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书里搞基建
作者:奔跑的车厘子 | 分类: | 字数:53.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章 上课
昨天散会的时候,院长安排人发了课表。大部分人的课都是一样的,只有涉及到专业科目时候才会划分开来。
像是花儿和医林在今天的所有课程都是一样的,早早的来到食堂吃饭。
食堂里分别有着五个窗口,窗口上分别写了该窗口的菜属于哪个国家,比如第二个窗口就是蜀国菜,招牌上还特意加了个“辣”字。
打菜的时候还听到有人夸赞了食堂的贴心,居然考虑到了有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梁国实在是太人性化了。
人性化这个词花儿记在了心里。
确实,梁国的所有都是为了人在服务的,不是有钱有权的人,而是所有人。
花儿和爷爷没有户籍,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但现在花儿想留在这里。
上午的第一节课是器材课。大家本想着既然没有排座位,那便早点出发去抢靠前的位置。没想到到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教室也是新弄的样式。
教他们器材的是一个看起来与花儿差不多大的女生。
“各位早上好,我是龚豆包,是龚院长的三弟子,主修女科,各位如果以后有相关的问题也可以问我。那现在我们上课。”
豆包从背着的大箱子里拿出一个竹筒说到:“这是个好玩的东西,有没有人想上来试试的。”
台下一片安静。
豆包看了看:“都不愿意尝试吗?那我开始介绍了,这个叫做听音器,把这端”豆包举起带有竹筒的那头放到心口“这样就可以听到心在跳动的声音。”
“现在还有人想试一试吗?”
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上课的时间过的很快,结束后大家都在讨论,太神奇了。
这是所有人第一次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咚咚咚那么清晰有力。
注射器,缝合针,缝合线,麻醉包,消毒酒,和青霉素。
每一样东西都神奇无比,早先来的时候还有人被亲戚朋友嘲笑白跑没有收获,如今自然是要好好写一封信从头到尾详细的哭诉一下自己的收获了。
这里确实没有什么东西不过是有可以听到心跳的听音器,还有可以让人感觉不到疼痛的麻醉包,哦对对对还有可以救活开膛破肚的缝合术了。
亲朋好友:???我定要亲自前往去看看是否是你撒谎。
另一边梁诗正想着怎么给潮州的百姓某一个出路时,东宫的人来传报,纺纱机已做好了。这个消息实在是来的惊喜。
潮州的知府也是他信任的人,如果这个纺纱机可以大批量的生产,那就可以在当地举办一个纺纱厂。
巨子表示没有问题,可以加快研制的速度,尽快完成。
既然机器是有保障的了,那边梁诗赶忙写了一份寄去了潮州。
梁诗计划的很好,工厂带来人口,人口就可以建设学校,学校建立后就可以锁住人口,人口带来人口,人多了就会购物就会消费。
这是一个良心循环。
刘宗自从反水后对于梁诗的事情就特别上心,本着不用白不用的原则,梁诗就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刘宗。
“陛下,您刚刚说什么?水利纺纱,同时纺64根????”刘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小皇帝不会是糊涂了吧。
梁诗最喜欢打脸了,坏坏的问到:“你不信?。”
刘宗确实不信,目前最好的机器也只可以纺织16根,整整扩大了四倍。就是吹也没有这么个吹法。
“哦,那就请刘大人拭目以待咯”
医学院步入了正轨,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但是由于学院的的名额有限,梁诗并不打算再扩招,若是这些人想可以等到明年再来,亦或者是选择基础班。
第一批的基础班培训已经结束,之所以这么快也是因为梁诗对于基础班的要求并不高,只是以想把人培养成为八十年代乡村的那种赤脚医生为目标。
她不要求这些人可以独立完成手术,只要他们可以医治头疼脑热,遇到重大的疾病或者伤口可以紧急处理,为了后续的医治提供宝贵的时间就好了。
说到后续的救治。
梁诗就有些好笑,她之前弄了一个公交牛车后,石敢当就问她为什么不用马。
公交牛车对标的是拉得人多,并不要求速度快,而是求稳,牛车走在街上速度慢些也不会和路人相撞产生危险。
可惜临安城已经上座老城了,没有办法改进他的规划,只能是把水道修缮一下,环境提升一些了。
马车她另有打算。
这不是第一批的赤脚大夫已经可以实习了嘛。梁诗就让人直接给他们安排在了临安城里。
临安城南梨花巷子,赵大家的媳妇出来逛街才买。
却被一个小子撞倒在地。
如果是在平时,她一个人在街上遇到这种事情也只能等死了。
但是这个时候就不一样了。
临安共有五个区域,每个区域又被梁诗分成了3个街道,每个街道又可以分成几个居民区。
每个居民区都有一个赤脚医生治疗点。每个街道又都有随时待岗的急救马车。从赤脚医生发现赵大媳妇受伤,安排她不要哭喊,保存体力。到急救马车带走病患向医院出发,再到医院,基本上一刻内可以搞定。
就和现代的规则类似,梁诗在马车上安排了一种墨家研制的短笛,只要把簧片插进去,车辆跑起来的时候短笛就会发出刺耳的笛声。
街上所有人听到这个声音都必须让出道路。
不然第一次10铜,第二次20铜币,第三次则是40铜,每次都增加一倍,若是还不长教训又付不起钱了,那就去做劳役吧,正好梁诗的人手还有些不够用。
最近临安老师出现新东西,城里的居民已经习惯了,尤其是这些东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农家的孩子们会对着父母说:“父亲,我长大了也要做公交牛车驾驶员。”那些原本农忙结束只会给吃三分饱的牛,如今也是家里赚钱的一份子,人们自己吃饭的时候,也会想到给它割些青草或者干草储存起来。