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穿成福宝文炮灰?我靠科研逆袭!

作者:洛非文 | 分类: | 字数:51.8万

第98章 人才

书名:穿成福宝文炮灰?我靠科研逆袭! 作者:洛非文 字数:2204 更新时间:2024-10-28 02:22:31

刘大爷把番茄和腊肉带回了家。

林卫华一看番茄,顿觉惊讶。

“这个时候……是南方来的番茄吗?”

他们这里偏北,温度低,如果是南方那倒是可以理解。

只是这些番茄个大饱满,没有磕碰,运输过来肯定费了不少功夫。

刘大爷洗了一个,让她尝尝。

林卫华吃了,更觉得惊讶。

味道也太好了。

简直比她从前吃过的,口味都好。

“菜站买的?价格不一般吧。”

刘大爷神神秘秘的说:“不是菜站买的,人送的,你猜是谁?”

林卫华配合他,一连说了好几个他的老朋友。

最后甚至报出了宋老头的名字。

刘大爷都摇头。

林卫华皱眉:“老刘……你不会是……受h了?”

“呸呸呸!你咋能这么想我。”刘大爷瞪了林卫华一眼,疯狂暗示:“是那个小同志,那个!”

林卫华也就那么一说。

两人结婚五十多年了,互相是什么人心里哪能不清楚。

不过小同志?

刘大爷除了陆微尘,还认识哪个小同志?

“就是小陆同志的呀!”刘大爷得意洋洋地啃了口番茄:“小陆同志才种出来多少,心里就想着我,专门送了半背篓呢。”

数一数,将近二十多个。

可真不是小数目。

林卫华:“自己种的?这是什么技术?能推广……”

“问了,成本太高,不好推。”刘大爷叹了口气:“其实也是没必要推广,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粮食。”

而且是成本尽可能低的、产量尽可能高的粮食。

至于蔬菜。

很多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现在,一点点口腹之欲,只能往后压。

之前林白蔻试种冬玉米,就是因为塑料大棚维护条件太高。

成本还没压下去,得不偿失。就不能大范围推广。

只能转而提高现有的粮食产量。

林卫华无语了:“小孩子不太了解这方面,你咋也没想到?”

“这番茄味道,你吃过了,不错吧?”

咋又骂我。

刘大爷郁闷道:“是不错,我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

林卫华:“老刘,你真是年纪大了脑子生锈,不能大范围推广,我们可以定点啊,定点种植,开个罐头厂。”

“我国内不常吃番茄罐头,可国外不一样。”

林卫华:“只要味道好,我们定价高一些,也能卖出去。而且国内的生活水平没有外头高,外头人家收入高,价格高一点,他们不会接受不了。”

刘大爷眼睛亮了起来:“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林卫华:“你就是太盯着粮食了,忘了我们可以挣钱去买粮食。”

“这样,下回你把孩子叫过来……算了,下回去上班,我和你一起去。”

林卫华说干就干,第二天就跟着刘大爷去了阅览室。

结果扑了个空。

陆微尘今天没来。

……

陆微尘当然去干正事儿了。

她这次进城是来干啥的?

是来通过机械厂的路子沟通上拖拉机厂,拿犁头技术换点报酬的呀。

陆建民这些天都在乡下,也是回了厂子才知道,原来厂里出了这种事儿。

曲轴机床出现故障,存货即将耗空。

他其实有些犹豫,看着兴致勃勃的陆微尘,挠头说:“乖宝,我们厂里最近……”

“哦,我知道。”陆微尘道:“机床出故障了,找了两个专家还不干活。”

对对对。

陆建民说出来的意思就是,提醒自己家乖宝,可能她去见厂长,人家也没工夫接待。

领导们最近都被这件事烦得焦头烂额呢。

毕竟拖拉机相关不是他们厂的产品。

陆微尘当然知道。

现在凑上去可能不会得到帮助。

不过她可不只是为了拖拉机。

“走吧爹,我们就去问问嘛。”

行吧。

乖宝要去,他还能拦着?

而且他们厂长为人亲和有度,应该没关系。

陆建民便带着娃儿去厂长办公室。

厂长办公室并不很大,里面就四张桌子。

是厂长和三个副厂长的。

此时办公室只有一位短发花白,面容却并不苍老,戴着眼镜的中年女人。

看到陆建民来,她微微抬头,略有些疑惑。

陆建民连忙自报家门:“霍厂长,您好,我是咱们厂里的一个正式钳工,我叫陆建民,这是我女儿,陆微尘。”

“你好,陆同志。”

霍厂长大名霍兴云,其实今年也就四十岁出头。

只是她少白头,看着年纪大了些,倒更加稳重了。

霍兴云是位温和儒雅的成熟女性,并不看低陆建民的身份。

她倒了杯水,连陆微尘都有份,温声问:“工作时间找过来,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事情吗?”

陆微尘便开口道:“厂长姨姨,是这样的……”

她把犁头的事情说完,又道:“改装好的已经在我们前山大队工作了一整个春耕的时间,没有任何鼓掌,效率稳定提升在45%。”

霍兴云有些惊讶。

这小同志很不一般啊。

但她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推了推眼镜,应下来:“下午有些迟了,我明天让人去前山大队看看,如果情况属实,我帮你拉拖拉机厂那边的线。”

陆微尘又说:“还有,咱们厂里请来的维修专家……”

霍兴云听了,看向陆微尘的眼神柔和。

她说:“他们露出的马脚太明显了,这些我们都知道。”

陆微尘便懂了。

知道,但是没有任何措施。

是因为不想吗?

是因为……无计可施啊。

只要一天华国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他们便一天要受到国外的掣肘。

就像这次,华m之间的技术援助交换协议明文规定了m方要提供相应的援助。

可实际实行下来,m方随便派来个人,天高路远的,他们都得接受。

不接受?

不接受,那就得拿着协议掰扯,互相拉扯的时间太长,耽搁了厂里的流水线生产,人家拖都能把他们拖死了。

如果接受的话,最起码一般m方不会离谱到派来一窍不通的普通人。

威廉和西蒙,虽然不是什么专家,但是好歹也是经常接触机床的维修工。

说白了,还是没有人才,技术壁垒太难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