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苦乐年华

作者:正奇书香 | 分类: | 字数:29.1万

第24章 军中柳记者

书名:苦乐年华 作者:正奇书香 字数:4278 更新时间:2024-10-29 02:51:43

黄洁这个杨柳细腰的南方女人,其温婉的一面还是最终战胜了她,因为上了性格的柳冬生不可能会让步,真正的让步会毁了他的事业。

黄政委当着北京李记者的面,又是多年未见的老战友,说出来的话就稳妥很多:

“小柳,想搞新闻报道,走技术级这条路也是对的,关键是要当成事来干,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你得说说他,给他提个醒,好好带带他,当好他的老师,好不好?”

“我的黄将军,这一点你放心。现在部队正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到南京学习的事,我给孩子好好的协调。当老师没得说,名师出高徒嘛。”

黄政委回家与爱人商量,事情到了这一步,孩子想的也有他自己的道理,他不想走官场上的路,硬逼着他也不是个办法,既然想去搞新闻报道,那就随他去,得当个事儿干,不能随随便便的,给我们丢脸,要是这样肯定不行。

柳冬生跟黄洁说这事儿的时候考虑了很久,起先觉得很不踏实,有两个因素不太稳定。一是搞新闻报道的成效还不太明显,具体能不能干出理想的成绩,心里还真没有谱。二是小春枝还太小,这种情况下丢下女儿,去长时间的学习,多多少少有些不合情理,这件事还不知道怎么去讲。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件事并不是最主要的,而是黄洁所表现出的初级抑郁症,让柳冬生的心里有些措防不及。好在,她很快同意了柳冬生的这个想法,才让病症及时有了好转。

在婚姻的河里走的时间长了,我们的许多看法都在慢慢的改变,而且都会修正在规正的河道里。柳冬生急于想在这样的河道里行走,因为他所面临的生活多面性,给他提供的是这种选择。

黄洁对他最大的意见,在于这件事的突然性。几个关键的人物都知道了,她还是个蒙在鼓里的人,在谁心里都会受不了。当初,对黄洁来说,知不知道无所谓。在情感的心底里,她压根就没有把柳冬生放进去,空荡荡的世界空荡荡的心,这样自由来自由去,是一种无所谓的状态。

这种情感的改变来自于婚姻。柳冬生认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日子,慢慢融进一种叫情感的东西,尽管融进的很慢,但也会改变生活。

结婚后的黄洁,该做的事,平平常常的去做,话很少,但交流有一种默契感。她有时感到莫名其妙,但又反复拷问自己,生活是不是就是这样?

就是去南京上学的这件事,让她觉得婚姻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那么一件事。回到娘家,母亲当着面问她:

“冬生,打算去南京上学的事,你知道吗?孩子还这么小,你能带的了吗?”

黄洁一时无所适从,也不知如何回答。母亲耐心的开导她:

“小洁,既然结婚了,就要相互了解。你连他想干什么都不了解,他也不跟你商量,这是和谐的婚姻吗?婚姻得相互理解包容。”

黄洁这才知道,婚姻不是一厢情愿,更不是随随便便的人生搭配,而是要有一种心的和谐。

本来想大闹一番的黄洁,忍住了悲伤的心。她觉得许多地方自己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总是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再厚实的婚姻也会有危机。

月儿高悬,夏风轻轻的吹过。绿茵铺满了操场,熄灯号过后,散步的人越来越少。

这是柳冬生和黄洁第一次出来散步,他们的心情是舒畅的,虽然是结婚快一年的夫妻,他们所能找到的却是一种初恋般的感受。尽管他们都有过两次难以忘记的爱情,从现在起他们能从中走出来吗,他们希望从这次婚姻中能走出来。

柳冬生说,南京学习的事定下来,这得谢谢你的理解和支持,本来我是想早跟你商量的,但考虑到你接受不了,又有可能不同意,就拖了一段时间,这事儿确实是我的不对,主要是我自私,男人不应该这样,尤其像我这样的男人。

“这不是个小事。如果你提前跟我说了,我也有可能想开了。搞新闻报道,当军事记者,也是一份事业,这符合你的性格。男人都应该干点事,都应该有些追求,只要你喜欢的就好。”

柳冬生主动走上去,拉紧了黄洁的手。在凉爽的夏风中,手中的温暖传递着,他们像是一对初恋的男女,在绿茵的草坪上漫步。

黄洁说,小春枝,还得有人看,我妈说了,这个任务交给她,让我们俩少操心。

没想到为这件事担心很久的柳冬生,因为岳母的一次诚心的劝解,会让婚姻发生难以想象的转机,而且还为他的婚姻当上坚强有力的保护伞。

柳冬生学习的这两年,也是他和黄洁婚姻最平静的两年。小春枝安安静静的成长,如同春风里的杨柳,春天里的花朵,轻柔而快乐的成长。

这两年发生的一件大事,是部队向东部进行了移防。黄政委的位置又向前进了一步,成了年轻的黄副政委,这是柳冬生没想到的,不过这样也好,总归对自己的发展有利。

第24章 军中柳记者

在上学期间,柳冬生还见到了他的老班长赖强贵,这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赖班长已经不是那个瘦瘦的满脸黝黑的老兵,完全变了一副模样,身材已经变得臃肿,头发油黑发亮,穿着一身上档次的西服,夹着一个公文包,整个一个老板的派头。

那个时候,他虽然不是真正的老板,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副总,一般人是绝对比不了的。

见面哪次,赖强贵是去南京出的差,谈的是一个项目,很是顺利。不知道他从哪里弄到了柳冬生的联系方式,他觉得无论如何都要见上一面,毕竟是自己带过的很有岀息的一个兵。

柳冬生说什么也要请老班长吃顿饭。他们是在学校门口的小城故事酒家相聚的,订了一个很小的单间,也就两个人,在一起聊聊天。

“小柳啊,你可是当年那批兵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当初,就凭你那股子勤奋和吃苦的劲儿,都能干出点事业来,这不梦想成真啦。”

柳冬生倒觉得挺不好意思,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磕磕碰碰走过来,哪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当年的经历也不值得那么可谈的,索性就问起了赖班长怎么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老班长,我们分开有好长时间了,也一直没有你的消息,找战友打听过几次,他们都说你很早就离开了部队,是不是这回事儿?”

两杯酒下肚,现在的赖总就侃侃而谈:

“你们下老兵连后,我就提了干,当年也是唯一一个提干的士兵,后来就当了新兵排长。穿上了四个兜的干部服,就在当地找了个当老师的媳妇,这个北方媳妇还不错,勤奋老实能干。”

“我当连长的时候,部队改成了武警,很多的训练内容和任务都变了。我觉得再呆下去也没有多大意思,就主动申请转业回云南老家。你嫂子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跟我一块儿,带着孩子回了云南,在我们老家的那个小县城落下了脚,她继续当她的老师,我分配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单位,得过且过的一天一天过日子。”

柳冬生听得津津有味,老班长还真不容易,婚姻上与自己恰恰相反,从目前来看过得都还是那么回事儿,平平淡淡还是真啊。

“怎么干着干着,就成了赖总了呢?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那我就先敬老班长一杯。”

两个人把杯倒满,痛痛快快的喝了一杯,能找回来这种当初的战友情,难能可贵,实属难得。

“我觉得,在小县城的一个小事业单位干着也没意思,总不能这样混日子。我的妹妹赖佳美大学毕业后,利用学到的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在我们几个亲戚朋友的支助下,开办了佳美普洱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这不我成了她的副总,专门跑业务的,现在的公司正在发展之中。”

赖强贵放下酒杯,有些得意,总算是有事可干了,这与现在的经济形势发展相配合。有事干总比没事干强,干成事的人一定能笑着过。

柳冬生对他的这个观点是支持的,人总要找点事去做,只要是自己愿意做的,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来,或做出一番事业来,都是有意义的。

对一个有成就的人来说,当官是一个衡量的标准,官越大可能成就感越强,可当官不是所有的衡量标准,当大官的人也毕竟有限。

在他们看来,想干点事出来,就得跟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一味去强求自己,走那种背离自己初衷的路,不仅走不远,而且走不长。

“佳美现在是一总,我是副总,公司发展的势头很不错,主要特色就是普洱茶的经营。这次是在南京开个分店,看看发展的市场。能够见到你,确实很高兴,有空欢迎你到云南去旅游。”

柳冬生没有想到的是,当年一心带兵的班长,如今与发展经济挂上了钩,而且还投身到了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竟然酣畅淋漓的游起泳来。

赖强贵为找回战友情而兴奋不已,也为手下的兵能奋斗到这一步而骄傲不已,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缘分呢,每个人又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呢?说实话,这样的朋友并不多,一生也就那么三五个,

有的人说两三个,甚至一个也没有。

柳冬生说,有空一定要到七彩云南去走一走看一看,香格里拉的风景已经向往了好多年,有老班长在,机会就更多了,耐心的等待就行。

在南京的两三天,柳冬生专门请了一天的假,陪老班长在金陵的几个景点好好的转了转,聊了很多当年的话题,他从来没有感到这么轻松和自由过,这种军营里培养出来的感情真切而难忘。

赖班长回云南没多久,柳冬生就面临着毕业,这是一个很有必要的选择。老部队向东部移防了,黄副政委带着一家人,去了那个很有名气的省城。还是回老部队,这是很现实的选择。

有了专业的新闻基础理论知识,再加上过去在新闻报道工作方面的实践,已经完全具备了从事新闻专业的能力水平。对此,北京的李记者说:

“小柳,你也快毕业了,有什么打算吗?”

“当初选择了新闻报道工作,就是想在这方面干点事岀来,还得请您多给予指点指点。”

“你现在有了专业的理论,过去又有报道的实践,可以到新闻单位去,在军区这一级的报社当记者兼编辑,这是个锻炼成长的机会。”

当记者,这可是自己很早的一个愿望,况且还是军事记者,更是自己的一个梦想。柳冬生想过梦想过,但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如何去实现?难道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了,有些不太现实,可又真真切切。生活也许就这么奇怪。

按照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柳冬生毕业后还是要回老部队。军区报社正缺人才,是个急需加强的新闻单位。作为理论和实践兼备的新闻人才,柳冬生自然是挑选的对象,更不用说站在背后的黄副政委。部队已经到了人才吃香的时代,只要你能做出成绩来,你的进步就更快。

柳冬生成了军区报社最年轻的记者。已经当了师政委的老处长对他说:

“小柳,我得提醒你,年轻人不要骄傲,当记者要经常深入一线,多宣传一些典型,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更要照顾好家庭,首长那里还好说,小洁那里你要多考虑,多照顾一下她的感受,你现在工作上是记者,生活上既是女婿又是丈夫还是父亲,这好几种角色都要演好,不能大意。”

每当人生的一些重要关口,老处长都会及时提醒一下他。尽管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存在,但柳冬生内心里还是非常的感激,就觉得老处长像一个大哥那样,说的是知心话,听着很感动。

柳冬生闲不下来,他得在新闻记者的岗位上,做岀一番成绩,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他的选择,他的付出,他的努力,在不断成就着他。柳冬生在这种生活中有些不安,这种不安会是什么,他隐隐约约的感到来自一种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