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作者:北卧无窗 | 分类: | 字数:84.7万

第120章 司马师讨巧三才阵,秦元明请立军令状

书名: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 作者:北卧无窗 字数:3313 更新时间:2024-11-02 02:38:40

PS:前几日在下头脑稀昏,今日边工作边调整状态,恢复正常更新,辛苦诸位!话不多说,我自提日程!

却说那司马懿率大军至簸箕湾川耒口,大军止住,搭手定睛远眺,只见那石滩上:

兵士尸横,乱石穿空!

水流陡湾,塬岸平川!

低云摧压,矮山远侧!

廓若簸箕,中如川耒!

簸箕者:铲状器具,可铲可扬播,尤以正宁县核桃峪簸箕最优最专业,窝深掌平!

耒lei者:古代像木叉的农具,或指古代翻土农具耜si上的曲柄。

司马懿沉吟低语道:

“此间地势好生奇怪,形如簸箕,中如耒耜!

汝等不可轻举妄动,待吾推演一番!”

司马师率先应道:

“诺!吾自护卫周围!”

司马懿天干地支甲乙丙丁子丑演卯推演一番,隐觉有阵法摆藏其中,遂掐诀腹咒强开天目,只见:

真有大阵法,阵内:

腾腾杀气冲霄汉,

簇簇征云盖地来!

肃杀迷魂,防御无形!

无穷无尽,千变万化!

司马懿收讫回神,自顾惊叹而道:

“莫不是那久已失传之天地三才大阵!?”

司马师疑问道:

“天地三才阵?”

然又略有感慨道:

“确也!蜀军中有能人啊!”

司马师又拱拜而言:

“大都督博识古今,兵略、行军、阵法皆通,末将深敬佩之!”

众兵将皆应声躬身道:

“大都督博识古今,吾等深敬佩之!”

司马懿忽饶有兴趣道:

“噫!…此乃上古阵法,本督略涉猎耳…鹅!鹅!鹅…”

【这特么……司马老贼竟然谦虚了!?】

司马师趁势问道:

“大都督,这上古阵法,吾等从未听说,何为天地三才阵?”

司马懿轻应而平声道:

“唔!…这三才阵乃是神奇而古老之阵法,以天、地、人之和谐为基础,创造出一种强大的防御力,附带有肃杀阵与迷魂阵!设阵巧妙,极不易被发现!”

司马师沉吟道:

“嘶!…很是深奥,无可想象,亦是不懂!”

司马懿先是夸誉:

“吾儿,【司马师字子元】子元求知之心可赞可嘉!既如此,且听本督来说!”

扬鞭一甩而又说道:

“三才为:天、地、人。

天位阵法正中央,地位于阵法下方,人位于阵法上方。各摆符咒祈物,各表其意!

这【天】代表着宇宙的力量,以太阳星图突显以表天。

那【地】位阵法下方,代表着大地力量。以石头土地稳固代表地,保证地力量能够传递全阵法。

亦还有【人】位阵法上方,代表着人类力量。以人形的雕像或者画像高置代表人,以示人类的力量可以超越天地。

立阵后,以剑诀符咒通达天地人之连接,激活三才阵。”

司马师深以点头道:

“噢……原来如此!可惜如此大阵挡吾大军去路!”

沉吟叹息紧接道:

“大都督可有应对或是破解之法,尽管吩咐!”

司马懿呵笑道:

“鹅…鹅…鹅…子元勿忧!此阵虽凶险万分,乃孤阵耳!

量一孤阵如何拦得住本督?

既能识得,便能破之!”

司马师闻听此言,大喜,忙扯住司马懿袍甲护腕急声道:

“请父……大都督下令,吾等无有不遵!”

司马懿严声眯眼道:

“嗯!?成何体统!?”

【你他N的笑的时候不失态?你知不到?双标男!我呸!】

司马师低首道:

“师立功心切,恍惚失态,请大都督降罪!”

司马懿又规言平声道:

“为将者,自当:

胸藏韬略,腹有良谋;

临危不乱,指挥有方;

审时度势,志存高远;

能敌千军万马,

亦可纵横天下!

怎可为此失态之举!?”

司马师唯诺拱拜道:

“师谨记在心!必不再犯!”

司马懿面容放松和声道:

“唔!……如此最好!”

转而扬鞭喝令道:

“此天地三才阵,破之不难,须众将齐心合力耳!”

司马师又率先应道:

“谨遵大都督严令!”

众将皆呼:

“谨遵大都督严令!”

三军尽呼:

“谨遵大都督严令!”

司马懿好生享受!眯眼仰面昂首,鼻息闻天,自是陶醉!

【都特么……演员!】

【虽然这老贼很烦,我自问如此阵仗前,我也迷糊,估计激动的找不着北!耳鸣……】

其实只在瞬息间,司马懿轻压马鞭严声喝令道:

“秦朗!”

“在!”

“命你统精骑一百,入阵只往前杀,直至感觉众多人像、画像、木人、石人处方停!”

“大都督……”

“何事!?”

“前已派一行人马,尽皆死于阵中!”

“唔!如此便怕了!?你且留下,本督再换一将……”

“大都督!在下方才妄言!末将必遵军令而行,如再有犹疑退缩,愿从军法!”

“嗯!…不失本督一番栽培,既如此!当立军令状!”

“诺!愿立军令状!”

“拿纸笔与元明【秦朗字元明】!”

“既为军伍,何需纸笔!”

只见那秦朗秦元明,撕袍破指,洒血而书,赫然写着:

【军令状】;

右下角签字画押:

【秦朗】;

一旁司马师赶紧接过军令状,侧立在司马懿身旁!

司马懿自是朗声道:

“甚善!元明!”

“在!”

“令汝于军中……”

这里说明一下【军令状】

“军令状”单字拆开解析为:

“军”字顾名思义指在军中、军队的意思;

“令”字义为命令发出命令,在古代也作为立法时法律条例的尾缀;

“状”字的解释有叙述事件的文辞和特殊格式的凭证;

由此可知,军令状在古代是特指在军队中拥有法律意义和自身独特格式的一种文辞凭证,军令状是独立在完善的军体体制外一种单独的补充,也不是一般的场合或者情况可以应用的;

只有大型严峻的任务目标才有资格去立下军令状,惩罚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堵上立状人的身家性命和仕途发展。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立军令状草船借箭;

《管子·小匡》记录“作内政而寓军令焉”;

吴王阅读《孙子兵法》与臣子发生故事出现军令如铁的典故中都提到了军令;

【军令状】即古代在军中将士们所接受某种任务时立下的保证书,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意接受严厉的惩罚;

或简说是决心保证书!

军令状一词从古代沿用至现代。

“军令状”多为布质或纸质的卷轴,在上面书写军令状的内容,由

立状人、

主将、

见证者

分别签字画押,

然后上封保存,最后交由见证人保管,

待任务完成后再次开封。

《三国演义》就曾多次提到军令状。

【注意这里取自演义,历史上一说是鲁肃,一说是孙坚,一说是孙权】

演义中“诸葛孔明草船借箭”,周瑜自视才高过人,但发现诸葛亮比自己更加技高一筹,所以十分嫉妒,数次找机会为难诸葛亮。

周瑜便借由军中装备不够为难诸葛亮,让他想办法在短时间内赶出十万只箭羽出来,诸葛亮立马答应了下来,并承诺三天内造好,又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如果拿不出,便按照军法处置斩首。

最后诸葛亮成功,军令状乃是完成!

还有一个没有完成军令状而受到惩罚。

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率军在对抗曹魏战争中的一场防守街亭战,马谡自请去领兵防守街亭,如此重要之关键,诸葛亮为了保证战役的成功,施加压力,也为了鼓励军中的士气,便当即和马谡立下令其一定会守住街亭的“军令状”。

但最后因马谡刚愎自用,轻敌大意,导致街亭失守,让前方大军失去了最好的进攻时机,诸葛亮无奈,为了保证军令状的纪律和自己主将的威严,只能按照“军令状”的律例含泪斩了马谡,这也说明了无论如何,军令状一旦立下,定是言出必行!

本书也是【从街亭前后扭转战局开始!】

军令状是一种双向的契约,表达的不只是接下任务将士的信心与壮志,更代表着指挥官的承诺与信任。

一旦军令状被反驳不被实施,挑战的就是整个军法的尊严和指挥官对下的信任度,军令状是将士展示自身信心与能力的一种方式;

在古代等级制度森严的情况下,军令状也不失为一种增强自我竞争力,跨越阶层的一种方法,此时的军令状也就成为了最好的试炼方式,可以去彰显一个人的能力和魄力。

“军令状”在古代为战争和统治的作用无疑是重要的,可以激励军中士气、保证战争的胜利、竖立指挥官威信、为下层将士们提供上升的途径等。

但其本身性质还是具有封建特色的,“军令状”的本质依旧和其他条例一样,是服务于统治者阶层的一种工具,

在肯定它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反思其中的封建糟粕,铭记那些牺牲在历史洪流中无名的人们留下的提醒。

【本书中简化军令状!只描述这种感觉,实际内容常会略去!】

毕竟:

【历史为骨,艺术为翼】。

且看下文司马军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