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芯工
作者:推土机FFX | 分类:都市 | 字数:58.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九二章 冲击1Ghz
方自鸣愁啊,仇老大是投资方,他也没办法,本来希望请王总过来中和一下,可王总不给面子,怎么办,无解。
可当仇柏君把触手,伸到国际版的配音上时,方自鸣意识到,该要跟另外一个大老板见见面了……
……
天地良心,王岸然可不是不给面子,他现在是真的很忙。
显卡事业部,CPU事业部,芯片生产,FinFET结构与数学模型,都是他要操心的事,若不是卸任了三大公司的CEO,怕是要更忙。
即便是这样,王岸然已经好久没有睡过一个安生觉了。
今天,他来到的是CPU事业部,得益于华芯科技良好的规划,在现在产品及其优化、将来产品研发、未来产品论证,一整套的研发规划。
面临现在Intel的咄咄逼人,CPU事业部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一应事项有序发展。
唯一的区别是,800纳米,500纳米,以及四千万级别晶体管的180纳米,三种制造工艺齐头并进。
800纳米速龙一代pro型号已经开始量产,就差发布了,对标的是Intel奔腾586第三代处理器,流片测试的结果符合语气,完虐,性能参数最高的,高出近27%。
而五百纳米制造工艺,则是对标的Intel奔腾二处理器,在王岸然的印象中,这款处理器即将要诞生。
至于180纳米制造工艺的处理器,用的是德州仪器正在调试的180纳米制造工艺。
项目成本测算,量产后,每颗合格的处理器,成本将高到3000美元以上,折合人民币需要两万多。
面对的市场自然是高性能计算中心,以及家里有矿的土豪玩家。
对王岸然来说,高性能还远远不够,在这款处理器上,他还要打破一项世界记录,那是是冲击1Ghz频率的大关。
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继续发掘流水线的潜力,将现有的流水线从18级,深化到32级。
而另一个办法就是在指令集上,在非必要条件下,尽量采用精简指令集,减少复杂指令集带来的延迟等待。
在产品论证会上,王岸然提出几个要点。
“180纳米制造工艺,是德州仪器为我们提供的,这是个机会,是展示华芯科技在CPU设计领域超强技术实力的机会,是我们正式与Intel站在同样权重,并且超越的机会……”
王岸然并不懂怎么鼓动人心,他只是真情流露,在Intel的阴影下沉默了太久,现在天时地利人和,要设计有设计,要制造有制造,而且有着Intel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德州仪器180纳米制造工艺,这事Intel尚且不能掌握的。
台下群情激昂,王岸然看在眼里,又继续说道:“今天是产品论证会,我提几个指标,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王岸然说完,地下的技术人员纷纷打开笔记本记录。
历史经验证明,王总在产品论证会上,从来不说废话,而且奇怪的是,他说的意见,大部分都是新产品的核心技术。
果然,王总的第一句话就让他们捡到了大料。
“这次,我们将冲击1Ghz的频率……”
现场鸦雀无声,一个个睁大眼睛看着王岸然。
新任技术总监谷亮第一个问道:“王总,CPU频率1Ghz,那么前端总线频率多少,倍频设计多少,目前现有的北桥芯片,PCI总线,内存及其他总线可能跟不上处理器的速度,这会形成巨大的瓶颈,发挥不出处理器应有的性能。”
“Good,这个问题提的好。”
在奔腾之前,前端总线等同于CPU频率,奔腾之后CPU频率提升速度远超前端总线的速度,这就引入了倍频这个概念。
而王岸然提出的1Ghz的CPU频率,行内人很快就意识到,必须大幅度提高总线频率,才可以与北桥芯片交换大量的数据,发挥CPU的性能。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假设你用的锐龙3900处理器,配套的不是DDR四代3200内存,而是第一代的DDR400内存,性能损失至少80%。
原因很简单,数据交换满足不了处理器计算的需要,也就是说,处理器根本喂不饱。
而前端总线频率提升之后,相应的PCI组建又跟不上,因此瓶颈一直存在。
王岸然喝了一口水,很明显,惯性思维,一直以来fsb前端总线与PCI总线的频率都是一致的,而实际上fsb根本没有必要等设备总线,能跑的快自然要跑的快一点。
这就涉及到内存技术,前端总线是和内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奔腾四年代,Northwood核心处理器,800mhz的fsb前端总线和双通道DDR400完全锲合,而这个时候的PCI总线接口才133mhz。
和以往一样,王岸然虽然知道标准答案,但他可不愿意直接说出来,不然手下的工程师们会少了很对乐趣,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喜欢剧透的。
王岸然将目光看向谷亮,说道:“谷总监,你是怎么考虑的?”
“CPU频率提升到1Ghz,按照以往的估算,前端总线必须要提高到400mhz的频率,内存这一块现在是166Mhz,升级到180纳米制造工艺之后,缺口不算太大,可设备总线同步提升,这需要整个行业的进步。”
王岸然喝了一口水,若无其事的说道:“行业不进步,难道我们CPU就不要发展了?”
王岸然这话说的有点重,谷亮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发。
死守固话思想,不创新,对ITIC企业来说死路一条,作为技术总监更应该明白这一点,团队需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这一点,是要敲打一下。
“CPU频率比前端总线要高,为什么前端总线与设备接口频率要一致。”
在一顿明示暗示之下,总算有人思考到了这个问题。
高级工程师于晓涛说道:“王总,我们可以试着在前端总线和设备接口之间,引入QDA倍频技术。”
一层窗户纸一捅破,就没什么意思了。
王岸然点点头,说道:“QDA倍频技术只是一项技术措施,调节CPU主频与前端总线以及设备接口频率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可不仅仅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