键是上浆这步要恰到好处。太嫩就没嚼劲了。吃不出风格来。太老咬不动,失去了吃臊子拌面的体验;

肉沫炸酱。这个更好办,用老干妈两勺,芝麻酱三勺,甜面酱一勺,放在一起拌匀放置一边待用。将香茹,肉剁成细丁。肉丁码味放少许淀粉。待油温七成热,倒入肉丁翻炒断生,放入香菇丁妙香。再倒入待用的杂酱。翻炒几下即可,火要小,防止沾锅炒糊,就变味了。最后放入花生碎即可。

很快就把三样臊子做好摆在餐桌上。烧开水下白水面。喊她下来吃饭。我为她挑了多半碗面,放在她面前说“请秋教授随便放你喜欢吃的臊子。这就叫随便面。”

“我哥脑子比我还好使,我以为难住你了。结果就这么破解了难题。小妹我佩服,佩服!”

她吃完后,我说道:“请这位女士点评一下三种臊子那样好吃,那样不好吃。以利下一次更好为你服务”。

“三样都好吃,继续努力。给你一个奖励。”走过来,在我脸上啵了一个。

中午我们都有休息一会儿的习惯。她上床后。把另一半被子掀开,拍拍床。我马上明白这是要我去暖床嘛。

上床刚侧身面对她,差不多嘴对着我的嘴说:“跟我说实话,今天是不是假装头疼?”

我脸一下子红了,没吭气。

“承认了嘛,啍,在我面前耍花枪。没窗。”

“莎莎,我现在根本就用不着车。最多去超市买点东西。把车买来停在这里是何苦呢?”

“可你要去收房租,到图书馆看书。有个车不是方便些吗?”

“我一个月跑一次图书馆。每次打个的不就得了嘛。房租不是你让他打到卡上的吗,根本就用不着去。”

“你刚拿到驾驶证,不练习,不就生疏了吗?”

“我要想练车,等你休息时,把你车开出去溜溜不就行了吗。说实话,在我面前,开小车跟玩车游戏一样。只要别人不撞我,一般情况下,我是不会去撞别人的。我骑十年摩托,一次事故都没有出过。如果是有评安全奖活动,我不拿第一天理难容。”

“我哥是个天生的技术型人才,来,奖励你一个。说完抱在一起滚了一回床单。一觉睡到太阳快唾觉了才起来。

秋老师已过世第三个年头了。每年的祭日,莎莎都要回去扫墓。她决定开车回去,四百多公里,两个人开,一天还会放早工,不会太累。关键是方便,灵活,自由。快到县城时,她给肖蓉打了个电话,让我们直接开到她家,进门就可以吃饭。

肖蓉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她老公当过国营旅馆经理,她当过国营旅馆服务员。都是管理行家里手。

好丰盛的一桌子菜,最让我抢眼的是豆豉蒸腊肉。满屋子都是它的香味,让人口水滴哒起来。用吃透油浸的豆豉,拌米饭,可以一下干两碗饭。比宴席上鱼趐拌米饭更好吃。面对铺展在碗上面,油亮红色的腊肉,我不顾吃相,一连干掉三大块。直到嘴角流油,才停下来擦一下嘴。

还有一个香焦牛肉,将卤到八成熟的牛肉切成薄片,一过红油,放入葱姜蒜沫,用料酒一烹调,那个适度的嚼劲,脆而不烂的,亮着半透明的红色,入口即香的特殊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大饱口褔。

晚上肖蓉俩口子非要留我们在她家住。老家的规矩我们是知道的。一般不留宿两口子在一个床上睡觉的。虽然她们不在意,我们还是要自觉。到宾馆开了房。比较自由。

在县城买了祭祀用品,直接开往三清小学。从主路进入支路,思绪开始翻滚。虽然面貌有所改观,但总体地貌依旧存在。

我们把车停在山口,河对面就是莎莎曾经代课的地方。我们曾经在渡船口上方的河沟里,吃着有限的小吃,依畏着细语。憧憬着看不到前程的未来。是那样的温馨,惬意。每次离别时难分难舍。我俩谁也没吭声。用流出的眼泪,带出来辛酸中又有甜蜜的回忆,享受着现在圆满结合的幸福生活。感慨万千!

到学校停好车,原先呈八字形的三栋房,现在一栋教师宿舍楼,封住了八字底下一横。成了一个上小下大,不规则的四合大院。莎莎跟几个我不认识的人打过招呼,上到三楼东侧,门上标有307的房门口站住,掏出钥匙,打开门。没有因长期没住人,产生的霉味道。我问莎莎是怎么回事?

第157章 祭奠岳父岳母

“我请妈曾经的好朋友,在学校做饭,现在已退休的陈阿姨,每月来帮助开一次门窗通气。适当给她一点钱。她不要。每次回来给她买点东西算一种补偿吧。”

说曹操,曹操到。门没关。陈阿姨直接接进来了,对莎莎说:“我估摸着这两天你就会回来了。连着几天都开了门窗。你闻闻这个屋里,一点怪味都没有。”说完好像才发现我的存在,问莎莎“他是谁?以前没见过嘛。”

“他是以前在这儿当校长的汪校长儿子,汪月明。我们既是从小长大的同学,一起参加工作的战友,现在是我的男朋友了。”

“啊呀哟!是汪校长的少爷啊?怨不得,我说面相有点熟嘛!莎莎终于找到心上人啦,这可是门当户对的结合呀,我祝你们幸福快乐,白头到老呵!”等陈阿姨一口气说完,我才向她问好。

“你爸可是天下最好的一个人啊,他去世的时候,我们全校师生员工都去给他送葬了的。唉!好人命不长啊!”

“谢谢陈阿姨对爸爸在校时的关照。”

这里是我爸爸,曾经当过校长,调出后,从校长降为教师,又从教师恢复校长职务,完成工作生涯的最后一站地。是我和莎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朦胧成长地。这里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每一步梯我们都熟悉。特别是外面的这条知青河。我与马钧钧下河洗澡,摸鱼的场景历历在目。为了清除莎莎身上霍麻刺。被朱尔东污蔑为耍流氓,造成了我被赶回老家上学,不让我和莎莎在一起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发生的一样。!

我望着潺潺流水的小河发愣。完全没有听到她俩在说什么。直到阿姨给我打招呼,才从回忆中转过神来。

“哥,在想什么呢?好像魂不守舍的样了。”

“我在回忆给你拔刺的场景。”

她脸一下子红了,捶了我一下说:“哥,你真坏!”

她在我脸上亲了一下说:“学校有食堂,要不中午在食堂对付一下。现在我们上山去吧,让爸爸妈妈见过你这个迟到的女婿。”

“好啊!我还没亲口喊过一声老丈人,丈母娘呢!”

我们从拜步梯一步又一步往上爬,每走一步,就涌现出当年一个场景。到了后山,一栋小而高的通气窗户,红色砖瓦平房,立在我们当年摸爬滚打的平地上。一个白胡子老头走出来对莎莎说:“秋老师回来了。”

“陈大爷,我回来看爸妈来了,谢谢你的关照。”她已开始流泪了。从包里拿出一条红塔山烟,递给陈大爷。

陈大爷伸出粗糙干裂的双手接过烟,满脸堆满笑容的说:“每次来都这么客气,真是担当不起啊!”

“谢谢陈大爷对爸爸妈妈……”她已经说不下去了。我看到她难过的样子,喉咙发硬,心里发堵。我抱着她膀子来到秋老师放骨灰的地方。她开始放声大哭了起来。我也跟着流泪。看着秋老师,夏老师贴在骨灰盒的相片。我哽咽着说:“爸爸,妈妈,你们迟到的女婿汪月明来看你们啦。望你们二老在天之灵快乐。保佑莎莎及儿女平安幸福。希望你们为我和莎莎迟来的爱祝福。请你们放心。我会对莎莎妹一辈子如掌心的肉一样疼爱,互敬互爱,携手到老。”说完我扶着莎莎凝望着二老发灰的相片。

“爸,妈。我终于找回了心上的人。今天带他来拜见二位老人。希望你们为我们的结合祝福好吗!

妈,你过去对月明有偏见。他是一个对我最真诚,最痛爱我的好人。我们会互敬互爱,相伴终身的。希望得到你们的祝福。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说完我俩同时向遗像三鞠躬。哭哭啼啼来到专门烧纸,放鞭炮的地方。

这个村级骨灰安置房,只有三间平房。放置的骨灰架有五层。目前只用了两个架子。可能有二十多个骨灰盒摆在里边。对面有一间看守人的小屋。旁边是一个没有墙的偏棚。砌有一个小土灶。是做饭的地方。我觉得莎莎建议将来作为我们的归宿地,确实不错。

回到宿舍,陈阿姨提着一篮子蔬菜送来。并且说中午到她家吃饭。

“陈阿姨,我最近比较忙,可能下午就要回去,这些菜用不着。您拿回去吧!

中午原打算在食堂对付一下。既然你都作好了,不去,会辜负了你一片心意。那就去你家吃中午饭吧!”莎莎进屋提了一兜子东西,送给陈阿姨。她客气的说,每次回来都大包小包的送东西,真的是太感谢你啦。

陈阿姨老伴不在了。家里一个十来岁的女孩在做作业。“叫叔叔,阿姨!”

小女孩乖巧听话的对我俩打了招呼。莎莎把一个红包递给她,看着奶奶,不敢接。“阿姨给的,拿着吧。”

陈阿姨当过炊事员,手艺不错,米粉蒸肉糯巴巴的,辣椒炒猪耳朵又脆又香,蒜泥炒空心菜,这才是地道的家乡土生土长的味道。我吃过东西南北的空心菜,就是没吃到过红土壤小气候生长出来的这种特别味道,没亲自品尝过的人,不知道这种浓郁纯味有多香脆。没出过门的人,不知道自己吃这种味道有多珍贵。差不多我一个人就干掉半盘。

晚上,我们在马钧钧家吃的饭。他们俩口子消息有点滞后。如果我们不去,还不知道我们这场一直让他揪心的事,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了。

本来我应该留几天,走走我的亲戚。还有一大帮同生共死的战友。还有她的房屋出租等事,都来不及处理。她最近课题很多,又是学科带头人,忙得不亦乐乎。我哪放心她一个人开车回去呢。肖蓉送了我喜欢吃的两大块腊肉。风风火火的赶回了成都,第二天她就急匆匆地上班了。

她说,本来想抽个时间招待一下她叔叔一家人吃个饭。宣布一下我们的事。连星期六,星期天都得不到休息,等以后有时间了再说吧。

我利用得天独厚的大学图书资源,以每三天读一本小说,一个月一本文学理论书籍的速度,恶补对文学知识的积累。通过半年的学习,觉得可以试笔写一些东西了。于是先把家族的历史,作为练笔的第一本书,花了半年时间,写完二十万字的家族史。

发在汪氏家族群里,让她们看,并提出意见。作为一个由亿万家庭组成的社会细胞之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族史,这种书利用价值不大。也没有必要花钱出版。只作为家族史料保存。也许历史发展到汪氏家族有闪光一页时。或许有点参考价值。记得小时候,用五斤废书,到面坊可以换一斤面条。这本书的重量,连半斤面条也换不回来。就是一文不值的废纸一堆。

我从小有一个写一本小说的梦想。现在有一个安静学习的优越环境,获取精神食粮的补给站,大把不受干扰的时间,亚健康的身体条件。四十多年的丰富人生经历。这个时候再不动手,可能就真的成了空泛无为的泡沫梦想。于是我开始攀登写小说的崎岖之路。

社会发展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时代,我看现在的小说主流,是以写豪门大家庭为了经济利益的对决,公子小姐门当户对与否,对称与不对称,婚姻联姻宫廷戏居多;

有为歌功颂德腐败的官场生活,及官二代,借尸还魂,耀武扬威。官爵财富两不误的小说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