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年华
作者:正奇书香 | 分类: | 字数:2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章 军校生活
走出火车站的那一刻,柳冬生和苏萍已经成了相识多年的学友,有着共同志向的友人。柳冬生热情的说:“我们保持书信联系吧,在新闻报道领域,我可得好好的向你学习,拜你为师。”
苏萍的脸有点泛红,她轻声地说:“能够认识你真高兴,保持联系,祝你事业有成。”
青年人的心贴近的时候,虽然时间不长,但却生出一种难离难舍的感受。柳冬生是这样,苏萍更是这样,两个人的心灵就这样走近了吗?
改革开放中的省城,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柳冬生感受最深的是,长高的楼和宽敞的路,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这对他来说,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感,也从来没有这么好奇过。
省城的大学,比他们想象中要复杂多了。他们在交流中认为,这么优秀的省城,大学校园一定是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书声琅琅。
苏萍的大学,在省城北部的一个开发区,正在建设的大学城,除了在教室图书馆里能够安安静静的学习之外,到处是正在建设的楼房和操场,机械车辆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这种轰鸣声像鞭炮一样,没有人感到烦躁,反而觉得喜庆。
与柳冬生不同的是,苏萍出生在县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条件自然比柳冬生家强多了,但他们俩有一个相同点,是一对学习刻苦、热爱文学、乐于助人的年轻人,共同语言就是从这里找到的。
柳冬生的军校,在省城南部的山区里,坐车得一个多小时,请假外出坐公交车,半个月也不能出去一次。不是因为别的,学员队里的同学一多,请假就需要排队,也不知道能等到什么时候,能挤岀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又一次钻进山沟里的柳冬生心情是激动的,眼前的校园建设得充满现代气息,一排排教室和宿舍整洁而又宽敞,操场比想象中的还要大,紧张的学习和艰苦的训练,比部队更强烈了。
柳冬生分到了学员七队。 这是一个士兵提干的学员队,放下背包,没聊几句,大家就熟悉起来,也迅速找到了在连队时的感觉。这时,队长常召荣走过来,朝向百余人的队伍,用力的拍了拍手,对大家说:“各位同学,欢迎你们来到学员七队,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一起同学习同训练同生活,希望你们经受两年的锻炼,而后平安顺利毕业。”
柳冬生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学习和训练的紧张和艰苦程度远远超过了在连队时的要求。好在他们这些士兵学员有很厚的底子,很快就适应了艰苦紧张严肃活泼的军校生活。
秋天的校园,微风阵阵,落叶缤纷。马路的宽敞和秋叶的金黄,血气方刚的青年,活力四射的军绿,置身其间有一种自由傲翔的感受,这大概就是说,军校为什么是青年人向往的地方。
苏萍是相对自由的,她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坐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给柳冬生写信谈她的大学生活,有时甚至是点点滴滴的感受。这样做反而让她的内心充实了许多,她有时问自己,这是怎么啦?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什么是青春的心动。
学习和训练都很紧张的柳冬生,是很难抽出时间给苏萍写信的。他只有在熄灯后,躺在床上像过电影一样,回放那一场特殊的邂逅。那一个青春而又知性的女生,就这样走进心里了吗?
军校是一个大赛场。学员队之间,学员之间,都互不相让,公开角逐。柳冬生的学员七队是不服输的,他们的军事素质过得硬,而文化素质与地方生队就有了差距,突出的表现就是学校广播站通报的广播搞中稿率,他们基本上是倒挂。
对每天的广播稿,学校一周一通报。这事儿让队长常召荣的脸面很挂不住,他用起了激将法。这一天,他就把这件事摆出来:“咱们成立个报道组,每天熄灯后给大家一个小时的时间写稿,争取打它个翻身仗,我想问一下,谁敢来当这个组长?”
大家面面相觑,一天学习训练下来,浑身累的散了架,哪还有精力坐下来再写东西。
“这个组长,我愿意当!”这时,柳冬生在队伍中举起了手,而且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干好,除了为学员队争口气外,喜欢文学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他把这个情况告诉苏萍后。苏萍在信中说,你有勇气做出这样的选择,我真为你高兴,报道员其实就是业余记者,你当了这个报道组长,我们就是一个队伍里的同志加战友友。
一个周末,柳冬生在学员队值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学校大门口有人找。柳冬生顺口问了一句,什么人啊?对方说,一个女生。
大门口,身穿运动装的苏萍更是充满青春的朝气,许多同学跟柳冬生开玩笑,这是你对象吧。柳冬生拿他们没办法,带着苏萍参观校园。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苏萍说:“我这次来,一是来看你这个大组长,二是给你带来了一些我们学习的教材,这样会对你有帮助。谢不谢我?”
秋天的正午,凉爽而侠义。他们在校园门口的餐馆小聚,算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答谢宴,虽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因为是第一次,就有了它的纪念性。柳冬生还有一种表态的意思,那就是把这个组长当好,要不在队里怎么混下去?
一个月后就有了好消息。柳冬生在写给苏萍的信中说,感谢你给我的帮助和鼓励,我们报道组的几个同志,除了搞好学习训练外,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加点写稿,大家分工配合,数量和质量很快就上来了,上一周学校通报情况,我们就排到了第一名,真是可喜可贺,这里面有你的一会儿功劳。
岁月进入初冬,天气开始寒冷。苏萍的心与柳冬生的心贴得近了起来,他们都想把对方看得更简单些,可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让他们做不到。人生有了共同的目标,就有了谈不完的话题。这时,没有更方便条件的他们只有把想说给对方的话,用手中的笔写在青春的信笺上。
北方的冬天,有时来的晚一些。第一场雪来了以后,寒假紧跟着就到来了。柳冬生心想,回到柳家镇,大家都要过年,见了林雅芳,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应该有一个说法,不能就这么一直纠结下去。
柳冬生回到柳家村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柳老三看到儿子有了出息,想摆一桌酒席,请几个亲戚坐一坐,长长门面,却没有请来几个,冷冷清清的,那像是过年。就连刘叔也没有参加。
这个年过的没有什么年味。他想见的陈志强和林雅芳在南方打工,根本就没有回来,也也没有什么音讯。去林同海家时,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开门。柳冬生心里冰凉,没有了过年的一丝气息。
有关柳冬生的消息,在柳家镇又一次炸了锅,是和苏萍有关。
苏萍到柳家村去看柳冬生,选择的是年前。柳家村突然出现这么一个清秀女生,一个城里来的女生,无疑是一条重大新闻。柳老三见人就说,快到俺家去看看,冬生对象来了,城里的。
柳冬生见到苏萍时,想责怪她一番,但看到她一路劳顿时,给他倒了杯水说:“县城离的这么远,还跑什么?同学之间不用这么客气。”
苏萍没有理他,而是拉着陈小英的手说:“伯母,我听冬生说您身体不好,过年了,带点补品,来看看您,希望您身体好好的。”
柳老三看到这个情景,知道这个女孩子挺懂事的,但他又担心的是这事靠不谱。柳冬生知道他的心思,就说:“爹,别瞎想了,我们只是同学关系。我的事用不着您多操心。”
“柳冬生找了个大学生,早都不想要林雅芳了,是个标准的陈世美。”苏萍一走,这样的消息就在镇上疯传,乡亲们对待柳冬生的态度也变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有什么了不起”。
没有见到林雅芳,连林雅芳的消息也没有,反而迎来了苏萍。年仍然得过,可柳冬生的心里却乱糟糟的,就这样与林雅芳结束了,有点不清不楚,有点不明不白,怎么个事儿呢?
悄然而来的苏萍,在父亲和乡亲们的眼里,是他现在的对象,是自己未来的媳妇。有这种可能性吗?柳冬生心动过,可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寒假结束后的一件事,让他们的同学之情出现了加速度。柳冬生约苏萍一同返校,这样好对她有个照应,准确地说相互之间有个照应。
到了省城下车后,两个人有说有笑的走出车站。
这时,有人突然喊:“抓小偷,抓小偷。”
年轻的小偷抱着抢来的皮包,从眼前一晃而过,慌慌张张的跑向车站广场。柳冬生急忙放下手中的提包,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小偷紧紧地扭住,夺过皮包说:“敢偷东西,看你往哪里跑?”
小偷一看是个当兵的,只好束手就擒,赶紧求饶:“兵大哥,我这是第一次,你可饶了我。我再也不敢了,你放过我吧。”
柳冬生狠狠地扭了扭小偷的胳膊,警告他说:“看你年轻,不准再犯,下次再遇到我,我一定把你送到派出所,听到没有?”
小偷慌忙点点头:“不敢了,坚决不敢了!”
柳冬生踢了小偷两脚,捡起地上的皮包,还给了站在旁边的失主,转身正要找苏萍时,听到的却是清脆的掌声:“冬生同学,你太棒了!”
他还没有站稳,得到的就是一个拥抱。苏萍的这个拥抱,分明是一种奖赏,但更藏着一种爱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