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
作者:终南布衣啸问天 | 分类: | 字数:102.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章 婚宴
第二章
4、 婚宴
喂子坪的村口,两个女人正沿着盘山路艰难的走着。正是淑珍和秀兰。俩人一大早出门,走到现在已经是日近黄昏了。
秀兰对淑珍说:“天不早了,咱不敢再往上走了!这儿有个村子,人多,咱就在这儿等着,他们下来肯定从这儿过。”
“行,听你的嫂子。”淑珍擦了一下脸上的汗。
两个女人就在沿路的一家村民的房檐下坐了下来,拿出干粮慢慢的吃起来。过了一会儿,屋里走出一个老汉,看见二人坐在自己房檐下,就问道:“你俩咋在这儿坐着呢?”
秀兰告诉老人“我俩在这儿等人呢,我男人进山拉货去了,我俩在这儿接车子呢。”
老汉问道:“你屋在哪儿呢?”
“在韦曲跟前的长安堡呢。”秀兰又说道。
老汉听了:“七八十里路呢,你俩咋走来的!”
热情好客的山里老汉邀请二人到家里吃饭,俩人感激了一番,说给点开水就行了。吃的自己都带着呢。
在老汉家俩人喝了点热水,休息了一会儿。就坚持不敢在房子里待着,因为事先并未约定来接车子。要是待在房子里,拉竹子的几个人一下错过了,这一趟白来不说,到时等也不是,走也不是。所以她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两只眼睛死死的盯着下山的路,留意着所有下山的人。
晚上十点多,俩女人在房檐下冻的瑟瑟发抖,好心的老汉找来了一件只剩一只袖子的破棉袄,二人千恩万谢了一番。紧靠着蜷缩在一起披在身上。
直到晚上两点多,才听见远处几辆架子车缓缓走来。淑珍激动的说:“下来了!”
俩女人兴奋的跑上去,淑珍高兴的喊了一声:“老五!”
老五定睛一看,见是淑珍,高兴的问道:“你咋来了?!”
“你进山割竹子我不放心,就和秀兰嫂子约着接你们来了。”
徐精明一看对老五称赞道:“老五!这媳妇儿有啥说的!”
还了老汉的棉袄,大伙有说有笑的下山了。
下山的路上众人像凯旋归来的将军,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拉着架子车健步如飞。回到长安堡子的时候,已经天亮了。
几天以后,大伙陆续将割回的竹子拉到杜曲集市上卖了变成现钱,老五一清点,居然挣了一百多。后边几个人又陆续相约割了几次,结婚的钱基本是够用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来长安堡子,以及周边的好多村民都相仿进山割竹子,一时兴起割竹子热。
结婚的日子,已经越来越临近。老五带着淑珍在韦曲扯了几尺步,给全家人一人做一身新衣裳,在淑珍的坚持下,老五破天荒的给自己买了一件高档货“的确良”。在被幸福氛围包裹下,二人逛韦曲,跑秦镇。陆续置办了结婚所用的各项物品。
等麦子收割完毕,上场碾打晾晒的大劲过了,秋季种下的包谷苗也破土而出,长成一扎高的时候,结婚的日子终于到了。
按照长安的风俗,结婚正日子前两天晚上为请执事,这天晚上老五将所有的李姓本家子,以及自己好友,还有邻里关系要好的乡党,一一邀请到家。
老五在院中摆下六张八仙桌,每张桌子上各配三个长条凳,只在上席位置,放上两把太师椅,这都是留给坐席时长辈预留的位置。这些桌椅板凳都是东家借,西家凑。
老五晚上准备了四个凉菜,一盘豆芽炒粉条,一盘花生米,一盘人造肉,一盘土豆片。酒是长安独有的泗酒,也叫黄酒。因第二天的大厨长都还没有到位,晚上做菜的都是左邻右舍手脚麻利茶饭好的妇女。
等邀请的人陆续到位,六张桌子也都座无虚席,大家谈天说地,划拳猜令,整个院子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等大家都吃饱喝足,这时作为执事头奔颅子,开始安排第二天具体的执事分工。
并让充当账房的先生,记下名单,并用红纸上写上,贴在墙上。
买菜:薛鹏(狗娃子),栓柱
账房:李明远
大厨:李永贵,韦富春
端盘:李小卫,李小斌,薛思明,薛伟强
担水:李福胜,李国涛
烧火:韦明发
叫人:李强东,李富贵
……
执事安顿完,想回家的回家,没事的喝酒打牌谝闲传,一直闹腾到深夜。
第二天, 按照执事头的安排,买菜的人一大早拿着菜单去买菜,众人搭棚的搭棚,盘锅灶的盘锅灶。挂红灯,贴喜联,一片喜气的景象。东家借筛子,西家借蒲篮,对门借铝盆,隔壁借蒸碗。菜买回来,大厨长安顿众人,摘菜,洗菜。又开始炸丸子,蒸碗子。把第二天正席要用的一切都准备妥当。账房的先生也忙得不亦乐乎,不但要写对联,还要登记好亲朋好友村邻乡党行礼的礼钱。
到第三天正式结婚的日子,老五骑着高头大马,身上带着一朵大红花,接媳妇儿的是骡子拉的大马车,车厢上用竹竿和草席搭成彩棚。因淑珍家在外地,娘家也并未通知人,所以就在村里转一圈走下形式。淑珍坐在马车内的彩棚里,老五前边骑着马,围着村子走了一圈。在唢呐的欢快声中,在鞭炮的喜庆声中,在众乡党的祝福下,老五风风光光的把淑珍迎娶进门。
长安的酒席吃两顿,中午吃臊子面。切好的肉臊子,再加上豆腐,红萝卜丁,黄花、木耳炒制,加上酱油、八角、桂皮、香叶等大料。炒熟后,加入煮过肉骨的高汤,最后再撒上小的韭菜段。面捞好后,一碗热臊子汤浇上,一碗鲜香扑鼻的臊子面就上桌了。坐席的人无不欢天喜地的端着臊子面碗三五碗的吃。
下午正席才举行婚礼仪式,正席也叫做吃“十全”,意思要吃够十道菜。除了炒的几道时令蔬菜上令人向往的大肉片外,更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粉蒸肉、甜盘子、三鲜汤、红烧丸子。这在当时的年代,无疑不是令人向往的饕餮盛宴。举行仪式时先坐的都是老五家的亲戚,后边没有坐满的席位由乡党填补空缺。
妙趣横生,诙谐幽默的司仪,操纵着婚礼仪式的整个流程的进行。老五娘今天自然是开心的脸上笑开了花。当司仪朗声喊道:“二拜高堂时”,老五带着淑珍齐齐跪下,给老五娘磕了三个响头。老五娘高兴的把媳妇儿接起,顺手给了媳妇儿一个红包。马文奎给俩人一人披了两条红。
等婚礼仪式进行完,老五带着淑珍,挨个给亲朋好友敬酒致谢。并给淑珍介绍。“这是咱姨”、“这是咱姑奶”、“这是咱叔”……淑珍一一敬上酒,并大声叫了一声。
等头一席新亲坐完离席时,后边等着坐席的乡党已经迫不及待地一窝蜂涌进来坐在尚未收拾的满桌子杯盘狼藉的桌前,没抢上座的乡党,无不尴尬的悄然退出,用一句“坐满哩”来掩饰自己没有抢上座位的尴尬。
乡党坐席,可不像新亲坐席要恭谦礼让,男的坐一桌还好些,边吃边喝着泗酒,划拳猜令,还有最基本的礼仪。尤其是妇女和碎娃,那简直是“狭路相逢快着胜”,每道菜上来,都是先瞄准菜上边盖着的几片肉片。撑到极限的嘴里的吃食还没有嚼烂咽下,第二筷子早已夹好等在嘴前。好多人来不及吃就先用筷子夹了放在自己面前的小吃碟里占着。等“粉蒸肉”、“红烧丸子”、“甜盘子”几样硬菜上来的时候,更是急红了眼的抢着往自己跟前夹,可怜那些捉不了筷子手慢的,只能是看着夹的多了的一脸的不满。那些妇女和碎娃,吃完了,一人手上还拿着两三个夹着“粉蒸肉”或者“丸子”的白蒸馍,嬉笑着离席。
后边等着坐席的又是迫不及待的一窝蜂涌入,更有甚者,好些人早已站在坐席人的后边等着看前边人吃……
直到晚上六点多,流水席才坐完,最后一席才是执事坐,席口不够的菜,也都免了。众执事吃完,便收拾拆棚还东西。
因老五也不年轻算是半个老汉,同龄相仿的好友晚上“耍媳妇儿”的流程也都免了。
新婚之夜,二人面对一对“红烛”,少了初见时的激情,一切进行的却又自然而默契,没有汹涌澎湃,却是温馨甜蜜。风停雨住后,老五紧紧的揽住淑珍,“你心疼的很!”淑珍露出了甜蜜的笑。
一年以后,淑珍生下一个男娃,全家人心里都乐开了花,老五娘更是喜极而泣,感谢菩萨保佑,李家有后。
老五给这个孩子取名李龙,淑珍看着襁褓中皮肤黝黑又极像老五的儿子,笑着说:“小名叫黑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