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御兽,一边锻造
作者:五六十一 | 分类: | 字数:118.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1章 意外出现的人物
并没有在汉城久留,郑应君在城中又架起丝绸之路回到六道城。
锻造还是在自己家里安全。
并且郑应君还需要小芷、袁战以及老榕的协助。
根据八大家的特质,郑应君已经在心中打起了腹稿。
其中,墨、法、医三家对装备的要求不高,因此只要锻造适合道、儒、兵、农、佛这五家的装备就行。
根据现有的材料,郑应君花了十天时间,用慕鱼珠打造出了一件水系法宝,就叫慕鱼珠。
郑应婕癸水灵根,不适合这件法宝,因此郑应君才打算将其拍卖。
用银月凶狼的尾巴锻造出了一只毛笔,适合儒家。
以苍蓝鲨鱼皮打造出一套战甲,适用于所有修行者。
用海魔鱼灯做出一盏青铜古灯,可散发出刺眼的光芒,对佛修的吸引力应该不小。
佛门技能尤为奇特,光芒越强,技能威力则越大。
这五件装备打出来后,郑应君带着两对父母、姐姐郑应婕和女友易清默,驾着丝绸之路就来到了汉城。
除了汉城和宋城之外,十大主城中的八城将会在最后一天前去,这是汉城给予的面子,压轴出场。
而有丝绸之路的郑应君却可以随时前往。
距离拍卖会还有五天,汉城中已经挤满了人,摩肩接踵。
城中,一队队士兵沿街巡逻,处理一些修行者的摩擦。
除了陈汤外,这些日子,汉城中应该又多了一些将军。
没有惊动刘邦他们,郑应君一行人径直来到拍卖行。
这是一座高达三十米、占地面积一平方公里的巨型场地,呈现圆柱形,顶部是一个塔尖。
共分三层,目前暂未开放。
拍卖行旁边有一个拍品寄卖处,所有的拍卖物品都将在这里进行鉴定和估价。
郑应君现在多少也算一个名人,走在汉城大街上,很快便被人认了出来。
不过,没人上前搭话。
就好比你在野外看见一头和善的老虎,你会上前去和它打招呼吗?
但议论是不可避免的。
“他就是郑应君?看上去怎么有点凶?”
“凶吗?我觉得很帅啊!又帅又有实力,可惜已经有女朋友了。”
“我之前在江城见过他,当时没这么帅,好像是修为又有进步,变帅了。”
“旁边就是他的女朋友,看上去很漂亮呢!”
……
以郑应君如今的实力,他自然能听到这些议论之声。
不过没有过多在意,又没有重伤他,议论议论又有何妨?
“没想到汉城如今这么多人,外来人口已经有两倍了吧!”
易清默看着街上稍微有些拥挤的人群发出了一声感慨。
这都比得上淡季时热门旅游景区的场面了。
“应该是有了。”郑应君回道:“华夏共有城邦三万,二十五天下来,丝绸之路共传送了五千余次,每次一百人。”
由于郑应君对丝绸之路也有所感应,所以他能够知晓确切数据。
黄孟娘作为城主,轻易间却不得离开六道城。
汉城应该是所有城邦中最为奇特的存在,七帝一后皆可为城主。
所以之前刘邦才能凭借着丝绸之路前往六道城。
郑应婕环顾四周,“拍卖会之后,汉城或许能迎来巨大的发展。”
“嗯!”郑应君笑了一声,“不过麻烦也不会小。”
话音刚落,一道声音传了过来,“天地万物,有正必有反,我汉城既能得到发展,又何怕麻烦?”
郑应君朝声源看去,说话的人一身白衣,头戴道士冠,手中无物,自然地垂下。
虽然戴着道士冠,但其样貌十分儒雅,自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敢问足下何人?”不知道是否是和古人接触的时间久了,郑应君说话间不自觉地带上了一点古风。
“张良张子房,见过郑居士。”白衣道士乃汉初三杰张良,不过他却不是被刘邦所召唤,而是在地球天道降临浩瀚界时就出现了。
比朱熹高级一点,他在一州之地就任城主一职,说是一州之地,其实只是一州之地的中心。
那个时候,州城与普通府城没有什么两样。
“你是张良?”郑应君对张良的身份表示惊讶,这一身道士打扮却也别致。
“正是不才。”张良很是谦虚。
其实不仅郑应君吃惊,旁边的吃瓜群众心中的震惊比郑应君只多不少。
更有甚者认为张良作为一个儒家子弟,怎么穿着道士的衣服,他成道家的人了?
那些人想来是受到了秦时明月的影响。
张良早先是韩国丞相之子,当时法家盛行,按出身来说,他应该是法家之人。
韩国灭后,张良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不成,与黄石公出习得太公兵法,说他是道家之人也对。
汉朝成立后,张良隐退,直接就开始了修仙之旅。
说他是道士不为过。
另外,据传,创造道教的张道陵可是张良的后代。
“没想到郑居士你这么早就来了。”张良说着已经来到郑应君面前不远处,“本来城主还认为你要在最后一天才到场。”
郑应君与张良对视,“这不是手头上有几件东西想要拍卖嘛,所以就提前来了。”
“哦!”张良显然对郑应君手中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可否让良见识见识?”
“自无不可!”
此时两人的面前正是拍卖行的寄卖处,郑应君伸手一引,“请!”
“郑居士是客人,先请!”
张良指着寄卖处道:“良不才,乃是这里的负责人。”
“嗯?”郑应君这下更惊讶了,“先生如此大才,怎会?”
“哈哈哈!”张良爽朗一笑,“良喜欢见识一些新奇的东西,所以特意向城主讨了这么一个差事。”
“原来如此!”郑应君带着家人和易清默一家先走,张良后续跟进。
进得寄卖处,这里虽然没有拍卖行来得大,但也不小,至少也有两个足球场大小。
张良引着郑应君一行人来到一处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