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苦乐年华

作者:正奇书香 | 分类: | 字数:29.1万

第22章 人生求学路

书名:苦乐年华 作者:正奇书香 字数:4215 更新时间:2024-10-29 02:51:43

柳冬生成家后,在黄副政委家的地位微妙的很。就他自己而言,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衷。

先说其岳母,对他多多少少有点看不起。不说其他的,就是生活习惯这一点,经常的点拨点拨他,让他多讲究一点好不好。

柳冬生不是不讲究,而是小时候没有条件。实在受不了了,就约几个小朋友到河里洗个澡。宋小英就说:“小冬生,洗什么澡,河里那么危险,你就不会怕出事,怕你爸打你?”

当了兵后,柳冬生才第一次在澡堂里认认真真洗了个澡。他觉得这样舒服透了,从来没有过的舒畅。不过要养成习惯,还是一个很难的事。因为一忙起来,他就把工作之外的事儿都忘了。

有时候当着他的面,岳母就拿出南方人的直性子说:“北方人勤劳,听话,性格也好,就是有一点不够好,那就是不大讲究卫生。”

柳冬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听了。岳母其他的方面也挺好,就这一点他有时受不了,不跟她一般见识就行了,谁没有一点毛病呢?

作为岳父的黄副政委,是个两极分化的人物。黄副政委的军衔是将军,少将,属于高级干部。在工作上瞪起眼来,一般的干部都会心惊胆战的,不言自威,不气自怒。

一般的干部前去汇报工作,先是敲门打报告,黄副政委都会先说一句:“进来吧!”接着抬起头来问一句:“什么事儿?”干部这才小心翼翼的开始汇报工作。黄副政委满意的时候,他的脸上会露出一丝笑容。如果看出了什么毛病,他就会说:“把你们的领导找过来,工作怎么能这样干?”

黄副政委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时间这么长了,当领导这么些年,他已经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高级领导的个性,在工作上是属于个人说了算的那种,有时候往往又带到家里。

对柳冬生来说,黄副政委的威严还在。在将军面前,说话都要注意三分,在家里也是一样,因为有时候黄副政委会不怒自威。更多的情况下,作为岳父的他很愿意与柳冬生平等的交流,和蔼的微笑的亲切的交流。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柳冬生就越觉得不自然,说话也小心极了。

黄洁虽然成了他的妻子,但却从来没有深入的沟通过,有一种貌合神离的感觉。在父母和亲戚朋友们面前,这种感觉你是感受不到的,他们隐藏的都很好。因为有黄副政委这个大领导,他们也没有胆量去破坏这个感觉,只能随波逐流,在时间的流逝中去平衡吧!

女儿柳春枝的突然来临,是他们没有想到的。严格意义上讲,黄洁是没有这个准备的,她想再等上一段时间,起码得等到自己调整好。

问题就这样来了。柳老三和宋小英想要的是个男孩,就是一个称心如意的孙子。没想到生下的却是个孙女,一下子没了心劲。

黄副政委倒觉得没什么,在他看来男孩女孩都一样。岳母心里倒觉得不舒服,她知道孩子爷爷奶奶不去带,只有她这个姥姥来带,刚退休下来可以好好休息一阵,带外孙女的事就来了,说一千到一万都是个累的命,只好叫一阵苦。

有了小春枝后,爷爷奶奶倒没什么事,黄副政委也没有什么大事,忙就忙在了姥姥身上。黄洁虽然心疼妈妈,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柳冬生的职务到了副营级,已经算是非常快的了。如果没有岳父的存在,可能还在副连级。不过,这也与他没日没夜的工作有关,在报道组他已经挑起了大梁。他后来总结在这段工作经历时说:“多亏自己在文字方面有点灵性,如果缺乏了这一点,根本写不出几篇像样的东西。”

路处长在当宣传处长这几年,不知不觉当中把柳冬生看成了自己的兄弟。这不仅是因为他在自己手下工作的原因,关键还是有黄副政委这个因素的存在。无论如何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黄副政委对路处长的欣赏超过了其他人,来来往往期间也就成了自己人。很多的时候,黄副政委总是说:

“小路啊,工作干得很不错,个人的问题组织上会替你操心的。无论是工作上,还是业余时间,要多关心关心孩子,他们还很年轻。”

心领神会的路处长就会连忙点头:

“放心吧,首长。工作上的事,我不会拉下来。冬生就是我自己的亲兄弟,小洁不就是我的亲妹妹。只要我当宣传处长一天,我都会把他们照顾好。我们都得好好听您的。”

这种环境对柳冬生的工作是很有利的,对路处长的前途也更有利,只要利用好,发展就顺利。

环境不可能永远不变。大环境不变,小环境有时也会变。大环境变了,小环境肯定会变。

黄副政委在这么高的位置,年数时间长了,领导经验丰富,组织上自然会考虑,副字就改正了。别看就这么一改,实职已实权相统一,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也就是“凡事说了算”。

路处长也不能总是在处长这个位置上,毕竟是黄政委眼中的红人,又有很强的能力素质,还是要进一步考虑,但也不能放在敏感的位置。

第22章 人生求学路

当宣传处长的都是政工领导干部,一般都考虑到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位置。黄政委说:

“小路啊,你在宣传处长这个位置上也干快五年了,也该考虑考虑了。先到下面一个师干个政治部主任,当个部门领导锻炼锻炼,也有利于下一步的发展。”

“我听首长的安排,无论到什么位置上,我都把工作干好,坚决不给首长丢脸。”

“这就好,我就放心了。不要有什么顾虑,有什么事儿就直接找我,不要客气。”

这次谈话后,路处长心里就踏实了,也到了往前面迈一步的时候。关键在于迈出这一步,黄副政委成了黄政委,这绝对是一部扎实的好棋。

路处长有了这一步,宣传处就热火起来。副处长宋涛在盯着处长的位置,那两个老同志又盯着副处长的位置。路处长的事还没有明确,宋涛就把做工作的事,放在了柳冬生身上。只要柳冬生能在岳父面前说句话,这事还不是板上钉钉的。

宋涛没有想到,柳冬生不是那种抽时猫上树的人,竟然随口拒绝了他。这让他这个副处长很没有面子,在宣传处都很难混的下。这么一个年轻的干部都不给面子,以后还怎么干?

这件事虽然没有闹到首长那里,但也到了鱼死网破的状态。宋涛知道只有接了路处长的班,才能名正言顺的干好。而柳冬生没有想到,他不想在岳父面前给自己找麻烦,随口说下的一句话,竟然会惹下祸端来,现在看这些怪自己太年轻。

宋涛具体做了什么工作,许多人不知情,但他最终还是接了路处长的班,当上了宣传处长。其实宋涛压根儿也没有想到,柳冬生根本就不愿在官场上混,他喜欢做文字上的业务工作。

“小柳,在报道组工作,业务性很强,你还很年轻,这样再给你加强一个力量,让处里的徐干事配合你,你们一起把工作搞上去。”

宋涛接了处长后,就给他安排了一个徐干事。柳冬生没说什么,但总觉得心里别别扭扭。这事儿又没法跟黄政委说,就一直堵在心里。

有一次下部队,到了路主任那里,提到了这件事,柳冬生是这样说的:

“老处长,我与现在的宋处长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当初他想让我给首长说句话,我没有答应他,现在一起处起来有点别别扭扭的。”

“有首长在哪里,你也不用担心什么。你现在是个很重要的时间段,在副营级这个位置上,得为以后的发展方向考虑,这一点很重要。”路主任开始用自己的经历来点拨他,如果再这样不去考虑那么多,时间你是耽误不起的。

“副营级再往前走是正营级,正营级有实实在在的主官岗位,也最能锻炼人,将来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副团级也是个过渡期,正团级主官岗位也是个关键岗位。以后的发展得考虑这些因素,所以再往前走,这一两步很关键。”

柳冬生对老处长的关心很感动,可他却没有考虑的那么多。按照自己的性格,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在官场上混,而是适合做一些业务性的工作。

路主任对他的选择感到很惋惜,很多人做梦都想得到的机会,在他看来是落花淡如水。只得耐着心的劝他:

“小柳啊,现在你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路就是走当官这条路,这话虽然有点土,但是实事求是,有基础也有机会,许多人做梦都想得到。另一条路就是走技术级,搞你的新闻报道,继续写你的稿子,想办法当你的记者。你觉得哪一条路更适合你呀?”

柳冬生考虑了考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老处长,这对我个人来说,确实很重要。我觉得管理这方面是我的弱项。我的爱好就是写文章,可以说是我的强项。就性格方面来说,我也想从事技术方面的工作,也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也可以干出点事业来。”

路主任想再劝一劝,看到柳冬生挺坚决的,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但给他提了个建议:

“你走技术级,写文章,搞报道,当记者,都可以,但你的业务水平得提高,不然的话,对将来的评衔定级受影响。南京有个专门的院校,对你搞新闻报道最需要。利用这两年时间,你可以到那里进修一下,这是个好机会。”

柳冬生对路主任的想法很感动。宋处长不管对自己有没有什么想法,但他不可能阻挡自己外出学习培训,再说他可能巴不得自己出去学习。

这个建议让他想到了北京的李记者。如果直接找黄政委谈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不仅行不通,而且有可能会遭到批评,说自己胡思乱想。

柳冬生利用出差的机会,专门看望了北京的李记者,谈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李记者很高兴,回想了当年的历险记,对他一直坚守新闻战线,继续作出的努力给予了鼓励:

“小柳啊,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很多军事新闻编辑记者,都是从战士一步一步上来的。你能坚持到今天确实不容易,后继有人。”

“你到南京去进行专业性的学习,进一步深造,对专业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便于终生从事新闻事业。没想到你是黄政委的女婿。我跟黄政委是老战友,如果他不同意,我可以去劝劝他。”

李记者从专业的角度给了他鼓励。柳冬生没有想到,多年前,他们就有了生死之交,如今还有过去的感情存在,人生就这么不可思议。

有了这个决定后,柳冬生没有先行动,而是北京的李记者先给黄政委打了个电话,表达了这个意思,并劝老战友:孩子有了这个想法,还是多支持为佳,没有必要为难孩子。

黄政委先是很生气,把柳冬生喊过去,说这么大的事也不商量一下,直接通到李记者在那里,让我怎么说你?有本事你自己去办。

凡事都没有那么简单。柳冬生与宋处长闹的情况他不好多说,路主任给他的建议只能放在心里,要想把想法变成现实,还得去找李记者。

李记者把支持变成现实,就是给柳冬生协调下来了去南京学习的名额。事情到这一步,黄政委只好退一步。先这样也行,让女婿先进修两年,也有利于以后的发展,这也是件大好事。

人生之路,求学为本。柳冬生认为,有志在年高,少年读书少,如今有了机会,更要看重读书。为此,这更要努力,更要下功夫。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这个决定是柳冬生自己做下的。他没有与黄洁商量。他觉得商量了也没用,黄洁也不会同意,还有可能乱了套。

这个事定下来后,还真是乱了套。柳冬生没有想到,问题果真出在了黄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